魏晉大才子阮籍,想做鳳凰鳥,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2021-02-08 醉東楓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這是大才子王勃筆下的阮籍,也是世人眼中的阮籍。一個不遵禮法的狂士;一個嗜酒如命的酒痴;一個窮途而哭的怪人,這是阮籍留給世人的臉譜化形象。可世人的評說能代表阮籍的形象嗎?當然不能。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尊重歷史事實。

據史書記載,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晉名士,也是為中國歷代士人所尊崇嚮往的所謂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所以世稱阮步兵。

阮籍三歲喪父,由母親把他撫養長大。父親死後,家境清苦,阮籍勤學而成才,天賦秉異,八歲就能寫文章,終日彈琴長嘯。在他少年時期好學不倦,酷愛研習儒家的詩書,同時也表現為下慕榮利富貴,以道德高尚、樂天安貧的古代賢者為效法榜樣的志趣。阮籍在習文的同時還兼習武,其《詠懷詩》寫到:「少年學擊劍,妙技過曲城」。

但阮籍性格很孤僻,不愛多說話,大約在十六七歲時,有一次隨其叔父阮熙到東郡,充州刺史王昶與他相見時,他「終日不開一言」,王昶「自以為不能測」。

阮籍不喜歡用言語表達自己,但很多時候會用眼睛表達情感。如,用「白眼」、「青眼」看人。對待討厭的人,用白眼;對待喜歡的人,用青眼。據說,他的母親去世之後,他的朋友嵇康的哥哥嵇喜來致哀,就因為嵇喜是在朝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禮法之士,於是他也不管守喪期間應有的禮節,就給嵇喜一個大白眼;後來嵇康帶著酒、夾著琴來了,他便大喜,馬上由白眼轉為青眼。

人,總喜歡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以便聊天的時候有話題,阮籍也一樣。他儘管不怎麼愛說話,但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阮籍與嵇康、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等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史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竹林之遊中的七個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常常聚在一起喝酒吹牛、作詩論道,好像形影不離的樣子。其實他們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山濤做官,王戎愛財,阮鹹愛音樂,劉伶只愛喝酒,向秀性雅愛讀書官也做得好,嵇康逍遙常常失蹤半月不見人影。人人都有自己的「道」。而阮籍與其餘六人卻不同,他於他們,其實是貌合神離。

因為在政治上,阮籍是有濟世之志的,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但時代正逢亂世,他感到世事的不可為,於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只著書立說,喝酒吟詩。

在文學方面,阮籍最為世人稱道的,是把八十二首五言詩連在一起,編成一部組詩的《詠懷詩》,這個在五言詩發展史上開創了新境界,對後世影響頗深。而在這組詩裡,最著名的又是第七十九首: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一去崑崙西,何時復迴翔。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

阮籍說,樹林裡有一隻奇異的鳥,它自言是鳳凰鳥。鳳凰清晨飲用甘甜的泉水,黃昏時棲息在高高的山岡鳳凰鳥高聲鳴叫響徹九州,伸長頭頸眺望八荒那僻遠的地方恰好遇到秋風吹起,它的羽翼自然的收藏起來。鳳凰鳥一離開林中飛往崑崙山的西邊,什麼時候才能再飛翔回來啊。只遺憾鳳凰鳥處在不恰當的位置,這讓我內心非常悲傷。

阮籍的《詠懷詩》歷來被譽為「曠代絕作」,同時也是絕對的難解之作,「百代之下,難以情測」。而飛鳥則是《詠懷詩》中最重要的詩歌意象,它們是阮籍主體人格的詩性外化,各種飛鳥意象體現著阮籍隱晦難測的內心世界。在《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裡,阮籍運用鳳凰這個飛鳥的形象來象徵自己高潔的品性、以及坎坷的遭遇。

首兩句「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託物起興,引出下文對鳳凰奇鳥的描寫。接下來四句「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寫鳳凰鳥的飲食起居與日常活動,暗示鳳凰志在天下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懷。接下來四句「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一去崑崙西,何時復迴翔。」寫鳳凰儘管有遠大志向而且本領非凡,但生不逢時,想努力舒展自己的才能卻處處碰壁,使得自己遍體鱗傷。最終鳳凰絕望了,只能到到崑崙山隱居去,不再回來了。最後兩句「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作者借鳳凰的形象來抒發孤寂無奈的苦悶與壯志難酬的悲傷。

《詠懷詩》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美學情調出現在中國詩壇上,當時就引起了強烈反響,後世評價也很高。《晉書阮籍傳》說:「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為世所重。」阮籍之後,詩人爭先仿效其作,影響極為深廣。後人給予「憂時憫亂,興寄無端,而駿放之致,沉摯之詞,誠足以睥睨八荒,牢籠萬有」的極高評價,是當之無愧的新形式,開後代左思《詠史》組詩,陶淵明《飲酒》組詩的先河。

相關焦點

  • 倜儻不羈,不容於世,魏晉文人阮籍
    在魏晉時期有七位著名的文人才子,他們喜歡在竹林流水處舉行雅集,後人稱他們為「竹林七賢」。竹林七賢中文學成就最高的才子首推阮籍,他是河南尉氏人。阮籍的父親也是大才子叫阮瑀,名列建安七子。阮氏家族是當時有名的文人世家,竹林七賢中的阮鹹和阮籍是堂兄弟的關係。
  • 【薦】阮籍詠懷詩全集
    其四(魏晉·阮籍)二妃遊江濱,逍遙從風翔。交甫解環佩,婉孌有芬芳。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感激生憂思,萱草樹蘭房。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其五(魏晉·阮籍)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 呼「嘯」而過的魏晉
    作為一個既帥又萌又有才,還任性的魏晉達人(如果你不帥不萌沒才又不任性,那就很難是達人啦。)必須有幾項居家旅行的必備絕技。比如,畫畫、音樂,比如說大手一揮,就能文不加點寫出錦繡文章,當然還有魏晉時期最流行的書法。有特長的人在哪個時代都會受到追捧,在魏晉不僅毫不例外,反而因為身處「文學的自覺時代」(魯迅語),更會得到明星般的待遇。
  • 阮籍嵇康 | 遙遠的絕響
    這中間,最可憐的是那些或多或少有點政治熱情的文人名士了,他們最容易被英雄人格所吸引,何況這些英雄及他們的家族中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文採斐然的大知識分子,在周圍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文人集團,等到政治鬥爭一激烈,這些文人名士便紛紛成了刀下之鬼,比政治家死得更多更慘。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在魏晉亂世,文人名士的生命會如此不值錢。思考的結果是:看似不值錢恰恰是因為太值錢。
  • 說說魏晉名士們特立獨行的「唱播」
    但要說到把大喊大叫發展成「唱播」超創意,並因此圈粉無數,成就爆款大V的魏晉才子們,圍繞著嘯播,發生在他們周圍的逸聞奇聞實在是多到數不清。聊魏晉才子的嘯播,竹林七賢的阮籍必須是第一個。古籍中記載,阮籍的長嘯「可與琴聲相諧」,但一般人,不,就算不一般的官府顯貴,想聽他嘯播,那也得看阮先生彼時心情爽不爽,不然就只能吃盡他青白眼及挖苦譏諷,不當面脫褲子那就很給面子了,還想聽他在線唱播,醒醒吧。
  • 山濤請阮籍和嵇康吃夜宵,為何山濤夫人卻在隔壁挖洞?
    山濤是竹林七賢的發起者,竹林七賢中有許多驚世絕豔的大才子,他們分別是山濤、嵇康、阮籍、向秀、劉伶、王戎、阮鹹,他們七位才子常聚集在一塊,並在竹林間談天說地,飲酒作樂,故被稱為竹林七賢。這些學者也是從小飽讀詩書,並受傳統文化教育思想所影響的有學之士。
  • 古詩鑑賞 ~ 阮籍:詠懷詩 (七首)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經典」或「品聽詩詞」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歡迎轉發,謝謝支持。詠懷 · 於心懷寸陰魏晉:阮籍於心懷寸陰,羲陽將欲冥。揮袂撫長劍,仰觀浮雲徵。雲間有玄鶴,抗志揚哀聲。
  • 魏晉南北朝,為何多出美男?
    《世說新語·容止》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趣事:因為何晏皮膚太白了,魏明帝以為他是化妝畫出來的,便讓他大夏天吃熱湯麵,想看看何晏「脫妝」之後的樣子。結果何晏邊吃邊擦汗,面容依舊白皙。即便白如何晏,同樣要化妝。嵇康頭梳丫角髻,光腳盤膝,腿上放置了一架古琴;對坐的阮籍高捲袖子,右手放在唇邊,仰頭鼓腮做嘯狀。嘯相當於現在的吹口哨,無需依仗樂器,也不受地點和環境的限制,只要興之所至,就可以憑風而嘯。諸葛亮有心境恬淡的安逸之嘯,謝安、孫綽有海上泛舟的鎮定之嘯,阮籍有在司馬昭宴席上的傲然長嘯。
  • 阮籍三部曲之少年狂放: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明朝時的大才子唐伯虎就是著名的狂人之一,在半醉半醒的一生之中,他看透了人間的世態炎涼,因此才留下了「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桃花庵歌》)這樣經典而又無奈的詩句。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一位生活在三國曹魏時期的文人名士——阮籍,對,就是那個被稱為「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可能有些讀者就會感到不滿了:要寫,為什麼不寫嵇康呢?
  • 琴聲起,世界靜,為何魏晉古人要做「琴」人
    這些文人就是所謂的魏晉名士,魏晉名士中又出現了一批代表人物,如「謝家」和「竹林七賢」等。「竹林七賢」可謂是魏晉名士裡的標杆人物,更成為了「魏晉風流」的代名詞,引領一眾魏晉風尚。對於魏晉名士來說,琴與人就如同魚與水,缺一不可,「竹林七賢」也不例外,下面就講述一下「竹林七賢」和他們的「琴」誼。
  • 史上第一男團竹林七賢之阮籍: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魏晉之後的幾乎所有文人莫不以有魏晉風度為榮耀,莫不由衷讚美這「天團男子」的美貌和才華。中國文人向來則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政治高壓下,如果不能為天地立命,那就隱居喝酒。這樣的選擇是中國文人的一種自我流放和保全之策。
  • 古詩鑑賞 ~ 阮籍:詠懷詩 (八首)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經典」或「品聽詩詞」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歡迎轉發,謝謝支持。詠懷 · 嘉樹下成蹊魏晉:阮籍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 王戎:集矛盾於一身的魏晉傳奇
    阮籍、嵇康、山濤、劉伶在一處喝酒,王戎後至,卻被阮籍嫌棄道:「你這俗物又來敗壞興致!」王戎笑笑:「你們這幫人的興致豈能敗壞得了!」言談雖是玩笑,卻也可以看出,王戎的俗著實是深入人心的。宋人徐鈞曾作詩評判王戎,言:清虛外託內營財,手運牙籌亦富哉。不料晉朝名位上,士風如是亦堪哀。
  • 阮籍: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可如果問阮籍是誰?也許會有人反問:他帥嗎?歌手還是演員?哪裡的十八線小生?阮籍,不僅是一個人的名字,更是魏晉風度的代名詞。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他的名作《滕王閣序》中毫不客氣地諷刺嘲笑: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 魏晉文人為何嗜酒如命?來談談魏晉酒文化的文化內核
    3.阮籍飲酒。  阮籍也是竹林七賢之一,留下了許多悖於世俗的飲酒佳話。阮籍品德高尚,安貧樂道,對於司馬氏族的陰謀篡位和虛偽狡詐十分痛恨,但是迫於現實原因又不願公開對立。  因此不涉是非,總是假借醉酒發狂,登山涉水,或是酣醉倒臥,裝糊塗矇混過關。司馬昭還想與阮籍聯姻,為了逃避這門親事,阮籍飲酒大醉六十日,可謂是打破了醉酒的歷史記錄。
  • 阮籍:倔強的人生,不過翻一個白眼!
    他的一些政治理論與當權派的曹爽集團產生了矛盾,蔣濟屬於司馬懿集團,兩大集團相爭,底下的人全成了炮灰。不久,他就辭官遠遁。 成為炮灰的阮籍對時政相當失望,雖然他意氣風發,有儒家理想的濟世抱負,只是在危亡、衰亂的魏晉之世,人人自危,政爭殺戮是社會主流,他只能用詩文傾訴自己的傷心。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 魏晉,詠懷.
    阮籍與嵇康的不同,即使不知他們的事跡,也能從他們的作品中體味出來。一個印象:魏晉風度。一群印象:魏晉名士。 很鮮活,真實,直樸,很像活生生的人。整部《世說新語》,真像一幅群畫像。很立體,直觀可感。阮籍、嵇康、向秀、劉伶、王氏家族、謝氏家族……全都是活的。
  • 竹林七賢的抉擇和魏晉名士的真相
    而劉伶的回答竟是:「我把天地當做我的房子,把屋子當做我的衣褲,諸君為什麼要跑進我褲子裡來呢?」又如阮籍,他聽說步兵校尉的職位空出來了,而步兵營儲存著幾百斛酒,就請求調官去做步兵校尉,仿佛任職只是為了喝酒一般;阮籍又喜歡自己隨意駕車,不走正路,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就痛哭而返④。個人魅力和怪異言行的奇妙結合,就使得後人很難準確理解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魏晉名士。
  • 魏晉第一男團,乘風破浪的「哥哥」們
    在魏晉時代,他們或許被視為異類,千年之後我們卻看到他們引領了一代風骨,代表了魏晉風度。>以及阮籍的侄子著名琵琶手阮鹹組一個團體首先必須要有一個靈魂人物,「竹林七賢」的靈魂人物就是嵇康。唯獨夾在大一統王朝縫隙裡的魏晉,談不上政通人和,卻留下了獨一無二的遺產:「風度」。 何謂「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這個概念最早出自1927年魯迅先生著名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 阮籍: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此人正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他已經連續喝了六十天的酒了。在外人看來,他似乎還沒喝夠,依然酣醉於美酒之中不願醒來。只有阮籍他自己知道,再喜歡酒的他,其實也喝疲憊了,也不願喝了。但相比於醉酒,他更不願清醒。因為清醒的他,面對的將是當時朝局掌權人司馬昭的政治陰謀:聯姻。他不忍葬送女兒的婚姻幸福,但他又不能直接拒絕司馬昭,所以只能以喝的不省人事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