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範志輝
作為國內第一代網際網路音樂平臺,不知不覺間,酷狗音樂已經走過了12年,每次打開時熟悉的問候語「Hello Kugou」依然清澈俏皮。當年那家在廣州以產品見長的創業小公司,如今已和酷我音樂、海洋音樂和彩虹音樂等結成結盟,共同構成了當下在線音樂巨頭之一。
7月3日,酷狗音樂舉辦了「音樂不變,娛樂無界」發布會。會上宣布,資深唱片監製季聲珊加盟酷狗出任首席娛樂官,並成立娛樂事業部。這是繼姚謙加入樂視音樂、易家揚加入太合音樂之後,又一擁抱大陸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的臺灣音樂人。
同時,酷狗將製作推出首個打榜類直播節目,旨在利用酷狗4億用戶的「潛在粉絲團」以及最具音樂屬性的直播平臺——「繁星直播」,通過創新運營手段、集中業務資源等方式,專注於新歌、新人的發現和推廣。
然而,整場發布會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酷狗CEO謝振宇關於版權利用率的陳述:酷狗音樂曲庫2044萬首歌曲中,有82%播放量為零!作為一個多年的音樂愛好者、音樂消費者,我在驚詫之餘卻也慢慢認同,哪怕是你最愛的歌手,也不一定能聽完他/她的所有歌曲。但是這個數據對於唱片公司、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創作者來說,卻是亟待改變的現實。
事實上,在經歷過2015年的版權混戰之後,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已形成KAT(酷酷音樂、阿里音樂、騰訊音樂)三足鼎立的局面。酷狗音樂不但攢下了4億月活的用戶,還在音樂O2O、粉絲經濟、跨平臺聯動等多個層面做了「聽看唱玩」四個維度的戰略布局和探索,以圖打造一個音樂為核心的內容、平臺、終端全覆蓋的泛娛樂平臺。
目前,酷狗音樂已擁有了國內最大的正版音樂曲庫,但隨之而來的版權變現也變得尤為緊迫,如何實現2000多萬首音樂版權和4億多月活的用戶需求的精準匹配成為重中之重。基於此,酷狗音樂在產品和運營上也在不斷完善和調整,更好地為音樂人、藝人、歌迷朋友提供服務。
在產品功能方面,從今年5月份上線的酷狗音樂APP8.0版更新可以看到,新版本不僅大力優化UI,使界面更加清新,風格更加扁平化,還一口氣推出了主打音樂社交的酷群、高品質的特色音效,以及K歌任意唱選段等多種新功能,通過加強社交屬性,強化個性化體驗來增強用戶粘性。
而在產品運營方面,酷狗音樂則主要發力於解決用戶找歌難和好歌沒人聽的供需矛盾。謝振宇指出,希望通過酷狗平臺將這些「沉睡中」的作品推送到大眾視野,發現好音樂、找到好聲音。
基於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研發出精準的音樂推薦算法,酷狗音樂製作推出了酷音樂流行榜、酷狗TOP500、酷狗飆升榜、5sing音樂榜等不同維度的榜單,帶有各類標籤的電臺產品以及音樂直播、在線訪談等方式,既能幫助用戶發現更多新歌、好歌,同時也讓每位歌手都能精準找到自己的專屬粉絲。
目前對於國內音樂行業來說,隨著版權問題的逐步解決,在線音樂市場將進一步擴大;而隨著用戶對於音樂及相關娛樂的巨大需求正在逐漸釋放,線下音樂市場空間廣闊,音樂領域內的O2O勢不可擋。
作為行業領頭羊,酷狗音樂通過整合旗下繁星直播、酷狗LIVE、5sing原創音樂平臺等線上資源、Livehouse等資源,成功建立線上線下聯動的業務鏈條,形成產業閉環。
一方面,利用平臺優勢整合音樂服務和用戶需求,落地了「來福Livehouse」「Linda Live」「Ku KTV 」等一系列線下場館,完善了酷狗音樂生態。
另一方面,採用直播互動技術,打破線上線下壁壘,為億萬用戶帶來零距離、零時差的直播享受。如「酷狗LIVE」與彩虹音樂對2015年湘江音樂節進行了全終端、跨平臺的聯合直播,累計達到2517萬的在線觀看人數、5000萬的彈幕量,成功刷新行業紀錄,創造了中國網際網路歷史上最大的在線直播音樂節。今年五一,黃子韜「THE ROAD」南京演唱會由酷狗LIVE進行獨家線上直播。開場在線人數達200萬,兩個多小時的演出吸引了730萬「海浪」線上舔屏,由繁星手機直播的幕後花絮更是創造了15分鐘35萬粉絲圍觀的逆天數據。
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音樂市場的整體規模達到61.4億元,較2014年同比增長42.5%,2016年預計將達86.8億元,這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音樂領域泛娛樂式的布局,基於粉絲經濟衍生的會員付費、增值服務等變現形式,成功做大了音樂產業的市場蛋糕。
利用平臺用戶流量,以滿足用戶多元音樂需求為核心,構建數位音樂產業生態圈也成為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的探索方向。
酷狗副總裁、繁星直播負責人謝歡曾說過,「我們覺得音樂的巨星時代已經過去了,每個人有幾千個上萬個粉絲就可以變成繁星了。」這充分表明了酷狗音樂在挖掘新人方面的探索,不再滿足於買版權的初級階段,而是以素人養成的形式,建立自己的行業壁壘。
比如,酷狗音樂旗下的繁星直播以音樂垂直屬性為特色,一方面為藝人、主播與粉絲提供多種音樂互動服務,同時將圍繞產業鏈造星出品,幫助素人積累粉絲成為明星;而自製節目《HELLO!星主播》和《星樂坊》則從內容、策劃、包裝等方面打造明星IP,將以「直播+眾籌」的全新合作打通音樂產業鏈上下遊,深挖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實質上是人類情感的投射,之所以能帶來價值,在於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精準地利用了明星和粉絲之間這種特殊的持久的情感依附。
在「粉絲經濟」浪潮下,各大音樂平臺除了最大限度地挖掘音樂人的自身價值,致力於自身明星IP的孵化;同時,也展開了各大當紅明星資源的爭奪戰。
據相關調查表明,在價格合理的區間內,有69.52%的人願意為音樂付費,所以,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音樂APP市場中,如何根據不同的歌手和音樂作品制定恰當的營銷策略,提供足夠誘人的購買回報成為關鍵。
比如,數字專輯並不只是把原本儲存在實體CD上的音樂「轉存」到網際網路那麼簡單,而是儘可能地創造粉絲與粉絲、粉絲與明星互動的機會,這才是付費的情感出發點。比如歌手童可可、莊心妍在推出自己新專輯時會在繁星直播平臺與自己的粉絲互動,分享自己的音樂故事。
而數字專輯的興起,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培養了用戶的付費習慣,另一方面也增強了用戶對於音樂價值的認可和付費視聽的榮耀感,為音樂人變現找到了最直接的方式,實現了用戶價值的轉化。國內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借鑑日韓等國外先進經驗,通過多元化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為廣大用戶提供差異化的音樂服務,實現「音樂+」市場的專業化、精細化。
付費的對象也不再單單是音樂作品本身,更多轉向周邊衍生價值。音樂領域的IP可以是歌手本身,也可以是一首經典金曲,以音樂IP為起點,通過產業鏈全環節的流通,經過電視劇、網絡劇、明星見面會、遊戲、衍生品等方式運營,最大化地釋放音樂價值。從本質上說,這是音樂從業者在思維定向上的突破,不再糾結於作品本身的付費與否,而是以整體思維對音樂進行運營開發。
從QQ音樂推出「MUSIC+」巨星及音樂人戰略合作計劃、天天動聽改版阿里星球專注粉絲經濟,再到酷狗音樂出品優質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等明星打造計劃,以明星IP為核心構建自身的數位音樂生態圈成為下一階段競爭的重點。如何對音樂周邊市場和明星價值不斷深挖,以期獲得更多潛在用戶,將成為各大音樂平臺待解的新命題。
尋求音樂財經報導及合作主編郵箱:dongluxi811@163.com
音樂人報導:382275269@qq.com
創業公司報導:sodaflower@shihangroup.com
市場合作:437327413@qq.com
還想看點別的?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招聘丨伸伸胳膊蹬蹬腿,第二彈招聘來了……接住!
觀點丨國內六大音樂平臺,誰是你的心頭好?
觀點丨數位音樂下載已被美國拋棄,在中國卻是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