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已經連續多天發布高溫黃色預警,熱浪「蒸煮」下的島城,讓不少市民直呼「悶得難受」。這樣的天氣下,卻有一群人每天頂著「高溫酷暑」在島城的各個角落裡默默付出,確保著公交車輛的乾淨整潔,他們就是公交車的「美容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看看這些在高溫下忙碌的身影。
「30000步」「50℃」——高溫下的「健步能手」
「噗呲……」車輛保潔員王曉明手裡的溼抹布剛沾到車輪轂上面,立馬就冒出了白汽。上午10點,室外氣溫已經高達33℃,在河馬石公交場站內,一位穿著深藍色工裝,正在擦拭車輛輪胎的工作人員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她叫王曉明,是青島公交物業公司的車輛保潔員,負責公交物業河馬石場服務點站內8輛公交車的車輛保潔和消毒工作。
記者跟隨她進入車廂,一上車就被一股熱浪包圍了,此時車廂內溫度已經直逼35℃,空氣溼度更是高達97%,根據全球炎熱指數的標準,這樣的溼度條件下,體感溫度幾乎逼近50℃。然而王曉明對這場景卻是習以為常,立即開始清潔座椅、清掃地板、清理垃圾、消毒車輛……整個過程可謂是一氣呵成、乾淨利落。打掃完車廂內衛生,她又麻利地開始擦拭車窗外玻璃。王曉明的身高雖然並不太矮,但為了擦到車輛頂部的玻璃,她還是要踮起腳尖,用力向上伸。悶熱的天氣讓在一旁陪同的記者溼透了衣服,更何況是「上躥下跳」打掃衛生的王曉明,豆大的汗珠不停往下滴,工作服已經完全溼透,「自從從事了保潔員這個崗位,我才知道什麼叫汗如雨下,每天都是這樣,早就習慣了。」王曉明說。
終於打掃完一輛車,王曉明用毛巾擦了一把滿是汗珠的臉便和記者聊了起來。「相比於冬天的寒冷,其實酷熱的夏天是最難熬的,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還肩負著公交車輛的消毒工作,工作量有增無減,往往一天下來就要走30000多步。」王曉明笑著說到。「尤其在疫情期間,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宅在家裡的,我的微信運動步數那是長期停留在冠軍的位置上呢,大家都說我是『健步能手』!」
「蒸桑拿」「烤火爐」——N次溼透衣衫
立秋過後,島城「秋老虎」來勢洶洶,這是眾多保潔員最頭疼的季節。尤其是中午時段,露天停放的公交車經過太陽的暴曬,車廂內的溫度高達45℃,車外地表溫度也有35℃,車內「蒸桑拿」,車外「烤火爐」便成了眾多車輛保潔員工作的真實寫照。「天氣太熱了,車皮的溫度又高,潑上的水可以說是秒幹,汙漬都不好清理。」公交物業隆德路服務點保潔員劉麗一邊說著,一邊提起海綿刷清洗車皮上的泥點。
島城的夏天一般來說溼氣比較大,每到這個季節空調車輛在給乘客們帶來舒適的同時卻給保潔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空調開啟後,車內外溫差大,再加上溼度又大,跑完一圈回來後,車玻璃上全是霧氣,一不小心就容易把玻璃擦成『大花臉』,真是要費盡好大的力氣才能把玻璃擦得一塵不染。」劉麗邊說著邊不時地頂著車玻璃的反光,來看看車玻璃是不是真的擦拭乾淨了。說話間記者發現,劉麗的後背早已完全溼透。
公交物業隆德路服務點物業檢查員牟春燕向記者介紹,每位保潔員平均每天要承擔8輛左右公交車的保潔和消毒工作,每天上線運營的車輛都至少要進行一次徹底清潔,每圈運營回來,保潔員們還需要對車輛地板等進行簡單清掃。「33路的高峰發車間隔是6分鐘,除去駕駛員上客的2分鐘,他們只有4分鐘的時間打掃,必須加快清掃速度。」牟春燕說到。記者觀察發現,車輛保潔員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打溼,又被太陽烤乾,一天下來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衣服上層層疊疊的汗漬,就像是重新染了色一樣。
為滿足市民夏季出行需要,公交車的夏季運行時間有所延長,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公交車輛每天還需要進行1次車輛消毒,重點線路需要進行3次消毒,這意味著保潔員們必須提早到崗。「為了首班公交車能夠準點上線運營,我一般每天4點半起床,5就開始工作了。」劉麗說到。「工作累是累了一點,不過看到乘客坐著自己打掃乾淨的車輛,心裡還是挺開心的。」
「清涼舒」「綠豆湯」——企業關愛暖人心
據了解,入夏以來,為做好職工的防暑降溫工作,公交物業公司在高溫天氣為保潔員們準備了冰袖、清涼舒、綠豆湯、西瓜等防暑降溫用品,為他們帶去夏日的清涼,同時公司也定期開展防暑降溫知識培訓,叮囑他們要注重自身安全,做好自我調節,防止中暑。讓高溫下工作的保潔員們感受到企業的關愛。
「講文明」「樹新風」——青島公交呼籲乘客文明乘車
場站物業管理分公司場站管理部部長孟濤介紹,最讓保潔員們頭疼是在乘車過程中有乘客將雜物扔到地板上,有的塞進車窗玻璃縫隙內甚至座位下方,在車廂這個較為狹窄的空間裡,清理這些地方的雜物可是給車輛保潔員們帶來不小的麻煩。「公交是城市的流動窗口,做好車輛保潔,有助於提升城市形象。」孟濤呼籲,廣大乘客也要體諒公交保潔員的辛苦,儘量不要在車廂內隨手丟棄髒物,讓島城「流動的風景線」以更加美麗的形象展示給海內外遊客。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肖芳 通訊員 曹立鵬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