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講述了鄉紳班納特的太太,整日操心五個女兒婚事,並最終將三個年長的女兒順利出嫁的故事,其中以二女兒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愛情為主線,描述了一對因傲慢與偏見而差點錯失良緣的喜劇,這也是影片和書籍的名稱來由。
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開篇第一句中留下了聞名於世的經典反諷:「每個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而看完整個故事你就會知道,每個姑娘都想嫁一個有錢的單身漢才是真理。很多時候,社會的價值觀總要烙是屬於時代的特定印記,它自有存在的社會基礎,也和特定時期人們的文化認知大有關係。班納特老爺家一共有五個女兒,她們都一一到了該找個合適對象的年齡。以班納特家的實力而言,身為沒落貴族的班納特老爺無法負擔五個女兒的嫁妝費用,最務實的做法就是為女兒找個有實力的婆家。
美麗的鄉村早晨,一束陽光照耀進山谷,象徵著新氣象將來到這個村莊,這不僅僅預示著女主角們的如意郎君的到來,更展現出新思想對鄉村的緩慢浸透,隨後便是一系列移動的長鏡頭,女主角伊莉莎白閱讀著書本,漫步在鄉村小道上,體現出自身的修養和文化,鏡頭跟著她來到家門口,先是看到了嬉鬧的五姐妹,然後就看到為女兒婚事焦灼著的班納特太太,她竟然只因為鄰居家搬進一個富有的單身漢,就開始蠢蠢欲動,像是看到了婚姻的契機。伊莉莎白的淡定和母親的焦急,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出兩人在婚姻大事上的態度分歧,這種分歧在之後的劇情就演變成衝突,班納特太太執意要伊莉莎白嫁給品質拙劣,又毫無感情基礎的柯林斯牧師,只為了讓女兒儘快擺脫單身狀態和潛在的經濟尷尬,被伊莉莎白一口回絕,母女間發生激烈的爭執。至此,一個擁有自我婚姻主張、追求真實情感的獨立女性伊莉莎白便凸顯出來了。
「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優秀是能力,敢於優秀是勇氣,遇到能欣賞你的人是運氣,對於古今中外的女人來說都是一樣。伊莉莎白從未委屈過自己的優秀。她使自己的優秀超脫了家世,超越了時代。
伊莉莎白獨自一個人走到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帶著絢目的夕陽,仿佛所有的事物都染上了一層鍍金的薄莎,充滿的朦朧的詩意。而此時達西先生的身影漸漸的出現在地平線上,並逐漸放大。他大跨著步伐往伊莉莎白走去,風吹起他看似沉重的外衣、輕柔的頭髮,甚至是心底的一汪清水。夕陽比往時更為柔和仿佛是情人之間最為親密而細膩的觸摸,柔和在已然靠近的兩人身上。
伊莉莎白握起達西冰冷的手,用她的吻解除了所有的偏見與誤會,當愛情的濃烈程度如太陽升起,陽光逐漸強烈起來時,傲慢與偏見就像濃霧在溫暖的陽光中化解。
有情人終成眷屬,一對愛侶在清晨的陽光中相擁對視,與開篇陽光照進山谷的場面形成首尾呼應,象徵著新思潮的愛情之光最終照耀在男女主角的身上,故事在一片浪漫氣息中結束。
當一切誤會冰釋,當伊莉莎白的眼裡達西其實是個有責任心、寬容愛人、能承擔的男子,不再是第一次見面時感覺的那樣傲慢而不易親近,當達西在伊莉莎白面前深情告白,一段浪漫和現實結合的愛情水到渠成。
《傲慢與偏見》為所有的女人塑造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達西先生,和田園詩般風景如畫的英國鄉村。宏偉的莊園,油綠的草坪,鄉間小路。達西與伊莉莎白的愛情就在英國風情畫中進行,除了傲慢和偏見帶來的誤會,近乎純粹的愛情也只有在小說中存在。
電影作為一種思想的載體,為我們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 多希望。
好電影,如寶藏。它給你的力量和啟示能讓你取之不盡。
配圖源於網絡和觀影截圖,感謝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