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復工2周了,口袋君依舊沒有去過一次電影院。
為什麼?
因為想看的都看過了、剩下的都不想看。
受制於30%的上座率限制,絕大多數國產A級大片對檔期始終三緘其口。
終於,迎來了復工後的首部救市之作:
管虎《八佰》定檔8月21日
官宣之後,《八佰》的定檔信息立刻在口袋君朋友圈瞬間刷屏!
毫無疑問,現在談到此片,有一個話題必須要說:
01
極為莫名其妙的臨陣撤檔
按照原計劃,管虎的《八佰》定檔2019年7月5日,被業界一致視作「2019年暑期檔的第一爆款」。
萬萬沒想到的是,
管虎在2019年1月23日發的一段微博被人翻出來說事。
微博內容是管虎與秦漢的合影。
前者介紹後者是:
下令留守上海四行倉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師長孫元良的兒子。
1月份發布的時候沒啥人關注,結果7月份臨上映前被拿出來說事。
稱孫元良在歷史上有汙點,還順帶扯上70周年放什麼歌誦KMT的片子。
最終的結局就是:
一群沒看過正片的人,對《八佰》和管虎本人上綱上線,各種痛罵居心叵測。
受到強烈輿論壓力的《八佰》臨上映前一周宣布撤檔。
全電影行業就賈樟柯一位名人發聲:電影事業,不能這麼搞。
吃了大虧的管虎,
顯然對社交媒體產生了心理陰影,關閉了所有微博內容。
華誼兄弟股票也隨著《八佰》的撤檔跌至谷底,目前市值僅有133億。
平心而論,
口袋君至今還不明白這其中究竟有何邏輯因果關係:
因為孫元良歷史上有汙點,管虎與他兒子秦漢拍了張照片,
所以就要把1500人打造、投資7億人民幣的《八佰》禁掉????
請問,
《八佰》是孫元良的個人紀錄片嗎?
正片有人看過了嗎,裡面有洗白孫元良嗎?
答案是:電影裡,連孫元良這個角色都沒有。
真正應該討論的問題應該是:
02
《八佰》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明人不說暗話,口袋君直接說咯。
《八佰》講的是:
1937年10月26日,
有400個中國男人,寫好了400多封遺書,帶上槍械武器,前往上海四行倉庫,決定為這個國家獻出生命。
經歷過這場保衛戰的老兵楊養正,曾在2005年,以91歲的高齡回到了上海,並前往這場戰役的指揮官謝晉元的墓地進行祭拜
行軍禮
貼著墓碑哭
抱著謝晉元的雕像流淚
91歲老兵流淚的原因,也正是管虎拍攝《八佰》的根本動機:
八百壯士在83年前上演的這場英勇戰役,絕對不能被年輕一代所遺忘!
並且,這場戰役實在太適合搬上電影大銀幕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國難當頭,八年抗戰正式開啟。
同年8月13日,中日兩軍在上海附近展開大規模會戰,史稱:淞滬會戰。
戰鬥持續了整整三個月,日軍20餘萬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雖然從結果上是戰敗了,
但卻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抗日到底的決心,打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入尾聲。
為了掩護主力精銳部隊撤退,國軍需要留下一支部隊固守上海,以拖延日軍的進軍速度。
從原計劃的一個團的兵力,調整為400多人的加強營。
為了壯聲勢,指揮官謝晉元對外宣傳兵力為800人。
正如管虎之前在微博中寫道:
佰,古代軍隊編制。
十人為什,百人為佰。
數字&34;之所以大寫,主要是因為旁邊的「人」
因此,這部電影所關注的並非「八百」這個數字,而是這一切背後,每一個活生生的「人」。
黃海設計的這張海報,選取了形單影隻的單騎勇士形象,憑一己之力救主護國。
在局勢緊張的1937年中國地圖下,更加凸顯出悲涼孤勇之感。
八百位壯士,
每人裝備一頂德制M1935式頭盔,再加上4挺MG08水冷式重機槍,27挺捷克式輕機槍,不到十門82迫擊炮和幾百箱手榴彈。
寫好遺書後,義無反顧地前往淞滬會戰後,整個上海唯一能做掩體的建築物:四行倉庫。
四行,即上海四大銀行。
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
整座堅固的混凝土建築位於上海靜安區蘇州河西岸。
雙層牆壁結構,是周圍最高建築物,皮糙肉厚,日本坦克的炮彈都無法穿透,絕對是易守難攻的最佳固守據點。
1937年10月26日深夜,第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部進駐四行倉庫,戰士們連夜修築工事。
第二天清晨,天色剛一微亮,日軍就在坦克掩護下,發起進攻。
從下圖中就看出,
四行倉庫的西面、北面、東面已被日軍佔領。
而南面則是英美租界。
本質上而言,謝晉元率領的這支隊伍,就是在孤軍奮戰。
一條蘇州河,50米距離,隔著兩個世界。堪稱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
英美租界區,歌舞昇平,恍若天堂。
日軍佔領區,浴血奮戰,好似地獄。
這座固若金湯的四行倉庫,如同橫亙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一座孤島。
忌憚於英美的實力,日軍飛機雖然盤旋在上空,卻不敢投彈轟炸,生怕誤炸租界,武器火力方面,也採用輕型炮火。
顯然,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戰鬥。
成千上萬的上海市民,隔著一條蘇州河隔岸觀火,親眼目睹了戰鬥的全過程。
每當日軍從西側/北側/東側進攻時,蘇州河南側的民眾,會爬上屋頂舉起黑板,告訴中國守軍,敵軍的攻擊方向,給予聲援。
在上萬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八百壯士孤軍血戰4天4夜,殲敵200餘名,自己僅傷亡30餘人。圓滿完成了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
其中,戰士陳樹生戰功最大。
他在眾多日軍已衝至四行倉庫大門的危急時刻,把一捆手榴彈綁在身上,猛拉導火索,從6樓窗口縱身躍入敵群,與20餘名日軍同歸於盡。
10月31日,八佰壯士奉命撤入公共租界。
沒想到,租界當局屈服於日軍壓力,將他們繳了械,羈押在餘姚路的「孤軍營」。
1940年,汪偽政府以高官厚祿誘降,被謝晉元嚴詞拒絕,並痛罵汪精衛認賊作父,甘作亡國奴。
1941年4月24日早晨,謝晉元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
而之前提到的八百壯士之一,抱著謝晉元雕像哭的老兵楊養正,其後又被日軍關押到上海寶山、南京老虎橋,安徽蕪湖等多處監獄,後成功脫逃。
謝晉元遇害消息傳出後,社會震動極大,在萬國殯儀館舉行隆重葬禮,參加者達10多萬人。
1947年,上海政府將四行倉庫旁的滿洲路,正式更名為&34;,附近的學校改名為晉元中學,保留至今。
謝晉元的名字,永遠地留在了上海,這座他為之流血犧牲的城市。
而四行倉庫也被改造成了一座抗戰紀念館,倉庫外牆上觸目驚心的日軍彈孔全部保留。
雖然建築氣質與摩登時尚的上海市中心格格不入,但83年前的這段英雄故事仿佛依舊能透過彈孔慢慢訴說。
顯然,管虎不滿足於四行倉庫如此低調的存在,他要高調地重新喚起中華男兒心中的愛國熱血,極盡所能地將《八佰》打造成一部:
03
最高規格的中國重工業戰爭大片
戰鬥英雄的故事,自然要配上史詩級的預算。
為了真實還原八百壯士在日軍圍困下堅守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華誼兄弟投資7億人民幣預算,一切都是真來!
生生開鑿出了一條200米的「蘇州河」,河水從旁邊的陽澄湖引流,還對兩岸建築進行1:1的實景搭建,總建築物共有68棟,花了整整半年時間。
上一次口袋君感受到這種精氣神爆棚的電影工業,還是3年前吳京的《戰狼2》。
景搭完了,自然要找人。
卡司陣容,男性荷爾蒙指數爆表。沒有番位,只有番號!
張譯、姜武、王千源、黃志忠、侯勇、杜淳,幾乎網羅了當今中國影壇最為鐵血的中生代男演員。
而在群演上,管虎也非常大膽地進行升級,《八佰》成為第一部啟用型態演員的中國電影。
什麼叫型態演員?
管虎稱:是介於主演和群眾演員之間的演員。有可能沒有臺詞,但卻要記錄下他的神態和肢體動作。
這次拍《八佰》,我們特別希望不要再讓一堆油膩的職業群演演員換上衣服在那裡吃盒飯,演完就走。希望有這些熱愛電影人參與進來,真心實意去完成型態的塑造。
型態演員最早來自於好萊塢頂尖大製作。
為了精益求精,不讓觀眾出戲,選角導演會專門去選仿佛從二戰老照片中走出來的演員。
也就是說型態演員本人的氣質必須符合那個年代,職業必須與戲中的要求一致:
《八佰》中,蘇州河南岸的老百姓裡有個畫家,雖然僅有一個鏡頭,也必須找真的畫家;一位理髮的,那就必須找真的理髮師;一位中產階級上海人,也必須選真正符合這一身份的。
重頭戲當然是士兵。
由於國家3年前就已下達政策,禁止部隊參與影視劇拍攝,劇組只得從武校中挑選了幾百位學生,分成中國和日本兵,進行為期7個月的培訓。
中國兵,請來當年參加過老山戰役的退伍軍人訓練。
而日本兵,則請來日本軍官親自訓練戰術和禮儀。
最高難度的一場戲,從南岸調度到北岸的全景IMAX航拍,群演規模達到了5000人。
對於八百壯士的英雄事跡,管虎曾感慨道:生難做人傑,死亦非鬼雄,但是他們活過。
在《八佰》開拍前,管虎曾讓工作人員採訪了400多名路人,是否聽說過四行倉庫保衛戰,結果無一人知曉。
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作為整個項目的影像總指揮,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有責任,拍出一部名垂影史的中國戰爭佳作。
▼
目前,離《八佰》8月21日的檔期還有不到三周的時間。
明眼人都明白:30%的強制上座率是否解除,將是《八佰》能否獲得高票房的最關鍵因素。
從場景、道具、演員,無不力求真實還原的《八佰》,投資成本高達7億人民幣。面臨巨大的票房回本壓力,至少要20億才能勉強不賠本。
而作為復工後,檔期最早的國產A級大片,《八佰》也將成為疫情緩和後,內地電影市場熱度和觀影信心的首塊試金石。
口袋君堅信:觀眾的觀影需求還在,他們只是在等真正的好片!
一旦《八佰》票房爆了,今年的國慶八天長假將會吸引來更多的國產A級大片定檔。
不得不說,管虎和吳京身上有著很多相似點:愛國鋼鐵直男、熱血理想派,充滿著家國情懷和使命感。
毋庸置疑,《八佰》的N個物料已經呈現出國產片領域極為罕見的精氣神,對工業的自信程度令人想到了吳京大賣56億的大作《戰狼2》
因此,無論從題材層面,還是製作水準來看,
「八佰」歸來,票房必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