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是如何成為迪士尼的?

2021-03-02 36氪

封面來源 | IC Photo

採訪開始後不久,羅伯特·艾格(Robert A. Iger)突然向包括 36 氪在內的中國記者發問:「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廣東、北京和上海現在的實際情況怎麼樣?你們復工了嗎?電影院開門了嗎?」隔離在美國家中的艾格很操心太平洋彼岸的疫情。儘管 69 歲的他在今年 2 月已經「光榮退役」,結束了執掌迪士尼 15 年的 CEO 生涯,把這個位置交給了 61 歲的鮑伯·查佩克(Bob Chapek)。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現在絕不是迪士尼 CEO 換人的最好時機——艾格宣布退位的當天,迪士尼股票下跌了 3%。今年開年以來,迪士尼的股票跌幅一度達 41.98%,這對於一直在文化市場攻城略地的跨國媒體巨頭來說是非常罕見的現象。新冠疫情帶來的是迪士尼無法閃避的暴擊。樂園被上鎖,影院不開門,郵輪停在港灣,酒店無人問津,商店門可羅雀。迪士尼截止到今年 3 月 28 日的 Q2 財報顯示,主題樂園、體驗和消費者產品部門損失了 10 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利潤下滑約 58%。所以艾格急切地想知道中國,特別是上海的情況——因為那裡有迪士尼在中國大陸的唯一一家樂園。在從 36 氪作者口中得到情形樂觀的回答後,艾格回答:「太好了。因為我們聽說上海和中國其他地區在好轉,所以才重新開放了上海迪士尼樂園。」從1月25日到5月11日,上海迪士尼樂園停運了107天。這是自它從2016年6月 16日首次開門營業以來,最久的一次歇業。目前它仍然是全球唯一一家疫情後重新開業的迪士尼樂園。「我正式退休之前一定會再去一次上海樂園的。」艾格對 36 氪說。雖然艾格已不在管理崗位上,但他仍將作為董事會執行主席留在公司,直到 2021 年正式退休。除了將樂園帶入中國大陸,他在任期間,還結束了公司 2005 年的內部鬥爭,從賈伯斯的手裡買下了皮克斯,從默多克的手裡買下了福克斯,收購漫威、盧卡斯影業(星戰),搭建了現在的「迪士尼宇宙」,推出了流媒體服務 Disney+,還在去年打造了收入 111 億美元的全球影史票房奇蹟。他任職 CEO 15 年,迪士尼的股價翻了 4 倍——若不是因為疫情,還能更高。

艾格對上海迪士尼樂園的牽掛可能摻雜了一些更複雜的情感在裡面。我們選定了市中心之外位於浦東的一塊地,初次訪問時,這塊地還是一座正在興起的城市邊緣的一個小村落,因此,構想出迪士尼城堡矗立在完全建成的迪士尼樂園中的樣子,並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村子裡有幾條溝渠,還有孩童和流浪狗四處走動。破損不堪的房屋和偶爾能見的小賣部之間,零零散散地分布著小片菜地。自行車的數量遠遠超過汽車,我們眼中的「現代化」在這裡無處可尋。但是,這片地的位置無可挑剔,一邊是很快就要開放的浦東國際機場,另一邊則是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而最有活力的都市之一的「市中心」。艾格在剛剛出版的自傳《一生的旅程》中如此描繪他第一次來到上海時的見聞。他特意將建立上海樂園的故事放在了書的序章,作為「旅程」的開頭。1998 年 10 月,還在擔任迪士尼國際部主席的艾格第一次代表公司出訪上海,被中國官員帶著選中了一塊地,開始了一場長達 18 年的旅程。在這期間,他從美國重返上海 40 次,與中國各級政府商定建園細節,與幻想工程師探討建築風格,眼看此地從村落變城堡,中國大陸首家迪士尼樂園平地而起。直到 2016 年 6 月,已經成為了 CEO 的艾格與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以及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一起,為樂園剪彩。「我希望你們都能意識到,就像我在書中寫的那樣,成功將迪士尼樂園帶入中國,對我個人和對公司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成就。假如我什麼也沒做成,只完成了這一件事,我還是會非常自豪和滿意。我在這件事上投入了非常多心力和精神,18 年裡完成了那麼多趟旅程。」艾格對 36 氪說。艾格當然不是「什麼也沒做成」。當他將「建立上海樂園」與收購皮克斯、漫威、星戰、福克斯相提並論時,就可知這件事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一方面,米老鼠與唐老鴨在中國無人不曉,印著這些角色的襯衫、水杯、鉛筆盒在中國大量銷售;另一方面,大多數國人在將近 30 年裡又幾乎完全沒看過正版的米奇動畫。從建國開始到改革開放十年之後,迪士尼在中國內地是沉默的。直到今天,迪士尼的電視和流媒體業務仍然無法進入中國。除了在網上下載盜版電影,或者去電影院看迪士尼的新片,你只能在優酷、騰訊、愛奇藝搜到《米奇妙妙屋》,但那只是個低幼節目。中國企業對迪士尼的態度也很兩極:一方面,幾乎所有主流的內容公司都表達過「希望成為中國的迪士尼」;一方面,以王健林為代表的部分企業家又擺出「抵禦文化入侵」的態度,熱衷於把迪士尼趕向中華文化的對立面。2016 年 5 月,距離上海迪士尼樂園開業還有一個月,萬達集團主席王健林在電視臺上公開向迪士尼宣戰:「瘋狂熱愛、盲目追逐米老鼠和唐老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有萬達在,上海迪士尼 20 年都盈不了利。」但更多的中國公司還是更希望成為迪士尼。表達過類似目標的既包含華誼兄弟、奧飛娛樂、北京文化、光線傳媒、華策影視,也包含騰訊、愛奇藝、嗶哩嗶哩、樂視、盛大等等。它們所嚮往的,是成為一個既有源源不斷的動畫、電影內容,又有明星角色 IP,還有實體消費業務的大集團。「迪士尼是世界上最好的娛樂公司,人家的商業模型非常清楚,學就行了。」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說。「光線傳媒的發展模板是迪士尼公司,要完成一個全產業鏈式的布局。」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說。「我認為把愛奇藝稱作『中國的 Netflix』不太恰當,我更傾向於把我們的商業模式形容為『線上迪士尼』。」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說。事實證明迪士尼對於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家來說確實有非常大的誘惑。開業第一年,上海迪士尼樂園迎來了 1100 萬名遊客。在開業後的首個完整財年當中,這家樂園已經實現盈利,遠好於開業 7 年後才盈利的香港迪士尼。疫情開始前,在上海樂園為一個項目排隊 2-3 小時是很常見的。而王健林號稱要讓它 20 年無法盈利的多個文化旅遊項目,早就在 2017 年 7 月被打包賣給了融創集團。但迪士尼也不是高枕無憂。5 月 20 日,艾格的老戰友凱文·梅耶爾(Kevin Mayer)被一家中國公司挖走。過去 20 多年間,凱文·梅耶爾一直在迪士尼身居要職,並且是迪士尼目前炙手可熱的流媒體服務 Disney+ 的主要負責人。梅耶爾將於 2020 年 6 月 1 日正式入職字節跳動,擔任字節跳動營運長兼 TikTok 全球執行長。對於迪士尼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能讓它明顯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競爭了。字節跳動與迪士尼做的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生意,但它們卻需要爭奪用戶的同一段娛樂時間。艾格在採訪中主動提到了梅耶爾的離職。「我還沒跟他(指梅耶爾)聊過他們(指 TikTok)的發展計劃。TikTok 的成功不會令我驚訝,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產品,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我有孫子孫女,他們整天在玩 TikTok。」「過去五年,我們的世界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這就是我們越來越重視我們的核心價值、產品質量以及創新的原因。」艾格說,「因為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無論是來自民族主義,科技進步,還是全球娛樂業日益增加的資本投入。」艾格提到了迪士尼在競爭中的長處——高質量的故事、創新的能力以及雄厚的資本。「我很期待你們去看真人版《花木蘭》,它就是一部高預算的電影,同時也是一個中國故事。我相信這種級別的投資會取得成功。我希望《花木蘭》也會像《黑豹》那樣受到全世界的喜愛。」在正式與艾格對話前,36 氪聯繫了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希望他能夠以中國企業家的身份向艾格提問。距離龔宇告訴美國媒體《好萊塢報導》愛奇藝要做「線上迪士尼」已經過去了 2 年,如今迪士尼也已推出了自己的流媒體服務 Disney+。1、 線上娛樂無疑在搶奪傳統電視、電影院的娛樂時間,新冠疫情更是加劇了這個轉變。迪士尼如何平衡好傳統電視、院線電影業務與線上業務的關係?如何做好過渡,以便保護好股東利益?2、迪士尼有計劃投資製作只在網際網路播放的高規格電影嗎?如果有,說服一流的導演、演員參與創作不上院線的電影會很難嗎?艾格對第一個問題回答說:「大銀幕是不會消失的。我相信在疫情過去之後,人們還是會願意出門,去影院,去樂園的。」迪士尼去年的全球總票房超過了 111 億美元,成為了影史上首家突破百億美元的公司。同時,他解釋說,「推出在線流媒體服務 Disney+ 是因為我們認識到了消費者想要以不同的方式消費內容。這並不容易,因為這麼做就打亂了我們自己的傳統業務,但仍有必要這麼做,因為我們要回應消費者的需求。」在 Disney+ 正式上線之前,迪士尼確實經歷了一段很困難的時間。一是因為做流媒體通常伴隨著高昂的內容和技術成本,二是因為流媒體業務直接與迪士尼傳統的影視售賣、租賃業務衝突。表現在財報上,就是迪士尼的「直面消費者與國際市場部」自 2018 年 3 月成立後連續數個季度虧損。這個部門整合了 ESPN+、Disney+、Hulu 等流媒體視頻相關業務。並不是華爾街的所有人都支持迪士尼這樣大膽的「走出舒適區」的舉動。2017 年,Cowen and Company 分析師道格·克羅伊茨(Doug Creutz)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迪士尼意在與 Netflix 一爭高下的併購行為「敗局已定」。迪士尼與 Netflix 的競爭未見分曉,但與這位分析師的賭局顯然是贏了。Disney+ 上線當天,大量註冊用戶擠癱瘓了迪士尼的伺服器。到 5 月 4 日時,Disney+ 已獲 5450 萬人訂閱。這說明 Netflix 花費 7 年才完成的業績,Disney+ 只用了 5 個月。Netflix 的 CEO 裡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也在自己公司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盛讚 Disney+ 說,「我從未見過有新入局者能如此優秀地學習並掌握這一行業的遊戲規則。」為迪士尼摸索遊戲規則的人自然是艾格。2017 年,因為預料到新部門在短時間內可能賺不到錢,影響員工收入,打擊他們投入新業務的熱情,艾格在公司內發起了薪酬改革。他在書中寫道:我找到公司董事會的薪酬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可以給這些高管提供無償配股……剛開始的時候,委員會對此心存疑慮,因為我們從來也沒採取過這樣的方法。「一些公司之所以創新失敗,其中的原因我知道,」我告訴他們,「原因就是傳統。在創新之路的每一步上,傳統都會製造巨大的阻力。」我談到了投資界,公司在任何情況下出現利潤下降,往往都會遭到投資人士的懲罰,這就經常會導致各行各業謹小慎微,做事墨守成規,從而不投入資源實現長遠發展或適應變化。我告訴大家:「選擇權在你們手裡。你們是想陷入『創新者的窘境』,還是想要與之對抗?」顯然,關於龔宇提出的「如何做好過渡,以便保護股東利益」的問題,艾格在 2017 年已經做好了「即便遭到投資人懲罰,也要改變傳統」的準備。對於龔宇的第二個問題,艾格回答說,他並不感覺說服一流的導演、演員參與製作網絡電影很難,因為「導演與演員已經認同了『小熒幕』電影的價值,它越來越受歡迎,全世界的觀眾都在看,同時演員和導演也能收到很高的報酬。所以我不會擔心僱人的問題。」「我們會繼續製作在大銀幕上映的電影,也會製作專門在小螢屏播出的電影。但高預算的電影我們還是只會為電影院而製作,一些低預算的電影會為網絡平臺而製作。」艾格說。此前,迪士尼曾表示,希望在 5 年後 Disney+ 每年能產出 50 部原創作品。在 2020 年,迪士尼會投資 10 億美元在 Disney+ 的原創內容製作上。可惜的是,Disney+ 仍然沒有進入中國大陸的時間表。「我們還在非常初期的討論階段,中國的一些規章制度我們必須尊重和應對。讓 Disney+ 進入中國是我們的夢想。」艾格說,「看到迪士尼的故事、電影與樂園在中國產生了這麼好的反響,我就知道中國人民會喜歡 Disney+ 的。」

艾格是華爾街最喜歡的那種職業經理人。他出身基層,敏銳,沉穩,健康,有野心,同時又不像大多數有野心的人那樣脾氣暴躁,比如他的好朋友,已故的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

艾格與他的好朋友賈伯斯

「史蒂夫·賈伯斯和我在很多方面是非常不一樣的人,但是我們有很多一樣的熱忱。」艾格說。但艾格不是十全十美。很早前,他就公開承認了自己在創意上的不足。他不是能夠對一隻小老鼠燃起創作熱情的華特·迪士尼,也不是《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等優秀作品背後的創意天才約翰·拉賽特。事實上,在他的同事們或主動或被動地在公司倡導下打著米老鼠領帶時,艾格也一直打著他的深色領帶,「裝作從來沒收到過通知」。

艾格與他打著米老鼠領帶的老領導、迪士尼前 CEO 麥可·艾斯納

艾格上臺前,正值迪士尼創意枯竭的時期。在 2000-2006 年,迪士尼創作了一系列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動畫電影,其中的很多可能你根本沒聽說過:《變身國王》、《星銀島》、《母牛總動員》、《拜見羅賓遜一家》等等。而同時間,皮克斯在賈伯斯、拉賽特等人的帶領下,創作了《怪獸公司》、《海底總動員》和《超人總動員》等電影。不僅賣得好,還通通在奧斯卡拿了最佳動畫長片獎。2005 年,艾格成為 CEO 後,開始了他為迪士尼的「補腦」大計——買下擁有熱門版權,且能夠創作好內容的公司,然後儘量保證藝術家在迪士尼框架下的獨立創作。迪士尼宇宙在他一筆筆花出去的真金白銀中建立起來,米老鼠終於和巴斯光年、美國隊長、絕地武士、辛普森成為一家人。艾格的錢沒有白花。去年迪士尼最賺錢的幾部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蜘蛛俠:英雄遠徵》、《玩具總動員4》、《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都是迪士尼早年收購大業的產物。但無法被忽略的問題是,迪士尼似乎正在陷入視效大片和續集的漩渦。2005 年,迪士尼出品的影片包括:《深海異形》、《神勇奶爸》、《冰公主》、《超人高校》、《四眼天雞》、《納尼亞傳奇(第一部)》等,其中大部分是新 IP、新故事、新作品。2019 年,這份名單變成了《驚奇隊長》(老 IP 新開發)、《小飛象》(動畫翻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續集)、《阿拉丁》(動畫翻拍)、《X戰警:黑鳳凰》(續集)、《玩具總動員4》(續集)、《蜘蛛俠:英雄遠徵》(續集)、《獅子王》(動畫翻拍)、《沉睡魔咒2》(續集)、《冰雪奇緣2》(續集)、《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續集)。這不是迪士尼一家的問題,也不是艾格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好萊塢的共同趨勢——為了讓電影獲得高回報,在全球所有國家受歡迎,好萊塢必須開發人人看得懂的東西才能賺到錢。因此,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續集和視覺型大片。去年,迪士尼 111 億美元的票房證明了觀眾尚未對續集、翻拍和超級英雄電影失去興趣。迪士尼也向華爾街展現了它用老 IP 講新故事的能力。但是迪士尼的下一個好創意在哪裡呢?「《瘋狂動物城》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原創故事,大銀幕,它在中國也非常受歡迎。」艾格對 36 氪作者說。今年,皮克斯上映了一部全新的作品《½ 的魔法》,爛番茄根據 307 條評論,新鮮度 88%,平均得分 7.15/10。「我們還是可以在大銀幕上向全世界講故事的。不一定是翻拍或續集,也可以是原創的。」艾格思索著說,「但是很顯然品質上的競爭會更激烈,壓力也會更大。能吸引所有人的故事可能是最難講的故事。」在回答「如何能保證故事吸引所有人」時,艾格引述了華特·迪士尼的一句話。「迪士尼先生曾被人問,講故事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有孩子的成年人?為了孩子?他說都不是,我講故事是為了觸碰到每個人心裡那個特別的地方,深入靈魂。只要我們把這點記在心裡,那面對的就不是國籍、年齡、文化的問題了,而是觸碰人們內心的問題。那個心靈的特別之處是我們人類最大的相似之處。」


相關焦點

  • 迪士尼是如何一步步成為「版權大佬」的?
    那麼,迪士尼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令人欣羨的「版權大佬」的呢?今天就和大家細細道來,首先要從決定迪士尼命運的那三筆併購說起。但是,3D動畫潮流在90年代中期興起,進入21世紀後發展到頂峰,成為男女老少通殺的票房靈藥;固步自封、依然堅守2D路線的迪士尼逐漸被時代拋下。2002年的《星銀島》如同這種局面的縮影:該片成本高達1.4億美元,雖然製作不可謂不精良,還拿到奧斯卡提名,卻票房慘澹,最終為迪士尼帶來9800萬的巨額虧損。
  • 知料| 迪士尼是如何成為迪士尼的?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他任職 CEO 15 年,迪士尼的股價翻了 4 倍——若不是因為疫情,還能更高。 迪士尼渴望中國市場,中國公司想成為迪士尼 艾格對上海迪士尼樂園的牽掛可能摻雜了一些更複雜的情感在裡面。除了在網上下載盜版電影,或者去電影院看迪士尼的新片,你只能在優酷、騰訊、愛奇藝搜到《米奇妙妙屋》,但那只是個低幼節目。 中國企業對迪士尼的態度也很兩極:一方面,幾乎所有主流的內容公司都表達過「希望成為中國的迪士尼」;一方面,以王健林為代表的部分企業家又擺出「抵禦文化入侵」的態度,熱衷於把迪士尼趕向中華文化的對立面。
  • 2008年,迪士尼米高梅工作室,成為迪士尼好萊塢工作室
    2008年1月6日,迪士尼世界度假區主題公園(,簡稱迪士尼米高梅電影製片廠)停業近十年,正式關門。不過,粉絲們不必擔心太多,因為第二天早上公園將以新名字重新開放,迪士尼的好萊塢工作室。迪士尼米高梅電影製片廠於1989年5月1日首次亮相,是繼1971年的魔幻王國和1982年的愛普科特中心之後,在佛羅裡達州的迪士尼世界開放的第三個主題公園。該項目最初的想法是在愛普科特建造一個電影主題館,類似於電影聲場;後來擴建成自己的主題公園,現在佔地超過135英畝。
  • 迪士尼如何收購了皮克斯
    艾格的想法很簡單,靠迪士尼動畫自己翻身不太可能,也來不及了,所以道路只有一條,迪士尼要活命,那就是必須和皮克斯合作!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與水火不容的死對頭談合作,特別是面對賈伯斯那霸氣又詭異的性格?精華來了~~艾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切入點。
  • 如何從「中國的迪士尼」,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
    作者 | 白二12月11號,泡泡瑪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為國內潮玩文化第一股,開盤首日一度大漲超110%,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比起「中國的迪士尼」,他們更想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01 情緒洞察:給成年人的玩具抓住了年輕人,就抓住了新消費的風口。這是很多拔地而起的新品牌共同的秘密。赴美上市的完美日記如此,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也是如此。
  • 迪士尼如何用內容引擎打造「賺錢機器」?
    今天,我給大家拆解一下,迪士尼如何通過全產業鏈的運營方式,讓IP經久不衰,並且持續創造價值、放大價值,相信能給你帶來啟發。以下,enjoy~迪士尼擁有近百年的歷史。有人說,他是「裝了內容引擎的賺錢機器」,我覺得這一點都不誇張。
  • 東京迪士尼海洋,一個最不像迪士尼的迪士尼樂園
    東京迪士尼度假區在全球迪士尼樂園中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東京迪士尼樂園是美國本土以外第一家迪士尼樂園,也是第一家非直營的授權制迪士尼樂園。當時迪士尼公司對海外迪士尼公園能否成功並不自信,在日本採取了授權制收取授權費這種較為穩妥的方式,由株式會社東方樂園(即OLC集團)自行籌資建設,每年支付給迪士尼公司不菲的授權費。
  • 你不知道的迪士尼和迪士尼最佳ceo
    最近迪士尼現任ceo出了一本自傳《一生的旅程》,講述了他是如何從一名窮小子,成長為迪士尼CEO,以及好萊塢舉足輕重的人物。其中,就詳細說了迪士尼的發展壯大。而迪士尼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正是這位迪士尼CEO在位15年一手打造出來的。當年在迪士尼沒落的危急關頭,他飽受質疑臨危受命,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讓迪士尼成為全球最大的娛樂公司。他是怎麼做到的?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迪士尼又是怎麼發展壯大的?
  • Disney迪士尼是如何塑造IP的?
    從電影廣告公司離職後,華特.迪士尼1923年到了好萊塢,與哥哥羅伊一起,成立了迪士尼兄弟製片廠,才真正開始了迪士尼的IP塑造之旅。迪士尼的發展,是從遇到第一個伯樂——環球的發行人查爾斯·明茨開始的,在他的支持下,迪士尼系列動畫片《愛麗絲在卡通國》和《幸運兔子奧斯華》問世。《幸運兔子奧斯華》向明茨展示了迪士尼的才華,市場反響則讓明茨意識到這個片子的錢景。
  • 美國迪士尼大裁員、上海迪士尼「一枝獨秀」 迪士尼們還好嗎?
    截至目前,受疫情防控形勢以及經濟復甦等因素影響,迪士尼全球六大園區中,上海迪士尼樂園、香港迪士尼樂園、東京迪士尼樂園、巴黎迪士尼樂園、奧蘭多迪士尼樂園五大園區均已重新開放。但遭受了疫情衝擊的迪士尼各大園區,在當前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復甦之路並不順暢。暫停開放超4個月的東京迪士尼樂園,於7月1日重新開放。
  • 史翠珊讓弗洛伊德女兒成為迪士尼股東
    而奧斯卡、艾美獎、葛萊美獎、金球獎、託尼獎都拿過的芭芭拉·史翠珊乾脆給弗洛伊德的女兒送上大禮,不是迪士尼玩具,也不是迪士尼樂園門票,而是讓她成為迪士尼股東。 弗洛伊德6歲的女兒吉娜最近在社交媒體展示了迪士尼的股票,是芭芭拉·史翠珊送給她的。目前迪士尼每股價格為115美元左右,新冠疫情前曾到過150美元左右,不知今後會不會漲回去。
  • PK上海迪士尼,香港迪士尼差在哪?
    這已經是香港迪士尼連續第三年錄得巨額淨虧損的記錄。這也意味著香港迪士尼通過擴建計劃以實現重回盈利之路將變得任重而道遠。對於香港迪士尼來說,如何為園區帶來持續的影響力並變成遊客的「依賴」,仍是其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 迪士尼樂園如何「承包」你的一生丨圖話
    迪士尼通過影視動畫為孩子們造了一個夢,又用一個真實的樂園來為他們實現這個夢。在這裡,電視裡的卡通形象成為現實,還可以與他們近距離接觸、互動,甚至一起玩遊戲、探險。圖為1955年,飛奔進洛杉磯迪士尼樂園城堡的孩子們。
  • 《阿拉丁》真人電影:如何重新定義迪士尼公主?
    即使在2018年推出的《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讓迪士尼狠虧了一把,但這似乎並不能阻擋迪士尼在真人電影上的布局,光今年就一口氣推出三部改編作品——《小飛象》、《阿拉丁》與《獅子王》。 此前《小飛象》本身題材和內容偏「低幼」,限制了鬼才導演蒂姆伯頓的發揮,導致票房和口碑都反響平平。
  • 迪士尼CEO自述:如何批量打造超級IP
    此外,迪士尼在全球擁有3000多家授權商,每年生產超過10萬種迪士尼卡通形象產品,是當之無愧的娛樂帝國。每家文化公司都在提超級IP,要做中國的迪士尼,但迄今沒有一家能做到。迪士尼是如何批量打造超級IP的呢?
  • 如何策劃一場完美的迪士尼主題婚禮?
    如果策劃一場迪士尼主題婚禮,哪些元素必不可少呢?迪士尼電影中諸多美輪美奐的場景不僅見證了主人公們的精彩經典時刻,很多也為我們挑選婚禮地點提供了絕妙靈感!《阿拉丁》 – 蘇丹國王的宮殿如何讓自己的愛的誓言顯得與眾不同?看看迪士尼人物有哪些好建議吧!People always do crazy things when they’re in love. —Hercules人常常會因為愛……而不顧一切 ——《大力士》
  • 來上海迪士尼,要小心這些「迪士尼民宿」
    6月份全中國最熱鬧的事情之一要屬上海迪士尼的開幕了,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迪士尼就要正式開園,而從幾年前起,便有不少人在迪士尼周邊選擇造起酒店,以求分得一杯「迪士尼之羹」。隨著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日期的臨近,個性化住宿——「民宿」成為一大熱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貼著「迪士尼民宿」標籤的住宿原來只是日租房,游離於監管之外。如何規範民宿業發展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公寓樓內民宿原是日租房在某熱門民宿網上預訂平臺輸入關鍵詞「上海迪士尼民宿」,在世紀公園的周邊,就跳出15個熱門房源。
  • 迪士尼傳奇CEO艾格重出江湖,拿什麼「魔法」拯救迪士尼?
    一次轉型:擁抱影業傳統,重構IP版圖傳統上,迪士尼是一家擁有主題公園的電影製作公司。1923年,華特·迪士尼創建了迪士尼公司。1955年,迪士尼的電視劇《米老鼠俱樂部》就在ABC首播並成為迪士尼樂園的資金來源之一,也是那一年,加州的迪士尼樂園正式營業。
  • 奇奇蒂蒂鐵粉&迪士尼
    今天在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一本塵封了一段時間的書,來自迪士尼幻想工程師—Marty Sklar的《造夢者—迪士尼如何點亮神奇的創意》,在《米奇十誡》的內容頁夾著我剛剛過期的年卡,手持這張年卡一年半了,也在迪士尼度過了橫跨四季的十幾個周日,而最近一次去迪士尼正好得緣與一位幻想工程師有過短暫的交流,終於還是決定寫一寫對於迪士尼的主觀感受。
  • 細說迪士尼十二大公主與迪士尼動畫的相互成長
    1962年,一位名叫華特·迪士尼的人用自己的名字創立了迪士尼公司。最初的迪士尼是一隻鴨子(唐老鴨)和一隻老鼠(米老鼠)撐起來的。1928年迪士尼做出了全世界第一部全對白電動畫,在那個年代,電視也還是黑白的。1937年,美國第一部長篇動畫《白雪公主》誕生,而白雪公主也是迪士尼第一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