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交所30歲啦。
沐浴著浦東開發開放的春風,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於黃浦江畔。30年來,上海證券交易所已擁有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四大類證券交易品種,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分產品來看,上交所股票市場規模躋身全球前列,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統計,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交所股票市場總市值位列全球第4位,已成為中國投融資的主要市場。(編者註:截至2020年10月,上交所動態市值躋身前三,Wind數據)
截至2020年10月,上交所動態市值躋身前三(Wind數據)
而翻開老日曆,往事歷歷在目。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成立;1991年7月15日,上交所正式發布上證綜合指數;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全面放開股價,實行自由競價交易;1994年10月24日,上交所實行信息即時披露制度;1995年4月19日,上交所推出A股自動查詢系統;1997年8月15日,國務院決定將上證所劃歸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1998年1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正式生效......
三十年間,A股實現了從0到70萬億市值的大增長。貴州茅臺等一批優質股票脫穎而出。
30年來,債券市場保持領先發展地位,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交所債券現貨掛牌數1.7萬隻,形成了國債、地方債、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可轉換公司債和資產支持證券品種較為齊全的產品體系;同時助力提升直接融資比例,「一帶一路」債、雙創債、私募債、綠色債、防疫債等創新品種也不斷推向市場。
30年來,衍生品和基金市場取得戰略性突破,2015年上證50ETF期權上市,上交所成為境內第一家跨期現產品線的交易所,截至目前,50ETF期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ETF期權品種;上交所基金市場也已成為境內投資者重要的金融資產配置場所,ETF市場規模已經躍居亞洲第二,交易量穩居亞洲第一。
2019年,隨著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順利落地,中國最具創新性和引領性的科技創新資本市場已初具雛形,並成為資本市場全面改革的試驗田。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科創板IPO數量和融資額分別為113家和274.6億元,均為全球市場板塊第一,科創板正成為中國科創企業首選上市地。
數據顯示,開市以來,科創企業從申請、審核到上市,用時平均只有195天,在交易所審核總時長平均只有130天。受理後,平均125天上會,只用3-5個月就上市,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大進步;對新經濟企業的包容性,未盈利、特殊股權架構、紅籌等新經濟企業通過科創板首次登陸了A股市場,基本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上市標準明顯提升了市場的包容性。
>>>>資本市場30年,您買過哪些股票?走過哪些彎路?有哪些關於A股的記憶?留言區告訴小編我吧。等你哦!
👇點擊查看《資本市場30周年》專題👇
專題策劃:
第一期:資本市場30周年:A股市值前十公司(上交所)
第二期:資本市場30周年:股票市值排名前十(深交所)
第三期:資本市場30周年:A股總市值邁進70萬億
第四期:資本市場30周年:全球交易所股票市值變化趨勢
。END 。
來源:騰訊自選股
閱讀規則變了,不再按時間推送…
各位老闆點下「贊」和「在看」
不然看不到小編了~
↓↓↓最新資訊戳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