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者|上交所創始人:當初取消T+0我很抗拒 人們把它妖魔化了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鳳凰網財經《前行者》欄目出品

主持人|康振宇 製片人|葛瑤 視頻統籌|朱彥霖

文|魯婧涵

從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開啟中國股市之元年,歷經三十年砥礪前行,今年中國資本市場迎來而立之年。

三十而立,立於改革;三十而立,立志創新。

三十年間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改革關鍵時刻?又有哪些振奮人心的創新舉措?

資本市場下一個十年又將走向何方?

值此資本市場裡程碑時刻,讓我們一起回顧過往,展望未來。

本期《前行者》,鳳凰網財經邀請到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上海證券交易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共同回顧上交所創立的歷程,談論改革現狀和對未來的展望。

近日,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A股市場實施「T+0」是交易制度未來改革的一個方向。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股民的熱議。

實際上,在上交所開業的三十年間,就曾經歷過交易制度從「T+1」向「T+0」再向「T+1」轉變的過程。

在尉文淵看來,關於是否應該實行「T+0」,應該從投資而非投機的角度來看問題,「市場應該給予投資人最大的便利」。

尉文淵贊同「T+0」交易制度。他透露,當初上交所取消T+0制度,他是非常抗拒的,「人們有點把『T+0』妖魔化了」。

當時實行了兩年多T+0,市場也沒出什麼問題,也沒出現一天漲百分之幾百的情況。現在,港股是T+0,但很多人去港股投機,都不好操作。因為市場價格機制形成以後,市場自我平衡、調節的能力非常強。假如一個人一天買賣十幾個來回,那他到最後可能連手續費都不夠付。

以下為採訪實錄:

鳳凰網財經: 尉總您好,感謝您接受鳳凰網財經《前行者》欄目的採訪。作為中國股市第一人,上海證券交易所主要的創立者與設計者,回憶當年,您印象最深的事有哪幾件?

尉文淵:關於股市「第一人」的稱呼其實並不準確。上交所成立之前,中國證券市場已經開始了摸索的進程,比如深圳已經在籌備交易所,上海很多金融界同仁也做了很多的摸索,我是後來接到任務來籌辦交易所。

印象最深的幾件事,第一件是,籌備交易所之初,我們知識一片空白。當時籌備任務確定下來以後,我們內部開會研究、尋找思路,大家幾乎都說不出什麼來。不知道怎麼去做,這是記憶最深的一點。

第二,我們感受到了民間的期待。最初建交易所,我們只覺得是接受了一項工作任務,不知道將來市場能發展多大,有多大的意義。後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才逐漸看得更清楚。當上海宣布籌建交易所工作以後,民間普遍非常關心,很多上海市民自發地組織許多活動邀請我去,有極高的熱情。

第三,海外比較關注。當年我去香港調研,許多記者都問一類問題——上交所以後如何與港交所競爭?什麼時候超過港交所?但當時我還只把香港看成一個要學習、模仿的對象,沒有想過要競爭甚至是超越。但海外對這個問題已經非常敏感了。實際上,那之前的四五十年,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金融市場比香港發達得多,老人們會從歷史角度做比較,但我當時沒有這樣的視角。

鳳凰網財經:在您看來,籌備交易所所遇到的最急迫的問題是什麼?

尉文淵:接到任務了之後,我們立刻陷入了迷惘。我想像不出交易所是什麼樣。當時收到了老上海股票交易所的一些資料,上面是章程,泛黃的字,只講了幾句交易所機構的定性就沒了。

從哪做起?是從找資料開始?還是研究怎麼交易、什麼公司上市?沒頭緒。這個狀態持續了幾個星期,我很焦慮,睡不著覺,也不清楚問誰,誰都說不清楚。然後靈機一動,說先找個場地。找場地,肯定也會涉及交易流程、布局、交易規則等鏈條。

鳳凰網財經:既然當時國內沒有可以借鑑的地方,那您有沒有想過去國外或是香港去考察一下?

尉文淵:我們當然想,但那個年代出國不容易,時間上也不允許。我們考察了深圳。當時深圳已經開始籌備交易所了,我們把深圳看成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現在回頭看,深交所可能受香港影響比較大一些。香港的部分機構、證券公司和交易所會幫他們做一些交易所的籌備、策劃工作。上海只有我們自己在做。

直到1990年11月中旬,我們才有機會去香港考察。考察的時候,我是忐忑不安的。因為那年年底就要開業,怕考察之後發現我建的不是交易所,那麻煩大了,改都沒時間改。考察了兩三天之後,我反應過來,其實全球的證券交易所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模式。它跟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市場文化和歷史傳承,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股票交易所遵循傳統的規定就行。我們當時做了許多自己獨立的思考和選擇,比如最早實現電子交易等。

鳳凰網財經: 籌建交易所時,建立合理的交易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您在任內也經歷過交易制度從「T+0」向「T+1」轉變的過程。在您看來,現在的A股具備實行「T+0」制度的條件嗎?

尉文淵:交易所是做股票證券交易的,交易制度是最核心的問題,包括上市、清算制度等。當時不像現在有充裕的時間準備、論證、評審。創立之初是「T+4」交易制度,它的研究基礎是上海本地交易流程的特點,結果發現交收不行,有的股票傳遞傳遞著就沒了。而且當時由於實行過於嚴格的股價漲跌停製度,場內交易近乎停滯,滋生出了場外的黑市交易。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們才建立了「未經場內交易不予過戶」的制度,並為投資者開立電子帳戶,之後實現了中國股票的無紙化。

電子化、無紙化交易實現之後,上交所就從「T+4」結算方式轉至「T+1」。1992年底,在電子計算機系統升級過程中,一位工程師朋友告訴我,他的系統可以做到當場買入,當場賣出,問我「用不用?」我一聽,愣了,這不就是「T+0」嗎。

那時候還沒有證監會監管,很長時間我都是交易所的最終決策人,但我也尊重理事會的意見。我給時任理事長李祥瑞打電話。當時他六十幾歲,我三十五歲,老人家很穩重。我沒想到他一聽就說,「可以啊」。這讓我受到了鼓勵。

判斷「T+0」制度好不好,要看從哪個角度看。如果顧慮市場投機,有人會覺得不好。但如果從投資人的角度呢?比如買房子,一間買了之後幾年後才能賣和一間隨時可以買賣的房子,你要哪一個?應該給投資人最大的便利化。同時,市場還講究效率,企業也講究資金流動、周轉天數。這麼想之後,我們就拍板、發通知,實行「T+0」了。

在市場初期,人們有點把「T+0」妖魔化,認為它導致過度投機。之後關於是否取消「T+0」,有很大的爭議。我是非常抗拒的。在非常高層的會議上,當著很多領導的面,我都據理力爭。後來,領導機關定下來之後,又改回「T+1」了。

當時實行了兩年多「T+0」,市場也沒出什麼問題,也沒出現一天漲百分之幾百的情況。現在,港股是「T+0」,很多人去港股投機,都不好操作。因為市場價格機制形成以後,市場自我平衡、調節的能力非常強。有人說「T+0」可以一天買賣十幾個來回,那他到最後可能連手續費都不夠付。

鳳凰網財經: 有人認為當時的市場存在投機,但據您觀察,其實不存在投機過程?

尉文淵:對,市場就是正常波動。沒有因為「T+0」制度助長投機,導致市場大幅波動。今天「T+1」制度也會出現市場波動,這沒有什麼特別的。「T+0」是1992年年底實行的。在1992年5月底,股價漲跌幅限制也全部放開了。市場完全隨行就市。

鳳凰網財經: 1992年5月之前的漲跌停限制是多少?

尉文淵:交易所開業的第一天就嚴格限制股價漲跌停。回想起來,那時候漲跌停製度是作為社會主義交易所的一個特徵。因為在我們的想像中,在辦交易所的時候,股價大起大落導致的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的資本主義的罪惡,必須杜絕掉。所以,交易所早期確定的漲跌停製度,有比較濃重的意識形態的含義。最初是5%的限制。但是為了抑制投機,上交所開業一周後調至1%,5天後又繼續調至0.5%,次年又將漲跌幅調回了1%。限流的存在導致成交冷淡,供需嚴重失衡。

1991年,深交所先放開了股價限制。之後,在廈門的一個會議上,領導表揚了深交所、批評了上交所,原因涉及到股價沒放開、交易不活躍。我說,那就放開股價吧。結果,上交所放開股價的過程非常艱難。因為交易所想明白了,其他部門不一定贊成。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好其他部門溝通都不行。最後,放開股價的決定是我自己做主推行的。

1992年4月,我們先從放寬漲跌停的幅度開始。到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市場全面放開股價。那時,我已經準備把烏紗帽交出去。我給市領導寫了封信,「出了問題我走就是了」。

股價放開當天,上證指數翻了將近一番。那以後,上交所跟深圳和全球交易所一樣,沒有了價格管制,市場交易一下就活躍起來了。我是1995年9月份離開交易所。1996年12月,漲跌停製度又建立了起來。在我任期,這個制度沒有導致什麼問題,市場交易效率高、交易活躍。

鳳凰網財經: 在您的理念中,「T+0」比「T+1」更適合市場交易,而且放開漲跌幅限制也比漲跌停板制度更適合中國的市場?

尉文淵:至少從我從業的經驗看,「T+0」和放開漲跌幅限制沒有任何問題。

鳳凰網財經: 近兩年,上交所進行了非常重大的改革,並設立了科創板。您認為科創板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哪些意義?

尉文淵:這是高瞻遠矚的決策。現在是科技的時代,資本市場如果不能發揮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就無法承擔相應的職責。國際上早就有納斯達克這種以促進科技發展為定位的市場,並且它發展的非常好,孵化了蘋果、谷歌等新興科技企業。上交所科創板支持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的定位非常清晰,切中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鳳凰網財經:上交所推出科創板之後,深交所也在為註冊製做準備。在您看來,上交所與深交所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尉文淵:1997年以前,這兩個市場是分屬地方管理的,還沒有交到中國證監會統一管理,所以,那時候兩個市場之間存在一些明裡的暗裡的競爭。

1997年以後,證券市場監管體系調整,兩個交易所都歸到中國證監會管理。在統一管理的系統下,兩個市場選擇了不同的功能定位。雙方在功能上互相彌補、互相促進。現在,深交所的發展計劃對上交所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大家各有側重地發展。

鳳凰網財經: 從您1990年著手建立上交所至今,正好三十多年。您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在這30年發展中還有哪些沒有解決的問題?當前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問題是什麼?

尉文淵:發展永無止境。經濟發展永遠會對資本市場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戰,再提供新的機遇。坦率地講,回看這三十年的歷程令人非常不可思議。儘管我們中間走了許多彎路,遇到很多波折,但現在的發展成就,我覺得怎麼褒揚都不過分。最初,為了促成交易所開業,我們會找一些上市公司,其中最小的公司總股本才40萬人民幣。但那時隱隱約約有一種預感,只要我們把路子走對,中國的市場可以發展得非常快。

1992年,我去美國紐約考察,那地方是全球資本市場的心臟。聽他們講了兩天,我突然醒悟,它的核心是什麼?就兩點:市場開放、充分競爭。所以當時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在這些問題上也邁出一步,我們會有很大發展。當然,當時不可能想像中國資本市場會發展成今天這樣。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近年,科創板、可轉債、滬港通等等改革的措施,我覺得都挺好。市場開放建設方面的發展也非常不錯。特別是,中央針對交易所發展提出的「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定位非常清晰,界定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如果按照這個定義發展,我們在市場化改革這個重大問題上會有突破。

鳳凰網財經:對於上證指數,您心裡有個預期點位嗎?希望它能漲到多少?

尉文淵:從來沒有考慮過。交易所剛成立的時候,能完成場內交易、股票交收,已經是天大的事,指數的事都顧不上。後來想想,沒個指數也不是辦法,那我們也編個指數吧。

這涉及幾個問題。第一、交易所該不該編指數。像恒生指數、道瓊指數等基本都是由專業機構編制的。但是當時我們能找誰做呢?而且當時也沒有說絕對不允許由交易所編制指數,於是我就想,編就是了。

第二、老八股怎麼編呢?像恒生指數那樣搞成份股也不現實,一裝八個股全裝進去了。後來,我們叫就編了個綜合指數。1991年,上證綜合指數正式推出,以100點為基點。

當年我們沒想到現在國人、國際上把上證指數看的那麼重。前段時間,總有人說指數怎麼一直在3000點。還有人在人代會上提案說,要修改指數,指出的問題是因為它不漲。

「指數不漲要修改指數」,這個說法我聽過不止一次。

但是指數是什麼含義?指數就是來反映整個市場漲跌狀態的。比如說,你問我今天某一隻股票是漲了是跌了,那我很容易告訴你。但是,假如你問我今天整個市場漲了還是跌了,我很難告訴你,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就是指數。

我們當時定的就是綜合指數,就是把所有上市公司都作為樣本納入進去,這樣一來,幾十年來沿用同一個編制原則,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個市場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它能反應市場的變化率。

現在嫌指數低就要修改指數編制?但這就是當時制定的指數編制規則啊。

我們當然可以找出幾十家的上市公司來做樣本,然後每年修正,這樣指數可以翻幾番,但是這幾十家之外的幾千家上市公司怎麼辦呢?所以,這種指數只能反映成分股的漲跌,但是卻不能代表所有上市公司的漲跌。

鳳凰網財經: 非常感謝尉總接受我們的採訪。最後,請您跟中國資本市場說一句話吧。

尉文淵: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途不可估量。

鳳凰網財經: 感謝尉總。

相關焦點

  • 前行者|T+0優於T+1?漲跌幅應放開?專訪上交所創始人尉文淵
    對於「T+0」和放開漲跌幅限制等備受爭議的制度,尉文淵認為,從投資而非投機的角度,我們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市場應該給予投資人最大的便利。市場隨行就市產生的是正常波動。尉文淵透露,當初上交所取消「T+0」制度,他是非常抗拒的,人們把「T+0」妖魔化了。而在放開漲跌幅限制當天,滬指翻了一番,且後來並沒有導致問題。
  • 前行者|上交所創始人談滬指:不能因為指數不漲就修改指數
    判斷「T+0」制度好不好,要看從哪個角度看。如果顧慮市場投機,有人會覺得不好。但如果從投資人的角度呢?比如買房子,一間買了之後幾年後才能賣和一間隨時可以買賣的房子,你要哪一個?應該給投資人最大的便利化。同時,市場還講究效率,企業也講究資金流動、周轉天數。這麼想之後,我們就拍板、發通知,實行「T+0」了。在市場初期,人們有點把「T+0」妖魔化,認為它導致過度投機。
  • 上交所和深交所同修ETF細則,T+0和T+1交易差別何在?
    今年1月,上交所針對商品期貨ETF的交易修訂了一次細則,而從這次的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時修訂來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針對市場期待已久的銀行間債券ETF。根據規定,修訂後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業務實施細則》將於2020年12月4日起施行,而《深圳證券投資基金交易和申購贖回實施細則》則是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其中第五十四條相關修改自2020年12月28日起施行。
  • 千呼萬喚 T+0交易離A股市場還有多遠?
    自從1995年1月1日,滬深交易所取消「T+0」以來,市場對T+0的呼聲就從未間斷過。但接近上交所人士的提醒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這不是上交所第一次研究T+0交易機制了。實際上,早在2013年的「兩會」上,時任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就透露,上交所正在研究T+0交易制度。但上交所的「研究」一晃就是7年的時間過去了,T+0始終不見出臺。
  • 股市t+0什麼時候執行?股市t+0是什麼意思?
    5月29日,上交所發文回應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稱在「制度供給」方面,將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據悉,T+0交易,又稱日內迴轉交易或當日迴轉交易,是指投資者買入的證券,經確認成交後,在交收前全部或部分賣出,簡單來說即是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目前,我國實行的是T+1交易制度。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曾實行過T+0交易,但被認為助長炒作,最終被取消。自此,股市暫未推出T+0交易,但是關於此話題的討論一直都存在。
  • 監管部門正式回應,上交所優化制度供給,單次T+0更適合A股
    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個人以為,單次T+0交易更適合A股市場。T+0科創板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試驗田」,肩負著改革與探路的重任。而且,與其他板塊掛牌首日44%的漲跌幅限制不同,科創板新股掛牌前五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科創板差異化的交易制度,無形中放大了投資風險,但即使如此,此前市場呼籲已久的T+0交易模式也沒有在科創板開啟試點。此次上交所表示要在科創板研究引入T+0交易,也讓投資者看到了A股恢復T+0交易的一絲曙光。事實上,對於T+0交易,A股投資者並不陌生。
  • 機器人製造商智行者創始人張德兆:考慮在國內IPO
    來源:新浪科技據報導,北京智行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Idriverplus Technology Co)創始人張德兆(Zhang Dezhao)表示,公司計劃於明年進行新一輪融資,並可能考慮在中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
  • 上交所終止*ST金鈺股票上市
    1月13日晚,*ST金鈺發布公告,公司收到上交所《關於東方金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由於*ST金鈺在退市新規發布前已觸及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的退市條件,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於1月21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新規發布以來,績差、ST股紛紛下跌,已經顯示出退市制度改革的力度。
  • NIKE創始人菲爾·奈特的3個信條
    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創始人,當年以1000美元起家締造了如今百億美元的體育王國他永遠戴著墨鏡,以超"酷"形象示人菲爾·奈特(PhilKnight)1962年,菲爾·奈特和良師益友的鮑爾曼各自出資500美元就這樣開啟了他們的商業冒險。耐克的前身藍帶體育公司瞬間誕生,並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拿下了鬼冢虎的代理權。
  • 商品期貨ETF將在滬深兩市實現「T+0」交易
    國內商品期貨ETF交易將完全實現「T+0」交易。1月7日,上交所發布通知稱,為增強市場流動性,滿足投資者交易需求,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上交所決定對商品期貨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實行當日迴轉交易,並將《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第3.1.5條作相應修改。通知自1月20日起施行。
  • 妖魔化同志
    我當時在她面前賣乖,回復她:是啊,姐姐不知,妹妹好苦啊。但心裡清楚得很,直男直女眼中的同志映像,是被輿論領袖們妖魔化以後的樣子。這裡並沒有要批駁柴靜女士的意思,我只想說,即便是柴跑去窮鄉僻壤採訪一個只是感冒發燒的農婦,也做得出一期悽悽慘慘戚戚的專題片。
  • 天首集團投研:T+0已在路上,股民需早做準備
    T+0可能真的要來了。隨著上交所作出「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的表態,A股迅速作出反應,6月1日券商股和金融科技股全線大漲,帶動上證指數收復了2900點關口。T+0是什麼?跟投資者有什麼關係?為何T+0如此被關注?所謂「單次T+0」,即日內買入後可賣出,或日內賣出後可再行買入,兩個方向均限操作1次。
  • 今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落定:*ST金鈺被上交所終止上市
    由於*ST金鈺在退市新規發布前已觸及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面值的退市條件,公司將按上交所原有業務規定進入30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股價漲跌幅為10%,整理期結束後將被摘牌。記者注意到,退市新規發布後,A股市場中的ST等績差股經歷了一波下跌,目前2元股已達90餘家。業內人士提示,根據退市新規,交易類退市將取消退市整理期,盲目入場炒作低價股的風險將更大。
  • 「T+0」時隔25年重提,布局哪些ETF獲利最大?
    上周五晚上,上交所就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於資本市場的建議回應稱:「要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什麼疫情、什麼川普發難,這些在T+0的預期面前都是渣渣,仿佛一切從未發生過!上交所一看估計是覺得這把火燒得有點太旺,半夜還趕緊偷偷摸摸出來降溫,引用一個消息人士的說法:「T+0目前只是在研究階段,並非立刻實施,不必過度解讀」。只不過此時的降溫很顯然已經澆不滅投資者內心的小火苗,因為大家都已經在研究T+0後賺了大把的錢該怎麼花的問題。
  • 我們必須讓女權被妖魔化才罷休嗎?
    前幾個月央視官方出品了宣傳網際網路與網際網路經濟的紀錄片,本是想借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這這個網際網路領軍人物的正面形象做宣傳,但卻因為他與京東副總裁杜爽之間的一席話掀起了本不該有的輿論風波
  • 中國結算:取消滬市ETF現行T+0待交收制度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7日電 據中國結算官網消息,《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關於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登記結算業務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於今日(17日)正式發布並實施,明確取消滬市ETF現行T+0待交收制度。
  • 不婚族:妖魔化的婚姻背後,當下的年輕人到底在經歷著什麼?
    隨著,當下婚姻模式的弊端漸漸顯露,有思想,不落俗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抗拒婚姻,抗拒生子。截止到2018年年底,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而且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可見,不婚族越來越多地被人接受,甚至,成為年輕人群體中的一種時髦現象。
  • 《使徒行者》的幕後Boss,其實是它?!
    《使徒行者3》已經開播兩天啦,相信有不少小夥伴和小編一樣,最近沉迷追劇不能自拔其中最令劇迷開心的,大概就是主角林峰飾演的角色「爆seed(薛家強)」終於歸位了吧
  • 專訪香港鐵娘子葉劉淑儀:我和「23條」都被妖魔化了
    談起在任前香港保安局局長期間推進《基本法23條》立法的往事,她坦言,當年在推進「23條」過程中,自己的經驗不夠,有時候發言不夠穩重,給人留下話柄。導致自己被對手妖魔化,「23條」也給被妖魔化了,令人遺憾。 葉劉淑儀在1998年7月獲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委任為香港首位女性保安局局長。
  • 《越獄》裡,為什麼t-bag斷了一隻手,人們還是這麼懼怕它?
    在《越獄》裡,為什麼t-bag斷了一隻手,人們還是這麼懼怕它?第二季裡面,他還殺了那個被解僱的獄警(就是那個拿了錢在酒店鬼混時,被t-bag衝進來幹掉那個),當時那個獄警神色慌張,還說和他分錢。按照獄警的身材,打一個斷手的t-bag還是能打吧,而且即使把tbag幹掉了,tbag也是罪犯,從法律上也說得過去,但為什麼就是這麼懼怕呢?茶包叔靠得不是手,是手段。你看他那瘦瘦乾乾的樣子,你以為他幹那麼多壞事,是全都自己親力親為的啊?人家用的是腦子。跟他斷不斷手沒有一毛錢關係,從他砍斷自己的手,到後面對自己手那麼狠的時候就看出來了,這樣的人,越挫越勇,狠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