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正式回應,上交所優化制度供給,單次T+0更適合A股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曹中銘

日前,上交所在回應代表委員涉及科創板的提案與建議時表示,將以問題為導向,從優化「資本供給」和「制度供給」入手推動下一步工作。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個人以為,單次T+0交易更適合A股市場。

T+0

科創板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試驗田」,肩負著改革與探路的重任。不同於其他板塊的定位、試點註冊制、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差異化的交易制度等,毫無疑問也會為其他板塊的改革提供參照,積累經驗,像創業板啟動改革,某些方面就吸取了科創板的改革成果。

滬深主板、深市創業板與中小板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科創板則實行20%的漲跌幅限制。而且,與其他板塊掛牌首日44%的漲跌幅限制不同,科創板新股掛牌前五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科創板差異化的交易制度,無形中放大了投資風險,但即使如此,此前市場呼籲已久的T+0交易模式也沒有在科創板開啟試點。

此次上交所表示要在科創板研究引入T+0交易,也讓投資者看到了A股恢復T+0交易的一絲曙光。事實上,對於T+0交易,A股投資者並不陌生。在A股市場誕生的初期,實行的即是T+0交易。但由於市場投機過度,也為了市場的穩定,監管部門決定自1995年1月1日開始實行T+1交易制度,並一直延續至今。

客觀上,在A股誕生之初,T+0交易並不適合其時的市場。其時無論是制度建設、市場監管,還是投資者保護等方面,本質上都存在較大的缺陷或短板。實行T+0交易制度,既不利於保護處於弱勢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不利於資本市場的穩定與長治久安。

而近些年來,關於恢復T+0交易的聲音不絕於耳,有代表委員就連續多次遞交了恢復T+0交易的提案。而且,在今年4月7日召開的金融委第二十五次會議上,也提出要「提升市場活躍度」,而恢復T+0交易,無疑是提升市場活躍度的重要方式。

個人以為,恢復T+0交易,可產生兩方面的積極效果。一是有利於投資者及時止損。滬深股市雖然實行10%的漲跌幅制度,但個中的風險仍然不小,比如個股從漲停到跌停即是如此。T+0交易模式下,投資者因判斷失誤高位買入後,是可以及時進行止損操作的,但在T+0交易模式下,只能眼睜睜看著股價繼續下跌,而不能採取任何的補救措施。因此,可以說是制度缺陷放大了投資風險。

二是在股指期貨推出後,A股仍然實行T+1交易模式,對A股投資者也難言公平。期指實行T+0交易模式,而A股實行T+0交易模式。T+0交易制度下,期指投資者可重複多次交易,但A股投資者則受到限制。而且,由於期指的高門檻,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並不能通過期指對衝風險,T+1交易模式又無法及時止損,這同樣產生了不公平。

上交所表示研究在科創板引入單次T+0交易,個人以為是值得肯定的。當然,需要釐清的是,單次T+0交易中的「單次」,其內涵到底是什麼?是交易次數的「單次」?還是交易金額上的「單次」?如果是交易金額的「單次」,在A股市場全面鋪開後,由於資金量小,對於中小投資者無疑是不公平的。比如資金量大的投資者可利用資金優勢多次進行T+0交易,對同一隻股票亦是如此,而資金量小的投資者則不具備這一條件。

個人以為,單次T+0交易,應該設定為交易次數的「單次」,即每一個證券帳戶,在一個交易日內,對於同一隻股票,只能實行一次T+0交易。如果在當天買入後賣出又再次買入同一隻股票的,禁止其當天賣出。此舉的意義在於,既恢復了T+0交易,給操作失誤的投資者控制風險的機會,又能防止市場投機過度現象的發生,而且還能提升市場活躍度,可謂是一舉多得。

相關焦點

  • 千呼萬喚 T+0交易離A股市場還有多遠?
    5月29日晚間,上交所在回應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於資本市場的建議時也明確表示「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 上交所明確表示「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這是不是意味著T+0要來了呢?
  • 股市t+0什麼時候執行?股市t+0是什麼意思?
    5月29日,上交所發文回應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稱在「制度供給」方面,將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據悉,T+0交易,又稱日內迴轉交易或當日迴轉交易,是指投資者買入的證券,經確認成交後,在交收前全部或部分賣出,簡單來說即是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目前,我國實行的是T+1交易制度。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曾實行過T+0交易,但被認為助長炒作,最終被取消。自此,股市暫未推出T+0交易,但是關於此話題的討論一直都存在。
  • 前行者|T+0優於T+1?漲跌幅應放開?專訪上交所創始人尉文淵
    對於「T+0」和放開漲跌幅限制等備受爭議的制度,尉文淵認為,從投資而非投機的角度,我們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市場應該給予投資人最大的便利。市場隨行就市產生的是正常波動。尉文淵透露,當初上交所取消「T+0」制度,他是非常抗拒的,人們把「T+0」妖魔化了。而在放開漲跌幅限制當天,滬指翻了一番,且後來並沒有導致問題。
  • 前行者|上交所創始人:當初取消T+0我很抗拒 人們把它妖魔化了
    實際上,在上交所開業的三十年間,就曾經歷過交易制度從「T+1」向「T+0」再向「T+1」轉變的過程。在尉文淵看來,關於是否應該實行「T+0」,應該從投資而非投機的角度來看問題,「市場應該給予投資人最大的便利」。尉文淵贊同「T+0」交易制度。
  • 天首集團投研:T+0已在路上,股民需早做準備
    隨著上交所作出「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的表態,A股迅速作出反應,6月1日券商股和金融科技股全線大漲,帶動上證指數收復了2900點關口。T+0是什麼?跟投資者有什麼關係?為何T+0如此被關注?所謂「單次T+0」,即日內買入後可賣出,或日內賣出後可再行買入,兩個方向均限操作1次。
  • 什麼是T+0與T+1交易制度?T+1交易制度與T+0交易制度的區別
    什麼是T+0交易制度股票t+0交易制度,意思是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就可以賣出。例如星期一買入的股票,星期一就可以賣出,不用等到星期二才可以賣出。實行股票T+0制度的地區有:中國香港、美國等。但是目前,我國深圳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對股票交易實行t+1的交易方式,即對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不可再賣出,要到第二天才能賣出。例如星期一買入的股票,要到星期二才能賣出。股票中做T也就T+0,一種操作方法的簡稱,T+0交易通俗地說,就是當天買入的股票在當天就可以賣出。
  • 上交所和深交所同修ETF細則,T+0和T+1交易差別何在?
    今年1月,上交所針對商品期貨ETF的交易修訂了一次細則,而從這次的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時修訂來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針對市場期待已久的銀行間債券ETF。根據規定,修訂後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業務實施細則》將於2020年12月4日起施行,而《深圳證券投資基金交易和申購贖回實施細則》則是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其中第五十四條相關修改自2020年12月28日起施行。
  • 今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落定:*ST金鈺被上交所終止上市
    本報記者 張 歆1月13日,上交所對*ST金鈺作出終止上市決定,曾經的「翡翠第一股」成為2021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據統計,該公司也是第18家面值退市公司。*ST金鈺自2020年11月25日至12月22日,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觸及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19年4月修訂)》第14.3.1條第(五)項規定的終止上市的情形。2021年1月13日上交所根據有關規定,正式對公司股票作出終止上市決定。事實上,面值退市是市場對該公司基本面的反映,是投資者理性交易的結果。
  • 「T+0」時隔25年重提,布局哪些ETF獲利最大?
    上周五晚上,上交所就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於資本市場的建議回應稱:「要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什麼疫情、什麼川普發難,這些在T+0的預期面前都是渣渣,仿佛一切從未發生過!上交所一看估計是覺得這把火燒得有點太旺,半夜還趕緊偷偷摸摸出來降溫,引用一個消息人士的說法:「T+0目前只是在研究階段,並非立刻實施,不必過度解讀」。只不過此時的降溫很顯然已經澆不滅投資者內心的小火苗,因為大家都已經在研究T+0後賺了大把的錢該怎麼花的問題。
  • 砥礪奮進三十載 行穩致遠再出發——專訪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
    為配合科創板順利推出和平穩運行,上交所公開科創板股票異常交易監控標準,並在主板市場推行,以優化交易監管,激發市場活力。公司監管方面,上交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推出信息披露「直通車」強化上市公司信披主體責任;實施「刨根問底」式監管,充分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管在督促上市公司履行信披義務、規範運作、整治市場亂象中的作用。
  • 創新升級PPP制度!福田助推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要求「大幅放寬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向社會資本釋放更大發展空間」「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
  • 商品期貨ETF將在滬深兩市實現「T+0」交易
    當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業務實施細則(2020年修訂)》(簡稱《細則》),自1月20日起施行。《細則》增加了商品期貨交易所交易基金相關內容,並聯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對跨市場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申贖結算模式進行了調整優化。
  • 房地產市場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建立,意味著開發企業和按揭貸款的總體增速將下降。但不同銀行有差異,規模較小的商業銀行總體影響不大,可能會對短期房地產需求端形成較大衝擊。我國的住房不論是人均面積和戶均套數,都已經基本告別總量短缺階段,但在結構上還需進一步優化。結構分化特徵明顯中國證券報: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樓市近期呈現出哪些新特點和發展趨勢?
  • 明天A股又開盤了,經歷周五風大浪急之後,周末消息面再度不平靜!
    而具體來看,a股前半周是以中小板的醫療、科技股的調整為主,從而帶動了創業板的領跌;而後半周則是權重板塊的領跌促使了市場的調整,其中就包括了保險、銀行、證券,而周五的時候,白酒板塊的大夫回吐更是把這一弱勢演繹的淋漓盡致!不過尤於是前高后低,本周上證跌幅並不大,周跌0.06%;創業板本周跌幅0.96%領跌兩市。
  • 上交所成立30周年: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上交所「三十而立」再出發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是蓬勃發展的「根本動力」問:回顧成立30年曆程,上交所得以發展壯大的動力是什麼?答:開業之初,上交所僅有8家上市公司,市值12.34億元。
  • 上市公司監管制度持續優化 護航註冊制改革和發展
    其將從強化上市公司監管的制度保障,持續深化簡政放權,全面提升監管震懾力,持續加強風險防控等方面著力。今日本報就此展開報導。本報記者 吳曉璐近日,滬深交易所發布2020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查處情況或紀律處分情況。去年,上交所共發出公開譴責、通報批評和監管關注275份,共涉及上市公司132家。深交所共作出227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其中222份涉及上市公司監管。
  • A股頭條: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鋼鐵巨頭呼籲國家監管部門...
    ,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4、近期部分IPO企業暫緩 證監會回應: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2月1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使命,IPO是融資的入口,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各IPO企業應遵守制度,提高擬上市公司水平和質量
  • 上交所深夜回應!市場傳言不實!
    上交所深夜回應!市場傳言不實! 作者:齊俊傑看財經 昨天市場傳言四起,說科創板明年1季度就開板,首批20家企業已經確定。導致明明是上攻的行情,突然急轉直下。就在昨天晚上,上交所突然發布公告,主要一條內容就是闢謠,說上交所正加速推進科創板和註冊制試點的方案與制度設計,但目前並無所謂的「首批掛牌企業名單」,現在科創板還是在聽取各方意見的階段,並指出,科創板不能只看成一個板塊,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新市場,要承擔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重任,要有新的監管邏輯,獨立的市場定位和制度。
  • 兩大監管罕見同日出手,更有700億大拋售!A股最強信仰...
    剛劃轉900億股份上交所對茅臺發監管函12月24日晚間,上交所網站突然掛出對貴州茅臺的監管工作函,本次實施監管的處理事由為「關於相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為「上市公司」。12月24日,貴州茅臺股價盤中一度跌逾2%,不過最終收盤僅跌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