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監管制度持續優化 護航註冊制改革和發展

2021-01-18 網易新聞

主持人於南:日前第二十五屆(2021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召開。會上強調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將是監管層2021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其將從強化上市公司監管的制度保障,持續深化簡政放權,全面提升監管震懾力,持續加強風險防控等方面著力。今日本報就此展開報導。

本報記者 吳曉璐

近日,滬深交易所發布2020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查處情況或紀律處分情況。去年,上交所共發出公開譴責、通報批評和監管關注275份,共涉及上市公司132家。深交所共作出227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其中222份涉及上市公司監管。

新證券法實施的第一年,滬深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處分力度,較2019年進一步提升。《證券日報》記者據證監會網站信息梳理,去年全年,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共開出114份涉及信披違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佔全年罰單數量比例約35%。

市場人士認為,證券法和刑法的聯動修改,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的違法成本,增強法律之間的聯動性和同步性,提高了監管的權威性和震懾力,為上市公司監管制度完善提供了制度基礎,有利於優化我國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加快資本市場走向成熟。

頂層設計夯實

上市公司監管制度基礎

1月16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第二十五屆(2021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表示,將繼續完善上市公司監管制度。證監會將繼續推動公司法修訂和上市公司監管條例制定,不斷夯實監管工作的制度基礎;同時,結合註冊制改革進展與市場發展情況,借鑑國際最佳監管實踐,健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併購重組、股權激勵、員工持股、退市等各方面規則,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上市公司監管體系。

新證券法已經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也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強化上市公司信披,加強投資者保護,並大幅提升了對欺詐發行、信披違法等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9年以來,我國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推動證券法和刑法聯動修改,增強法律之間的聯動性和同步性,提高了監管的權威性和震懾力,為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監管制度提供了制度基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證券法和刑法的聯動修改,強化證券法的落實。聯動修改克服了過往單方面修改證券法帶來與其他法律相關內容銜接較差,法律內容修改的同步性不足等問題,有利於形成相互銜接、全面統籌、落實到位的資本市場基本法體系,提高監管力度,儘可能地減少因為法律銜接問題帶來的監管漏洞或者監管空白等問題。

二是法律聯動修改顯著提高違法成本,提高監管有效性。通過聯動修改,新證券法克服了過去監管中處罰罪名不足、犯罪成本過低、處罰標準過時,從而損耗法律公信力等問題。

三是對違規披露或不披露重要信息從重處罰。新證券法設專章規定信息披露制度,系統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相應地,刑法修改提升了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期和罰金上限。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證券法和刑法的修改,一定程度上都是為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相適應,為註冊制改革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目前,上市公司欺詐發行、信披違法等違法成本顯著提升,而關鍵在於落實。

信披規則優化

推進監管向縱深發展

去年以來,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相關立改廢釋持續推進。據證監會網站,截至1月15日,自2020年初以來,證監會已分三批修改、廢止了130件規章制度文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據記者梳理,自去年以來,監管層在健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併購重組、退市等各方面均出臺相關規定或採取了行動。

去年7月份,證監會發布《監管規則適用指引——上市類第1號》,在簡化整合原監管問答的基礎上,優化併購重組條件;去年12月11日,證監會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推動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緊隨其後,滬深交易所發布退市新規。

信披方面,去年7月份,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修訂稿)》(徵求意見稿),突出鼓勵自願披露、完善臨時報告以及明確董監高等相關主體責任等原則。

近日,滬深交易所先後發布行業信披指引。1月6日,深交所發布食品及酒製造、電力、汽車製造、紡織服裝、化工等5件行業信息披露指引;1月7日,深交所發布通信、網絡安全2件創業板行業信息披露指引;1月11日,上交所發布滬市主板修訂酒製造、汽車製造等16項行業信息披露指引,廢止醫療器械等11項指引。

「本次滬深交易所信息披露規則的修訂,結合行業特徵,利用財務數據與行業信息以及公司運營的相關性,提升監管對於不同行業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令監管向縱深發展,大幅提高了監管的有效性。」王德倫認為,當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監管,正在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全面優化監管體系,提高公司違規信披的處罰力度,提升監管的權威性和效力,進一步減少因為信披違規帶來的市場波動和投資者損失的可能,助力資本市場行穩致遠。

(原標題:上市公司監管制度持續優化 護航註冊制改革和市場發展)

(責任編輯:楊倩_NF4425)

相關焦點

  • 健全退市機制深改委給出方案 上市公司退市改革仍需持續發力
    會議指出,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而在兩天之前的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再次強調,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
  •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啟動:漲跌幅限制改為20% 開戶門檻僅10萬!20條...
    27日晚間11點,為貫徹落實《總體方案》,中國證監會日前就《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創業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草案和《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閻慶民: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資本市場作為現代經濟金融體系的樞紐,應進一步發揮資源配置、資產定價、風險緩釋等功能,通過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供給需求匹配、金融結構優化、更大力度對外開放,助力落實「雙循環」戰略。去年以來,證監會認真貫徹國務院金融委「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以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為引領,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強基礎制度建設,更加注重投資端與融資端平衡,更加注重擴大機構投資者力量。
  • 閻慶民:「四個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日前在第二十五屆(2021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表示,證監會將著力抓好「四個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他透露,證監會將繼續推動修訂公司法和制定上市公司監管條例,不斷夯實上市公司監管工作的制度基礎。
  • 創業板十一周年註冊制改革落地: 首發、再融資、重組「多管齊下...
    2020年,是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的首年,同時也是創業板成立十一年,隨著各項制度改革逐漸深入,創業板在差異化發行上市制度、小額快速融資機制等制度創新上,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目前,創業板已受理423家首發、223家再融資、12家重大資產重組項目,其中,176家首發、96家再融資、3家重大資產重組為平移項目。
  • 從理念到落實 註冊制在科創板「試驗田」星火燎原
    和著時代節奏,資本市場持續奏響改革強音:新證券法今年正式實施,確立了以註冊制為核心的證券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方向;國務院金融委強調要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提升市場活躍度;資本市場「深改十二條」全面落地,註冊制試點逐步推開,制度供給不斷刷新!
  • 註冊制改革 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行為
    市場人士認為,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順利,市場運行平穩,上市公司信披質量有所提升,價值投資理念正逐步形成,近日,刑法修正已經通過,退市新規正式發布並實現全市場覆蓋,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已經具備。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過程中,主板和中小板註冊上市標準是全市場成功推行註冊制的重中之重,未來仍需強化投資者教育、提高信披質量、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行為。
  • 創業板年內股權融資總額逾7600億元 市場引頸期待註冊制改革
    如今,在發行制度、交易制度、投資者門檻設計等方面,市場期待肩負著存量市場註冊制改革重任的創業板改革邁出更大膽的步伐。」 創新夯實基礎 改革預期再燃 創業板擔當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平穩起步並穩定運行10年,進行了一系列貼近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特徵的制度嘗試和創新,為資本市場積累了制度建設經驗。
  • 證監會部署退市制度:要求主動退一批,促進存量公司風險出清
    深刻理解註冊制改革的初心和使命,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二是暢通「出口關」,抓好退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嚴格退市監管,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 三是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充分調動相關方面和地方積極性,重點推動重整一批、重組一批、主動退一批,促進存量上市公司風險有序出清。
  • 全面註冊制箭在弦上
    「改革需要探索和擔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之後,市場對註冊制的認知進一步加深,也可以接受全面註冊制改革,預期明年就會實行全面註冊制改革。」11月1日,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全面註冊制對資本市場發展影響深遠,市場機制會發揮更大作用,這也意味著市場分化會加速。
  • 資本市場加速繪就改革路線圖
    今後,資本市場改革將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強化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功能互補、有機聯繫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資本市場建立三十周年座談會上表示,要聚焦「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核心任務,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加強基礎制度建設;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強化優勝劣汰;統籌推進發行承銷、交易、持續監管、投資者保護等領域關鍵制度創新,紮實推進位度型開放等。
  • 專訪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註冊制與退市制度相匹配,才能提升中國...
    註冊制是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關鍵環節 21世紀:今年以來,國內資本市場改革舉措不斷,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實施備受市場關注,你對此有何看法? 經雷:我覺得不管創業板還是科創板的註冊制改革,都是整個國家幫助提升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質量的關鍵環節,最終目的是使國內資本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 全市場退市制度改革即將全面啟動 關於投資者保護 專家這樣建議……
    證監會從推進註冊制改革的全局出發,全面梳理分析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的突出問題,在認真總結科創板、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針對當前退市中存在的問題,在六個方面進一步提出改革措施,即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強化交易所退市實施的主體責任、強化退市監管力度、優化投資者保護機制,擬在全市場開展退市制度改革。
  • 上交所成立30周年: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30年後,上交所上市公司已達1785家,股票總市值近45萬億元,總市值已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紐交所和納斯達克。30年來,上交所累計提供股權融資超過9.1萬億元,債權融資18.5萬億元,目前已發展成為涵蓋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的綜合性市場。
  • 深交所明確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過渡期三大安排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深交所明確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過渡期三大安排⊙記者 時娜 ○編輯 全澤源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針對退市流程較長、退市指標較單一等痛點,創業板退市新規通過簡化退市流程、優化退市標準、完善退市風險警示制度等
  • 全面推行註冊制的核心是什麼
    易會滿也明確提到,註冊制改革分三步走,即從科創板到創業板、再到全市場的「三步走」的註冊制改革布局,由此「探索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註冊制框架」。  之前,市場曾流傳一種說法,由於創業板近900家公司實施註冊制,交易制度改為20%漲跌停,引發市場資金湧向深市,以至於佔市值60-70%的滬市,交易額僅佔30%。
  •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來了:完善指標、簡化程序、嚴格監管等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完善指標 簡化程序 嚴格監管 加大市場出清力度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來了踏著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的步調,廣受關注的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正式啟幕。整體來看,本次退市制度改革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資本市場的重要部署,嚴格落實新證券法精神,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 高層10天3次「點兵」註冊制意味著什麼?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層多次提及註冊制改革,說明對於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深,其最終目的在於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加速雙向擴容、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以最終實現經濟轉型。
  • 星石投資執行長楊玲: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後機構投資佔比有望提升
    4月28日,星石投資執行長楊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註冊制改革將使得優質企業未來將更獲資金青睞,加快尾部企業的出清;同時,價值成長型公司將更受關注,機構投資佔比也有望提升。楊玲認為,註冊制改革是A股市場化改革重要一環,而創業板是存量板塊註冊制改革的第一步,對於後續主板、中小板的註冊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示範意義。
  •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竟關乎國運,散戶該跑路了?
    「僵化的銀行體系和房地產合謀綁架了貨幣政策:不放水,企業死給你看;放水,房價漲到你不敢看。」買股票,從天貓到拼多多日前,高層通過《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苦追7年的註冊制終於逮住了散戶。至此,新三板、科創板和創業板的三王奪嫡落下帷幕,交投活躍,市場成熟的創業板重返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