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慶民: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今日,「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為「金融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閻慶民在會上表示,資本市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微觀基礎。前不久,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了新形勢下抓好這項工作的總體要求、實施路徑和具體任務。從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階段和上市公司實際出發,應重點把握產業的先進性、治理的有效性、監管的適應性,推動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年會。受易會滿主席委託,我謹代表證監會,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藉此機會,我圍繞「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談一談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的思考和體會,供大家參考。

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資本市場作為現代經濟金融體系的樞紐,應進一步發揮資源配置、資產定價、風險緩釋等功能,通過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供給需求匹配、金融結構優化、更大力度對外開放,助力落實「雙循環」戰略。去年以來,證監會認真貫徹國務院金融委「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以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為引領,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強基礎制度建設,更加注重投資端與融資端平衡,更加注重擴大機構投資者力量。一方面,今年以來滬深交易所新上市公司340多家,其中科創板和改革後的創業板接近180多家,有力服務了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另一方面,更多長線資金配置A股,與去年初相比,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長69%,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持續提升,市場結構和生態發生了積極向好變化。

資本市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微觀基礎。前不久,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了新形勢下抓好這項工作的總體要求、實施路徑和具體任務。從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階段和上市公司實際出發,應重點把握產業的先進性、治理的有效性、監管的適應性,推動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增強產業先進性,夯實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家數已達4100家,位居全球第三,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大類,雖然家數隻佔全國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一,但利潤總額相當於規上企業的約五成。實體上市公司作為產業「排頭兵」,率先克服疫情影響,經營業績實現了「二季紅」「三季進」,產業強國中堅力量的作用更加突出。

從整體上提高我國上市公司質量,必須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形成與「雙循環」格局相匹配的上市公司產業結構,促進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一方面,在擴大增量上做文章。科創板要堅守「硬科技」定位,創業板要切實服務「三創四新」,穩步在全市場實施註冊制,引導具有核心技術、富有創新力、行業領先的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的產業先進性。另一方面,在優化存量上下功夫,支持已上市公司淘汰低效供給,出清落後產能,加快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從低端製造業向高技術製造業轉型,提高核心競爭力。

二、增強治理有效性,抓牢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治理問題至關重要,沒有有效的治理,不可能成為「百年老店」。企業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市場風險、合規風險、債務風險等諸多不確定性,但最根本的還是道德風險,即「關鍵少數」違背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等義務,濫用控制權或優勢地位,嚴重侵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防範道德風險,既需要監管等外部約束,也離不開公司治理的內部制衡。

從全球範圍看,公司治理的傳統可分為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1999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融合上述兩大模式,制定了《公司治理原則》,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國際基準。2015年,OECD根據國際公司治理實踐,修訂了《原則》,高度關注股東權利平衡,強調利益相關方對公司治理的作用,突出公司的整體風險管理。2016年,我國在G20杭州會議上鄭重承諾支持OECD《原則》的落實。2017年,證監會應邀以「參與方」身份加入OECD公司治理委員會,並在涉及《原則》實施工作時升級為「聯合夥伴方」。2018年,證監會吸收借鑑境外成熟市場經驗,修訂了《上市公司治理準則》。

今年,在國發14號文中,規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被列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17項具體任務之首。從我國實際出發,推動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要在「三個突出」上下功夫。一是突出規則監管。強化治理規則的確定性、可操作性,避免治理要求過於原則和抽象,通過清晰、明確並得到嚴格執行的規則,為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提供引導和遵循。二是突出分類推動。對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重點是「轉機制」,持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激勵約束相容機制,提升企業內在價值。對於民營上市公司,重點是「強內控」,針對部分公司股東行為不夠規範、股權關係不夠清晰等問題,強化公司治理底線要求。三是突出治理實踐。近期,證監會將啟動為期2年的公司治理專項行動,要求公司對照監管要求,全面自查、嚴格整改,實現治理水平整體提升。

三、增強監管適應性,優化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環境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企業自身承擔主體責任。同時,資本市場監管也要結合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增強適應性,不斷健全股票發行、併購重組、退市等基礎制度,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的環境,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

第一,健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註冊制,切實把好「入口關」。註冊制是比核准制更加市場化的股票發行制度。從國際經驗看,成熟市場普遍實行註冊制,但沒有統一模式。近年來,證監會把握好尊重註冊制基本內涵、借鑑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3項原則,全力以赴推進註冊制改革試點,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目前註冊制改革只是有了好的開端,有些制度還需要不斷磨合和優化。在接下來全面實施註冊制過程中,應當牢牢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不斷提高註冊制的適應性。要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在確保真實、準確、完整的同時,促進信息披露更加簡明清晰、通俗易懂,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要進一步推動信息披露電子化、線上化,既便利投資者閱讀,又降低企業披露成本。

第二,健全併購重組市場化機制,更好發揮主渠道作用。從全球經驗看,併購重組是企業發展壯大、提質升級的重要推動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斯蒂格勒曾說過,沒有一家美國大公司不是通過某種程度、某種形式的兼併成長起來的。微軟自1996年以來共實施各類併購400多次,交易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實現了從小型軟體商到全球科技巨頭的重大轉變。境外成熟市場的併購監管側重於「公平遊戲規則」,支持市場主體充分博弈,壓實中介機構責任,依法查處違規行為。「雙循環」格局下進一步提高我國併購制度的適應性,要以實施併購重組註冊制為抓手,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豐富市場工具,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強化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提高經營效率。

第三,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實現「退得下」「退得穩」。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才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進不出」將扭曲市場估值體系,導致逆向選擇、劣幣驅逐良幣。前些年,我國資本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各方面認識不統一,退市機制不健全。2001-2018年,年均退市公司僅6家,年均退市率0.36%;而美股達4%,是我國的10倍。其退市比較順暢,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退出渠道多元,強制退市只佔市場退出的5%,通過私有化、重組等其他方式退出佔95%;二是集團訴訟等司法救濟機制比較健全,能夠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提高我國退市機制的適應性,也要通過重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同時,對於嚴重財務造假的「害群之馬」、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增強退市剛性,決不允許「久拖不退」。落實新《證券法》,推動投保機構代表人訴訟制度儘快通過典型個案落地,實現市場出清與保護投資者的雙重目標。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助力資本市場服務「雙循環」,這是一篇大文章。我就先談這些。預祝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中國網財經)

相關焦點

  • 閻慶民:「四個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閻慶民:要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繼續推動《公司法》的修訂和《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的制訂,嚴格履行監管主責主業,推動健全司法執法體制,落實「零容忍」的要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沒有好的上市公司,就沒有好的資本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的永恆主題。」
  •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上市公司在經濟體系中「基本盤」「頂梁柱...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吳曉璐「『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2月15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2020央視財經論壇暨上市公司峰會上表示,今年是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階段性成就。
  • 2020央視財經論壇舉辦 聚焦新發展格局下實業與金融使命
    本屆論壇以「新發展格局下實業與金融使命」為主題,邀請部委領導、經濟學家、企業家等重量級嘉賓出席,深入宣傳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更好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出席論壇並致辭。他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戰略。
  • 關稅調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帶來「三個有利於」
    為了支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印發通知,從2021年起,我國將調整部分進口商品的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和暫定稅率。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或地區籤訂並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或優惠貿易安排,2021年我國將對原產於相關國家或地區的部分商品實施協定稅率。
  • 閻慶民副主席在2020央視財經論壇暨上市公司峰會上的致辭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我國面臨的新發展階段,提出了新發展理念,作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本次論壇以「新發展格局下的實業與金融使命」為主題,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十四五」高質量開局
    廣大幹部群眾表示,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關於明年經濟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拓創新、苦幹實幹,推動「十四五」高質量開局。以改革為牽引,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改革創新這個巨大的引擎。
  •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擔當作為(聲音)
    我們要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在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檢察機關的歷史擔當。一要著眼全局。履行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主要任務。
  • 【媒體視點】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在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會議傳遞出的清晰而鮮明的信號,引發滬上經濟界人士的強烈共鳴,大家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邁好第一步,展現新氣象。
  • 知行合一 以學促幹 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一、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為核心,支撐高質量發展。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針對我市創新主體不強、轉化能力不高等問題,就是要認真貫徹「四個面向」指示要求,繼續以構建現代創新體系指導意見為引領,抓牢一個龍頭,激發一個動能,深化「雙倍增」,實現「雙跨越」。
  • 有的放矢: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強調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 五大信披媒體要點集萃丨證監會將啟動兩年公司治理專項行動
    上海證券報頭條閻慶民:健全股票發行註冊制 增強退市剛性11月28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上,就推動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三方面工作重點,即把握產業的先進性
  • 高質量發展創新園區,構建全域聯動的大創新格局
    細數近些年我市創新園區的發展成果:2019年,常州科教城榮膺中國最佳創業園區第一名;常州、武進兩個國家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較2015年分別提升18位和20位;江蘇中關村高新區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級高新區創建試點    高質量發展創新園區,    構建全域聯動的大創新格局
  •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見到新氣象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定調2021...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充分認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歷史任務、新環境條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對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我國更好地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變化尤其是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內因角度來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全面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
    自9月21日起,光明日報開設《新發展格局》系列專欄,刊發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理論文章,介紹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含義;推出記者發自一線的報導,介紹各地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對外開放等系列改革成果,敬請關注。  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
  • 上市公司監管制度持續優化 護航註冊制改革和發展
    會上強調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將是監管層2021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其將從強化上市公司監管的制度保障,持續深化簡政放權,全面提升監管震懾力,持續加強風險防控等方面著力。今日本報就此展開報導。本報記者 吳曉璐近日,滬深交易所發布2020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查處情況或紀律處分情況。去年,上交所共發出公開譴責、通報批評和監管關注275份,共涉及上市公司132家。
  • 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是準確把握國內外大勢,著眼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性部署,對於推動「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審視優化發展思路,綜合集成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改革創新,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中國號」巨輪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的發展階段、環境、條件和優勢作出的戰略決策。從發展階段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 經濟地理丨區域發展戰略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夯實基礎
    回眸而去,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深入實施,在繼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同時更注重頂層設計,協調發展成為全國一盤棋的制勝要訣。展望「十四五」,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將繼續向縱深推進,釋放出持續強勁的發展動能,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的基礎。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發展機遇和成果的共享。一幅波瀾壯闊的區域協調發展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 進博會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寫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
    在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當下,進博會如期舉辦,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國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不會變。隨著進博會平臺效應不斷放大,將進一步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陸家嘴見到以色列沃特金有限公司中國區首席代表伊萬時,他用一口地道的漢語告訴記者:「第二屆進博會上,我們收穫了超過300家企業的潛在客戶和代理商的關注,因此決定將公司的中國區總部落戶在上海陸家嘴,並啟動了在長三角地區投資建廠的工作,做到設備生產本土化。」他說,今年公司將繼續在進博會上玩轉「黑科技」,亮出城市垂直農場和抗菌材料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