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關於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有關工作情況時表示,「選擇適當時機全面推進註冊制改革」。這被被市場理解為證監會釋放大信號。
那麼,什麼是「全面推進註冊制改革」?或者說,全面推進註冊制的核心又是什麼?
顯然,所謂「全面推進」,首先是「全市場推進」。易會滿也明確提到,註冊制改革分三步走,即從科創板到創業板、再到全市場的「三步走」的註冊制改革布局,由此「探索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註冊制框架」。
之前,市場曾流傳一種說法,由於創業板近900家公司實施註冊制,交易制度改為20%漲跌停,引發市場資金湧向深市,以至於佔市值60-70%的滬市,交易額僅佔30%。於是有市場人士呼籲,應該讓藍籌股儘快實施註冊制,改為20%漲跌停,這樣,才能讓藍籌股佔據市場的主導地位。現在看來,「三步走」的做法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結論,接下來當是全市場4000多家公司一步到位,全面實行註冊制。
所謂「全面推進」,更重要的是「統籌推進」。不僅是交易實行20%漲跌停,易會滿提到了四個方面的「關鍵制度創新」,按次序分別是「交易、退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
對第一項,即交易制度,易會滿明顯持肯定態度。他是這樣表述的,「在交易制度方面,科創板、創業板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此後日漲跌幅限制為20%。從實際運行情況看,前5個交易日價格博弈比較充分,二級市場定價效率顯著提升。」
一句「市場定價效率顯著提升」,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註冊制改革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制度安排經受了市場的初步檢驗,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開局良好」。這也正是有條件「擇時」,全面推行註冊制的主要依據。
有統計顯示,目前科創板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48倍,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38倍,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但是,對第二項,即退市制度,易會滿的表述就沒有這麼樂觀了。他是這麼說的,「在退市制度方面,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退市難、退市慢等問題,科創板、創業板優化了退市標準,以組合財務類指標取代單一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增加市值持續低於規定標準的交易類退市指標。」原來註冊制改革,只是退市指標有所「優化」,實際執行呢?市場效果呢?易主席沒有說。但上周國務院專門發布「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國六條),給出了答案。
A股市場誕生30年來,我們有過兩個「國九條」,主題都是「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健康發展」,說的都是整個市場。唯獨這次國六條,聚焦「上市公司質量」,這既說明上市公司質量還存在很多問題,優等生還太少太少;也說明只有抓住上市公司質量這個牛鼻子,資本市場才能健康發展。一句話,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已成為國家行動。
怎麼提高?關鍵是嚴格退市。易會滿在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報告中列舉,2019年以來,證監會查處了上百起案件,行政處罰多少,市場禁入多少,涉嫌犯罪移交公檢法多少,唯獨沒有說退市多少。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z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