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世上本無妖魔鬼怪,更無神魔諸佛,所謂的宗教,其實不過是尋找心靈歸宿的人所選擇的寄託而已。
在我國建國初期,由於對宗教本身的不信任感很強,人們對宗教不信任感很強,曾發生過多次對僧侶進行迫害的事件,在那個時候,許多僧侶被迫還俗,特別是在破四舊時期更是如此。
#雖然後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宗教法規來遏制這一狀況,但是由於中國建國後一直堅持無神論者的思想,社會上真正信奉佛教的人並不多。
當然也有人通過宗教來尋找歸宿,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這樣一位婦女放棄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轉行到佛祖的名下,令人非常困惑,最大跌眼鏡的是,她還是一位清華大學的高材生。
說到這裡,恐怕很多讀者都會覺得不明白,作為一個大學生,作為一個未來風光無限的清華學生,一定要大好才對啊,為什麼這個大學生要放棄自己偉大的前程而去做一個尼姑呢?
事實上,智宏法師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修女,她也曾想過要好好學習,為新中國添磚加瓦,建設一個美好的新時代,可是,進入大學後,事情卻出乎意料。
作為曾經在清華大學讀哲學的智宏法師,因為這個專業的緣故,進了大學之後,每天都要面對許多哲學問題,例如,她必須不時地去鑽研康德等歷史上的哲學巨匠。
事實上,哲學這樣的東西說起來也很玄乎,如果深入思考哲學問題,很容易陷入「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去哪裡」的怪圈,如此反覆,智宏法師卻怎麼也找不到問題的答案。
探尋前人的智慧,總結自己的經驗,智宏法師總是得不到哲學的終極答案,這讓她憂傷不已。
然而,有一天,她突然轉過身來想,既然哲學不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如另闢蹊徑,到別的地方去尋找答案,這就成了她皈依佛門的機會,不久,她就發現這些想法與佛學思想不謀而合,她第一次想到出家去削髮為尼。
而且智宏法師也是一個隨性灑脫的人,想到這一點,她立刻採取了行動,等她大學畢業後,她去了秦嶺腳下的一個小廟,從此斬斷了情絲,落得六根清淨,將自己的名字隱去,從此自稱智宏法師。毫無疑問,智宏法師對佛教的期望很大,她希望自己能在參佛的日子裡,找到自己曾經想要的答案,說到底,實際上是在催動她去尋求知識。
智宏法師以「在哲學中找不到所需的答案」的名言,離開俗世,踏上尋覓答案的旅程,在這個出家的年月裡,她更是領悟到許多,但也更加堅定自己要皈依佛門的決心。畢竟,每天坐禪修行,她也確實對人生和這個世界有了許多自己的感悟,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些感悟是否能解決她以前的疑問,但是有了收穫就能激發她的動力,智宏法師毫無疑問地決定要成為一名修女。
那個時候社會上很多人都很鄙視她的這種做法,畢竟智宏法師本來就是高材生,他們對智宏法師提出質疑,甚至還說她浪費了國家培養她的資源。然而智宏法師也是不煩的,畢竟她已得了福報,世間的這些雜念在她看來也已是過眼雲煙,她所追求的哲學問題,比起那些雜念,無疑更重要,所以她也就不再理會這些人,一心一意參禪了。
「智宏法師」這種平靜的生活最後還是被人打破了,雖然和預想的不一樣,是一個小姑娘悄悄地走進了她的生活。智宏法師於2001年在寺院外發現一位五六歲的小姑娘,看上去像是迷路了,於是智宏法師把她帶到寺院外,經過一番看護,貼上尋人啟事,等著小姑娘的父母來把她接回來,可是這等了19年,小姑娘的父母都沒回來。
本來,女孩身上有一些難以治癒的病症,她的父母把她遺棄,秉持與佛有緣的心願,智宏法師收留了這個小女孩,把這個小女孩養大。而且這個小女孩在智宏法師身邊耳濡目染,後來去讀了佛學院,畢業後也皈依了佛門,這也許是真的和佛有緣吧,幸虧當初她父母把她送到了寺院門口,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智宏法師,才有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