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很多道理是需要慢慢領悟才能悟出來的。而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去確定一件事情!
成長篇
每次說到重男輕女,我的心都會刺痛,那是深入骨髓的痛。
我無數次問自己,在父母眼裡我是不是多出來的那一個,從小就把我放到另外一個很貧窮的家庭去生活,從來沒有主動問過我過得好不好,有沒有什麼煩心事。
有一種父母,不是不疼閨女,只是當閨女影響兒子的利益時,閨女就成了被捨棄和被算計的那一個,或許這就是原因吧。
幸運的是,養父養母待我如己出,把我捧在心尖兒上去呵護。但畢竟他們年齡比我爺爺奶奶還要長上幾歲,教育方面幫不上什麼忙,他們給予我的愛卻成了我一生中最溫暖的回憶。
小時候,別人叫自己父母為:「爸爸」、「媽媽」;我叫自己父母:「叔叔」、「嬸嬸」。要說他們完全對我不管不顧吧,也不是,他們支付我上學的學費;給我很多姐姐、表姐的舊衣服,從小到大沒有挨過冷,上初中時,還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新衣服,這或許就是父母的愛吧。
上初二後,由於某個特殊的原因,我搬回父母家住。他們讓我改口叫:「爸爸」、「媽媽」。曾經羨慕別人的兩個稱呼:「爸爸」「媽媽」,卻怎麼也叫不出來。
那個別人稱之為「家」的地方,無論我再怎麼努力地去感受,也感受不到家的感覺。倒更像是去別人家寄宿。我努力地去融入,卻總感覺隔著點什麼。
人生如路,必須得從最荒涼的旅途中才能走出最繁華的風景。
婚姻篇
大學時, 我遇到了我的初戀,那是一段刻骨銘心,單純的,純潔的愛。我甚至已經認定了那個人就是一直陪我走下去的人。
後來媽媽得知了我談戀愛的消息。她問我第一個問題,不是「他對你好不好?」,而是「他家在哪裡,遠不遠?」
當得知初戀家的城市之後,第一句話就是:「太遠了,我不同意!馬上分手!」
初戀對我非常好,對我的包容度非常高,確實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地方,我們瞞著家裡人又偷偷交往了2年。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我沒有分手的事情還是被媽媽看出了端倪,這會她的策略是在親戚聚會上大哭大吐苦水,如果我不分手,她就再也不理我了。
我一直都想融入那個家,這件事成了我心中的一根刺,我動搖了,我不知道我接下來該怎麼辦,而我的懦弱和屈服最終給那段長達5年的初戀之旅畫上了句號。
那之後我一度害怕開始新的感情,在兩年的空窗期間,家裡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不斷,各種介紹都被我婉拒了。
3年前的某一天,我遇上了他,突然有了想談戀愛的感覺,沒多久,我們戀愛了。當媽媽知道後,場景重現,仍然是先問家是哪兒的,一說地方後,拒絕的聲音披頭蓋臉地「砸」過來。這次我沒有退縮。與她爭執了一番之後,她還是不同意,又礙於我的倔脾氣,怕我會又長期空窗下去,不同意歸不同意,最後還是扔下了一句「隨便你吧!」
到了婆家,我倒是感覺自在了不少,原來這就是家呀,我終於有家了!
別總是抱太大的希望,一但失望了,會比絕望還絕望。
成熟篇
不管怎樣,心裡或多或少對父母有些怨氣,為什麼區別對待我和弟弟姐姐!為什麼了解我的感情生活,相對於那個人對我好不好,他們更關心我嫁得遠不遠!
我想不明白,每次打電話回家,感覺是在上班,掛電話的那刻就是我下班的那一刻的感受。
我一直都希望有一個家,那個家與我之間總是隔著一道牆,我在那道牆上撞了十幾年,才明白一個道理:與其奮力去爭取父母的認可,不如努力去過好自己的生活;父母不是不愛我,只是他們的愛有限。
好好生活,過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如果父母愛你,他們會希望你過得好;如果父母不愛你,你更要過得好。
雖然滿腹心事 但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