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午門斬首?古代的午門可不僅僅是行刑重地

2021-01-11 吳關青史

◆作者:吳關青史

◆本文作者原創,洗稿、抄襲必究

卷首語

大家好,這裡是吳關青史,我是關叔。想了解更多有趣歷史知識,請點擊關注哦。

故宮咱們都熟悉,北京天安門廣場,過了金水橋就是故宮。再從天安門前面進去,正對著的就是午門。

雪後故宮分外美

午門的來歷

推出午門外斬首。

這個詞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古裝劇裡從這就給弄出去殺頭了。那這午門是什麼呢?皇宮的正門,南頭是午門,北頭是神武門,東邊是東華門,西邊西華門,他是按這個方位來命名的。

那麼南邊為什麼叫午門這個名呢?

這個午門的名稱在明朝以前,皇宮裡沒有這個說法,是一直到1377年,就是大明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自己的宮殿,才把正南門稱為午門。為什麼叫午門呢?從方位上來講,天幹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亥子屬水,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剩下的這個辰醜戌未為屬土,那麼午屬火,子屬水,所以有時候北門也叫子門。那么正南方屬火,所以南方的門叫午門。

北京故宮的夏

神武門的來歷

那為什麼故宮的北門叫神武門呢?

這午可不是那個中午的午啊。這是因為從這個方位上來講呢,東方青龍甲乙木,南方朱雀丙丁火,西方白虎庚辛金,北方玄武壬癸水。北方呢,屬於玄武方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所以北門也有叫法叫玄武門,你看咱們說玄武門兵變,那就在北門發生的政變。

皓月神武

那為什麼說故宮北門不叫玄武門叫神武門?你別忘了中國封建王朝有避諱的說法,咱都知道清王朝康熙帝叫什麼,愛新覺羅玄燁,他這玄字你得避諱,就不能叫玄武門改叫神武門。

都有什麼人能走午門呢?

而且午門它分成正三門暗五門,正中間一個門,兩邊側門東側門和西側門。那麼對這些的安排,也各有各說法。你像文武百官上朝,這個文武大臣走東側門,宗室王公也就是皇上的親戚走西側門,那正門是的幹嘛呢?必須得是皇上才能從這裡面進進出出。除了皇上以外呢,這個皇后跟皇上結婚那天,皇后能從午門外頭進到裡頭去,可以跟皇上一起走著門,但是今後皇后出來也不能走這門,她能進不能出。

一牆之隔,那邊是中山公園這邊是紫禁城

而且每年這個考狀元,咱都知道是三甲及第狀元,榜眼,探花。狀元,榜眼,探花得進去見皇上啊,皇上欽點前三名還得從東側門進,出來的時候狀元榜眼探花可以從午門正中走出過一次,他是許出不許進,而且一輩子他就這一回,皇后也是一輩子一回只能進不能出,再出來也不能走了,所以這午門就象徵著皇家的無限的權威。

推出午門斬首的真相

那這個地方有人說,我聽說推出午門外斬首,是不是午門外的地方是殺人的地方呢?

不是,午門是皇上派太監宣讀聖旨,有重大的事件文武百官得在午門外排著隊,恭恭敬敬地聽皇上的聖旨,包括最重要的國家政策。

那麼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午門是執行杖刑的地方,說白了把褲子一脫大打屁股,打狠了容易把人打死了。你看明朝嘉靖年間的大禮儀事件就是把一班文武大臣推出午門外杖刑。並且這杖刑那也是針對這個文武大臣,那不是說老百姓在這地方斬首示眾。而且後來這杖刑打重了呢,就把人打死了,所以這才以訛傳訛有了推出午門外斬首。老百姓不知道這些,他哪知道皇宮裡頭這些事兒。

獨特的東華門

咱們昨天說東華門是故宮的東邊開個門的,東華門有一個非常獨特的事,和其他門不一樣的。咱們去過故宮的都知道故宮的大門上都有門釘,金碧輝煌很漂亮,但這個門釘可不是誰家都能做的,而且它的數目是有限制的,是橫九排豎九排總共九九八十一個。

為什麼是八十一呢?

帝王是九五之尊,乃陽氣之最盛,那麼陽氣最大的數,一三五七九為奇數,九是最大的,所以九九象徵著至尊。

所以故宮裡頭的門都是九九八十一顆,但東華門少了一排,是八九七十二個。為什麼是七十二個,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有一個說法是說這個東華門的門釘啊,比其他地方大,做的時候就做大了,你知道九九八十一擠得滿滿登登的不好看,就減一排。還有一種是說東華門是太子進出的,太子是儲君,不能超過皇上,就得減一排。

故宮一隅雪景

其實這兩種說法,經過考證的基本是無稽之談。那實際上是什麼呢?就是1644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崇禎皇帝就是從這門跑出來,再之後呢跑到煤山上吊死了。所以這個門不吉利,陰氣太重,陽氣是奇數,陰氣是偶數,所以這塊門不適合用這個奇數的九九八十一,減少一排八九七十二是個偶數,所以這塊呢,採用八九七十二個門釘。

小結

所以你看故宮裡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任何一個地方,他都有來自中國傳統文化裡頭的或者精華或者糟粕的東西展現。所以有空你在裡頭走一趟,你絕對不白走,你聽聽導遊說怎麼怎麼樣,你回頭自己再查查歷史掌故,你能長很多見識。

相關焦點

  • 古代斬首是不是真的在午門,為何行刑的時間大都在午時三刻?
    我們看古代的電視劇,在審結犯人之後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句話「推出午門斬首」,而且行刑的時間一般都是選擇在「午時三刻」,那麼古代斬首是不是真的在午門,為何行刑的時間大都選在午時三刻呢?首先我們來說說午門,其實午門是明朝的時候才修建起來的,朱棣成功的打敗朱允炆之後,將都城遷到了北京,紫禁城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慢慢建立起來的。而午門又比較特殊,因為它是紫禁城的正門,正好位於南北的中軸線上。我們知道紫禁城的修建是很講究的,整個紫禁城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的中心之上,而午門正好處於子午的位置上,所以才叫「午門」。
  • 影視劇中推出午門斬首!歷史上的午門,真是用來斬首的地方嗎?
    在古裝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推出午門斬首這樣的臺詞,而午門也成為網上傳言中處決死刑犯的場所。提起午門,似乎總會有股血腥味兒,午門我們都知道,那是在紫禁城中軸線的開端,居中向陽未當子午,顧明午門。由當年明代永樂皇帝朱棣所建,形成了午門現有的五鳳樓闕的獨特格局。
  • 推出午門斬首?不,不存在的,皇上的意思是推出午門到菜市口斬首
    (電視劇《梅花烙》劇情簡介)當年的這渣像素的片子,我也不知道我是如何看下來的,但是一開篇的「午門斬首」始終讓我心存疑慮,為什麼跟那個「菜市口」是古代行刑法場說法不一呢?01「午門斬首」從來就不是歷史真實,只有在電視劇裡我們才會看到類似的橋段在電視連續劇裡,經常會聽到「推出午門斬了!」等話語,午門成了傳言中處決死刑犯的場所。實際上,我們自己用腦子想一想,也會知道這不是歷史真實。
  • 古代斬首為何在午時三刻?午門又是在哪裡?
    古裝影視劇中有一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的情節,就是某人被判死刑,主審官宣布:午時三刻,推出午門斬首!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其實,午時三刻行刑,是明清官府的慣例,或者是民間百姓、說書人、寫書人的普遍看法,古代法律根本沒有這樣的規定。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奧妙?1、午時三刻到底是什麼時候?
  • 在古代,午門並非斬首之地,為何影視劇卻總說「拉出午門斬首」?
    小時候在家看電視,經常會看到一些清宮劇演繹這樣一個場景:龍座上的皇帝龍顏大怒,手袖一揮,大吼一聲「拉出午門,斬首示眾!」下面一個大臣就被左右侍衛拉下去了。可現在細細想來。這午門真的是皇家執行斬首的地方嗎?
  • 午門是皇家大門,並非斬首地,為何影視劇卻說「拉出午門斬首」?
    可現在細細想來。這午門真的是皇家執行斬首的地方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拉出午門,斬首示眾」只是影視劇的演繹錯誤以至於大家以訛傳訛的錯誤思想罷了。事實上,午門既不是用來斬首的地方,也不是用來示眾的地方。午門建立在明代,是永樂皇帝朱棣下令所建。最初明朝皇帝上朝時和大臣出現矛盾,會下令在午門「庭杖」大臣,通俗說就是打屁股,從未有說在午門將人斬首。
  • 「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入午門
    我們經常會聽到「推出午門斬首」,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看,「午門」好像是為一個殺頭的地方。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字面意思而已,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刑法叫做「廷杖」,一般會在午門執行,很少有被打死的。清朝時期,我們都知道,有專門處決犯人的地方,比如菜市口、柴市等地。
  • 清朝時期,果真存在「午門斬首」?你看看午門到底是幹什麼的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往往都會有如此橋段:端坐金鑾殿的皇帝,指示御前侍衛,「某某某罪大惡極,著即推出午門斬首」;在諸多古代小說的描繪中,紫禁城的正門——午門,也成了朝廷處決死刑罪犯的常規地點。有人甚至還試圖用「誅殺並非人為意願,乃係順應天意」的古代思想來解釋「午門」為何會成為「斬首」的所在地。在陰陽觀中,午為陽;「推出午門」,即為推犯人入陰,實現陰陽兩隔。
  • 細說故宮:午門是做什麼用的?「推出午門斬首」真的是在這裡嗎?
    午門,紫禁城的南門,也是正門,是紫禁城中最大的門。我們進入故宮的第一道屏障。 從前這個午門城樓,是皇上在大軍凱旋時候,在這裡接受「獻俘禮」。居高臨下,俯瞰下方,體現君王的至高無上。清代皇帝每年陰曆十月初一,在這裡頒發第二年的曆書。經常聽到說的「推出午門斬首」,那是謬傳。
  • 自古就有午門斬首這一說,那麼午門是幹什麼的
    可不能邋裡邋遢的。端門還有一個實際的作用,它主要是作為倉庫使用,它上面存放的是皇帝出行的錄播一丈。端門之後是咱們非常熟悉的一道大門,它的名字叫午門。午門的牌匾正午的午,午門,提起午門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了解,因為咱們有一句話特別出名,叫推出午門斬首。咱們在影視劇裡經常能聽到這句話。
  • 古時的「午門斬首」實屬謠傳,皇帝怎麼可能把家門口當做刑場
    在一些明清電視劇中,我們常常會聽見這樣一句話:「某某某罪大惡極,於某某時間,在午門斬首」。於是乎,大多數人都受到電視劇的影響從而產生了一種認知:午門是明清朝代的行刑地點,死刑犯都是在午門外斬首的。但這樣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要知道,午門可是紫禁城的大門,皇帝怎麼可能將自家門口作為斬首地點呢?
  • 明故宮端門午門與端午節無關 「午門斬首」系謠傳
    「端門的端字,有端正衣冠之意,表示自此要踏入皇宮之地,可整理下衣冠等。」馬渭源對記者說,比如皇帝要接見草民時,到端門位置,就會有官吏提醒草民整理自己的衣冠,不能戴草帽進去。馬渭源對記者說,在歷史上,端門多與朝廷政變有關,在明朝歷史中,有關端門的闡述並不多,端門主要作用是擋住午門,兩者之間距離大概在十米左右。馬渭源告訴記者,提到端門,都是作為附屬提一提。
  • 故宮的「午門」:哪裡會是斬首的地方!
    故宮的「午門」:哪裡會是斬首的地方!如今的古裝影視劇中,常見這樣的情景:當皇帝或皇族人惱火了,立馬決定要殺人時,常會聽到一聲「推出午門斬了如此莊嚴神聖之地,怎麼可能成為血肉橫飛的斬首法場呢?故後來民間才有了「推出午門斬首」的流言訛傳。
  • 午門——中國皇家第一門
    外朝即午門 中朝即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內朝是指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九重天」:從大清門起到乾清宮,歷經五門三殿與乾清門,正好九重,故稱天子所在為九重天 在「午門三朝九重天」裡,午門處於中心樞紐位置,為五門中第一重要之門
  • 電視劇中「拉出午門斬首」是真的嗎?午門是什麼地方?
    電視劇裡的「拉出午門斬首」並不是真的,因為午門是紫禁城的大門,沒有君王會在自己家門口殺人的。而且午門是用來舉行頒獎典禮的。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高高在上的君王生氣的時候,大手一揮,直接說一句「拉出午門斬首」,很快就會有侍衛出來把罪臣給帶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拉出五門斬首」是真的嗎,午門到底是什麼地方。第一,首先我們來先說一下午門的位置。
  • 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
    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是不是說明,古代法律規定在「午時三刻」行刑?其實並不是這樣。這就意味著,很多時候犯人都是集中起來一起行刑的,這樣劊子手們的時間會很緊迫,任務也很重。講完斬首的時間,順便提一下地點。在徐克版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系列》電影裡個情節,十三姨教黃飛鴻學英語,教到woman這個單詞的時候,黃飛鴻聽成了「午門」,他埋怨道:午門不是砍頭的地方嗎?這個詞不吉利。午門是哪裡?
  • 古代真有「午門斬首」一說嗎?到底是真是假?別被古裝劇給騙了
    在各個古裝影視劇作品之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臺詞就是「推出午門斬首」。也就是說,在影視劇中,午門是一個處決死刑犯的專屬場所。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其實,這不過是電視劇以及小說之中以訛傳訛的結果罷了。事實上,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因其居中當陽,位當子午,所以名為「午門」。
  • 最東方:故宮午門
    金瓜武士,將姜桓楚剝冠服,繩索綁,姜桓楚罵不絕口,不由分說,推出午門⋯⋯▲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義》封面但實際上午門斬首一詞不過是小說家的構想明代斬首地在「棄市」如胡惟庸、藍玉等人就是在街市被斬首清代執行死刑多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
  • 文藝作品中令人驚悚的推出午門外,其實並不在午門外,而是在這裡
    文學或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秋後問斬」或「推出午門外斬首」,實際上是把犯人押到宣武門外的菜市口來行刑的。在午門外有被廷杖打死的,但沒有被砍頭的。在紫禁城外見血會讓皇家覺得晦氣。曾經的刑場可能在現在的這個位置菜市口在明朝時是京城最大的菜市場,有很多菜攤和菜店。
  • 午門一直不是刑罰的地方,真正的場地如今很繁華,到底是為什麼?
    北京是我們的首都,也是曾經幾個朝代的都城,如今也成了很多景點,是大家心中很喜歡的旅行地,尤其是我們的故宮,更是大家很喜歡的景點,人們對於這個曾經的皇宮,有太多神秘的地方,畢竟曾經的皇權,對於人們來說,都是高高在上,特別神秘的。現在經過各種平臺的宣傳,讓人們對於我們古代的文化更加了解了,而且人們也對於那些文物也更加珍視,也就是對於我們的歷史,更加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