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楊震:從「躲」在幕後的錄音師,到「獻」給音樂的持燈者

2021-02-08 WORLDSHOW

他是「躲」在幕後的錄音師,參與錄製現場音樂表演超過3000場,用錄音記錄音樂歷史;

他是「獻」給音樂的「持燈者」,努力將有才華的音樂家和藝術家推上舞臺,讓世界將目光聚焦廣州。

他是楊震,以聲音為伴,他說要將後半輩子奉獻給音樂與藝術,為音樂家做好服務。

從1998年擔任星海音樂廳錄音師開始,楊震已經在錄音事業上工作22年了。現在的他在星海音樂廳有兩重身份——首先是這座場館的運營管理者之一,同時又是首席錄音師。雖然回到錄音室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他每天還是特別期待可以回到這裡,對他來說,待在錄音室幹自己的專業,既是休息又是騰出些時間來思考。

在星海音樂廳的錄音室內

22年以來,楊震參與錄製現場音樂表演超過3000場,保存這些珍貴聲音文獻的檔案擺滿了音樂廳專門存放的房間。可是對他來說,他都一直保持著對錄音工作的強烈熱愛。此外,他還參與過數百張各類音樂專輯的錄音和製作,從前期錄音到後期混音,直至擔任許多專輯的監製和製作人,有關音樂錄音的各個崗位,他都駕輕就熟。

「因為錄音並不是一份能夠讓人發財致富的工作,同時這又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要花很多時間、精力,要終身學習。要以什麼樣的熱情和動力促使你一直從事這個工作?我覺得只能是熱愛,只能是你在這個工作中體會到樂趣和成就感,你才能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然而,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錄音師,僅靠熱愛是不夠的,楊震認為還需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優秀的溝通能力、終身學習的毅力和自信的品質等等。

「很多人覺得做我們這一行經驗很重要,但如果你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你的經驗積累是有的放矢的,你的進步會非常快。假如我們不重視理論的學習,可能你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積累到一些比較正確的經驗,所以我覺得理論的學習,包括讀書、聽大量優秀的錄音作品和現場音樂會,去養成自己的審美,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臨時搭建的控制室錄音並擔任監製

楊震說,錄音師要有一顆敬畏藝術、敬畏和珍惜你的合作夥伴、勇於擔當的心。「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沒有辦法跟別人合作,沒有調動別人最佳工作狀態的能力,靠你一己之力是很難完成一個非常完美的作品的。所以如果你能在與人的溝通過程中快速地磨練自己的情商,而且從他們不同的人身上去汲取知識、能量和經驗的話,你的進步會非常的快。」

同時,楊震認為時下的年輕人不能老滿足於自己眼下的工作水平,「要永遠對標最好的東西——世界上最好的錄音、最好的表演、最好的現場。錄音師的心目中一定要有一個目標——最好是怎麼樣的?別人是怎麼做到的?是設備的原因、技巧的原因,還是表演者的原因、環境的原因等,這些都要深究。」

最後一點,也是他銘記於心的——自信!當然這要建立在你有自信資本的基礎上。

「我在畢業的時候,與一位資歷非常深的錄音屆前輩有過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談話,他當時就問我說『你覺得作為一名合格錄音師,最應該具備什麼?』我當時說了一大堆,例如聲源要搞好,器材要怎麼樣,審美等等,前輩告訴我,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是必須的。最後他跟我說,做錄音師最重要的就倆字——自信。」

「當你知識儲備足夠,經驗也有的情況下,是什麼讓你做決定?靠的是自信!因為錄音這件事情不可能永遠在等,永遠打磨,該決斷的時候就決斷。相信自己的決策是對的,相信自己在跟別人溝通中,你的建議是別人願意接受的。當然,你也得有這個本事。」

 

錄音師看似一個隱身於現場演出背後錄音室的工作,但是一個優秀的錄音作品是需要製作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配合完美才能夠完成的。

與著名爵士鋼琴家羅寧先生探討錄音製作

「我覺得身處表演藝術行業,如果想要誕生完美的作品,你必須有一個好的聲源。沒有好的聲源,你是無法錄出好的作品的。」楊震認為,目前國內的錄音師和音響師的專業技術水平非常棒,使用的設備也不差,但往往做出來的作品聽上去不如歐美的,總感覺差點意思。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聲源不好——一方面,有些演奏家沒有到達非常好的水平,他們不知道怎麼演奏這個樂器出來的聲音,被錄製出來是好的;另一方面,一部分錄音音響工作者藝術審美能力偏弱,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跟藝術家溝通,這是很大的問題。

與青年小提琴家林浩力、青年鋼琴家劉嘉南在101錄音室工作結束後的合影

「錄音並不是一份獨善其身的工作,只有整個行業的水平都提高了,只有各個環節都專業了,最後才能有一個好的呈現。但問題就在於,目前我們的專業音響界和表演藝術界之間的對話太少了,互相理解不順暢,也不夠深刻,更談不上相互理解。」楊震在十幾年前就看到這一點,正好當年星海音樂廳也希望他兼任運營管理工作,於是他開始參與到藝術管理的工作——如今已經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註冊高級演出經紀人——每個環節應該怎麼協調和溝通,讓他對這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刻了。「錄音工作是一個不斷取捨、平衡、選擇、決斷的過程,這其實跟我目前在做的場地運營的工作內涵上是一致的。」楊震說道。

與秦四風五重奏合影,左一為OB工程師張加,右一為PA工程師王子恆

回到今年的爵士音樂節,楊震之所以要舉辦「爵士樂音響製作論壇」,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音樂節的幕後製作。「你一定要把自己看作是樂隊的一部分,是參與藝術創作和演出的人,你才能把這件事做好,當然這要建立在一個非常高的服務意識、技術水平和審美修養的基礎上的。」

與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副主任、著名指揮家林大葉先生合影

「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到一個表演者的角度去看,如果你沒有跟藝術家同呼吸共命運,如果你也沒有理解他的音樂要表達什麼,你就永遠只是個旁觀者,很難做到很好的效果。」

在星海音樂廳每次演出和活動期間,楊震都會儘可能地在他職責和能力範圍內為錄音音響工作的各個工種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比如說良好的溝通、充分的排練時間、獨立的OB間等。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要去參與藝術管理的工作,他要從根本上去解決這些事情,讓他們儘量少受客觀條件的限制。

與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先生合影

「從錄音室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錄音室最重要的當然是有一個符合專業要求的聲學條件,聲音的好與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錄音室的聲場。另外,錄音室的『人機環境』要舒服,就是要有一個舒適的工作和創作的環境,這個很關鍵。最後才是器材設備的問題。」楊震希望能夠藉助星海音樂廳這樣的平臺,讓音響和錄音的從業人員展示自己,積累經驗,互相交流,並且讓這些幕後從事音響的工作人員有機會直接跟觀眾交流,在這個平臺上去多做一些事情。

在珠海大劇院與李海鷹老師合影

「目前我們的觀眾可能把所有的讚美都給了站在舞臺上表演的人,其實我們也不需要太多讚美,但是我覺得至少有機會告訴我們的觀眾,其實這樣的演出背後是有這樣一幫高水平的人在加持的。」

 

在這22年裡,星海音樂廳與全球各地的著名樂團都曾合作過,楊震也為包括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BBC交響樂團等世界上最著名的交響樂團錄製過現場,也見證了一些樂團和藝術家由盛而衰甚至離我們遠去的歷史,而現場演出是無法複製的,錄音便成為了記錄這些美好作品的寶貴財富。而讓楊震驕傲的是,這麼多年以來星海音樂廳通過藝術和音樂,讓世界上最頂尖的音樂家記住了廣州這個地方。

「廣州在國內是一線城市,但是在一些不太了解中國的外國人眼中,廣州遠遠沒有北京、上海、香港這些城市有名。」楊震介紹道,維也納愛樂樂團和星海音樂廳籤訂了5年合作協議,「他們在計劃第二次來這裡演出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們明年還要去有星海音樂廳的那座城市演出』,星海音樂廳已經成為了外國音樂家特別是頂級音樂家認識廣州的一個窗口,這對我來說是特別有成就感和滿足感的。」

楊震認為,星海音樂廳能夠舉辦這麼多成功的演出活動,得益於廣州是一個包容和開放的城市,而市民對不同類型的優秀的音樂演出、文藝演出的需求和渴望是強烈的。「就拿古典音樂來說,古典音樂在歐洲已經越來越式微了,受眾年齡段也被定位在65歲左右,而你在中國卻發現來音樂廳的大部分是年輕人。」楊震在上國際藝術管理協會主席弗朗索瓦·科爾伯特教授的大師班時,曾經與教授討論過為什麼中國聽古典音樂的受眾年齡段在35-40歲左右。楊震對教授說「In China,everything is fresh,that’s fashion.(所有事物在中國都是新鮮的,聽古典音樂會是時尚的事。)」

在星海音樂廳室內樂廳大堂錄製廣東音樂五架頭組合「南亭會」的音樂視頻

星海音樂廳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把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家請到家門口,讓他們為廣州的市民表演。與此同時,他們又把本土的青年音樂家和本土優秀的音樂藝術帶上舞臺。「在這幾年我一直看到國內青年一代音樂家的成長,我非常看好他們的發展。」

楊震這幾年接觸過非常多優秀的樂手,他們大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楊震不吝嗇於對年輕人的讚美之詞,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有思想、有想法,大家對音樂藝術的審美和鑑賞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現在又具備表達思想情感的各種技術手段。「我覺得中國的表演藝術在未來會有一個健康和高水平的發展,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無量的前途,所以無論在表演界,還是音響、錄音界,未來一定會大師輩出。」

 

在跟楊震的對話中,他時刻表示自己有一種使命感,有責任、有義務、也要儘自己所能把優秀的青年音樂家帶上舞臺,把更多更好的表演藝術作品帶給我們的市民。楊震說他後半輩子就是要為音樂家特別是青年音樂家做好服務,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音樂家走向舞臺,走向公眾,走向更廣闊的的時空,走向全世界!

文/Alan

視頻剪輯/WORLD SHOW

攝影/WORLD SHOW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部分視頻素材由星海音樂廳提供

可獲得老鐵認證

相關焦點

  • 音樂行業的「手工匠人」 | 錄音師
    《錄音師》是小鹿角·音樂財經頻道繼《製作人》《樂隊背後的人》《經紀人》《職業成長記》等欄目之後,新近推出的一擋聚焦於音樂行業幕後人的欄目。我們希望通過採訪隱身於音樂專輯、綜藝節目、現場音樂背後的製作人,傾聽他們的人生感悟、職業選擇和行業見解。打開搜索頁面輸入李軍,不出所料有關於他的信息只有寥寥幾筆。
  • 楊震
    楊震,38歲,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機務段高鐵司機  事跡: 2016年7月15日11時19分50秒,楊震駕駛的「金鳳凰」和鄰線駛來的「藍海豚」以單列421.9km/h的時速成功交會,創下了世界高鐵動車組交會試驗的「第一速」。
  • 「錄音師」延軍,他是黃建新導演的御用錄音師
    1905電影網專稿 錄音師延軍也是從西影廠走出來的幕後電影工作者,至今,他還奮鬥在聲音製作的第一線。《白鹿原》《如懿傳》《大江大河》《少年派》等多部火爆螢屏的電視劇,都由他負責指導錄音工作。回顧延軍在西影廠的歲月,還是要從他當學徒,踏入行業的第一步開始講起。
  • 《書見·第二季 —— 30位持燈者書店之約》首發
    《書見·第二季 —— 30位持燈者書店之約》首發 2020-05-20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HURE x 鵜鶘音樂學院「流行舞臺幕後探秘」即將直播
    大家觀看《樂隊的夏天》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主唱華東,一語道出調音師和幕後聲音團隊的重要性:沒有你們,所有的聲音將化為烏有,所有的聆聽將失去意義。調音師也可以被看作聲音廚師。他們把音箱、話筒、調音臺當作廚房工具,將舞臺上的各種聲音食材通過精細恰當的調配,做出一席均衡可口的音樂盛宴。
  • 流行舞臺幕後探秘| SHURE*鵜鶘音樂學院
    任何一檔追求完美的音樂綜藝節目,任何一場精心策劃的音樂現場演出,對聲音的極致把握都是其最為核心的環節。不知大家觀看《樂隊的夏天》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許多樂手都有感謝一位負責聲音製作的幕後大咖——金少剛老師。
  • 流行舞臺幕後的秘密 | SHURE * 鵜鶘音樂學院
    而在音樂類綜藝節目的彈幕中,「調音」一定是個高頻詞,「百萬調音師」也成了一個被大家拿來調侃的梗。今天文周君就要帶你們走到幕後,說說調音這件事。不知你們觀看《樂隊的夏天》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許多樂手都有感謝一位負責聲音製作的幕後大咖——金少剛老師。
  • 清白傳家久 紅色繼世長——專訪東漢"四知先生"楊震後裔
    歷史上有個著名的故事,東漢人楊震做過荊州刺史,後調任為東萊太守。他去東萊上任時路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任職荊州刺史時舉薦過的官員。王密聽說楊震路過,為報答當年提攜之情,白天空手去見了楊震,晚上則準備了十斤金子想送給楊震。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知道。」楊震卻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後很慚愧。
  • 楊震:貢獻防疫「心」力量
    「您好,我叫楊震。」今年29歲的楊震,曾在新區公安局多個部門歷練,2019年9月到杭州道派出所任治安民警。接受採訪前不久,楊震因為思考案子「心不在焉」,下樓時一步邁空,從樓梯上摔了下來,臉和手臂都摔破了。
  • | 2020首屆大灣區現代音樂產業論壇
    1993-1997 組建搖滾樂隊「焦距」 代表作《老月亮》《感冒日記》;1997-2001 轉入流行音樂幕後製作人 創作大量流行音樂,廣告音樂;成為國內外一線品牌御用音樂製作人,獲得國內外各類音樂大獎;2001-2008 專注佛教梵唄音樂研究與創作 同時期曾先後為五部電影配樂;曾為獲艾美獎提名,蒙地卡羅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電影《等郎妹》配樂。
  • 【廣州爵士音樂節探秘特別版】聊一聊爵士樂的現場聲音製作
    音樂節現場擴聲和OB團隊集體亮相,共同探討爵士樂現場聲音製作的話題。星海音樂廳副主任及首席錄音師楊震擔任活動主持人,參與論壇的嘉賓有:易科國際市場營銷中心高級總監冀翔,易科國際Allen & Heath高級品牌經理王子恆,廣州101錄音室創始人、知名錄音師張加。論壇主要圍繞三大主題展開:樂器配置及拾音方法;串音:控制與妥協;藝術製作:還原與創新。
  • 廉潔故事 | 楊震拒金
    ■■■楊震拒金東漢時,楊震任荊州刺史時發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廷舉薦王密為昌邑縣令。晚上,王密前去拜會楊震,倆人聊得非常高興,不知不覺已是深夜。王密準備起身告辭,突然他從懷中捧出黃金,放在桌上,說道:"恩師難得光臨,我準備了一點小禮,以報栽培之恩。"
  • 記全市「十大掃黑除惡先鋒」楊震
    「楊震同志是一個敢於啃硬骨頭的人。」這是領導和同事對他的一致評價。楊震深知群眾利益無小事,始終把攻克「小案」作為提升自身業務能力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鳳臺縣部分農村地區盜竊糧食案件高發,群眾財產遭受嚴重損失。他圍繞涉案線索深入開展案件串並及研判工作,最終打掉一個跨區域盜竊糧食團夥,破案20餘起,追回被盜糧食5000公斤。案件告破後,他又挨家挨戶將被盜糧食返還至老百姓手中。
  • 大承網絡CEO楊震:中國創造 走向全球
    在09年大放異彩的《龍》在上市前便已經與歐美日韓在內的40多個國家地區籤訂了出口協議,就這款產品,楊震有信心將這款代表中國人圖騰的遊戲《龍》成為第一個除非洲之外覆蓋全球各地的中國網遊。 年會上,楊震除了提及全球市場競爭中,中國遊戲的發展方向之外,同時指出遊戲產業中不能忽視的問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及杜絕不正當競爭!這兩個問題嚴重影響到中國網遊市場的發展,除了要應對可能來自國外不法行為的損害,中國遊戲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受到的損害,目前更多的來自於國內。不僅「外掛」隨著產品一起「出口」,造成中國產品的損失。
  • 《我們不一樣》音樂幕後製作人混音師侯春陽
    網易娛樂6月15日報導 近日隨著社交軟體,視頻網站,大街小巷都能聽到一首熟悉的歌曲『我們不一樣』正在熱播,主唱者大壯渾厚嗓音充滿爆發力的演繹出歌中出勵志奮發的小人物精神,面對普羅大眾,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經歷,這首歌深深的唱進了人們的心裡,仿佛融入了許多感同身受與人生閱歷,旋律朗朗上口,歌詞飽滿充滿正能量,說到這裡大家不禁好奇起來
  • 楊震以「四知」名垂青史,只是另兩個響噹噹名號的插曲
    楊震博覽群書,對學問深鑽細研,造詣不斷精深,應了現代「成名要趁早」那句話,不到20歲便成為遠近聞名的大才子。楊震像他父親一樣,長大成人後設塾授徒,對仕途一點也不熱心。楊震20歲後,就有地方州郡長官徵召他入仕,數十年不斷,楊震都沒有答應出仕。
  • 錄音師幫你調音色音準
    錄音的後期會對音準節奏進行修正,再對音色進行一系列的調製美化,再到和伴奏之間的一個融合。」不過他也坦言,並非人人都可以通過後期處理成為網紅歌手,「本身的音色還是需要一定的功底,否則單靠錄音師也是不現實的。」
  • 錄音師—— 聲音的魅力你未必全懂
    【新朋友】請關注 中國電影圈 微信號「ykax008」快速關注 很多想從事錄音工作的人員問我,能不能夠通過短期培訓就成為一個錄音師?要成為一個職業錄音師就要按照職業標準中規定的,對錄音聲學、錄音系統連接、錄音設備應用、各種拾音方式、電平設置、音色調整、信號記錄、信號處理、母帶製作、錄音作品生成等進行系統的學習。能夠從技術的角度表現藝術,並且能夠按照不同媒體的標準生成標準的母帶,就是一個合格的錄音師。
  • 地球音樂課堂 丨金曲獎最佳音樂斜槓擔當黃煥龍專訪
    、多類型,第20屆金曲傳藝類最佳兒童音樂「團團圓圓來作客」兒童音樂專輯入圍擔任編曲、第21屆金曲傳藝類 最佳兒童音樂得獎歌手徐千舜「月光華華」兒童音樂專輯擔任編曲、第29屆金曲獎入圍最佳臺語歌手蔡佳麟專輯「猶原愛著你」擔任編曲,並擔任第29屆傳藝金曲獎音樂製作人及錄音師。
  • 幕後團隊揭音樂綜藝製作流程 "好音樂"怎麼出來
    在採訪中,熱門選手常強調自己是因為這類節目「音樂屬性特別強」而參賽,並會特別感謝幕後音樂團隊,而即便普通觀眾,也會逐步發覺「音樂體驗好像和以前的節目不太一樣」。在觀眾看不到的幕後,音樂人和編導們到底做了哪些努力?每個環節有什麼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