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璟廷從小就表現出對古典音樂的極大興趣。和一般的孩子不同,他聽到音樂時不是手舞足蹈,而是顯得格外安靜。那時,坐在椅子上的他常常會用胖乎乎的小手託著下巴,一臉認真地聽著,從莫扎特到貝多芬,從奏鳴曲到交響樂,好像在想像著音樂背後的故事。於是在朱璟廷4歲時,媽媽便帶著他到中福會少年宮報名學習鋼琴,一來滿足他對古典音樂的熱愛,二來也希望能通過學習鋼琴開發他的思維。沒想到,從坐上琴凳的那一刻起,朱璟廷的音樂熱情便一發不可收拾,以後的時光裡,鋼琴便成了他最好的玩伴。
回憶起第一次看五線譜時的情景,朱璟廷只覺得音符特別可愛,特別好認。看著一個個音符躍然於紙,眼睛追隨音符的高低走位,4歲的朱璟廷有時彈著彈著就忘了時間,經常在鋼琴前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有一次,在彈奏《石楠玫瑰》時,其中有一個樂句一直彈不好,他急得哭了。媽媽讓他把這首曲子先放一放,等第二天再繼續練,但他不同意,哭著說:「我今天一定要把它彈好,這樣我才會開心的。」只見他用肉嘟嘟的小手抹了抹眼淚,繼續練著,終於把樂句彈順了。
「這遍好嗎?」璟廷歪著腦袋問爸爸。
「好,這遍相當好!」爸爸答道。
「你剛才說相當啊?」小璟廷不知道「相當」到底說明什麼。
「相當就是很好的意思」爸爸忍住笑告訴他。
聽到爸爸的誇獎,他開心極了,說道:「我好像感覺又有精神了……」
由此可見,家長的陪伴與鼓勵對於一個琴童而言是多麼重要。
據朱璟廷母親回憶,當時年幼的他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樂理知識的學習,是啟蒙老師童佳老師最先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那時老師第一次教他和聲,讓他背對鋼琴聽音,就連四五個音的和弦,他都能聽辯出這些音分別是什麼。
很快,朱璟廷到了上學的年齡,進入了上海市第一師範附屬小學就讀。在課堂上讓他唯一很難做到的便是兩隻手不能隨意跳動,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手指在課桌上敲擊,如同在彈奏鋼琴似的。起初,老師怕影響他聽課的效率不允許他這樣做,但漸漸地,老師發現他那雙手完全是不由自主的,手指雖然在動,耳朵卻仍在聽著老師講的每一句話,而且成績總能在班級名列前茅,於是,老師們便不再強求他。而正是老師們的這份寬容,呵護了璟廷對音樂的那份熱情,也讓孩子真正體會到了現代教育的要素:愛、美、興趣、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