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音樂藝術,紛呈的流派藝術

2020-12-21 朱軒說文化

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梅蘭芳是現代戲曲史上最為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繼承並發揚了前輩藝術大師胡喜祿、時小福、餘紫雲、陳德霖和王瑤卿的藝術,並革新傳統,思想和藝術境界更為開闊,成為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集大成者。從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以來,他就曾進行了時裝戲(當時的現代戲)、古裝戲(側重歌舞的神仙戲)、新編歷史戲等的藝術革新實踐,為京劇,特別是在旦行聲腔藝術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梅蘭芳

梅蘭芳的家傳深厚,其祖父是與程長庚同時代的、被列為同光十三絕的梅巧玲,其伯父梅雨田是當時京城的胡琴聖手。他孜孜以求,謙謹好學,也由於他生正逢時,受譚鑫培、王瑤卿等的影響很大,使他在聲樂藝術上造詣甚為精深。他繼承並發揚了我國的戲曲聲樂藝術傳統,同時結合自身的優越條件,經過刻苦鑽研、博採眾長,勇於革新,創造出一種清新雋永、瑰麗大方的梅派聲腔來。梅派的聲腔革新是相當全面的。在他的加工、潤飾和再度創造下,舉凡青衣、花旦的每種腔調都變得更為優美動聽了,板腔體的皮黃,在繁行變化中所具有的優越性,於梅派的唱腔創作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發揮。比如他在《霸王別姬》、《西施》、 《太真外傳》、 《俊襲人》 以及。

霸王別姬

鳳還巢》等劇中,就曾將「南梆子」這種腔調進行了改編。通過在節奏上和旋律上以及在唱法氣質上的改變,把一個常用在閨門旦、花旦身上的特性腔調,變成了能適應於另一些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身上。再如,在《三娘教子》中的[反西皮二六],這種新的腔格也是梅蘭芳首次用於旦角唱腔中的。還有,在《太真外傳》中的[反四平調導板]和[反四平調碰板],這也是過去京劇中沒有過的新板式和新腔格。除此之外,梅蘭芳的[西皮慢板]、[原板]、[流水]、 [二六]、 [快板]、 [搖板]、 [散板]等,以及二黃、反二黃的各種板式中,都有不少具有獨創性的新腔,為旦行的唱腔開拓出相當寬闊的道路來。梅派表演藝術體系的形成,使京劇這個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更加完美統一了。

三娘教子

他在唱腔創作上以及聲樂、器樂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對整個表演藝術所起的領帶作用,對後世來說,是有很大啟示的。它將更加有力地證實:戲曲藝術的發展,如看不到音樂革新這一環的關鍵所在,戲曲就不可能取得更為完滿的革新成果。各方面的研究普遍認為,從1871年到1937年,是京劇藝術出現高峰的時期。這個時期在劇目上,傳統戲有一些得到了加工,有一些得到了翻新,大都出現了新的面貌,同時又編創和演出了一些新的劇目,所表現的題材範圍擴大了。又由於劇目與演員的表演特色結合得更加緊密,相伴隨地出現了為某些藝術流派所特有的劇目。舞臺藝術方面,流派藝術大大發展。這之前,京劇舞臺上基本是以老生為主,老生流派比較明顯。而到了這一時期,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銳意革新,積極排演新戲。

京劇藝術

梅蘭芳在一些新編演的如《嫦娥奔月》、《霸王別姬》、 《西施》等「古裝戲」中,唱腔曲調、伴奏樂器也更加豐富了。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等也都發揮各自的創造力,編演了能夠體現自己藝術特色的沂戲,如程硯秋的《春閨夢》,荀慧生的《釵頭鳳》、尚小雲的《漢明妃》等,舞臺上出現了「四大名旦」競爭的局面。這不僅使旦角聲腔藝術煥發出空前的光彩,而且帶動其他行當的聲腔生發繁衍,爭奇鬥絕,出現了流派紛呈、奼紫嫣紅的局面。如老生行,餘叔巖、馬連良、高慶奎、言菊朋等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出各自的流派。

漢明妃

在上海,周信芳(麒麟童)以《蕭何月下追韓信》等新劇目,獨樹一幟,影響廣及江南各地,世稱「麒派"。武生行,楊小樓、尚和玉等與南方的李春來、蓋叫天等,也都形成有鮮明藝術特色的流派。此外,花臉、小生、老旦、醜等,也都人才輩出,京劇聲腔及伴奏藝術都達到了一定的藝術高峰,從而使京劇音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完善。僅就樂隊的伴奏上說,梅蘭芳和他的琴師徐蘭沅和王少卿把京二胡引進了文場為旦角的演唱伴奏,加強了伴奏的厚度。楊小樓則在武場中加進了鐃鈸,增強了打擊樂的表現力。

花臉

眾多藝術流派的形成,也可以看作是藝術家共性與個性統一的產物。從大的方面看,它符合藝術發展的規律,因為藝術創造具有多樣化的特徵,同時又強調獨創性。流派的多樣與發展,正是藝術創造多樣化和獨創性的具體體現。流派有源有流,有繼承有發展。以京劇生行看,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是京劇生行最早的三個流派。這三位都是京劇開創和形成時期的宗師,他們除了有各自的藝術風格外,程長庚出身徽班略帶徽味;余三勝出身漢調,稍具漢風;張二奎則更多吸收京腔。後「三鼎甲」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是京劇趨於成熟時期的巨匠,後「三鼎甲」都奉程長庚為師,但譚鑫培同時向余三勝問藝,受余三勝的影響亦頗深。譚鑫培之後,於20世紀20年代又出現了餘、言、高、馬四大鬚生。他們則是在京劇繁榮時期的代表人物。有趣的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四人開始無一不是宗譚的。

參考資料《中國戲曲》

相關焦點

  • 山東新年晚會戲曲專場:名家薈萃,新人吐芳,流派紛呈,百花齊放
    其後是山東地方戲展示,音畫《紅雲崗》,京劇流派展示,京劇《奇襲白虎團》片段,京劇《詩文會》選段「喜盈盈進畫堂」,黃梅戲《劉海戲金蟾》選段「十五的月亮為誰圓」、《天仙配》選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呂劇《觀燈》選段,京劇《貴妃醉酒》選段「海島冰輪初轉騰」,京劇《大登殿》選段「龍鳳閣把衣換」,京歌《蝶戀》選段,最後在京歌《守正創新鑄輝煌》中圓滿落下帷幕。無角不戲曲,戲曲是崇尚角兒的藝術。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豫劇的音樂風格,它的演唱藝術
    本文乃作者天天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古人云:「樂之使格在曲,而色澤在唱。」(見明●王驥德<《曲律》)因此,如果我們承認「比起別的梆子刷種來,河南的特點特別濃厚。」(張庚《近代戲曲聲腔研究管見》)。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藝術,京劇宗師的四大名旦
    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荀慧生、尚小雲與梅蘭芳、程硯秋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京劇四大名旦。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共同致力於祖國的民族藝術,卻創造了四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四種藝術流派。同是一出《玉堂春》,他們就創造了四種唱法,個性鮮明,異彩紛呈。
  • 【戲曲藝術】京劇旦角八大流派
    1、梅派創始人:梅蘭芳梅蘭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出生於梨園世家,祖籍江蘇泰州,長期居於北京。在京劇表演藝術上精心鑽研,勇於革新,創造了很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發展了大量優秀劇目,改革與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國內觀眾對其十分歡迎和喜愛,「梅派」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 觀京劇藝術、賞國粹之美|《國粹在身邊——國家京劇院戲曲音樂演唱...
    國粹在身邊——國家京劇院戲曲音樂演唱會演出時間 |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19:30演出團體|國家京劇院演出票價 | 180/100/50國家京劇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直屬的國家藝術院團首任院長為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劇院現下設一團、二團、三團、舞臺美術中心、創作中心、演出營銷管理中心、藝術發展中心、梅蘭芳大劇院等。自建院以來,劇院匯集了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杜近芳、翁偶虹、範鈞宏、阿甲、鄭亦秋、劉吉典等一大批傑出的表演藝術家和劇作家、導演、作曲家、舞臺美術家,組成了精英薈萃、實力雄厚的京劇藝術表演團體。
  • 徽班進京二百三十周年 藝術跨界讓傳統戲曲綻放出時代色彩
    聲腔不僅充分行當化,而且也充分個人化,出現了流派紛呈的景象,促使京劇的表現題材、文化內涵變得非常豐富。」龔和德說。  徽班進京後,吸納融合不同曲種之長進行再創作,使京劇在誕生之初便把包容開放寫進了基因。正因如此,才塑造出京劇的民族性與傳播力。  20世紀上半葉,以梅蘭芳等為代表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推動京劇藝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藝術,劇目與體制、作風和人才
    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三並舉」的劇目都應該屬於新劇目,因為其中的傳統戲是經過「戲改",經過整理加工乃至改編的。對於京劇新劇目,自從創演開始,就伴隨著「像不像京劇」的爭論。
  • 中國戲曲文化,京劇歷史,藝術經驗研究
    關於京劇學的組織架構,建議成立「一所」、「三部」、「十二組"。我希望中國戲曲學院能成為一個中心,首先把京劇學研究抓起來,成為京劇學研究的領軍和基本陣地。當然這不是排斥別人,搞山頭主義,把學派變成宗派,這不利於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還是要百家爭鳴。中國戲曲學院進行京劇學研究應該堅持科研。創作、教學三位一體的大方向,把這三者扭成一股繩,科研不能脫離創作,脫離教學。
  • 18位京劇名家同臺獻唱慶祝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建院75周年
    12月18日晚,石家莊人民會堂燈火通明,京韻聲聲,來自全國的18名京劇名家齊聚,同臺聯袂演繹經典戲曲唱段,慶祝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建院75周年,為觀眾帶來一場國粹饕餮盛宴。演出現場此次慶祝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建院75周年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在省京劇藝術研究院全體演奏員帶來的鏗鏘悅耳的京劇曲牌聯奏中拉開帷幕,隨後,省京劇藝術研究院優秀青年演員帶來名段聯唱。整場演出分為冀京風採、流派紛呈、八方來賀、國韻流芳等四個篇章。
  • 戲曲音樂理論研究|張剛:戲曲音樂「改革」在路上——崑曲、京劇音樂改革歷史掠影及現代啟示
    遑論上下九百年歷史(從宋宣和南渡「溫州雜劇」①算起)、縱橫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不包括299.7萬平方公裡的中國海洋面積)上的戲曲音樂改革,顯然不是本論文篇幅能夠容納的,謹從崑曲、京劇兩個劇種音樂改革的幾個大關節點著眼一探。歷史上有據可考(主動)進行戲曲音樂改革的第一人是魏良輔,改革的對象是即將成為一代藝術、一代文學的崑曲。
  • 戲曲進校園:讓孩子愛上傳統藝術
    戲曲進校園活動,以戲曲文化在當代青少年中的傳播為依託,在堅定文化自信、堅守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增強中華優秀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力和吸引力。2018年,中國戲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系胡娜課題組,前往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就戲曲進校園在各地開展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 2020中國戲曲文化周開幕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鳴鑼開戲,標誌著2020(第四屆)中國戲曲文化周正式拉開大幕。在本屆戲曲周期間,北京京劇院將以流派展演為軸,串連起《春秋配》《大探二》《武家坡》《紅娘》《玉堂春》等異彩紛呈的劇目,向觀眾展現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流派競豔,環環相連,北京園成為別有風味的「戲曲生態園」。中國評劇院則會在閩園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沉浸式園林版評劇《花為媒》。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音樂,打擊器樂和文場伴奏
    這便是京劇打擊樂在舞臺上製造出來的非常符合劇情和人物的音響效果。京劇鑼鼓主奏樂器的演奏,打擊樂的音響節奏,如果用諧音字或者符號譜式將它記錄下來,既可以視奏又可以誦念,便成為打擊樂譜,或叫作「鑼鼓經」、「 鑼鼓譜」。 在京劇音樂中,打擊樂亦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 《天天向上》「開年大戲」上演中國傳統戲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在1月3日晚播出的2021年第一期節目中,用「老祖宗」的戲曲藝術來辦「開年大戲」,收穫收視率三網第一、8個實時熱搜的成績。該期《天天向上》選取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三個主流流派——京劇、越劇和花鼓戲,邀請對應的專業戲劇演員組成專業顧問團,並邀請金靖、喬欣、林允、霍尊和木子洋等5位影視、音樂等領域的嘉賓,和天天兄弟汪涵、錢楓、大張偉、王一博等4人一道,組成「學員團」,拜師「京劇班」「越劇班」和「花鼓戲班」,學習5個經典唱段——《長坂坡》《霸王別姬》《梁山伯與祝英臺》《劉海砍樵》《補鍋》。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音樂,它所起的主要作用
    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作為皮黃腔的京劇,西皮和二黃兩種曲調相對來說是有不同情調範圍的。京劇音樂中的各種曲牌音樂借用了很多崑曲的曲牌,也有一些來源於民間器樂曲。有些是大字曲牌,是有演唱的,其唱詞及音樂為劇情服務,起著很好的烘託劇情的效果。有些大字曲牌去掉了演唱,成為純器樂曲。所有這些京劇曲牌伴隨著京劇的發生、發展而逐漸形成,逐步與京劇形成了統一的風格。經過優選,常用的幾十種曲牌除能配合動作、輔助唱念、表演和表現戲劇情節外,還可使京劇藝術更富有感染力,起到渲染舞臺氣氛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 從特點上來看,中國戲曲與西方音樂有哪些不同?
    從特點上來看,中國戲曲與西方音樂有哪些不同?中國戲曲的來源廣泛,神話傳說如西遊記,歷史故事如霸王別姬、楊家將等都可以成為其創作源泉,創作了眾多的戲曲曲目。並且經過一代一代人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中國戲曲的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跨性別表演,有男扮女也有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程式化表演。中國戲曲的歷史名稱也各不相同,先秦稱為"俳優"、漢代稱為「百戲」、唐代叫做「參軍戲」、還有宋代雜劇、南宋南戲、元代雜劇,直到清代才正式稱做「京劇」。
  • 中國戲曲藝術展覽在京啟幕 京劇名家親臨現場互動
    12月24日,中國戲曲藝術展覽在位於紫竹院澄碧山房開展,本次展覽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紫竹院公園主辦。展覽設計了6大主題,300多張展覽圖片,並且邀請北京京劇院名家現場與觀眾交流互動。作為北京市內戲曲藝術為主題的公益性展覽,本次展覽展出了由北京京劇院提供的眾多珍貴資料、包括視頻、實物道具等,此外還展示了近年來京劇藝術優秀劇目和知名藝術家作品。除靜態展覽外,展覽還設有影音區,觀眾可以看到京劇藝術的普及視頻資料,以及優秀獲獎劇目的精彩選段等。
  • 吳祖光:中國戲曲是世界第一流的藝術
    我對戲劇藝術的一些起碼知識、對戲劇的熱愛,都是這個年輕的京劇科班培養出來的,中國的傳統戲曲具有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是世界第一流的,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戲劇藝術。現在有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戲劇很落後,甚至有人寫文章說這種戲劇會消亡,是絕對錯誤的,這只能說明他的無知,他沒看過好戲,也沒有看懂好戲。
  • 傳統戲曲在臺灣:京劇入臺沉浮70年的浴火重生
    在唱念做打與流派藝術之外,京劇在臺灣從此擁有更廣闊的面向,新編戲也逐漸受人矚目。1986年,吳興國夫婦創辦「當代傳奇劇場」,創團之作《欲望城國》(改編自莎翁悲劇《麥克白》)中,蘇格蘭將軍麥克白變身東周薊國大將敖叔徵,傳統京劇中的忠孝節義也改換為「欲望」主題,京劇唱腔雖在,表演中卻已融入現代舞,服裝也大為革新。
  • 名家講壇丨著名京劇葉派小生傳人李宏圖漫談京劇藝術
    說起中國國粹,無疑會想到京劇,京劇作為中國戲劇三鼎甲「首榜」,一直受到國內外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