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部使人驚才絕豔的皇皇巨作《天道》一經播出,便引來了人們的思考和熱議。在這部由經典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裡,男主人公丁元英,那種天馬行空的思考方式,和對世事、人性洞若觀火的天道思維,一時間就引起了一股『天道』風潮。
即便是到了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電視劇,也依然擁有著為數眾多的擁躉。
而在這一部電視劇中,第四維視角個人比較喜歡的片段,除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片段之外,則還包括了芮小丹與王明陽交鋒的那一段——
因為這一段,在我看來,它除了有我們在『天道』思維裡對於文化和人性的探討以外,還另外有著一些實用的知識。
那麼,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我對這一段片段的解讀吧:
第一回合:講強盜邏輯
主動從『將強盜邏輯』入手,獲得與王明陽對話的資格與立場。
並藉此點出其精神上的軟肋,為後面在王明陽最擅長的領域去擊倒他,使他心
悅誠服打下伏筆。
1. 主動從『講強盜邏輯』入手,用精神淨土引誘,用看似真摯讚美拉近與王明陽的心理距離,從而獲得與王明陽對話的資格與立場
2. 深刻剖析強盜邏輯,立刻將王明陽才升起的自我認同否定,讓他因刻意偏執的價值觀自然回歸到社會主流價值觀,初步掌握談話節奏,並使王明陽開始在學識上,對芮小丹產生認同心裡
第二回合:要進「窄門」
從對基督教認知的差異出發,聊神性和人性的關係,聊到一個人的最高人格是要進窄門——即,不應跟著求、得的因果走,而是要回到自身,審判自身,主宰自身,做自己的神明。
1. 以對基督教和《聖經》認知的偏差,進一步獲得在對話中,在學識上對王明陽居高臨下的地位。繼續以認知否定的方式,否認王明陽自身價值觀,使其緩解、放棄社會主流價值和法律的牴觸情緒
2. 通過告知王明陽人性對神性有所期盼是無理的,從而暗示他,對主流社會價值觀和法律審判抱有僥倖,也是無理的
3. 用『窄門』概念,來順著王明陽的思路,告訴王明陽人的最高人格,是回到自己、看見自己、直面和主宰自己,並給予自己在正確的道德價值評判下的應有對待,從而最後一步瓦解了王明陽的最後一分偏執和僥倖,開始認罪
第三回合:給自己劃『句號』
乘勝追擊,利用前面兩個回合論道中,在王明陽心理取得的居高臨下地位,再次擊毀王明陽的心理立足點,使談話節奏和方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讓王明陽放棄掉最後的一絲抵抗和僥倖心理,達到審理目的。
1. 王明陽開始認罪,芮小丹再次重申主流道德和法律標準,告知王明陽他按自己的價值觀給給自己的審判太輕,需要重新照主流道德標準和法律,來承擔相應的責任
2. 王明陽放棄在學識上的辯論,轉而把完全承擔當成一個心理問題;芮小丹則再次用矯正概念地方式,對王明陽『江湖義氣』的心理釜底抽薪,再次把他們之間的談話,扳回到對於靈魂、對於人性高度的討論裡來,讓王明陽在心理和精神上,失去對抗的立場和空間
3. 重新用靈魂淨土、用人格上的『解脫』開開導王明陽,利用他的在精神上的驕傲,利用他在學識高度上的自矜,告訴他哪怕只有一分鐘,也應該要讓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人格得到尊重,應該要摒棄掉那些已經與自己無關的精神標準(即江湖義氣,並且還就此事的被認同與否,疏離了王明陽與其同夥的關係),主動給自己一個句號。
到這裡,這一個經典的片段其實就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在這短短的10多分鐘的審訊片段中,芮小丹在丁元英的幫助下,與王明陽探討了人生哲學、宗教、神學、神性以及人性等等……而這些探討的內容,則也正是使得芮小丹徹底的震懾和徵服了王明陽,順利地完結了案件,完成了他們自身的職業使命。
這一段,在我看來,正是全劇的精華所在之一。因為也正是這一段,引發了芮小丹的深度思考,開始與丁元英設計起了未來。雖然後來這種未來未曾達成,故事以悲劇結尾;但是,它也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因知識和智慧的累積,可以達到的美好人生的可能不是嗎?
《天道》這部極其優秀的電視劇改變自己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作家豆豆原名李雪,僅高中文化,卻在好友李紅英的影響下與幫助下寫出了《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等三部神作,其人為人低調,從未在電視上拋頭露面,採訪信息也很少,作者對自己的隱私保護得很好,像極了隱居在古城的丁元英。
或許只有這種能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靜得下心的人,才寫的出這樣的絕世好書。
豆豆的作品,商戰是表,對世界的探索,對人性的研究才是其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看她的書,被震撼的緣故。豆豆絕對不是傳道解惑之人,而是那種帶著你「開天眼」的人。
如果你喜歡《天道》,喜歡豆豆的思想,不妨買一套豆豆三部曲回去閱讀,裡面飽含《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從「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到「見路不走」,豆豆的作品不會讓你失望。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值得你一生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