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能讓老百姓懂法律,否則就沒辦法騙他們了!不是是哪個人在哪裡說的真話。確實,我們感覺,將張家慧的判決書藏著掖著太對了。我僅僅是從出島轉內銷張家慧的判決書的某些段落,就感覺到了背後的絲絲寒意。如此法官,如此判案,如此律師,如此遮掩,實在讓人民群眾深感失望。
12月4日,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張家慧受賄、行政枉法裁判、詐騙案,對被告人張家慧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八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四百萬元。
張家慧號稱中國法院史上最富法官,有人估算,她和前夫劉遠生(兩人2017年辦理了離婚手續,為什麼離婚?你懂的)控制的家族企業,資產高達200億元。經有關部門調查,最後認定,張家慧及其前夫、兒子的資產,超過18億元。
張家慧被判後,一審判決書隨即曝光。該判決書詳盡地披露了向張家慧行賄的人員名單、數額等相關細節。看完這些內容,我深感震撼,總起來說,有四個「沒想到」。
史上最富法官張家慧
第一個:沒想到,法院領導搞錢這麼容易,隨隨便便就能拿到相當於一個彩票大獎的巨款,還是免稅的。
因為合同糾紛案,金螳螂裝飾公司總裁曹黎明找張家慧幫忙。張家慧先是給三亞中院的院長、副院長打電話,結果沒達到目的。此案在海南省高院申請再審後,張家慧給複查業務庭負責人鄒漢江打了個招呼,又在審委會上發表了傾向於金螳螂公司的意見,然後事情就辦成了。500萬元順利到手。
根據官方數據,2019年海口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萬元。500萬元,相當於一位海口市民150年的收入。
普通海口市民150年才能賺到的錢,張副院長打個招呼,談點意見,輕輕鬆鬆就搞到了,so easy!
還有一個500萬,張副院長賺得更輕鬆。深圳一家公司,向海口市中院申請拍賣一塊土地。張家慧作為相關負責人,以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為由,給否決了。這家公司找到張家慧,送上500萬,又修改了拍賣方案。於是,張家慧點頭通過。她這麼輕輕鬆鬆地一點頭,500萬就算是到手了。
掙500萬,一個免稅彩票大獎的錢,張家慧只需要點一下頭。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啊。
當年,周幽王花費千金,買褒姒一笑。如今,深圳那家公司花費500萬重金,買來張家慧一個點頭。張副院長比千古美人褒姒牛多了!
第二個:沒想到,法律在權力面前,竟然毫無抵抗力。
根據判決書,我簡單統計了一下,張家慧為了幫行賄者辦事,先後給海南省法院系統,主要是省高院的30多個法官打過招呼,有的還打過多次招呼。
除了給省高院的下屬們打招呼,張家慧還給海南省一中院、三亞市中院、秀英法院、龍華法院的相關領導打招呼。
張家慧打了這麼多招呼,只有一次沒有達到目的,就是她給三亞市中院打招呼那次(在此,向三亞市中院的有關領導致敬)。其他的,都是一路暢通,一個招呼全部擺平。她的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
說好的「法官獨立審判」呢?說好的「法官只對法律負責」呢?在權力面前,所有的法規、原則都成了馬奇諾防線,不堪一擊。應該「只對法律負責」的法官們,人人都變成了「只對權力負責」。領導一句話,勝過所有法規。但凡法官們多少堅持點原則,張家慧也不至於那麼橫行無忌,暢通無阻。
為什麼會這樣?值得深思。如果「法官只對法律負責」不能成為一種鐵律,那麼張家慧就會層出不窮,泛濫成災。
第三個:沒想到,法律真的像一個麵團,可長可短,可大可小,張家慧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根據判決書,張家慧曾經收錢為幾十起案件打招呼。這些案件中,請託人的要求五花八門,有的希望張家慧幫忙,讓案件在二審中維持原判;有的希望二審推翻一審,做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決;有的希望海南省高院啟動再審,把原來的判決翻過來;有的希望部分改變原判,讓判決更符合自己的訴求……
簡單梳理一下判決書你就會發現,張副院長真是一個好賣家——不管請託人的要求是啥,張家慧都是有求必應,使命必達,收錢辦事,包你滿意:想維持原判決的,維持了;想把原判決翻過來的,翻過來了;想要啟動再審的,啟動了;想要部分改判的,改判了。
只有一次,張家慧接受金螳螂裝飾公司總裁曹黎明的請託,給三亞中院的院長、副院長打電話,但沒有如願——金螳螂的上訴被三亞中院駁回,按照原判,金螳螂需要支付違約金605萬元。
張副院長作為「金牌賣家」,對用戶的態度一向沒說的,怎麼能允許出現這種情況?不久,金螳螂到海南省高院申請再審,張家慧立即給申訴複查業務庭負責人鄒漢江打招呼,要求支持該案進入再審程序。張家慧還在審委會上發表了有利於金螳螂公司的意見。三亞中院此後接受指令啟動再審,審理結果是終止原判決的執行。
怎麼樣?收錢辦事,張副院長是很負責任的,包你滿意。
在我們普通百姓的印象中,法律是很嚴肅的事情,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合法就是合法,非法就是非法。但是,法律這麼嚴肅的事情,到了張副院長那裡,就變得像麵團一樣柔軟隨意。買家想要什麼樣的,張副院長這個金牌賣家就能捏出什麼樣的。
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到了張副院長這裡,法律也成了任她打扮的小女孩。
第四個:沒想到,衣冠楚楚的律師們,竟然都成了權力掮客,辦理案件不靠能力靠金錢。
根據判決書,法院認定,向張家慧行賄的共有37個人, 其中18人是律師。律師在這些行賄者中,佔了差不多一半。
18個律師向張家慧行賄,這個數量不可謂不多。
人們常說,司法公正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律師、法官、民警、檢察官,都是這道防線的守衛者。
然而,今天,這道防線上卻站著張副院長這樣肆意捏弄法律的貪官,還有以行賄為常規辦案手段的律師。那麼這道防線,還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防線嗎?
以前,聽江湖上傳言,如今的律師,很多都是勾兌派。什麼是勾兌派呢?就是掮客、權力中介,在當事人和法官之間搭個橋,把當事人的銀子送過去,把法官的權力買過來。
說實話,原來,我對這種說法不太相信。我覺得,勾兌派肯定有,但是,大多數律師,都是靠著法律專業知識,靠著業務能力,靠著對客戶的服務,來生存和發展的。
看了張家慧的判決書,我原來的想法開始動搖。18個律師向張家慧行賄,有的是多次行賄,有的甚至是常年行賄。
18個律師請託張家慧,30多個法官聽張家慧的招呼,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徇私舞弊網絡啊!
勾兌派真的是少數嗎?我有點懷疑了。如果勾兌派不是少數,那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還能安好嗎?如果這條防線已經被張家慧和無良律師們腐蝕得千瘡百孔,那麼社會將會怎樣?
不敢往下想了,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