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2020年最後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結束了,這也是川普最後一次參加會議,外界認為這是一次節點。會後,直接帶動了一波大行情。
這次會議上,美聯儲重申寬鬆立場,直接帶動了納指創下新高,同時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由此帶動了A股市場,一舉扭轉了之前的頹勢。
此前市場分化嚴重,靠白酒、醫藥都沒能帶動指數,在有色金屬、煤炭、證券等板塊的帶領下,對指數拉動非常明顯。
不光是股票,此前一直徘徊在91上下的美元指數,在美聯儲議息會議後,直接快速下跌,截至發稿,已經跌破90美元,黃金、原油等也紛紛大漲,現貨黃金突破1870美元,比特幣日內更是狂飆站上22000美元。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公布最新利率決議:1.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區間不變;2.將超額準備金率(IOER)維持在0.1%不變;3.將貼現利率維持在0.25%不變。
美聯儲重申維持利率0-0.25%不變,直至2023年末,符合市場預期。
美聯儲未來幾個月「每月將繼續購買至少8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400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將繼續通過大規模的貨幣刺激措施來支持經濟,直到在就業和通貨膨脹率方面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
目前,美國就業增長放緩,新冠疫情引起人們對美國企業倒閉的擔憂,鮑威爾表態美聯儲隨時可以擴大債券購買力度,央行政策依舊維持寬鬆,美元指數面臨走弱壓力
由於國際貿易中美元的主導地位,美聯儲影響著全球資產的走勢,這次會議傳達的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直接引爆了資產價格上漲。
推高人民幣資產價格
此次會議後,美元貶值,在中國央行進入貨幣政策正常化之時,人民幣必然相對升值,目前,市場上仍未看到任何能夠大幅逆轉人民幣升值趨勢的力量。
10月初,人民幣對美元迅速漲破6.8,央行先後取消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暫停逆周期因子,但似乎這些逆周期措施的取消完全無礙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仍在驅動全球資金流入。
經合組織發布了一份預測報告,其中說,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將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現在最適合投資的應該是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今年以來,大量外資看好中國經濟,紛紛流入中國。
人民幣升值往往伴隨外資流入,以賺取升值收益,尤其是在人民幣升值存在持續預期的情況下,人民幣計價的資產才是炙手可熱的資產。
今年以來,外資大量增持中國國債,總額高達近萬億。得益於中國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央行又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使得中國國債未來的收益顯然要高於美國國債,因此才會被全球瘋搶,很多專家都認為,這一差距正好凸顯了中美兩國的發展趨勢,全球都更加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勢頭。
在股市上,被稱為「聰明錢」的北上資金今年就在不斷布局人民幣計價資產。上周(11月30日-12月4日)北上資金淨流入金額創下了9月以來的新高。11月份以來,儘管A股市場震蕩不斷,北上資金仍不斷加倉,連續5周實現淨流入A股。截至12月4日,2020年北上資金累計淨買入金額達1712.94億元。
被稱為「聰明錢」的北向資金,今年就不斷布局人民幣計價資產,2020年不斷流入A股,11月單月流入579.29億元,創下今年新高,儘管A股震蕩不斷,但依然阻擋不了國際投資者的熱情,2020年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金額達1881億元。
資金流入A股,對於證券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12月17日,證券板塊大漲3.31%。
此外,人民幣升值的邏輯除了受到美聯儲放水,美元貶值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國疫情防控得當,生產迅速恢復,使得中國出口高速增長,中國企業業績改善。出口高速增長暗藏風險
國外由於疫情導致供給不足,這一現象將持續到明年,因此,中國仍然將扮演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供應鏈的「替代者」,使得中國出口保持高增長。
出口成為今年中國經濟最大亮點,11月出口成績大超預期,達到2680.7億美元歷史新高,按美元計價,增長率21.1%,而最新公布的美國、日本、歐盟增速為-13.49%(10 月份)、-2.27%(10 月份)、-3.8%(9 月份)。在接下來聖誕和中國春節前,出口有望進一步增長。
但是,出口高速增長背後暗藏的風險。
第一,匯率風險。在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出口企業得到的美元換回人民幣更少了,有的企業在缺乏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對衝的情況下,賣同樣價格和數量的商品,比以往賺取的人民幣更少,利潤率更低。
第二,成本上升。出口增加導致對航運的需求大漲,航運成本飆升,此前出現過貨櫃「一箱難求」的情況,價格也飆漲,給出口企業帶來成本負擔。
第三,疫情後產能過剩,此次出口爆發是由於國外供給不足,但在疫情過後,「替代效應」減弱,出口數據面臨回落壓力,部分出口商品就面臨需求不足,需要開闢新的市場。但是像高端消費品,例如汽車、電子、新能源等,將繼續受益。
出口的強勁,一方面將鞏固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很多投行都看漲人民幣。同時,隨著中國金融越來越開放,外資湧入國內推高人民幣資產價格,美元貶值背景下,中國面臨一定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國家需要採取措施應對。另外,在美聯儲未來恢復加息之前,妥善處理好國內金融市場,避免一旦外資大量撤出中國,導致資產價格下跌,由此引發的風險,中國需要警惕被「薅羊毛」。
來源: 同順-深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