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5日在油麻地廣東道一單位,歡天喜地慶祝象徵「光明戰勝黑暗」的排燈節。以及為一名小成員慶祝生日,詎料遭歷火劫,造成7人死另外8人至今危殆的慘劇。原本是慶祝神明的到來,可是卻引來了死神的召喚.
科普一下什麼是排燈節:又叫做萬燈節、印度燈節,也稱光明節,或者屠妖節。是一個五天的節日,於每年印度歷八月或八月前一周的第一個新月日(即公曆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舉行。耆那教、印度教與錫克教慶祝「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後來,印度光明節也被看作「內心之光」的慶典,一些佛教信徒也慶祝這個節日。
為什麼一個家庭聚會會造成這麼個大的悲劇?撇開已經違反限聚令(因應疫情不可多於4人聚集,餐飲業曾經開放到6個人,近日又收緊到4人限聚)不說,餐廳裡面居然沒有後門可以逃生,另外最令人訝異的是,餐廳裡面居然沒有滅火工具!那麼消防局之前怎麼沒有巡查出這個問題呢?
起火單位為大廈一樓一個單位,據悉用作經營尼泊爾菜餐廳,警方消防正進一步調查事件起因,亦將循起火餐廳牌照及防火措施等問題跟進。或許因為「私房菜」這個原因吧,唉!
香港每年大火小火都不少,這次也是驚人和觸目的一次,港蟻在靜靜想著回憶裡跑出好幾段的大火事件。今天就說說過去的事件還有讓也提個醒兒,大家注意預防和逃生的方法。
(不是都是港蟻親眼見過,只是新聞和課本上有看過,港蟻沒那麼老)
歷史故事開始:
一,改變香港房屋政策的大火——石硤尾大火。這場大火也是促成香港現有的公屋制度的源頭,1953年12月25日聖誕節,在香港九龍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火災,受災面積達45畝,有50,000多名災民無家可歸。當天晚上9時左右,白田村眾安道124號一間木屋的2樓一單位,有一名製鞋住戶在燃點火水燈時,火種不慎燒著棉胎及製鞋膠水,引起火警。(現在年輕的不知道除了汽油彈,懂不懂什麼是火水,在當時可是點燈和煮食的重要能源。)
火警發生後最初時火勢並不猛烈,僅波及旁邊30多間房屋。過了很久,一陣強烈的北風令火勢迅速四處蔓延,不足10分鐘,大火已波及數百戶。晚上10時,火頭由白田村向東灣及正街蔓延,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火警發生時,當時的消防局長哥民以災情嚴重為理由,立刻下令香港區兩架滅火車渡海,並召集所有後備消防人員前往災場協助灌救。雖然當時有很多消防員到場救火,但是到了晚上11時10分,整個白田村已被焚毀,不論是木造或石造的房屋,都一律化為灰燼。火場四周一片頹垣敗瓦,但大火餘勢未了,直至12月26日凌晨2時30分火勢才受到控制。
當時的香港總督葛量洪向英國政府報告,指這場石硤尾大火,涉及多個木屋區,包括白田上村、白田下村、石硤尾村、窩仔上村、窩仔下村及大埔村,災場廣及41英畝,即相當於164,000平方公尺。大火歷時6個小時才受控,造成3死51傷,燒毀木屋2,580房,約12,000多個家庭合共58,203人頓成災民,無家可歸。幸好死傷並不嚴重,但是災民怎麼辦呢?
大火之後,廣大的木屋區變為廢墟,災民流離失所,香港政府為安置災民,於災場附近興建兩層高的平房。平房以當時的工務局局長包寧命名,稱為「包寧平房」。之後在火災原址再興建29棟六至七層高H型的徙置大廈,供災民入住,就是石硤尾徙置區(今石硤尾村),其中第9-12座是由聯合國捐款建成(二十多年前陸續拆掉重建)。
自此之後,政府開始興建公共房屋,為低下層市民提供住屋福利,而現時負責興建公共房屋的香港房屋委員會前身屋宇建設委員會亦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當時,很多公屋均以井字型建立,房屋署的標誌就是來源於此
所以現在的人別把公屋當作政府欠你的,如果不是在當時情況下,公屋這個政策什麼時候才出現還不知道好嗎?當公屋的租戶繳納房租的時候要記住,政府是以低於市場很多的價格,也算是撫恤的一種才租給你的。因為港蟻聽過很多人都把繳納的房租,以為是政府賺了她們錢無言!
也因為有公屋的出現,為了區分就用了「邨」這個字。
以下內容為恐怖真實事件,不想嚇到的請關注、按贊和分享後離開....
二,死亡最多和最恐怖的大火——嘉利大廈大火。這件事情當時電視臺都直播,火勢之猛烈、濃煙的都把半座大廈包裹的情形,港蟻還記到現在.
1996年11月20日發生的特別重大事故,列作五級火警,造成41死80傷,是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高樓大廈火災,亦是香港自1963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火災。事發期間香港傳媒大篇幅報導,而被困人士在高空躍下逃生及被烈火吞噬的畫面,震撼整個香港社會。當時嘉利大廈正進行電梯更換工程,大廈內4部電梯中的兩部被移去,在電梯槽內搭有竹棚,各層電梯門亦被移走,改以木板臨時覆蓋。
下午4時47分,在11樓電梯槽的燒焊及焊切金屬作業造成的火屑和裁切掉落的高熱金屬片,最先點燃2樓電梯槽及電梯大堂內的木板雜物及建築材料。火勢沿著竹棚向1樓及3樓蔓延,波及另一電梯槽、電梯大堂及中藝國貨的貨倉。火勢產生的濃煙和高熱氣體在電梯槽內持續向上升,在電梯槽的頂部積聚。由於當時大廈的電梯門只以木板遮蔽,電梯槽內的高熱氣體迅速燒穿圍板,進入11至15字樓電梯大堂,其中13至15樓的防煙門沒有關閉而使高熱氣體蔓延至走廊及辦公室,與新鮮空氣接觸後燃燒,在高層造成另一火場。而電梯槽內亦因高熱氣體在高層的散逸而產生低壓,形成煙囪效應,將戶外空氣經窗戶抽入低層火場,令火勢非常猛烈 !
看到這裡大家第一反應是:聞到異味早就應該跑對吧?早跑就安全怎麼會死了那麼多人呢?原因是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於工程前在管理處貼出以下告示:
就是這個告示,讓不少在大廈裡頭工作的人,當時都誤以為只是電梯工程所散發的異味,當後來發現真的是發燒了火災一切都來不及了....
由於火勢在1樓至3樓及13至15樓同時迅速蔓延、消防電梯不能使用及逃生樓梯因部分防煙門未有關上而充滿濃煙及高溫,消防員難以抵達高層火場。雖然消防處已派出4部雲梯車到場,在路面空間有限及火勢猛烈下,無法在短時間內從窗戶救下所有被困人士。
看到這大家有沒有和港蟻一樣寒毛直豎?有的話請離開,沒有的話下面更恐怖
不少被困的人在窗外呼叫、揮動毛巾、投擲紙張等,向在場的消防員求救。其中一名在窗邊等待救援的男子因為未能及時被救出,被活活燒死。
不少被困高層的人士,採取各種方法逃生。4名市民逃往大廈天台,最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UH-60黑鷹直升機,在冒著大火及濃煙的危險下救離現場。此外,一名周生生珠寶金行女員工及一名聖若瑟英文中學學生從大廈墜下,倒臥在大廈向庇利金街的鋼製遮陽篷上,兩人卻奇蹟生還。有人則以褲子綁成繩索,爬到毗鄰的金陵大廈天台逃生,更有人冒險跳到雲梯車的升降臺,抓著金屬支架逃生.
超過200名消防員、40部消防車、50部救護車參與救援行動。此外,醫療輔助隊應急特遣隊、民眾安全服務隊、聖約翰救傷隊、消防處流動傷者治療車、伊利沙伯醫院醫護人員等先後奉召到場增援。香港當時時任總督彭定康(港蟻覺得最噁心的渣),也在火災發生後到達現場巡視救援工作。大部分傷者被分流至伊利沙伯醫院及廣華醫院。
事後,當局首次派遣1981年成立的災難遇害者辨認小組,該小組隸屬皇家香港警察隊偵緝訓練學校,主要任務是確定死者身分、拍攝及記錄伏屍地點及協助消防處的火警起因調查工作。由於不少遺體被嚴重燒焦,多為殘缺不全。有些雖有骸骨形狀,但稍為觸碰即粉碎,部分甚至化為灰燼。鑑證人員只能倚賴牙齒、特徵、DNA、個人證明文件及財物,作為辨別死難者身分的主要據。
後來根據第二天報紙報導同樣把港蟻嚇到現在還記得,其中「電梯槽變煙囪沖天火奪39命 頂層死者兩分鐘窒息」以及「火場焦屍碎散 數具擁作一團 39人死亡40人失蹤」.
而在這件悲劇裡,港蟻學會了什麼叫「回燃」、「閃燃」和「煙囪效應」。
三,火災後最詭異的——金茂坪戲院。金茂坪戲院於1960年代開幕,為當時的附近徙置區的居民提供電影娛樂。曾於1970年代港產片盛行時興極一時,但自從80年代的一場大火,戲院被封閉數年重開後就一直被傳鬧鬼,加上當時附近的秀茂坪村開始重建,戲院附近人煙稀少,及90年代港產片衰落,戲院於1990年代結業一直荒廢至今。
話說這間本來風光一時的戲院,曾有一對情侶不知為了什麼事情而約定在戲院二樓的洗手間放火自殺,但是火勢蔓延極快,很快就燒了大半間戲院。而正在戲院看戲的觀眾,這時才察覺到戲院發生大火,即使他們都趕緊逃命,可惜因為戲院在播放電影的時候漆黑一片,再加上濃煙密布,根本就找不到出路逃生,於是所有人就活活地被燒死了。發生這次意外後,戲院的負責人決定將戲院封閉一段時間,待事情淡了才重開。
重開那天,怪事就發生了。有一名母親帶兒了去看戲。母親只知那裡有廉價的戲票卻不知那裡曾是火災現場。就坐後只見戲院內空無一人。而電影將近放映的時候兒子突然讓著要去洗手間。兒子獨自去洗手間出再返回後,戲院竟然全院滿座。兒子雖然滿腹疑問但依然看完全套戲。當電影散場後,母子開戲院時,母親竟然跟兒子說:「這裡真好,一個人都沒有。二十多元可以包場。下次可以再來」.... ?!
這件怪事,很快就傳遍整個秀茂坪社區!別說當時社區,故事還延續到現在呢,嚇到港蟻寶寶了!而戲院的負責人聽到傳聞後就大驚。決定再次關閉直到現在。
戲院將改成「香港電影文化中心」
2013年華懋集團決定放售金茂坪戲院,以意向價大約2億元推出市場標售,但戲院最後未能成功出售。2018年,華懋集團表示會與非牟利團體合作,將戲院翻新。近日更傳出消息指,戲院將改成「香港電影文化中心」,預計可提供一共大約500個座位,將會有黑盒劇場(電影院)、主劇場、共享工作室、咖啡店及大堂。
要是真的落成,誰要是真的去玩了,回來記得告訴港蟻有沒有遇到什麼東西哦!
每一次火災其實除了受害者以外,就是冒死英勇拯救火場受困的消防人員。他們真的是每當火災出現就要前往,而除了職責所在,很多時候本能的救人本領也感動無數人。下次有機會再聊聊英雄的感人故事。
接下來看看不幸遇到火災該怎麼辦~~
還有記得帶上鑰匙和手機,必要時可以返回家中並告訴消防人員自己所在的位置!
祝福大家平平安安~~
土生土長經歷過英殖民時期的蟻民,為你帶來香江的有趣、無奈和最hit消息或者歷史。感謝閱讀,喜歡請關注和分享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