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場奇妙的旅行,我們可以驚嘆於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可以對書中的人物產生愛憎情感,可以被書中精彩的語言表達所折服,也可以與書中所蘊藏的深刻思想產生共鳴。其實,我們在閱讀時,也可以以書為樣本,進行同一類型文體的創作。我們即將要打開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是這樣一本書,你在驚嘆於哈利的勇氣,魔法世界的有趣與神秘之餘,可以思考如何仿照此書創作一本署上你大名的幻想小說!現在,就和老師一起開啟閱讀與創作之旅吧!
同學們,封面上的小男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頭上有閃電形狀的標記,能聽懂蛇語,他上魔法學校,在學校中結實許多好朋友,並和好友一起智鬥伏地魔。他就是風靡全球的小魔法師哈利·波特,此書的作者是JK 羅琳。趕快拿起書,走進奇妙的魔法世界吧!
關於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同學們先看三個關鍵詞——
溫馨連結:JK羅琳生於1965年,從小喜歡寫作和講故事的她在6歲時就寫了一篇跟兔子有關的故事。1989年,已經大學畢業的24歲的羅琳在曼徹斯特前往倫敦的火車旅途中,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著她微笑。他的出現使她萌生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雖然當時她的手邊沒有紙和筆,但她已經開始天馬行空地想像。於是,哈利·波特誕生了——一個11歲小男孩,瘦小的個子,黑色亂蓬蓬的頭髮,明亮的綠色眼睛,戴著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
之後,一直做英語教學工作的JK羅琳開始動筆寫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哈利·波特與魔法石》。1997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出版,就風靡全球,並獲得英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小說獎以及斯馬蒂圖書金獎章獎。1998年至2007年,JK羅琳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另外六本書的創作。
2017年12月J·K·羅琳被英國皇室授予「榮譽勳爵」,這是英國的勳章和爵位的最高等級。
友情提示: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一帆風順的。JK羅琳最初創作《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正處於人生的最低谷。她是單親媽媽,失業,交不起房租,靠微博的失業救濟金養活自己和女兒,每天在咖啡館艱難地進行小說創作。苦難會把弱者擊垮,但會讓強者更強。JK羅琳屬於後者,她堅持創作近五年的小說一經問世就大獲成功,自己的生活也開始步入正軌。天賦、努力與堅持造就了JK羅琳的成功。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暢銷書,1997年一經問世,就風靡全球,並被翻譯成70多種語言,帶領世界各地的兒童和青少年進入奇幻的魔法世界。2001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獲得9.6億美元票房。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主人公是哈利·波特,他1歲時父母被伏地魔殺死,自此被寄養在姨媽家。姨媽一家待他很糟糕,他住地下室,穿表哥的舊衣,總要做家務。直到11歲生日那天,他的命運改變了。他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信中通知他去霍格沃茨學校上學。哈利在魔法學校認識了羅恩和赫敏兩個好朋友,學習了豐富的魔法課程,還成為學校歷史上最年輕和最有天賦的找球手。更重要的是,他與朋友一起不畏困難,發現了魔法石的秘密。之後,他們連闖三關,與寄生在奇洛教授身上的伏地魔鬥智鬥勇,並在鄧布利多校長的幫助下制服伏地魔,保護了魔法石。
友情提示:《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主題新穎、情節精彩、語言幽默、章節間環環相扣,讀起來非常過癮。而且,JK羅琳創作時,按照「邪魔出現——與邪魔鬥爭——陷入困境——最終獲勝」的結構來組織,符合小讀者的心理預期。「哈利·波特」系列的另外六本書也非常精彩,值得一讀,推薦給大家。
相信大多數同學們喜歡《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首先是因為書中的情節非常緊湊、人物形象豐滿、處處散發著豐富的想像力。但當我們深入剖析這本書的魅力時,卻發現其價值不止於此。JK羅琳將兩個永恆的人性主題包裹在魔法的外衣之下,那就是「愛」與「自我成長」。
1、愛的回歸
書的第一章就向讀者交代了哈利可憐的身世。他1歲時父母雙亡,雖然被寄養在姨媽家,卻飽受欺負與歧視。他在11歲之前,很少感受到愛,也很難有能力去愛人。哈利進入霍格沃茨學校後,不僅學到豐富的魔法知識,還增強了能力,結交了諸多朋友和師長,經歷了各種奇遇和險情,最後通過心智的成熟而獲得了愛的能力,一種成熟的愛和廣博的愛,包括與父母之間的愛、與朋友和同學之間的友情、與老師之間的友誼、對動物的愛、對集體的愛、用愛去戰勝黑暗勢力等。能感受到周圍人的愛,並有能力去愛人,這無疑是哈利成長過程中人格逐漸健康健全的標誌。
書中有一個章節重點描寫了哈利「渴望愛但又無法獲得」的痛苦與成長——《厄裡斯魔鏡》。
哈利第一次在厄裡斯魔鏡前看到自己的父母和其他親屬——
哈利緊張的心情鬆弛下來。他慢慢走近鏡子,想看一眼自己的形象,但鏡子裡空空如也。他又跨近幾步,站到鏡子前面。
他不得不用手捂住嘴巴,才沒有失聲尖叫起來。他猛地轉過身來。心跳得比剛才那本書尖叫時還要瘋狂——因為他在鏡子裡不僅看見了他自己,還看見一大堆人站在他身後。
但是房間裡沒有人啊。他急促地喘息著,慢慢轉身看著鏡子。沒錯,鏡子裡有他,臉色煞白,驚恐萬分,同時鏡子裡還有至少十來個人,站在他的身後。哈利扭頭朝後看去——還是一個人也沒有。難道他們也都隱形了?這行字是厄裡斯魔鏡上的字符了?難道他實際上是在一間有許多隱形人的房間裡,而這面鏡子的法術就是把他們都照出來,不管隱形的還是沒有隱形的?他又仔細看著鏡子。在鏡子裡,一個站在他身後的女人正在對他微笑和招手。他伸出手去,在身後摸索著。如果那女人真的存在,哈利應該能碰到她,他們兩人在鏡子裡挨得多麼近啊,可是哈利觸摸到的只有空氣——那女人和其他人只存在於鏡子裡。
她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人,有著深紅色的頭髮,她的眼睛——她的眼睛長得和我一模一樣,哈利想道。接著他又發現她在哭泣,她面帶微笑,同時又在哭泣。站在她身邊的那個黑頭髮的高大、消瘦的男人用手摟住她。那男人戴著眼鏡,頭髮亂蓬蓬的,後腦勺兒的一撮頭髮很不聽話地豎著,正和哈利的一樣。哈利現在離鏡子很近很近了,鼻子幾乎碰到了鏡子中自己的鼻子。
「媽媽?」他低聲喚道,「爸爸?」
他們都看著他,親切地微笑著。哈利慢慢地挨個兒打量鏡子裡其他人的臉,發現他們都有著和他一模一樣的綠眼睛、一模一樣的鼻子,一個小老頭兒甚至還有著和哈利一模一樣的凹凸不平的膝蓋——哈利正在望著他的家人,這是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次。
波特一家人笑眯眯地朝哈利揮手。他如饑似渴地凝視著他們,雙手緊緊按在鏡子玻璃上,就好像他希望能夠撲進去和他們待在一起。他內心感到一陣強烈的劇痛,一半是因為喜悅,一半是因為深切的憂傷。
他在那裡站了多久,他不知道。鏡子裡的形象始終沒有隱去,他看呀看呀,怎麼也看不夠,直到遠處傳來一些聲音,才使他恢復了理智。他不能待在這裡,他必須回去睡覺。他戀戀不捨地把目光從他母親臉上挪開,低聲說道:「我還會再來的。」便匆匆離開了房間。
哈利第二次來到厄裡斯魔鏡前——
哈利吃不下去。他見到了他的父母,而且今晚還要與他們相見。他差不多把勒梅忘到了腦後。這件事似乎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誰管那三頭大狗在看守什麼呢?即使斯內普把那東西偷走,又有什麼關係呢?哈利最擔心的是他找不到那個有鏡子的房間。
「是這裡——就是這裡——沒錯!」他們推開門。哈利把隱形衣從肩頭脫掉,飛舞到鏡子前面。他們還在那裡。他的媽媽和爸爸一看見他,頓時喜形於色。
「看見了嗎?」哈利小聲問。「我什麼也看不見。」「看呀!看呀!他們都在,有一大堆人呢!」
哈利沉迷於厄裡斯魔鏡,無法自拔,他第三次來到厄裡斯魔鏡前,想和他的父母待一整晚。
第三個晚上,哈利已是輕車熟路。他一路走得飛快,沒有意識到自己發出了很響的聲音,但他並沒有遇到什麼人。
啊,他的媽媽和爸爸又在那裡對他微笑了,還有他的一個爺爺在愉快地點頭。哈利一屁股坐在鏡子前面的地板上。他要整晚待在這裡,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什麼也不能阻攔他。什麼也不能!除非——「這麼說——你又來了,哈利?」
哈利覺得自己的五臟六腑一下子凍成了冰。他朝身後看去。坐在牆邊一張桌子上的,不是別人,正是阿不思·鄧布利多。哈利剛才一定是徑直從他身邊走過的,他太急著去看鏡子了,根本沒有注意到他。
「我——我沒有看見你,先生。」
「真奇怪,隱形以後你居然還變得近視了。'』鄧布利多說。哈利看到他臉上帶著微笑,不由地鬆了口氣。
「這麼說,」鄧布利多說著,從桌子上滑下來,和哈利一起坐到地板上,「你和你之前的千百個人一樣,已經發現了厄裡斯魔鏡的樂趣。」
「我不知道它叫這個名字,先生。」
「不過我猜想你現在已經知道它的魔力了吧?」
「它——哦——使我看到我的家人——」
「還使你的朋友羅恩看到自己變成了男生學生會主席。」
「你怎麼知道——」
「我可不是非要隱形衣才能隱形。」鄧布利多溫和地說,「那麼,你能不能想一想,厄裡斯魔鏡使我們大家看到了什麼呢?」
哈利搖了搖頭。
「讓我解釋一下吧。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以把厄裡斯魔鏡當成普通的鏡子使用,也就是說,他在鏡子裡看見的就是他自己的模樣。明白點什麼了嗎?」
哈利在思考。然後他慢慢地說:「鏡子使我們看到我們想要的東西,不管我們想要什麼。」
「也對,也不對,」鄧布利多輕輕地說,「它使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內心深處最追切、最強烈的渴望。你從未見過你的家人,所以就看見他們站在你的周圍。羅恩韋斯萊一直在他的幾個哥哥面前相形見絀,所以他看見自己獨自站著,是他們中間最出色的。然而,這面鏡子既不能教給我們知識,也不能告訴我們實情。人們在它面前虛度時日,為他們所看見的東西而痴迷,甚至被逼得發瘋,因為他們不知道鏡子裡的一切是否真實,是否可能實現。
「明天鏡子就要搬到一個新的地方了,哈利,我請你不要再去找它了。如果你哪天碰巧看見它,你要有心理準備。沉湎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千萬記住。好了,為什麼不穿上那件奇妙無比的隱形衣回去睡覺呢?」
哈利在厄裡斯魔鏡中看到了從未見過的父母,雖然他無法觸摸他們,無法與他們對話,但他卻深陷其中。作者對哈利的內心世界進行了細緻而生動地描述。如寫他目不轉睛地望著鏡中的父母和親人們慈祥的微笑,感覺怎麼看也看不夠。後來他又接連兩次偷偷來到魔鏡前,甚至打算在這裡過夜。這一切看似美好,卻處處充斥著殘酷。厄裡斯魔鏡中的父母影響只是哈利的心像,是虛擬而飄渺的。哈利沉溺其中,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心智混亂。還好鄧布利多及時幫助了哈利回歸現實世界,從現實世界中汲取愛的能量。本書的結局是哈利與朋友合力智鬥伏地魔,保護了魔法石。無論伏地魔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是現實世界的還是心理世界的,波特最終是用「愛」徵服了他——一個內心充滿仇恨、貪婪和野心的魔鬼。用愛戰勝了最厲害的惡勢力來結束故事,不但使哈利愛人的能力達到成熟與升華,完成了故事的主題:愛的回歸,而且與故事的開頭—哈利愛的缺失首尾相連、遙相呼應,從而實現了結構上的完整性和統一性。最後讀者看到的波特已不再是最初那個渴望呆在父母身邊、指望得到愛的孩子,而是一個受大家尊敬和喜愛的英雄。
2、自我成長
小說中象徵正面的力量如老師的教誨與愛心,同學與朋友展示出的優秀品德如真誠、友誼、合作、自我犧牲等,還有象徵負面力量的挑戰如內心深處對父母的痛苦而徒勞的思念,象徵黑暗與危險的禁林巡夜,象徵一夜致富、長生不老的魔法石的引誘和邪惡而強大的伏地魔的威脅等,都成為了小說中鍛鍊哈利心理成熟的魔法石。
生活告訴哈利,人生困境是不可避免的,但身處險境並不可怕,只要能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就會走出困境,發現生活的意義。在故事的結尾,由於哈利的突出貢獻,加上其他同學的努力,他所在的分院獲得了十多年來未有過的最高榮譽,他也得到了學校的表彰而成為了同學們心目中的明星。集體與個人的聯繫、個人在集體中的價值、個人的自信心和應變能力、理性與勇氣的力量、生活的意義都一一得到了昭示,這些代表人的心理成熟的要素在最後都得到了體現。
友情提示:閱讀一本書,了解作者、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是相對簡單的。能透過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探究故事要表達的主題,是更高階段的閱讀能力。
文章故事節選於《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音頻和文章賞析部分,為尚書悅讀讀書會原創。
支持「尚書悅讀」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