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美_藝文志_中國環境

2020-12-21 中國環境

  孩子拿回學校發的《小古文》課本,文風簡淡清新。每篇僅四五十字,將萬物說透,無繁文縟節,當止處,則止。一如夜裡,所有的星星亮起來,明月清風自來。一則一則,珠貝一樣閃光,令人愛惜,值得細細撫摸。這些古雅的漢字,仿佛活過來的波光粼粼,猶如暮春清晨橘紅的陽光倒映於溪水,一路流啊流,流了幾千年,到得當下,一樣無以形容的好。

  一篇篇讀,不知不覺到了末頁,似乎捨不得,回頭重看一遍。被這樣的小古文浸潤著,窗外的天,藍得清正,雲也倜儻,簡直就是——眼前所見的一切,頓時變得有氣質起來。什麼叫有氣質呢?脫離了庸常,變得藝術起來。比如一隻造型古拙的碗,因為太美,倘若用來盛菜,便唐突了它,若將其移至書架,關上玻璃門,坐在沙發上遠遠地以目光摩挲,它則非常藝術了。

  藝術與庸常之間,隔著的不僅僅是一道玻璃門,還有一雙雙審美的眼。

  這些小古文,猶如古人法帖,言簡意賅,卻意蘊無窮,值得反覆琢磨。

  也是的,有事無事,翻翻帖,這樣可將身上的惡濁之氣清理出去一些,整個人變得清虛起來。每個人臉上印刻著的,並非只有歲月風雨的滄桑,還有他讀過的書,行過的世。

  抄一則《桂》:

  庭中種桂,其葉常綠。秋時開花,或深黃,或淡黃。每遇微風,濃香撲鼻,人鹹愛之。花落,取以和糖,貯於瓶中,雖歷久而香甚烈。

  短短47個字,玩味良久。

  怎麼個好法?說不出。如同你問我庾信的《哀江南賦》好在哪裡?我也一樣答不上。並非他的頓挫沉鬱,而是他深刻痛苦的靈魂——什麼樣的靈魂可以承載起如此深厚的感情?仿佛鬱郁不能言,而分明一切又涵容其中了。魯迅說:「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每讀庾信,鬱郁哀哀中,覺得自己獲救了。

  人在好文字面前,是詞窮的,猶如心意相通的兩人,無須言語。

  家務間隙,或者一鍋湯燉在灶上的空閒,我便從沙發上撿起這本《小古文》,讀幾則。到了晚上,若是為孩子講解,卻講不出所以然來。大約也就曉得說,你看這行文,多簡潔淺淡啊,一點不鋪張……

  這也是基本的為文之道,仿佛一個人歷練過風雨琳琅,自來處來,往去處去,省卻無數山水。

  多年前,於書攤上偶翻《本草綱目》,也是被其間簡淡的文風吸引——極平易的說明性文字,三言兩語,極度精準地將一樣樣植物的特性和盤託出,明白曉暢,一看即懂,這還是工具性質的書呢,隨筆散文更應如此。

  再抄一則《日月星》:

  日則有日,夜則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一旦翻成白話,古漢語的韻味盡失:「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也有星星。三個中,太陽最亮,月亮第二亮,星星第三亮。」

  再看《雨》:

  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風吹雲散,明月初出。

  24個字,寫盡整日天氣,自陰天霧重,至小雨淅瀝,及至入夜,雨止,雲散,月出。雲雨的變幻,逶迤而來,直逼四言古詩般簡潔不蕪,末了,還會令你發散性思維,腦海裡立即浮現出李白的兩句詩來: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相關焦點

  • 他用古文翻譯外文,是中國譯界之王,晚年反對廢除古文,痛罵胡適
    林紓的思想並不陳舊,從他翻譯外文供中國讀者閱讀就可以看出來,他的思想還是有些開放的,但在廢除文言文這件事上,他卻極力反對。他曾給蔡元培寫過一封信,叫做《論古文之不宜廢》,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話是這樣說的【夫馬班韓柳之文,雖不協於時用,固文字之祖也。
  • 沈詩任筆_藝文志_中國環境
    首先是用「筆」指公文類文章,用「文」指個人之作,公私對舉是「文筆之辨」發展的第一個階段;之後以是否用韻區分「文筆」,這是「文筆之辨」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到梁元帝蕭繹《金樓子·立言》篇中,將「神其巧惠筆端而已」的作品稱為「筆」,將「綺縠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的作品稱為「文」,則為「文筆之辨」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文筆之辨經過三個階段的發展,成為中古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論題。
  • 「古文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翻譯的」哥大教授推出學古文新書
    「我的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背古文?應該怎麼教孩子的古文?」這幾乎是每一個家長的疑問。六一兒童節要到了,一本《給孩子的古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給孩子系列」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叢書,此前已經推出了《給孩子的詩》《給孩子的散文》等迅速在學生家中走紅。
  • 什麼才是中國最牛的寫作範文?看完這222篇古文就知道了!
    除了應試方面,學習古文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古文本身就是美的,那是我們文化和傳統的根,學習古文本身就是一種享受。01.感受優雅的古意之美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寫道: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 這142篇古文漫畫才是真正的千古絕唱, 讓孩子開心了解中國文化!
    這套書以漫畫故事的形式將142篇古文和情景再現讓孩子更快地了解古文內容大意迅速捕捉古文焦點,輕鬆讀懂▼▼▼這套書精選國人一生必讀的歷代古文經典不說,書中編排有大量的解說漫畫才是最有意思之處。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簡簡單單三幅圖,將文言文表達的情景描繪得清清楚楚,對照著原文看上一遍,合上書本,原文呼之欲出。再比如,先秦諸子篇的《民貴君輕》 中: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 從鼠年文化IP談起_藝文志_中國環境
    曾幾何時,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電視熒幕上,也曾有眾多以老鼠為主角的動畫形象風靡一時。且不論以正面形象榮登熒幕的《舒克和貝塔》,就連馳名中外的《黑貓警長》中,那隻位列反派的「一隻耳」,也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這其中與傳統民俗結合得最好的,卻是另一部幾乎對廣大80後、90後觀眾產生「陰影」的影片。
  • 古文中寓意美好的男孩名字
    學生時代,我們會接觸很多古文。古文相較於現代文,會比較晦澀難懂,但是結合注音解釋,還是能夠體會到古文的語句美以及意境美的。父母在給男孩取名的時候,參考古文,往往會得到一個寓意美好的好名字。下面小編就將向你們介紹古文中寓意美好的男孩名字相關內容,感興趣一定要看哦!
  • 萍水河畔「走河」者_藝文志_中國環境
    他就是萍鄉市生態環境局的張之龍。1999年從部隊退伍後,張之龍成為萍鄉市生態環境局的一員,先後從事環境信訪工作、環境執法工作和水汙染防治工作。2017年,張之龍調入水生態環境科,為儘快掌握水汙染防治工作,他採用最「笨」卻最有效的方法——「走河」。  「走河」實為巡河。
  • 唐宋古文運動的文學維度
    《唐宋八大家類選》「古文運動」這個詞是中國現代文學史敘述的一個建構,在「五四」之前是沒有的。最早公開見於1923年4月《小說月報》,胡適致顧頡剛函:「大運動是有意的;如穆修、尹洙、石介、歐陽修的古文運動,是對於楊億派的一種有意的革命;大傾向是無意的,是自然的,當從民間文學白話文學裡去觀察。」
  •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習小古文呢,如何才能學好小古文呢?
    你好,親愛的小古文!------摘自王芳穿過歷史線吃透小古文一書序言我在萬米高空中向你問好,向幾千年燦爛悠久的中國文化問好!我在萬米高空中向你問好,向幾千年燦爛悠久的中國文化問好!首先,我要把你介紹給讀者朋友們:大家通常把古文理解為文言文,或者理解為古代人寫的文章。文言文是和白話文相對應的。在大約 100 年前,中國爆發了一場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的內容之一,就是提倡以淺顯通俗的白話文代替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古人用的語言,說話和寫文章通常是不一樣的。
  • 新文體取代桐城派的地位,使桐城古文無葬身之地,最後桐城派衰敗
    需要說明的是,方苞及其以後的桐城諸家,對時文與古文之別,尚有所洞見,並非盡「以古文為時文」,但方苞的時文理論,有時卻可通於其古文理論,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方苞《古文約選》、《欽定四書文》,均為時文所作,其中所標舉的「義法」、「清真古雅」,也均為其時文理論用語,但同時也可視為其古文理論的文學範疇,僅有外延寬窄之別而已。
  • 盤點中國古代美男子
    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到底長什麼樣?關於中國古代四大美男的說法有幾種,最常見的說法是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這些美男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才貌雙全,或文學、音樂修養極高,或文治武功威震華夏。據說這些人出行的時候都曾造成萬人空巷,爭相目睹的場面。
  • 快樂作文|帶你走進小古文之「精衛填海」
    小古文作為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一種常見文體,學習它,對同學們將來深入學習古文,提高閱讀水平,都有很大的幫助。本刊特約姜鋒老師,從課本入手,帶領大家開啟小古文的學習。精 衛 填 海①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④而不返 ,故⑤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⑥於東海。
  • 《給孩子讀文言》:鍾叔河為孫輩學古文而作
    此次鍾老擷英採華,選取《念樓學短》的精華198篇,配上萌趣十足的插圖和範讀音頻,改編而成這一套「給孩子讀文言」,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可以感受到文言的簡潔之美,簡約之美,更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本套書的特點1、國學啟蒙,從經典開始。
  • ...唐朝|小學|漢字|古文|語文|萬裡路|教材|張泉靈|中國詩詞大會|...
    知名教師,大語文教育的引領人趙旭這樣詮釋大語文:大語文,給孩子的絕不僅僅是知識,它還要給孩子詩和遠方,給孩子嚮往美的眼睛、嚮往美的心靈和創造美的雙手。大語文才是學習語文的正確打開方式!她的教育理念先後被「人民網」「新華網」「國際在線」「中國教育電視臺」等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她還作為重磅嘉賓被邀請參加教育者大會。
  • 古文大師、文章鉅公、百代文宗--韓文公
    安史之亂後的一段時間,雖然社會矛盾沒有根本解決,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都還存在,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社會也得到暫時的安定。於是文人們開始重視文章的實用,追求自由表達的古文,反對過分追求形式、束縛思想內容表達的駢體文。
  • 從桐城派的古文,談姚鼐其人,和他對桐城派的影響
    提起姚鼐,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聯想到古文的桐城派。對桐城派的體價,是個複雜問題,學術界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意見。但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在清代的文學發展史上,桐城派的確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它是代表清代散文正統的一個重要流派。而在這個流派裡,姚鼐又是其中最為耀眼的那位代表作家。
  • 「燒火龍」 唱山歌_藝文志_中國環境
    每年元宵節之夜,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的火龍廣場上華燈初上。
  • 用古文對心上人說我喜歡你,字字走心!
    不妨與我共同感受一下古文特有的美。1 我喜歡你。古文:「君之我所系,卿之我所憶。」2 我想你。古文:「月下飲茶,念卿天涯。」古文:「你若回眸,一笑傾城。你若幸福,便是終點。」4 你一次回眸,我便日日思念。古文:「只緣感君一回顧,從此念君朝與暮。」
  • 20播古文朗誦️
    古文的魅力在於,它用簡練又深情的語言,用中國人的方式含蓄地表達思念、悔恨和愛,並不直白,卻透著種朦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