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DeFi協議是全球公共物品,以太坊是協議盆地

2021-01-18 火星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區塊鏈研習社

在貨幣金融領域,以太坊是全球公共物品 (Global Public Goods) 的平臺。

將諸多協議的關係描述為協議池,不同的協議根據密度不同,會在協議池中佔據不同的深度。

在這篇文章裡,我談到了隨著時日推移,應用程式如何從金融實驗,進化為永不停歇的全球金融平臺,服務所有人。程序的使用者越多,密度越大,在協議池中就下沉越深。而在協議池的底部累積得越多,以太坊的引力就越強。

協議下沉

在協議下沉的論文中,我用一個模型描述加密系統生態發展成熟時的場景。

如果一個協議在去信任化、無需許可、可信中立性這些方面表現越好,就越有可能發展成為全球性平臺,也會因而吸引更大量的資本。創建平臺所用到的協議,也會變得更重,沉降到協議池的底部,因為越多人使用協議創建應用,協議的密度就越大。

像 Uniswap、Compound 和 Maker 這類協議,可以稱之為 Web3 DeFi 協議。Web3 DeFi 協議能夠在應對攻擊的長期爭鬥中會存活下來、獲得反脆弱性,使得他們能夠突破 Web2 應用程式的規模限制。

如何預測協議的走向?可以通過兩個核心特徵來評估:效用和攻擊面。

效用

協議的效用在於為用戶提供的價值,以及為了促進人們接受和使用協議所產生的激勵。協議的效用,表現在能夠產生激勵,讓用戶將資金財產存入到協議的合約之中。存入的資產總值,就是我們常說的 DeFi 協議中的鎖倉價值。

如何衡量協議效用?對於有代幣的協議而言,可以用協議代幣的市值來衡量,或者用合約內的鎖倉資產總額來表示。

攻擊面

協議越容易被攻擊、被濫用、被操控,協議的攻擊表面積就越大。協議的攻擊表面積是指協議在面臨捕獲、強制、破壞和利用時,協議表現出的脆弱程度。如果一個協議具有較大的攻擊面,它可能會被捕獲、脅迫或利用,以使某些人從中漁利,從而使協議的可信中立性失效。

協議的被攻擊表面積越小,就越不容易將某一特定的群體的利益,置於其他人之上。如果一個協議的攻擊面最小,那麼,該協議就具備去信任化、無需許可的特徵,具備可驗證的中立性。這些品質,使它能夠擴展到最大數量的用戶。這樣一來,協議就有可能獲取到更廣泛的用戶,吸引更多用戶存入資產到協議之中,協議就越厚重。

協議密度

要預估以太坊上協議或應用程式的密度,只需將協議的效用(它的有用程度)除以它的攻擊表面積(被攻擊的容易程度)。那些效用值強且不易被攻擊的協議,將會沉入協議池的底部。密度越高的協議,下沉越多。

Web2 協議的密度限制

在 YouTube、Twitter、Facebook 等大型 Web2 平臺上,我們看到了協議下沉的早期跡象,幾乎所有的公司和企業在這些平臺上都創建了帳號,使用這些平臺。

更進一步說,像 iOS App Store 和 Android Play 商店這樣的平臺位於協議池的更深層,因為很多公司都在這些平臺上開發和發布自己的產品。像谷歌、Amazon、Apple、Facebook 或 Twitter 這樣的 Web2 巨頭公司,都位於協議池之中。

這些公司估值如此之高,是因為它們為其他公司搭建了平臺。Web2 平臺成為了全球基礎設施,服務於所有人。無論是企業、個人,還是非營利組織、社會組織,都可以免費註冊和使用這些服務。這些公司創建的產品提供了大量實用功能,成功創造了全球性的平臺,獲得了大規模發展。同時他們對用戶在平臺上的行為相對放任,對於用戶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

Web2 運動的發展表明,我們用協議下沉模型所預測的相同結果的存在。像 Instagram、Facebook、Twitter、YouTube 和 Medium 這樣的全球性平臺,具有非佔用、非排他的特性,人人都可以使用。免費用戶所創造的內容,為平臺累積了密度;同時,這些平臺可以無盡擴展受眾群體。我們看到,這些平臺獲取用戶和增長的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然而,作為一家營利性公司的產品,這些平臺的規模受到了國家監管機構的限制。為了從廣告商那裡獲得收入,公司會儘可能地從用戶身上榨取利潤。公司、用戶、廣告商三者之間,利益並不一致。平臺規模有限制。

Web2 的發展,建立在密度更高的 Web1 層協議之上: TCP/IP、HTTP、FTP 是世界上構建/發現的密度最大的協議,它們代表了協議池的最底層。我們很少談論它們,因為我們看不到這些協議。而且與 Web3 協議不同,TCP/IP 等 Web1 協議無法投資或從中獲利。他們具有可靠中立性。

Twitter、Facebook、Youtube 提供了全球免費服務,為世界貢獻了諸多價值,然而,他們畢竟是一家公司私有財產。這些產品將特定人群的利益置於其他所有人之上,並對用戶加以限制和強制影響。

隨著這些平臺發展成熟,它們的壟斷地位和偏見本質,也被人們所發現和談論。事實證明,人們在審查內容時都會帶上主觀色彩,使得平臺無法保持中立,無法成為公正的協議。此外,這些中心化的公司必須服從民族國家政府的法律規則。

這些平臺,可以免費註冊使用。它們提供了價值,它們也很有用處。然而這些平臺的規模仍然有所限制,它們的自由潛力被剝奪,因為,中心化盈利性公司創建了這些平臺。無論這些公司提供多少公共物品,它們所提供的價值,永遠不足,難以沉入到協議池的底部。一家盈利性公司,會受制於政府監管和人類主觀願望的限制,想要下沉到協議池底部,難以做到。

這些平臺上存在的偏見、對信任和準入許可的依賴,是其致命弱點,讓平臺的運營商成為靶心。為了在協議池中下沉更深,必須成為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全球性協議,不需要依賴中心化運營者來維護系統。協議,必須自治自主。

協議下沉理論,對未來的預測

協議下沉理論的核心預測是,為了向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中心化的企業和公司將自由地建立在去信任化、無需許可、沒有偏見的協議之上。

因此,在協議池中,加密經濟學協議註定會沉降到中心化公司的下層。基礎的博弈論知識可以告訴我們,為了增加其對客戶的價值,中心化公司如 Coinbase 和 Gemini 這樣的加密銀行,將利用底層去中心化協議的力量。

任何加密資產銀行都可以通過幫用戶獲得 Dai 儲蓄利率(DSR)的方式,改善其產品和服務。如果客戶在加密資產銀行帳戶中有 Dai, 就可以一鍵獲得 DSR 提供的APR。加密資產銀行之間相互競爭,但是沒有一家銀行,會跟 DSR 競爭,也沒有一家銀行因為加入了 DSR 會有什麼損失。雖然 Coinbase 和 Gemini 是互斥競爭的,但是,他們都可以使用 DSR。這使得 DSR 具備擴展性,可以為任何金融機構或個人所使用。

以太坊上,任何協議或應用,都可以套用這一相同的模式:Maker, Compound, PoolTogether, Augur…

全球公共物品(GPG) 位於協議池底部

在全球範圍內,空氣、水、知識和網際網路協議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管轄權的規定而改變。無論住在哪裡,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同樣那些去信任、無偏見和無需許可的應用協議,也能夠被世界各地的公司、企業、銀行和個人所使用。全球公共物品不響應(甚至不承認)民族國家的法規。

以太坊,為全球貨幣和金融公共產品提供了平臺。

協議池:沉降池,吸引子和盆地

協議池 (Protocol Sink) 這個概念,可能對你而言略有陌生。我們多說幾句。

在協議池 (Protocol Sink) 之中的「池」,並不是指你廚房裡洗菜洗碗的池子,儘管他們有些相似。不過洗碗池之中,水會融合。而協議池之中的「池」,是一個定義了封閉系統邊界和限制的環境,系統內部所有混亂、模糊的個體單元,他們的軌跡和結果都會受到影響。

「沉降池」迫使獨立的、混亂的事物收斂到一個單一有序的可靠模型,結果可預測。

在數學概念裡,吸引子 (attractor,或 sink) 是一個或一組條件,系統會從各種各樣的初始條件出發,沿著這個方向演化。系統值如果足夠接近吸引子的值,即使受到幹擾,也會保持接近。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初始條件如何,事物都會收斂於一個穩定的條件。事物聚集的地方(吸引子本身)實際上不是一個「事物」,而是許多獨立事物聚集的突現位置。

下沉迫使獨立的、混沌的事物收斂為一個可靠、可預測結果的單一有序模式。

除了池之外,另外一個詞盆地 (Basin),我們也可以使用。下面是一張美國河流流域的地圖。最值得注意的是,粉色的密西西比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之一。任何落在粉色區域內任何地方的水滴都肯定會最終找到自己的去處: 密西西比河與大西洋的交匯處。

圖中紅色的圓圈是密西西比盆地的底部

如果說以太坊是盆地,那麼以太坊應用程式就是其中的小溪、流和河流。貨幣資產和資本是水,流向下遊。在協議沉降池的底部有一個吸引子,將應用程式和資產拉動,向其靠攏。

這個吸引子,就是對全球公共產品的普遍集體需求。

來源: Paul Salisbury, Techemy Capital

最近這張圖在 Twitter上流傳,它完美地表現了協議池的概念。在以太坊上的事物會收斂。在協議池中,他們相互合、共同下沉。這張圖也說明了一點,以太坊不是一堆相互獨立的應用程式,而是一個單一的聚合網絡,由相互連接的應用程式所組成。

對具有用戶創造價值的全球平臺的需求無處不在,並產生了永恆的動力,促使人們在以太坊上構建應用程式。以太坊成為了這樣的匯聚點: 一個網際網路平臺,匯聚了在貨幣和金融領域無需許可、去信任化、沒有偏向的若干應用程式。

以太坊提供的根本創新是什麼?以太坊這個系統,為有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應用程式提供了免費的安全性和保護。

協議池

全球公共物品,位於協議池的底部。加密經濟革命的基本假設是: 最終將在貨幣和金融領域催生一系列全球公共產品。

根據定義,全球公共物品是我們現有的可擴展性最好、最有用、最可靠和最持久的基礎設施,而形成一個好的全球公共物品,跟推動一個協議在協議池中沉降,對協議質量的要求是一樣的。

有兩個特徵決定了協議在協議池中所的位置: 攻擊面和效用。

攻擊面

攻擊面這個概念,用來衡量協議是否存在弱點,是否容易被捕獲/控制。簡單地說,攻擊面小就意味著協議沒有中心點。信任、許可和偏見這些特徵,可以決定協議的「中心」在哪裡,以及捕獲協議的難易程度。

去信任化

使用協議時,用戶對他人的信任程度是怎樣的?他人的自私動機,是否會影響到其他用戶的結果? 是否有人違背用戶的意願或理解,從用戶那裡獲取信息? 如果信任不存在問題,那麼在協議池中,這類協議就會沉降。

無需許可

協議是否人人可用?有人可以限制或審查協議的使用嗎? 是否存在管理密鑰,可以為一組特殊的用戶提供特權? 如果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使用協議,沒有人可以審查其他人,那麼在協議池中,這類協議就會沉降。

可靠中立性

協議是否偏向任何特定用戶或實體,提供給他們的好處是否高於其他用戶或實體?一個人或實體從協議的成功中獲得的利益是否超過公平?如果協議足夠公平,那麼在協議池中,這類協議就會沉降。

效用

效用,用來衡量協議提供給世界的價值。協議更有用, 就會有更多的個人、企業和實體在它上面構建價值。

如果協議的效用值高,更多的資產和價值會存入到應用之中。所產生的大眾效應會增加協議的密度。如果協議具備效用,在協議池中也會沉降。

協議池的光譜

上面的每個特徵都有自己的分布範圍,或者稱之為分布光譜。就攻擊面和效用而言,應用程式的評分可以在 0 分到 100 分之間。此外這些特徵的「總分」說明了該協議相對於其他協議的密度。這個評分系統主要是用作說明的目的,用來讓協議沉降池這個比喻更為清晰。我將在本文後面將其稱為「GPG 分數」,也就是全球公共物品分數。

資產和應用

協議池理論,不僅適用於以太坊上的應用,對於資產而言也同樣適用。在以太坊上,資產是應用程式。不是所有的應用程式都有代幣,但所有的代幣都對應了應用程式。以太坊上的應用是由智能合約和地址來定義的。

以太坊上一個合約就是一個應用。

在上面的玻璃容器中,我們有密度不同的液體和固體。像液體一樣,固體在協議沉積池中找到它們與其自然密度相對應的合適位置。GPG 的分數適用於資產和應用程式。

什麼是公共物品?

維基百科的定義是:

經濟學上,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非競爭的特性,很多人可以一起使用,某個人使用了該物品,也不會讓其他人沒得用。人們不會因為沒有支付而被排除在外,不會因為未付款而不能使用該物品。這與共同物品 (common good) 不同,後者如海洋中的野生魚類的例子,雖然具有非排他性,其他人也可以獲取,但是共同物品是具有競爭性的,如果捕撈過度,這些魚就沒有了。

非排他性

如果一種商品,人們未付款就無法使用,那麼它就是可排他性的。如果不能阻止非付費用戶使用某個商品或服務,則該商品或服務是非排他性的。

非競爭性

如果一個消費者的消費阻止了另一個消費者的消費,或者一方的消費降低了另一方消費該商品的能力,那麼該商品就具有競爭性。就任何生產水平而言,如果向個體提供該商品的邊際成本為零,則該商品被認為是非競爭性的。

公共物品用得多,也不會枯竭。空氣、水、陽光都是公共產品。你聽廣播,並不妨礙其他人聽廣播。路燈為你照路,其他人不會因此黑漆漆走路。

和所有事物一樣,公共物品也有範圍。溪流湖泊是公共物品; 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它們,而且它們很難耗盡。然而,它們是可以被消耗掉的。

雖然它們具有「抗耗竭」,但人類物種的規模發展表明,人類有能力將庫存最大的公共物品都耗盡。河流擁有幾乎無窮無盡的水源,這要感謝季節循環將降水遷移到海拔較高的地方,然而水向上遊遷移是有速率限制的。

如果消耗率超過供給率,稀缺性就會取而代之,公共產品就會變成競爭性產品。陽光源源不斷地傾瀉在地球上,但是捕捉它的空間是有限的。物理空間無窮盡,用之不竭,但是一些空間比其他空間會更有價值,這使得它們具有競爭性。

全球公共物品

全球公共產品是公共產品的一種,但是全球公共物品可以惠及所有國家、所有人民、所有世代。全球公共物品的規模,遠遠超出了典型的公共物品。

某些公共物品之所以具備跨越全球、跨越代際的能力,因為它們本質上是「反脆弱」的。許多不同的物品都可以成為公共物品,但是只有具備反脆弱性的公共物品才會成為全球公共物品。

反脆弱

反脆弱性用來描述這樣的特性:系統經受壓力、波動、打壓、紊亂、噪聲、錯誤、差錯、攻擊、失敗的考驗之後,生存能力反而提升。這個概念由 Nassim Nicholas Taleb 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出。如塔勒布所說,反脆弱跟韌性具有根本性差異,與健壯性也大相逕庭。

公共產品通常具有「韌性」和「健壯性」(之前,我稱之為「抗耗損性」),但全球公共物品具有「反脆弱性」: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它們會變得更好、更強。全球公共物品的主要特點是,它們從消費者的外部性中受益。全球公共物品被消耗/使用/槓桿化得越多,它就變得越強。

思想和知識是全球公共物品。當你分享一個想法的時候,你也保留了這個想法,並且你讓其他人也使用它和分享它。一個好的想法可以擴展到整個世界,而想法的發起者或想法本身,不會減損一絲一毫。思想可以代代相傳,永不朽腐。

最重要的是,一個想法有更多的人思考,想法會被「改進」。想法可以重複和擴展。思想的迭代版本,與最初的想法本身一樣,都可擴展、可共享。好的想法比壞的想法更容易被分享、重複、發展和採納,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原因。如果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想法,想法就會更好。

網際網路是全球公共物品。你使用網際網路,並不妨礙其他人也使用它,而且使用網際網路的人越多,網際網路對其他人就越有用。如果網際網路上有更多的東西,網際網路就會為更多的人提供更高效用,這就更多的用戶就會來到網際網路上,產生更強的動力,在網際網路上建立更多的產品。

Web2 產品的核心是反脆弱性。Facebook、Instagram 和 Twitter 被全世界越多的人所使用,它們就可以成為更好的產品。然而,儘管這些產品具有反脆弱性,擁有這些產品的公司卻和世界其他地區一樣脆弱,這其中的緣由,是這些產品的規模問題。

搭便車問題

「搭便車」問題是指:使用或者過度使用某項共享資源的人們沒有為此支付合理的成本,結果造成共享資源負擔。路燈是公共物品,需要資源來建造,運營也需要消耗能源。這就要求用戶納稅,而任何不納稅的人,都會對這種公共產品造成負擔,使得他們規模無法擴大,也無法變得更有用。這就是為什麼街燈不是全球公共物品的原因:路燈的使用,並沒有使它們更具擴展性。

從定義上講,全球公共物品是不受搭便車問題影響的公共產品。事實上,恰恰相反。

全球公共物品(GPG)有一種機制,可以使得使用者能做出最低程度的貢獻。根據定義,如果不返還一定價值,就不能使用 GPG,而這一價值的數額需要超過一個最小閾值,才能保持 GPG 正常運行所需。由於這種機制存在,只要使用 GPG,就可以為它提供維持運轉所需的能量。

與公地悲劇不同,全球公共物品,或稱之為 GPG, 可以出現「公地盛宴」的情形,讓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使用為大家所共享的公用事業,並為此歡欣鼓舞,而這種而共享的效用資源,也會隨著「公地盛宴」的發展而不斷提高。

比特幣是全球公共物品

比特幣之所以存活,是因為它反脆弱性強。比特幣資產的價值來自於此。比特幣的反脆弱性,為比特幣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未來在任何時間框架內都可以結算,這反過來又提升了它的效用和使用動機。

比特幣存活下來,且成功獲得了價值,因為它具有反脆弱性。在加密領域誕生的任何其他加密經濟區塊鏈系統,也必須顯示出反脆弱的特性,否則最終將被迫屈服,屈服於維持遺留系統運行的規則和範式 : 國家的法律和法規(瞧瞧 XRP)。

反脆弱物品,不需要法律或法規來維持運轉,他們能自給自足。反脆弱性是指獨立於外界的幫助和支持。比特幣是首個為世界提供了貨幣或金融平臺、符合當前技術狀態、滿足地球公民需要的全球公共物品 (GPG)。黃金曾經是一種 GPG,但隨著新技術顛覆了它的效用,黃金逐漸過時陳舊。

以太坊是全球公共物品(GPG)協議

以太坊是協議的協議。

以太坊平臺創造了一個環境,使得全球公共物品的應用程式得以產生。並且以太坊是一個在協議中嵌入了安全和保護的平臺,它讓人們在構建應用程式時不需要過多考慮程序自身的安全和保護。

國家公園是公共物品,是因為它們得到了政府的法律保護。如果這種保護消失,那麼,國家公園要麼屈服於公地悲劇,要麼就會被分割為私有財產,無法被大眾使用或欣賞。

想像一下,我們有大峽谷,但是房子,建築物,街道,管道,汙水系統遍布整個峽谷。這不會是美麗的大峽谷景區,而是一場悲劇。

為了維護國家公園的公共物品地位,美國通過規章制度對其進行保護。限制進入、限制使用以保護國家公園,讓所有人和所有人的子孫後代都可以享用大峽谷的美景。用納稅人的錢來支持這項公益事業。

如果沒有這種保護,國家公園就不會存在,國家公園這類公共物品缺乏反脆弱性,需要外界協助,而反脆弱,是自治、自立的公共物品所必須具備的。法律的約定,保護和維護了公共物品,因為它認為有些東西本應是公共物品,但如果不加以保護,這些物品就會退化為私有財產。

以太坊遵循類似的模式,但它不是像國家公園那樣的地方性公共物品,而是在貨幣和金融領域,用來為全球公共物品的創造提供支持和保護的平臺。

Uniswap、MakerDAO、Compound 都是比傳統應用更優秀的金融應用,因為它們不受限制、不受監管。一個在民族國家管轄範圍內的盈利性公司,根本就不可能稱其為 Uniswap。不受華爾街監管的無許可擔保貸款更有用。如果把規則和規定納入協議,而不是由中央政府管理,借貸就會更有效率。

以太坊協議為公共產品提供保護,使其成為全球公共產品

由於以太坊提供的安全性,應用程式的設計者,可以用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規則取代單一民族國家的規則和規章制度。Uniswap,Compound,Maker 被以太坊賦予了自主權; 以太坊平臺對於這些應用所設定的唯一規則是遵守 EVM 的「法律」。以太坊協議為金融應用提供了自主權。

Uniswap 如何成為 GPG(全球公共物品)?

我最近寫了一篇題為 Uniswap 是基礎設施的文章,探討了關於 Uniswap 應用程式的幾個關鍵點。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說明 Uniswap 的反脆弱性及其內在的能力,即擴大規模以滿足全球的需求,無論需求是什麼。然而我現在意識到,我實際上是在文章裡描述 : Uniswap 如何成為一項全球公共物品。

Uniswap 通過將自己的資源注入到協議中來維持自己的生命。0.3% 的交易費推動了協議的流動性,並為 Uniswap 擴展到全球平臺創造了環境。交易費是指所有Uniswap 的消費者同時是 Uniswap 的生產者; 如果不將價值「回饋」給協議,就無法使用 Uniswap。

這就是 Uniswap 的反脆弱性,也是它成為 GPG 的機制。

它是去中心化的麼?

這個問題,我們聽過很多次。許多以太坊批評者、和以太坊應用的批評者,都會問這個問題。他們真正想要問的是,這個項目是否有能力反脆弱,並獲得全球公共物品的地位。

如果存在管理者密鑰,應用或協議就不可能是 GPG。管理者權限的存在,說明了對某些東西的能力和控制,這與 GPG 的角色和目的是相反的。GPG 是公共的,不需要外部保護或支持。因此在 GPG 之中,管理者密鑰不能存在。

如果存在管理者密鑰,就意味著有可能減少去信任化,非限制跟可信中立性也會被損害。如果存在這種可能性,這個協議就不可能是 GPG。

COMP 和治理代幣革命

Compound 最近發布了治理代幣 COMP,它帶來了巨大影響,使得以太坊上的協議,能夠從一個受中心化實體保護的公共物品,轉變為具有一組去中心化維護者的全球公共物品。COMP 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但這一模型許多以太坊應用程式都可以遵循,將自己提升到 GPG 的地位。

保衛保護者

以太幣是一種全球公共物品 (GPG),最重要的是,它是支持以太坊生態系統健康的 GPG。以太坊是一個包含了更多 GPG (全球公共物品) 的生態系統。以太坊上的所有 GPG, 都依賴於 ETH 代幣的價值才能發揮作用。

ETH 價格越高,以太坊對運行在其上的 GPG 的保護就越強。拒絕 ETH 的價值,不僅會傷害那些為以太坊創造價值應用的人,也會損害這些人的不懈努力。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強烈反對那些反對「鼓吹 ETH」的觀點。我認為這樣的反對觀點並不理解「保護保護者」這一概念。他們忽略了,ETH 的價格不可避免地會與以太坊的發展和努力緊密聯繫。當 ETH 的價格上漲時,保護以太坊上各類全球公共物品價值的護城河也會更深。幸運的是,ETH 本身就是一種 GPG,它具有反脆弱性,不需要別人的支持就能成長。

以太坊是一種新興結構

以太坊上的應用程式可以相互組合。這種可組合性,讓以太坊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融合。以太坊不是一個由許多獨立應用程式組成的平臺,而是一個由融合在一起的應用所組成的單一結構。以太幣,作為在以太坊平臺上擁有最高 GPG 分數的資產,是這一結構獲得最初支撐和最堅實的基礎點。歡迎並鼓勵其他資產協助支持和建立這一結構。事實上,其他資產是必需的。你不能在一個點上建立一個結構。以太幣,由於其作為以太坊原生資產的優勢地位,將一直為以太坊/DeFi 架構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基礎。該結構的權重,直接與支撐該結構的資產在二級市場上的價格相關。ETH的基本價值主張

加入將協議更新計劃都包括在內 (PoS, EIP 1559), ETH 將直接關係到以太坊經濟的健康程度和發展規模。以太坊經濟體的交易量將通過 EIP1559 的形式產生 ETH 稀缺性; 以太坊經濟體的規模決定了 ETH 的銷毀速度。ETH 的稀缺性與它在 GPG 評分標準中的效用評分直接相關。ETH 的效用,就在於它的稀缺性。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以太坊上的 GPG 都會將 ETH 作為資產,因為它的 GPG 分數很高。以太坊上大量的 GPG 將產生對 ETH 的無盡需求。Uniswap是基礎設施

以太坊上的 GPG 會隨著用戶的增加而改善。每個 GPG,都能作為其他 GPG 的基礎設施,隨著時間推移,創建新的、更有用的 GPG 將更為容易。隨著新的 GPG 出現,以太坊上原有的 GPG 會從中受益。GPG 數量越多,質量越好,能夠產生協同效應,推動協議在協議池中下沉。在以太坊協議池的底部有諸多高效用的 GPG 時,所有 GPG 協議的總市值會產生引力,吸引以太坊生態之外的項目。這產生了一個積極的反饋迴路,不僅讓 GPG 數量增加,而且提升了 GPG 的效用,因而產生雙重反饋迴路,使得以太坊成為首選之地。結論

以太坊是全球公共物品的一個吸引點。

在以太中,反脆弱性會催生反脆弱性。上文所述,描繪了以太坊的未來前景:成為反脆弱的全球公共物品基礎設施。

目前在協議沉降池的底部,只有少數應用程式,而協議的密度也只有數億美元。隨著時間推移,在協議池底部聚集的物質越多,引力的影響就會越強。這種影響會改變協議池中位於較高位置的協議,使得他們下沉,成為全球公共物品(GPG)。

除此之外,協議沉降池底部的質量不斷增加,還會產生引力,超越以太坊生態系統內部,讓外部世界的資本和資產,也可以感受到在協議池底層發現的價值。價值是一個模糊的東西,民族國家的壁壘和限制,不足以阻止價值流向以太坊生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將轉移到反脆弱的 GPG (全球公共物品) 的世界。

告訴我激勵,我就會給你看結果。

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的這句名言,說明了為什麼我如此堅信以太坊生態系統會發展成熟。全球公共物品提供的激勵機制如此強大,無法忽視。

Chris Burniske 的文章《協議作為最低限度提取協調者》說明了為什麼不用其他方案,而是採用基於以太坊的 GPG 平臺。他的文章結尾如下:

交換過程中任何不必要的價值提取,都是一種稅收,最終將被開源協議世界中複製-粘貼競爭所淘汰。雖然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美好的新世界,但儘量減少提取應該有利於我們所有的消費者。

以太坊是一個自由市場的熔爐,那裡的競爭如此激烈殘酷,在競爭結束時,唯一能生存下來的就是反脆弱的 GPG 體系。其他的所有元素,都在協議池中漂浮,找到它們自己的適當位置。

期待著協議池所帶來的 Web3 世界。它將比 Web2 有用 100 倍,但具有與 Web1 相同的公平性和可信的中立性。

翻譯:荊凱。

原文:https://bankless.substack.com/p/global-public-goods-and-the-protocol

相關焦點

  • 盤點以太坊上的201個DeFi項目
    其中有201個DeFi建立在以太坊上。 Argent Argent是一個基於智能協議的錢包,用於存儲以太坊的加密資產和數據應用程式。 Gnosis Safe Gnosis Safe是一款基於合約的智能錢包,用戶可以通過它管理自己的資金,並在以太坊上與dapp進行交互。
  • 深度:日漸壯大的波卡DeFi生態是否能夠超越以太坊?
    此外,Pantera Capital Management的Dan Morehead最近也與彭博社分享了他的看法,並強調指出,儘管波卡目前的市值約為以太坊價值的10%,但他的公司認為,波卡成為「以太坊競爭對手的可能性大大高於10%」。
  • DeFi生態井噴式爆發:以太坊原創 波場超越?
    從6月17日Compound推出COMP代幣引起市場搶購看作這輪DeFi大潮興起的起點,截至到目前為止,三個月的時間,雖然DeFi在關注者眼中發展得異常火熱,萬倍幣出現,百倍幣湧現、十倍幣俯拾皆是,但這股火熱並沒有輻射到比特幣,也沒有輻射到DeFi主戰場的以太坊。為什麼會這樣?
  • 查看比特幣和以太幣的走勢,Filecoin才剛剛起步!以太坊與IPFS深度結合,Filecoin勢不可擋!
    一直以來,以太坊,以太幣一直穩居全球第二大加密代幣。未來,發行量20億的Filecoin文件幣必將成為最大的加密代幣。——————————————以太坊+Filecoin,引領下一代網際網路!在數據市場的背景下,近日,協議實驗室Protocol Labs與以太坊領域最受信任的軟體工程領導者之一ConsenSys達成合作。在前段時間Filecoin宣稱,加速器項目Filecoin Launchpad將於9月21日正式推出。
  • 以太坊仍是dapp領域的領導者
    資料來源:Snapshot.page以太坊及其競爭對手隨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市場份額的競爭可能會開始加劇。儘管目前在可伸縮性方面存在局限性,但以太坊仍然是dapp領域的領導者。此外,它還顯示出網絡效應不斷累積的跡象。
  • 孫宇晨碰瓷以太坊,V神怒懟:波場就是以太坊的複製品
    推文發出後,遭到以太坊創始人V神留言怒懟,稱應該加上第8條理由,「TRX複製粘貼白皮書效率遠高於原創!」。遭V神怒懟後,孫宇晨在微博發文稱「感謝Vitalik對于波場的評論,波場從以太坊受益良多,以太坊也激勵我們能夠發展出更好的平臺。
  • 以太坊和萊特幣潛力及前景
    一、以太坊簡介   以太坊(Ethereum)並不是一個機構,而是一款能夠在區塊鏈上實現智能合約、開源的底層系統,以太坊從誕生到2017年5月,短短3年半時間,全球已有200多個以太坊應用誕生。以太坊是一個平臺和一種程式語言,使開發人員能夠建立和發布下一代分布式應用。
  • TRON4.0升級在即 技術升級與生態擴展碾壓以太坊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波場TRON創始人兼BitTorrent CEO孫宇晨推特在「TRON 4.0 VS 以太坊 2.0」的投票最終結果顯示:TRON 4.0以52%的優勢領先於以太坊 2.0,參與投票人數總計超過10萬人。
  • 對話星火礦池邱曉棟:以太坊2.0的進度解讀與影響
    星火礦池是國際一流的ETH礦池服務平臺,憑藉良好的社區聲譽、穩定的礦池服務和公正的分配,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一梯隊的礦池。在活動期間,邱曉棟向社群用戶分享了以太坊2.0轉變共識機制、部署階段、風險以及行業變化等諸多乾貨,現整理全文如下,希望能對讀者們有所啟發。
  • 幣牛專訪24期|Zilliqa公鏈DeFi生態的基石——Zyro
    主題:Zilliqa公鏈DeFi生態的基石——Zyro時間:9.18 15:00嘉賓:Mike,Zyro中文社區發起人主持人:幣牛合伙人,知哥Zyro新一代的流動性挖礦協議,建立在Zilliqa上的Uniswap。
  • 代幣全面下跌 龍頭跌幅過30% 比特幣頭肩形態 以太坊擴散三角臨變...
    自2020年初以來,比特幣在數字貨幣市場佔比一直在下降,以太的崛起和defi市場的資金分化影響較大。 上圖為以太坊ETH4小時級別走勢圖,擴散三角走勢再成,趨勢線已經連續試探3次,本次很可能便是變盤節點。今晚很可能先行試探破此趨勢線,下行後再次反彈試探走回趨勢上。
  • 2020年以太坊10個關鍵指標已創歷史新高
    以太坊利用率創歷史新高數據來源:Etherescan網絡利用率可以說是衡量任何公共區塊鏈健康狀況的最基本指標之一。簡單地說,它可以轉化為對區塊空間的需求。它意味著人們實際上願意使用(並支付)帳本作為結算層。對以太坊區塊空間的需求已經達到了極限。使用以太坊的需求如此之大且持續不斷,以至於該網絡的利用率一直處於在頂部,它真的不能再高了。
  • 5 個問題釐清 Algorand 與以太坊、波卡區別
    以太坊(Ethereum)作為公鏈老大哥,初衷是想做一個世界計算機(World『s Computer)。以太坊是第一個提出了將一個更圖靈完備的虛擬機(EVM)整合進區塊鏈系統的公鏈。EVM 負責管理協議層的狀態儲存空間,並且在鏈上完成計算工作。後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區塊鏈更多的應用空間是在金融領域,於是以太坊的定位也演變成了一個底層金融平臺。
  • 以太坊分叉倒計時
    任何人看到「以太坊 2.0」這個詞,都會認為這是以太坊的升級版,這也確實是以太坊原本的規劃。就像《鋼鐵俠 2》一定是關於鋼鐵俠的續集。但或許,在一部分人看來,以太坊 2.0 不是續集那麼簡單。「它其實是另一個新項目。」以太坊重度參與者 T 哥說,「不是以前的以太坊了。」
  • 可口可樂裝瓶商正在以太坊上測試DeFi,OKEx情報局解讀DeFi生態
    該項目由針對大型公司的中間件解決方案The Baseline Protocol促成,使可口可樂瓶裝商不僅可以在以太坊公共區塊鏈上私下進行通信和交易,還可以訪問DeFi應用程式並代幣化資產。該項目計劃在2020年第四季度展示其初步成果。
  • 以太坊中的圖靈完備:DApp沒了我是萬萬不行的
    在了解區塊鏈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介紹說以太坊是圖靈完備的區塊鏈平臺。圖靈完備一般作為一個特點用來形容一個系統或者一套語言,這麼說吧,我們「人」本身也可以說是圖靈完備的,我們每一個會決策、會思考的人,都可以抽象地看成一個圖靈機,就像李笑來曾經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因為有元認知能力,還可以自己升級作業系統。」
  • 億和論幣:BTC、ETH、DOT、DeFi、主流幣、平臺幣等最新解析
    資本市場實在是太強了,太強了,持續爆發,不管是幣王比特還是以太幣還是DEFI板塊、波卡幣還是平臺幣,無一例外地漲漲漲,懷有敬畏之心,保持謙虛投資,是我們進入幣圈的第一課。·ETH以太坊現在是一個大家很期待的幣種,上一篇文章提到第一目標2000,今日如期而至,他的優劣我想和大家講下,第一是以太坊的幣價提升速度沒有挖礦的費用提升快,導致很多資本投資轉移至平臺幣等幣種了,第二是ETH2.0技術什麼時候普及遲遲未見。他的優勢那就是去中心化是少有幣種能能夠睥睨的,他的核心技術基礎,也是個各大幣種參考範本。
  • 安全公司:發現以太坊「Freether」高危漏洞,可致使geth節點全盤崩潰
    Bianews 9月6日消息,在2018 ISC網際網路安全大會上,區塊鏈安全公司PeckShield漏洞研究總監羅元琮表示,即使是以太坊公鏈底層也面臨較大的安全威脅。以太坊RLPX協議屬於會話層,主要用於以太坊P2P網絡中的節點間建立並維持通信。
  • 2020區塊鏈熱門Defi項目大全
    ,提供以太坊上第一個去中心穩定貨幣Dai.https://makerdao.com (代幣MKR)Compound:Compound是一個基於以太坊的DeFi協議,主要實現的業務類似於銀行的「抵押借貸」。
  • 巴比特觀察丨BSC決戰以太坊,誰才是真正DeFi之王?
    誰能想到一向「不溫不火」的幣安智能鏈(BSC)突然把以太坊從「DeFi王座」上拉了下來,雖然可能「暫時的」,但這也是從未有過的,因為在此之前即便是大火的波卡,甚至比特幣,都沒能真正威脅到以太坊的DeFi主導地位,然而這一次以太坊社區可能真的「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