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十三遊》上線,比起《十三邀》,許知遠在節目中的表現更加溫和接地氣一些。以一個「孤獨旁觀者」的旅客身份探尋鄰國日本的歷史和當下。
01
危機,也是一個真相時刻
02
你的一生都在衝浪
在歷史裡衝浪
在食物裡衝浪
在觀念和現實裡衝浪
03
I'm trying to bribe you with uncertainty,
danger and defeat
04
你的人生本就是一連串的邂逅和偶遇
05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靠理解他人來理解自己
06
萬事與萬物相通都有著 隱秘的聯繫
07
你的過去 和 未來一樣嶄新
08
你正處於 主動迷路之中
09
漫遊 尋找你的整個人生經歷 都是旅程
10
最可怕的人生是喪失敏感性的人生
而所有的穿梭陌生和失控
都是對敏感性的重新喚起
11
逃到 歷史 之外
十三邀 四季片頭文案
「看世界 帶著偏見」
四季片頭合集
《十三邀》跨過了第四個年頭,許知遠帶著偏見和很多人聊過。回頭看四季的片頭文案,也會發現,「偏見」可能也在漸漸發生改變。
第一季
我是一個不太靠譜的作家
試圖捕捉時代的精神
卻又常常厭惡時代的流行情緒
我是個勉強的創業者
努力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卻又不完全相信商業的邏輯
我還開一家書店
書店裡只賣我想看的書
我對這個過分娛樂化
淺薄的時代心懷不滿
希望打破大家思維中的慣性
我也想了解這個迅速變遷的時代的
新的動力新的情緒與人們內心的世界
我會帶著我的偏見出發
等待這些偏見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證
第二季
我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作家
著迷世界的複雜性與個體之間的力量
我對技術速度與娛樂驅動的時代持有懷疑
我像個笨拙的發問者
好奇他人的觀念與經驗
我不喜歡模糊的立場
卻也懷疑過分確定的答案
我期待自己是個遊蕩者
不斷拓展知識與情感的邊界
我也好奇在時代浪潮之中
一些嶄新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正在被醞釀
我會帶著我的偏見與期待再次出發
第三季
每一次對話都是一次意外的相遇
彼此的探測不可避免的不安
以及自然到來的釋然
它令你重審自我
一些時刻更為堅毅
另一些時刻則充滿懷疑
它也催你追問生活之意義
它也促你觀察生活之矛盾
高速變化的時代與個人意義危機的並存
唯有更開放的對話
更多元的思考
才能追尋一種兼融之道
在寬闊的世界中做一個不狹隘的人
第四季
看似靜謐
可能正澎湃
表現的篤定
其實充滿不安
理性才能擁抱危險
歷史與未來一樣嶄新
而當下也許如過去一般古老
以兼容之道編織意義之網
老練亦可以很天真
《十三邀》第四季嘉賓語錄
01
個人有時關心自己,有時一下子跳出到大事件的宏大評論,這是「附近的消失」。
但是他對中間這一層沒有興趣,
02
往裡走,安頓自己。要有一個遠見超越你未見。
03
我喜歡那些沒有實用性的激情,那是對人性本身的一種拓展。
04
文學就是把過去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保存下來。
文學能保存過去的東西,就是一種推動,
不要忘記過去。
05
保持反抗有時是過於簡單的,反戰是一種對抗的狀態,
你越反抗,你越會被你反抗的東西同化。
06
偏見比無知離真相更遠。
07
行者問得道者:「您得道之前是幹嘛的?」
得道者:「我劈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您得道之後您幹嘛呀?」
得道者:「劈柴、擔水、做飯。」
08
正常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你要是完全都正常了,
人就變得毫無魅力,一點都不好玩。
09
建築有自己的語言,
沒必要每一個建築都帶一個設計說明,
把自己的「沒有才華」解釋成「服務大眾」,特別無聊。
10
成長並不是「我突然進步了」,
而是我敢於把過去藏住的傷口拿出來,
妥善處理,讓它不再成為一個問題。
11
人總要有一個求救的心,
你只要還能跟外界聯繫,
你就有無限可能。
12
我有時候會想,或者是沒有培養出來,
如果我的下一代不幹這行,
我可能就是罪人。
13
真正的安全感 來自於自己的興趣和激情,
其他都可以煙消雲散。
夏日特別版 對話張亞東
01
你甘願自己是最平凡、最普通,
沉浸在音樂光輝裡的那個人,完全爽。
02
如果音樂想要通過我做一點什麼表達,
那我榮幸至極——這是我最榮幸的。
03
我覺得厲害、喜歡的人是可以把非常複雜的東西簡單化,簡單到非常具象,
讓你馬上就知道 它的分量是不同的。
04
其實每個音樂都有套路,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方式。
古典音樂一樣有套路,
只有衝破那個套路,
05
「穿過霧靄森林去尋找美。噢,那多神秘!
從小到現在 我都是在找那個美的東西。
06
哪怕是在最困苦的時候,
或者最不堪的時候,
我們都在找那個美的東西,
儘管它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認識自己真的是一個太難的課題。好在《十三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一個不被觀眾左右的視角看世界。看過未必能消解困惑,但思考過,可以抵消一點對生活的不確定感。
你最喜歡哪一句?哪一期的節目訪談讓你印象深刻?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