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囚禁這個話題,很多人都容易聯想到色情,讓南哥印象深刻的第一部關於囚禁的電影還要說韓國的《空房間》。
沉默的主角和壓抑的氣氛一度也是很多人的陰影之一。
所以,當南哥看到一部被稱作「童話版的《空房間》」的電影時,一瞬間想到的是:不可能。
怎麼把監禁題材拍的溫柔暖心?
除了瑪麗蘇霸道男主愛情小說,南哥一時真的想不出好的辦法,所以看這部《布裡斯比熊》的時候,充滿了好奇。
電影的名字聽起來像卡通片,事實上故事中的一個重要道具,貫穿全片的也是一個卡通片。
電影的故事很奇特,男主是一名25歲的男青年,他的生活猛一看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一臉成年人樣子的詹姆斯居然痴迷的看著電視裡明顯給學齡前兒童觀看的動畫片,在動畫片結束的時候,電視裡的布裡斯比熊還貼心的提醒小朋友,記得把廚餘垃圾扔進黃桶子,不是紅桶子。
詹姆斯的房間裡到處都可以看到布裡斯比熊的周邊,玩偶、檯燈、擺件……到處都是,這一點也可以解釋為他是這個小熊的重度愛好者。
隨著劇情的推進,更大的異樣出現了。
當詹姆斯和父親聊天時,他們穿過迷宮樣的通道來到地面,處在一個半透明的拱形通道裡看著外面的世界。
而詹姆斯自己出門時,不僅要過重重密碼鎖,還要帶防毒面具?
沃特,難道我看的不是一部現代背景的電影麼?
很快一對警察的到來把詹姆斯的父母抓走,也解釋了一切。
詹姆斯是被拐走的,他的父母其實是大學裡的老師,在醫院裡拐走了還是嬰兒的詹姆斯,從小把他囚禁了起來,一直養到25歲。
看來拐賣兒童什麼的不止是中國特色啊。
直到假父母被抓,詹姆斯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直生活在騙局之中,這樣的經歷倒讓人想到了楚門,不過不同的是,楚門生活在人來人往的騙局中,而詹姆斯生活在被囚禁的騙局中。
假父母對詹姆斯的影響是巨大的,雖然年齡已經有25歲了,但是對於這個世界,詹姆斯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一樣。
他所有的世界觀都是從誘拐他的父母與電視和網絡上得知,然而可悲的是,網絡和電視節目都在假父母的一手操控下。
看了二十多年的電視節目《布裡斯比熊》是父親一手導演的故事,已經拍了七百多集了。
經常上的論壇裡和他聊天互動的全部都是父親的小號,網絡也是封閉網絡。
萬幸的是這樣的囚禁生活沒有給詹姆斯帶來太大的性格變化,他只是面對新世界有些脫節,更加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群好夥伴。
全片看下來,南哥覺得撿到了寶。
這是一部很甜的電影,看它的感覺像喝了一杯蜂蜜水。
電影沒有把重點放在親生父母如何苦心尋找丟失的孩子,也沒有著重描寫囚禁生活,而是把重點放在了詹姆斯的成長過程。
一個25歲成年人的成長過程。
雖然離開了誘拐家庭,回到親生父母身邊,但是帶著多年被囚禁的烙印,詹姆斯對世界是抱有牴觸情緒的,他的身體雖然已經人高馬大,靈魂卻仍舊像個稚嫩兒童,被永遠囚禁在那間地下密室中。
靈魂為成長的標誌之一就是,他迷戀布裡斯比熊。
而假父親的入獄意味著布裡斯比熊即將中斷播出,詹姆斯決定由自己來拍攝布裡斯比熊的電影,為整個故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遇事不決上谷歌
這樣的決定表面看是詹姆斯在完成自己的執念,實際上卻是他對過去自己的一種告別手段。
布裡斯比熊代表著他的過去,被囚禁的歲月,被囚禁的自己,而拍攝電影講完整個故事,布裡斯比熊就可以退出舞臺了,他也將開始新的生活,這是一個極具儀式感的事情。
後面的故事套路其實很簡單。
一個與世界脫節的人想要拍攝一部電影,他需要拿回假父親的道具,找到拍攝機器和演員,尋求上映,需要錢。
但是最重要的是,他需要認同。
來自家人、朋友和社會的認同。
幸運的是,詹姆斯遇到了一群非常可愛的人。
不論是曾經有過表演夢的警察,還是喜歡製作特效的黑人小哥,包括他原本試圖扭轉兒子回歸正常人生活的親生父母,所有人都因為各種原因對詹姆斯的拍電影事業開始了支持。
這些各種原因,歸結到一個字就是:愛。
警察是因為對表演的熱愛。
而詹姆斯的家人,則是對他的愛。
因為愛他,所以願意包容他的不一樣,而不是強行扭轉孩子的發展方向,哪怕他已經25歲了。
看到詹姆斯的電影結束,舞臺上的布裡斯比熊慢慢消失,雖然煽情手段可以猜到,還是忍不住會心一笑。
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部暖到心坎裡的電影。
後臺回復「布裡斯比熊」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