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這個節目還沒結束?它不火了呀。」
幾天前,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聽到了關於《乘風破浪的姐姐》如上的評論,而類似的評論充滿了豆瓣、微博等社交媒體。
疑惑叢生。因為從多方數據來看,《乘風破浪的姐姐》依然是時下關注度、話題度、熱度最高的節目之一。
在藝恩數據上,《乘風破浪的姐姐》自上線起,一直佔據播映指數排行榜周榜第一的位置;在骨朵熱度指數排行榜上,《乘風破浪的姐姐》自第26周(6月22日—6月28日)起,連續在周榜排名第一;在雲合數據上,6月網綜有效播放量上線19天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僅次於《創造營2020》排在第二位。
數據來源:雲合數據
同時,第八期播出後豆瓣評分跑到了8分,微博主話題截至7月30日,已獲得324.2億閱讀量和1365.2萬討論,更不用說每期節目更新後必有多條話題登上熱搜。
數據證明,《乘風破浪的姐姐》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競爭力。
但是如同上述評論,「高開低走」、「越看越沒意思」、「追不下去了」等聲音開始慢慢地出現。
《乘風破浪的姐姐》真的高開低走了嗎?
根據藝恩發布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內容營銷報告》顯示,雖然《乘風破浪的姐姐》正片單期播放量仍在2億以上,但整體出現下降趨勢,尤其是第一期之後,呈現出播放量大幅減少的情況,加更版單期播放量也同樣呈現下滑態勢。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上線之日起至7月29日的百度指數上。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與自身相比,《乘風破浪的姐姐》似乎確實在走「下坡路」。或許,在不斷製造、產出女明星的高話題之餘,選秀邏輯未跟上腳步是造成「高開低走」的最大原因。
賽制、規則設置讓節目成為了「30+《青春有你》《創造營》」,而逐漸同質化;以「人氣」之名賦予現場500位觀眾極大的權利,卻又在錄製與大眾投票的巨大時差中,讓更多的觀眾失去了參與感。
而當「輪到你了」的話題姐姐們陸續離開,新話題的找尋與式微,加上選秀邏輯的「翻車」,《乘風破浪的姐姐》在爆款的頭銜下,後勁多了些遺憾。
起初,當《乘風破浪的姐姐》官宣節目玩法和30位姐姐時,觀眾們期待的是看到一個不同於「青創」的選秀節目。
事實上,節目組最初呈現給觀眾的也是不同其他節目的定位——第一期開篇三個「三十而li」的闡述,以及百度百科上寫著的關於《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節目特色:對於30+女性,青春從來不缺位,也不讓位,而是自信歸位。透過節目看到姐姐們的真實狀態,她們面對婚姻、事業的人生態度,不論處在任何人生階段,都可以像姐姐一樣勇敢出發等等。
可隨著節目的進行,《乘風破浪的姐姐》讓這些在影視、歌手等領域的姐姐們明白了個道理:VOCAL、慢歌沒「出路」,唱跳是「王道」,「炸」就對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劇照
首次公演兩首慢歌大比分落敗、二公前兩名依然是唱跳、三公四首歌中的唯一一首慢歌「不出意外」拿到最後一名。就連表演結束之後,成團見證人黃曉明與觀眾互動的串詞大部分都是:「姐姐們的表現A不A?炸不炸?」
「炸」「群舞」「唱跳」等正在成為《乘風破浪的姐姐》現場評委的高分評判標準。
這當然跟現場與視頻呈現效果、觀感不同有關。但如此結果和反饋卻沒能讓節目組做出改變:慢歌不容易獲得高分的前車之鑑下,三公四首歌曲僅有一首慢歌。這就頗有種「選到這首歌就極可能淘汰」的觀感。
當然,這或許是節目組為了風格多元化的考量,可是兩首慢歌,風格類似的pk,應該會更符合邏輯。
不可否認,節目也試圖在多方面展現這個不同。在選曲上運用了很多「老歌」,編舞和舞台風格上也有中國風、宅舞、暗黑哥特風等等;在編曲上,也試圖做出一些不同的風格,更加成熟的或更加藝術性的。
但是,當留下成為最大的需求時,滿足現場觀眾的口味就顯得更為重要。於是,呈現的結果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正在向著打造一支「舞蹈整齊」、「唱跳兼具」的女團進發。可節目的最初,當杜華說著:「 女團的話,它就應該是整齊劃一的,漂亮美麗的、青春靚麗的」時,屏幕右上方打著的是「僅代表杜華女士個人成團標準。」
而如今幾場公演的結果,似乎在告訴觀眾,期待之中的更多可能性、更多模式、更多樣貌的女團可能不會來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在承載多種風格團體之下,正在變成「30+『青創』」。
《乘風破浪的姐姐》在逐漸同質化,著實讓不少觀眾的期待落空。
風格、立意逐漸「青創化」之餘,《乘風破浪的姐姐》公演部分似乎也帶著《歌手》的味道。
評判的標準由現場500位浪花掌控,她們擁有絕對的「權力」。
依靠公演投票直接決定輸贏、去留,依靠500位浪花的人氣排名決定隊長人選、決定選歌順序。這樣的賽制,當然會讓人氣高的姐姐獲得雙倍的「加分項」,但隨著節目的進行,也會發現,因為節目播出大幅滯後,對於還沒有通過節目被現場觀眾了解到每位「姐姐」而言,知名度較低就成了她們的桎梏,也更增加了「翻盤」的難度:無法選到更受觀眾偏愛的歌曲,排名靠後的機率就會增大,再加上人氣不高,離開的命運似乎不難預料。
《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公排名
讓每次公演的500位浪花承擔起如此重任,遵循著交給觀眾選擇與以人氣為標準的規則,卻將節目與現場觀眾推到了質疑的風口浪尖。
實際上,現場觀眾投票選擇輸贏、人氣高、表現好的姐姐並無什麼大問題。或許問題在於,僅僅500位浪花的選擇卻少了信服度,也讓更多線上觀眾失去了選秀的參與感。
這也與節目錄製與播出巨大的時差有關。節目還沒上線,網上關於一公淘汰名單的爆料已經出現;7月15日,7位復活名單已經產生,而當時,節目剛剛播完二公舞臺,節目中確定淘汰的姐姐只有10位。
換句話說,觀眾們是帶著一直被劇透的情況在看具有比賽性質的選秀節目。「浪姐」和「青你」、「創造營」相比,節目組無法把三十位姐姐一直「關」在長沙,節目組得配合姐姐們的行程,再加上疫情情況對於錄製的影響,播出時間嚴重的滯後性和線上觀眾參與方式的缺失,都讓「浪姐」在不斷劇透中丟失了不少色彩。
目前為止,唯一能讓線上觀眾有參與感的復活賽投票卻備受質疑。復活投票也只是盲投——排名前七位的淘汰者獲得參加復活賽資格,可除了節目中已確定的姐姐,其他被淘汰的姐姐並不確定,也只能通過網絡爆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難怪有網友感嘆:吳昕剛被淘汰,就成功復活,真是淘了個寂寞。
網傳淘汰名單
迷之投票時間段和規則,讓觀眾能有多少參與度呢?芒果TV復活榜單排名第一的沈夢辰獲得票數為1421147,這個數字顯然與《乘風破浪的姐姐》高話題度和熱度不太相符。
除了觀眾參與度外,養成屬性的丟失也是「浪姐」缺乏選秀邏輯的重要原因。由於「選手」都是在各自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風格已經定型的姐姐,所以《乘風破浪的姐姐》不會讓觀眾有太多的養成感,更多的是姐姐們突破自我的成長,而這種突破、改變與成長在真人秀部分、舞臺表演上就可以得到呈現。所以,「浪姐」裡誰也無法成為質疑與追捧並存的「楊超越」或者「虞書欣」。
在此之下,更多的受眾又缺少了參與感,宛如在看一場已知結果的比賽。無養成、無參與感,結果又缺少信服度,《乘風破浪的姐姐》變成了「姐妹相處、訓練日常真人秀」+「大型舞臺演出」的節目。
不可否認的是,儘管關於節目本身爭議的聲音越來越多,《乘風破浪的姐姐》在保持熱度、提供話題上依然勢能不減。
綜藝版「輪到你了」的色彩有所減弱,不過隨著每周的更新還是有至少一位姐姐能夠成為話題中心人物,比如兩次掉扇子失誤的金莎、意難平的孟佳等,就連只來了一期的魏大勳也能成為當期結束之後的話題焦點之一。
微博孟佳淘汰相關話題
與此同時,是每期必會登上熱搜的片段和話題。不過,當這些話題和片段,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大量討論和傳播,也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正片的播放量。畢竟,這些片段基本已經觸及、囊括了整期節目的看點和亮點,在結果早已被劇透的情況下,片段式讀取,觀看似乎就已經可以滿足需求。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觀眾對於「浪姐」的期待又回到了最初,也就是三十個姐姐的「扯頭花」。
即使正片播出的內容,姐姐們是一片祥和的氛圍,觀眾卻樂意去做更多的「表情揣測」,比如說,上周五播出的藍盈瑩主動選擇加入寧靜組、破壞鄭希怡和寧靜約定這一幕,寧靜、鄭希怡、藍盈瑩三者的採訪內容、說話語調、表情管理等就被網友批量式解讀。
雖然整個節目沒有公開的「撕逼」內容,但是「姐學」還是在網友看到的一次次「暗流湧動」中成功誕生,但「姐學」要成氣候,以及「浪姐」話題要繼續撐住的話,或許剩下的時間裡還需要一次「開誠布公」。
多個熱搜證明著節目的熱度和流量,從這個方面來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完成KPI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弊端同樣明顯。
數據來源:藝恩數據
當有話題度的姐姐被紛紛「開發」,下一個可以引起討論的話題還需挖掘。另外,從目前的反饋來看,對於姐姐的「消耗」,以及營銷過度的問題,已經引起不少網友的吐槽。
話題度或多或少帶來了些反噬,選秀邏輯又「翻車」,《乘風破浪的姐姐》出現高開低走的趨勢也不難理解。
「浪姐」高開低走背後,也是芒果TV需要即刻反思的地方,原本靠選秀贏得天下的電視湘軍,為何會在「浪姐」上丟失掉選秀邏輯呢?視頻網站必爭的選秀江湖,芒果TV或許還需要下更多的賭注。
《乘風破浪的姐姐》依然會是2020年在各方面都能夠排在前列的節目之一,成為爆款無疑。姐姐們在節目中展現出的勇氣、成長、努力、突破,一定程度上也不會比「扯頭花」遜色。但對於大批觀眾而言,在開播前燃起的巨大期望,讓《乘風破浪的姐姐》遺憾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