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食慄派火龍果 食慄派ChestnutMates
在一回首間
才忽然發現
原來
我一生的種種努力
不過只為了周遭的人對我滿意而已
為了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
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
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途中才忽然發現
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
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席慕蓉《獨白》
今天這篇推文,反反覆覆改了好幾稿。原本想借時下最火的趙薇發起並執導的新劇《聽見她說》,來說說這個社會對女孩們的body shame。
▲出自《聽見她說》。
食慄派的宗旨,從來都不鼓勵大家凡事計算卡路裡,和食物作鬥爭,和脂肪作鬥爭,活在他人的眼光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們倡導的是好好吃飯,飲食均衡,在健康的範圍下,不要在糾結於體重那點數字。
可是越往下寫,我越覺得,不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冷冰冰地寫這樣一個話題。
Body shame,太多太多的女孩經歷過,從明星到普通人,鮮少有人逃得過這一劫。
▲鞏俐被diss為「壯碩」。
有些人在歲月的磨練中成長,變得更強大,走出了body shame的陰影;
▲讀者留言。
而有些人,卻沒有那麼幸運,被body shame折磨得患上了厭食症、暴食症,終日與食物對抗,為了腰圍、腿圍那些個數字,搞得身心備受摧殘,疲憊不堪。
▲讀者留言。
我決定坦誠地跟大家講講我的親身經歷,我所遭受過的body shame,以及我是怎樣從body shame走出來,重新正視自己並找回自信的。
這不是一篇正經的推文,而是我個人想和曾經遭受過、或者正在遭受body shame的男孩和女孩們,說的一些些心裡話。希望我的訴說,能夠對你們有一點點的啟發。
如果你曾有意或無意地也對他人進行過body shame,也希望你能認識到,這並不是一件有趣或正常的事,請停止類似的行為。
什麼是body shame?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別人的身體,而羞辱他人,包括長相/身材/體重等客觀存在,以任何形式,有意或無意的發表負面的言論。
作為一個從小就「圓滾滾」的人,我對body shame可謂非常有發言權了。
初中時,我的綽號叫做「企鵝」。因為男生覺得我圓不隆冬的,尤其是跑800米時,搖搖晃晃隨時都要跌倒的樣子,像極了企鵝。
高一開學前軍訓,教官也愛拿我打趣,「小胖子,出列,給大家展示一下標準的正步走。」於是,全年級同學在還不知道我真名的情況下,先認識了高一X班有個「小胖子」,居然還是個軍訓標兵。
高二時,我的綽號換成了「香拋」(在杭州方言裡,香拋就是柚子的意思)。當時正是柚子上市的時節,坐在前排的男生覺得我的頭圓臉也圓,和我桌上的柚子如出一轍,出於「好玩」,開始在全班宣揚。
說實話,從初中到高中,整整六年,我的體重從沒有超過90斤。高考前體檢,我的身高已經固定在了158,體重88斤。
我胖麼?在18歲以前,我幾乎從來就沒有胖過。可因為嬰兒肥,我一直被同學認為是個胖子。我也一直以為自己是個胖子。
不敢穿裙子,不敢養長發,不敢穿修身的T恤。只穿寬大的T恤,小小年紀就穿起了黑灰白的「高級色」,剪一頭假小子一樣的短髮。不是喜歡,只是我認為自己不配。
是的,曾經的我,認為自己是一個胖子,不配擁有彩色肆意的青春。
時至今日,我並不責怪給我取綽號的男生們,我知道他們也許並沒有什麼惡意,僅僅是覺得「好玩」而已。
可他們也不會知道,這些玩笑對我產生了多麼久遠的影響。直到現在,儘管我已經從心底鄙棄body shame,可我依然不太敢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只會默默地羨慕著那些鮮亮的女孩。
他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在他們看來在正常不過的玩笑,怎麼就上綱上線到了「傷人自尊」。
▲嶽雲鵬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直指李斯丹妮腿太粗,不適合跳舞。
高考結束後,因為矯正牙齒,喝了兩個月的粥,我活生生的瘦了十斤。大學報到時,我的體重只剩下了78斤。
爸媽說,太瘦啦,身體都要搞壞了,多吃點。我搖搖頭,藉口牙齒疼,不肯再吃一口。
外婆和奶奶看我瘦得幾乎成了一副骨架,偷偷抹眼淚。我只覺得她們小題大做。
雖然不是我本意,但瘦到這個地步,當時我還是挺開心的,心想「終於不會再有人說我是胖子了吧」。
大學軍訓時,我聽到後排的男生小聲議論,「她好瘦好小啊,不會暈倒吧」,心裡樂開了花。天哪,這是有生之年第一次有同學說我瘦哎!我終於要跟「小胖子」的時代說再見啦!
可惜好景不長。大學裡的花花世界到處誘惑著我,加上牙齒逐漸適應牙套的存在,不再痛天痛地後,一個學期,我把自己吃胖了近20斤。
隔壁寢室有一個女生和我關係很好,我覺得她的身材棒極了。雖然不瘦,但是凹凸有致,充滿了我從未曾注意過的女性魅力。可大家還是覺得她胖。她被稱作「大豬」,於是我被叫做「小豬」。
換作從前,可能又要自卑一陣。不過那時的我對身材這事兒已經看開了許多。畢竟78斤時蒼白的臉和無血色的嘴唇,和98斤後飽滿的白裡透紅的臉,完全沒有可比性。
那時還不知道body shame這個詞,但我知道,我已經慢慢從他人的眼光中走出來了。
直到有一次,同寢室的女生在私底下說我胖還不夠,甚至在教室裡大聲地對其他同學說,「你們是不知道,XX有多胖,肚子上一圈肉,像個遊泳圈!」
那是我頭一回感受到真正的惡意。原來body shame不僅來自於異性,還來自於同性。
我好不容易撿回來的一點點自信,在那個冬日的教室裡,在白熾燈晃眼的燈光下,在周圍人肆無忌憚的鬨笑聲中,被粉碎得一塌糊塗。
外面是暖陽高照,裡面卻如冰窖般寒冷。我不自覺地裹緊了身上的羽絨衣,卻聽到那位室友笑說「你都長那麼胖了還怕冷啊,那麼多肉白長了」。
我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勇氣,站起身,走到她的面前,嚴肅地讓她向我道歉。可能是我平時笑嘻嘻的,從沒有板起過臉,她被我嚇到了,又或者我不知道的什麼原因,總之,她哭了。
哭的人,不代表你有理;我沒哭,也不代表我沒有受傷。
所以被嘲笑身材不好、吃得太多的姑娘們,如果有人對你body shame,請你勇敢地告訴TA:我不喜歡你這樣。
正視自己,接納自己,你才能真正喜歡自己,才有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畢業後工作的日子裡,因為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等各種原因,我就像一個海綿,忽胖忽瘦。瘦起來只有80斤出頭,再胖也沒有超過95斤。
胖一點的時候:
「你身上看著瘦,腿好粗啊」
「你要不要減減肥啊」
瘦了的時候:
「你看你,都瘦成飛機場了」
「女人太瘦一點味道都沒有」
……
我終於意識到,無論如何,我都不可能成為每個人心目中完美的樣子。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為了別人的一句話影響自己的心情和生活?
我的BMI在19到24之間;我的血脂、血壓都在正常範圍內;我的血糖也控制住了,算得上健康。既然如此,我對自己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白幼感、少女感,A4腰、螞蟻腰,反手摸肚臍、鎖骨養金魚……憑什麼美的定義只有這一種,憑什么女孩子們要被塞進一個固化的軀殼?
其實不止是女孩,很多男孩子也會被body shame。最可怕的是,被body shame的人,久而久之會不由自主地對自己進行body shame,開始認同他人對自己的「審判」。
越來越多的輿論和媒體報導販賣身體焦慮,大眾眼光變得乏味單一。當外界刺耳的聲音傳來,他們條件反射想到的卻是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環境。
▲出自《聽見她說》。
不!錯的從來就不是你們!
所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body shame這件事才是真正的羞恥。
所幸,一些美好的轉變正在發生。越多越多的女生開始不再遮掩,坦然接受自己的完美與否。
女性對自己身材的改變,不再單純為了迎合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價值觀念,而是出於自己對美和健康的追求,為了實踐對自我的愛與尊重。
狹隘的審美標準早已過時,接受多元化正變得流行。不輕易設限,正視各種年齡和身材,美的標準從來不是單一。
女孩子的漂亮從來都不講道理。在多元化審美之下,我們相信,每一個個體都同樣值得被愛和尊重。
▲出自《聽見她說》。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個人很喜歡的一段話,出自於我最愛的作家之一王小波。
我承認
男人和女人很不同
但這種差異並不意味著別的
既不意味著某個性別的人比另一種性別的人優越
也不意味著某種性別的人比另一種性別的人高明
一個女孩子來到這世間
應該像男孩一樣
有權利尋求她所要的一切
假如她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
那就是最好的
原標題:《對女孩進行body shame的人,你們的樣子真醜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