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不然
洛杉磯時間11月12日,美國漫畫界元老級人物、4000多位漫威英雄的創造者、羅馬尼亞移民裁縫的兒子、DC公司不可戰勝的宿敵、美國媒介融合與文化變革中,一次又一次改變潮水方向的偉大掌舵人,斯坦·李,在好萊塢一家醫療中心去世,享年95歲。
全球的媒體與社交平臺上,都充滿對這位晚景悽涼、被將近70歲的女兒控制的老人的不舍與留戀。「斯坦·李是獨一無二的,幾十年來他給予了老老少少們冒險、逃離、舒適、信心、靈感、力量、友誼和愉悅。」「美國隊長」扮演者克裡斯·埃文表示。
漫威與漫威的母公司迪士尼則在聲明中稱:「我們尊重並銘記漫威的創造者、發聲者和王者……每當你打開漫威漫畫時,斯坦·李都會在那裡。」
這是文化英雄們獨有的冠冕,用中國人的話來講,是死而不亡者壽,是匹夫而為百世師。事實上,1998年,在漫威破產重組中,斯坦·李便離開公司,漫威將每年給斯坦·李支付約100萬美元的薪資,並在漫威電影或電視中給予斯坦·李一定的署名或承認。
但他對IP授權與衍生業務的摸索,對流行文化產品的打造,對文化企業轉型的巨大成功實踐,仍將成為文化生產商的《聖經》。後人面對他這些戰鬥一生的功勳章,必然發出威廉·華茲華斯式的感嘆:那如幻的靈光逃到哪兒去了?那光榮與夢想,如今到哪兒去了?
挽狂瀾
1938年,看到DC漫畫公司以「超人」這一形象取得成功, 出版商馬丁 · 古德曼,一個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俄羅斯移民的家庭的出版人,意識到漫畫市場將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一年之後, 他在自己的出版公司的基礎上成立時代漫畫(Timely Comics)——其實就是一個小工作室,並在10月1日退出了第一本漫畫書:Marvel Comics。
彼時,美國還沒有徹底走出「大蕭條」給經濟和民心帶來的低迷。加之「禁酒令」誘使的黑幫犯罪行為層出不窮,偵探小說和漫畫擁有了廣泛的市場,Marvel Comics印刷兩次,銷售數量超過80萬份。
而二戰期間,美國隊長——由兩位漫威的早期功臣編輯喬·西蒙和畫家傑克·科比聯手創造,讓漫威擁有了與DC,一較高下的實力。如同相關論述指出:「那些曾經手捧漫畫,信步街頭的年輕人,正是日後戎裝待發的美國大兵」。
這也是美國五十年代超級英雄漫畫衰落的原因:二戰的結束讓讀者漸漸失去了對反抗邪惡的英雄的共情。整個漫畫行業色情、犯罪等題材的狂歡之中,迎來了一個幾乎憑一己之力就摧毀了它的心理學家:弗雷德裡克·魏特漢。
他提出美國漫畫八宗罪,指責美國漫畫誘使的青少年犯罪,讓大量漫畫公司破產,漫畫公司們不得不同意接受「漫畫自律條例機構」的束縛,實際生產超級英雄內容的,只有DC一家。
就如同漫威電影中那些憑靠單槍匹馬就拯救宇宙的超級英熊,斯坦·李,開始了他的表演。他不再試圖創造一個完美無缺的救世主,「更深度更有趣的人」「和現實中的人說一樣的話「的「反標準」英雄,開始被源源不斷地塑造。
《神奇四俠》是其中第一個登上舞臺的——在1961年出版的第一期中,四個主角連制服都沒有。石頭人也被構思成「本質上不算好人」的大塊頭。
接著是那個性格敏感柔弱的蜘蛛俠和「令人同情的怪物」綠巨人。一系列反標準英雄的成功讓漫威在七十年代末反超DC。
新時代的英雄們在世界各地鼓舞著年輕人,「我發誓你都可以競選總統了,而且一定會被立刻選上的」,斯坦·李在一次去墨西哥宣傳中,足足被配了六個保鏢,來幫助他隔離熱情的粉絲。
這再後來的論述中,被當作斯坦·李第一次也是最漂亮的一場仗。但實際上,斯坦·李的整個創作生涯,都是在美國思潮的演變中,與那些「時代的缺點」對抗,諸如黑人超級英雄「黑豹」、諸如《X戰警》——「這部為了獻給為了獻給世界上所有因為在任何一方面與眾不同,而遭受苛待的人們的作品,當時的主要受眾集中在年輕猶太人黑人和同性戀之中——《x戰警》中的變種人是「在自然狀態下孕育的」,而非遭受了什麼輻射。
將軍百戰
在今天關於漫威史的討論中,70年代到1996年,漫威一度窮途末路,靠授權超級英雄苟延殘喘之間,敘事往往是模糊的,它太瑣碎李,又少有傳奇性,一句話概括就是全靠斯坦·李死撐。
那是一段故人四散的日子:《神奇四俠》的創意者傑克·科比離開了,索爾·布羅德斯基也離開了。
1971年斯坦·李成為漫威的董事長和發行人,但他卻必須面臨一系列爛攤子,比如漫畫行業的再次衰落,比如先後被新世界與露華濃收購後,在資本運作下對內容創作的損害。
有文章援引《漫威宇宙》的資料,指出「漫威開始變著花樣出版漫畫,銀色墨水版、普通墨水版、塑封板……零售商們甚至舉辦午夜狂歡來售賣漫畫書,營造出漫畫書售賣很火爆的假局面」。「不懂創作,不懂漫畫,肆無忌憚的擴張為漫威日後的破產埋下了炸彈」。
「不管一切變得多麼成功,他一直都惴惴不安的害怕有一天所有人都消失不見,留著他一個人再次硬著頭皮挑大梁,」一位編劇說。
斯坦·李的遠見要到2008年《鋼鐵俠1》獲得將近6億美元的票房時才能夠顯現。1978年DC 公司推出的 《 超人》 被視為超級英雄電影的開山之作,緊接著是《蝙蝠俠》。而斯坦·李雖然在積極地向 好萊塢公司伸出橄欖枝,但卻早遭到了資本市場的玩弄。
直到2008年,迪士尼公40億美元收購了漫威,「不僅為漫威提供了強大的製作能力和經濟來源,並且迪士尼只負責電影的發行讓漫威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紀元」 。
那時距離她的妻子,瓊安·李去世還有9年。她是他另一個戰場上的「戰利品」,在25歲生日時,斯坦·李在朋友安排下去參與了一場相親,他一見鍾情,覺著對方就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那個人。
結果在等待瓊回家鄉辦離婚手續過程中,他發現對方正「享受著一大幫人的關注」。於是年輕的小夥子用了28小時趕到了瓊的身旁,帶著她直接去了法官辦公室辦理了離婚,又在這個法官另一個辦公室裡辦理了結婚手續。他們與辦公室中另一對等待結婚的情侶,做了彼此的見證人。
他唯一可能被看作認輸的,是面對自己的女兒:那個女人把斯坦·李的頭往椅背上撞,心心念念著他巨額的財產,夥同斯坦·李曾經的合作夥伴、現在的監護人摩根,以及自己的律師,一起試圖控制著他的生活。
可是斯坦·李擔憂的,卻是自己死後,女兒孤苦無依。
如今他真的走了,這個一生戰鬥的老人,帶著巨大的光環與一個輝煌的時代,留下則是永久的文化符號與繁盛的商業帝國。他的蓋棺定論,將會如同另一位文化英雄「唐璜」:反正我墳頭的青草將悠久的對人嘆息,而我的歌聲,早已沉寂。
近期熱文
影視公司三季報| 短視頻刷贊調查
專訪《將夜》主創 | 華聞傳媒
《風味人間》紀錄片營銷|美妝男博主
李詠 | 金庸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lxx19910307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