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用語的流行,很多孩子年紀小小就已經會說"網紅語言"了,然而這些語言裡面不乏一些低俗惡趣味的話,讓家長聽了很是不爽。尤其是當孩子學著大人的模樣放狠話時,都會把家長給震驚住。但有的家長會選擇充耳不聞,認為長大了孩子就會慢慢改掉。然而並非如此,教育孩子要講究時機,那麼當孩子說狠話時,家長的第一反應非常重要。
白領媽媽芳芳忙著用電腦修改方案,時間已經很晚了,也耗費了芳芳很多的精力。就在快要完成的時候,女兒茜茜跑了過來,一下子就裝進了媽媽懷裡。這沒有分寸的一撞,把書桌上的一杯水給撞翻了,水全灑到了電腦上。
芳芳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救電腦,馬上關機。同時,不免脾氣暴躁,對女兒大喊道:"滾開!"一時半會,電腦是不能打開的,方案又在電腦裡,沒有外部導出,眼見著今晚的工作白費了,怒火中燒地瞪著女兒。
女兒茜茜也被媽媽嚇著了,眼淚立馬流出來。爸爸進屋抱起女兒,茜茜似乎找到了靠山,有了底氣,大喊道:"你滾開,臭媽媽,我打死你!"這句話說出口,把芳芳和老公都給嚇住了,誰都想不到平時文文靜靜的女兒竟然會說出這樣的狠話。
芳芳如果不是最早說了"滾開",想必孩子也不會去學著說。家長其實是孩子身邊的榜樣,孩子會不分好壞地去模仿去學習。
一些孩子總覺得自己的存在不夠有亮點,就會想方設法的刷存在感。比如做搞怪動作,比如穿奇裝異服,比如說髒話狠話。而刷存在感的根本原因則是孩子渴求被關注的欲望,也說明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
很多孩子學會了語言之後,並慢慢感受到了語言的作用,這讓他感覺到語言的世界很美好。同時,他也慢慢體驗到了語言的威力,尤其是一些特定語言,比如髒話狠話等,會更快地帶給他們一些利益,所以他們會頻繁地說,去體驗這種美好。
當孩子說狠話時,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父母首先要淨化的是自己的語言行為,在孩子面前講話要注意分寸,有涵養。其次,父母還要學習"孟母三遷"的故事,儘量讓孩子生活在較好的語言環境中,避免外界不良幹擾。
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讓他斷了用稀奇古怪的方式博取關注的念頭。同時,家長還應該引導孩子正確運用語言,比如孩子說"我靠"表示驚嘆的時候,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說"天吶"。
對於語言"新鮮期"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會考慮到語言的文明範疇,只是很單純地去發揮語言的威力。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沒有必要去大驚小怪。他們說狠話,有可能就像我們說一句"吃了嗎"一樣簡單。況且有的孩子會特別逆反,越是明令禁止,他越是說的起勁,所以一味地強制是沒有用的。
世界上沒有內心黑暗的孩子,他們只不過是學著家長的樣子努力讓自己強大起來罷了。但是如果長此以往地放縱孩子也是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在第一時間傾聽孩子,引導孩子,讓他慢慢地熟悉文明的語言交流方式。當孩子說髒話狠話的時候,家長們第一時間都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