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走開,我不要你」,當孩子突然開始說狠話,是詛咒敏感期到了

2021-02-09 武漢美吉姆早教中心

和閨蜜芳休息聊天時,突然聽到芳的兒子大喊。

原來他玩的機器人被另一個孩子搶走了。

閨蜜趕緊拉住兒子:「好好說話,不許說髒話。」

兒子卻使勁拍掉芳的手:「臭媽媽,我不要你,你走開。」

芳氣壞了,卻也一臉無奈。她說孩子最近特別喜歡說髒話、狠話,動不動就對人「呸」個不停,「打你」「去死」時不時掛在嘴邊,越制止越來勁兒。

為什麼孩子會突然從人見人愛的「小天使」,變成了一個人見人厭的「大魔王」呢?

因為,知名的「Horrible3」(恐怖的3歲)來了!

《媽媽是超人3》裡,咘咘在一個平常的日子裡,突然對媽媽各種抗拒:

從嫌棄賈靜雯的語言到推倒波妞的行動,她無時無刻都在表達:我要和你要求的不一樣,我要自己做決定,我要做個獨立的人了。

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心理,內心處於探索自我和世界,多種敏感期交互疊加的時刻。

他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可又非常缺乏安全感,於是想盡辦法,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當不順心或不合心意時,先用語言表示不合作,如果語言行不通,就開始通過態度和行動反抗。

為什麼孩子喜歡說髒話、狠話甚至打人?

1、感受語言的力量

有段時間,幼兒園老師跟我說,女兒很喜歡說「屁嘞」。

而我在和女兒的溝通中了解到,她只是想逗小朋友笑。

其實,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小朋友的人際交往中,非常喜歡用「屎尿屁,死,滾,殺,打」之類的語言。

因為這樣的語言是具有力量的,它能操縱別人的情緒。於是孩子會反覆使用,不斷來試探、發展自己的力量,觀察別人的反應。

這也是「Horrible3」中詛咒敏感期的特點。

如果我們反應越強烈、越制止,他們就會越來勁兒、越喜歡。

不用擔心,耶魯大學的保羅·布盧姆博士說:「這只不過是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句髒話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特殊意義。他們以後才會逐漸了解到這些話犯了禁忌。」

此時,我們只需耐心引導就好,詛咒敏感期不邀而至,也會自然而去。

2、多元化模仿的結果

綜藝節目《閃亮的爸爸》中,潘瑋柏和5歲的「蛋蛋」組成臨時父子。

可蛋蛋在錄製節目時,頻頻爆出髒話。有一次還一直對著潘瑋柏說:「你發毛病啊」「壞人大頭鬼」。

潘瑋柏在屢次勸說無效後,就告訴他:「我不喜歡我兒子講髒話。」「如果再不改變,就站在外面別進屋。」

在蛋蛋痛哭道歉後,潘瑋柏問他:「為什麼一直講髒話。」

蛋蛋說出了原因:「因為平時爸爸媽媽就這樣,我是學他們的。」

模仿是孩子成長的方式之一,看到什麼就會模仿什麼,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如果父母、同伴或是影視節目裡有不好的語言,他們會模仿並直接在生活中表達出來。

3、尋求關注

《媽媽是超人3》中,嗯哼家裡來了兩位小客人,霍思燕忙著他們,無意中忽視了兒子嗯哼的感受,嗯哼就向媽媽說各種「狠話」:

他還趁霍思燕不注意,躲到垃圾屋裡去,鬧著要出走……

直到後來,他才說出真正原因:你今天一次都沒有照顧我!

西爾斯博士說:得不到父母關愛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感的狂風暴雨中。

嗯哼說狠話、鬧出走,正是尋求愛與關注的表達。

Horrible 3是孩子性格定型的關鍵期。

此時孩子雖然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緒和需要,但還沒有學會正確表達情緒。

孩子們在努力嘗試探索世界,但很難達成心願,因為能力有限,於是他們常常用發狠話、說髒話的方式,來對抗這個世界。

這是孩子必經的一個階段。

我們在遭遇挫折時,也會有憤怒崩潰的時候,更何況孩子呢?

他們最需要我們的,不是訓斥與制止,而是用愛來陪伴他們,一起經歷這個特殊時期。

1、用遊戲巧妙轉移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遊戲力》的作者科恩博士,用兩個小遊戲,解決孩子「說髒話」問題:

遊戲一:

當孩子生氣罵我們「臭狗蛋」時,我們可以假裝哀求孩子,不要把這個外號告訴別人。

此時,孩子們會很高興。

在這個遊戲中,名字越傻,效果越好,讓孩子用玩笑的方式,消除那些讓他想罵人的情緒。

遊戲二:

當孩子說了髒話、狠話、詛咒的話時,我們可以用輕鬆誇張的聲調,對他說:「你隨便說什麼都可以,但如果你敢叫我大南瓜,你就是自找麻煩!」

這是用平常的語言,轉移孩子的挑釁。

這兩個遊戲,至少一箭三雕:

● 讓孩子從遊戲中體驗到力量,從而消減他們通過罵人和說髒話來獲取語言力量感的行為。

2、引導正確情緒表達

賈靜雯在咘咘推倒波妞後,她第一時間抱住咘咘說:你累累了對不對。

聽到這句話,咘咘抱住媽媽,大聲哭了起來,整個人柔軟了下來,那個一直與媽媽對抗的孩子不見了。

當孩子因為情緒而語言行動異常時,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正確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情緒:我累了,我生氣了,我鬱悶了……

大人尚且經不起負面情緒的積壓,更何況孩子。所以,適當地引導他們,學會正確表達情緒,是疏導負面情緒最好的辦法。

3、接納與理解愛的需求

前幾天,同事在教大女兒做作業時,小女兒琪琪跑過來抱住她。同事讓琪琪去看書,琪琪鬧起來:「憑什麼你陪姐姐做作業,我就得一個人看書,你自己生的女兒,你都不愛,你是我媽嗎……」

同事乾脆利索地在她臉上親了一口,說:我愛你,也愛姐姐,我先陪姐姐,等會再陪你。

琪琪得了這句話,心滿意足去看書了。

很多時候,孩子要的很簡單,一個愛的抱抱、愛的親親、愛的表白,就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4、好好說話的環境更重要

雖然孩子滿嘴髒話、狠話的階段,只是成長路程的一個小插曲,很快就會過去;但如果父母之間不好好說話,孩子最終也會習得父母的樣子。

好好說話,不僅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純淨環境,也是父母促進感情升溫的基礎。

生命是一場靜待花開的過程,也是一場需要我們灌溉、陪伴的過程。

讓我們用溫柔而堅定的力量,陪伴孩子一起走過人生中的特殊時期,我們就會發現,那些生活中的小插曲,都是溫暖一生的美好回憶。

作家畢淑敏在《家問》裡說:家是包裹孩子的蛹殼。

願我們能給予孩子最溫暖的家,護衛他們一生慢慢長大,長成最美的模樣。

相關焦點

  • 「我要打死你!」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01孩子突然經常放狠話,很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但是有時候,孩子自己就會說一些傷害人的話,比如:「爸爸壞,臭爸爸,臭媽媽,我要打死你,我來打你啦!」等等,這時候父母除了不解,也會有多多少少的傷心,覺得孩子不愛自己跟自己不親近了,但是又不能去強烈的制止他,這可難壞了一眾父母,其實父母不必擔心,這個時候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到了「語言敏感期」。孩子在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會出現,「語言敏感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語言學習能力特別強,其中,放狠話又屬於「詛咒敏感期」。
  • 「壞媽媽,我要打死你!」 當孩子飆狠話,爸媽下一秒的回答很重要
    孩子從一開始的非常依賴家長,到之後變成了經常喜歡指責家長,這一個變化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積月累父母教育不當所導致的。比如「你是個壞媽媽,我要打死你!」這種在家長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話語,也常能夠從一些孩子的嘴中聽到。看著自家孩子口出狂言而變成了「熊孩子」,很多家長往往非常心寒。
  • 詛咒敏感期,三招解決孩子「罵人」問題
    有一天我接他放學回家,路上遇到了他的同班同學豆豆。兩個人一起有說有笑,不知是誰先開始,說了一句「大笨蛋」,另一個小朋友聽了非但沒生氣,還哈哈大笑,也跟著重複「大笨蛋」。兩個人就你一句,我一句,一起笑得樂不可支。到了小番茄3歲半之後,我們發現他在生氣的時候開始喜歡放出各種狠話。最初的版本是,「你這個大笨蛋!」「你這個臭粑粑!」
  • 「媽媽,我恨你」當孩子說狠話時,媽媽別急著生氣,該偷著樂才對
    其實也不能以偏概全,孩子「放狠話」未必是一件壞事。被教訓的兒子,脫口而出「媽媽,我恨你」,寶媽卻沒有生氣同事有一個5歲的孩子比較調皮,去她家串門的時候,剛好趕上同事在教訓孩子,因為孩子將客廳的白牆上,畫滿了奇奇怪怪的圖案,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同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居然頂嘴說了一句:「媽媽,我恨你!」
  • 詛咒敏感期孩子罵人,冷處理不當危害更大,立規矩請用這三種方式
    最近有位媽媽在私信中問,三歲半的小男孩,到了詛咒敏感期,不斷說一些"打死你""狗屁""大臭屁"之類的不文明用語。他們發現,寶寶不僅僅會將髒話當做玩笑,也會在表達不滿時使用。媽媽了解到這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一個階段,並不能代表孩子學壞或者沒教養,於是放下心來,最終決定冷處理。即便孩子語出不遜,也"佛系"處之不予理睬,孩子也漸漸不再對爸媽說這些話了。
  • 孩子愛說狠話,是不是心理陰暗?心理學家的解釋讓人長見識了
    當時,我也震驚了,孩子的心思真的難以捉摸,瞬間讓我聯繫起來最近偶有發生的孩子傷害大人的事件,感覺孩子有了這樣的思想很恐怖。而很令我意外的是,有一天樂樂也跟我說過同樣的話,因為我惹他生氣,就對著我說:「我要把你殺死。」當時整個人的情緒都是崩潰的。而直到我有幸看到了有關孩子敏感期的書籍,才明白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原來是詛咒敏感期在作怪。
  • 「臭媽媽,我要把你打死!」 當孩子說狠話時,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們的小天使,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小天使有時候卻會變身小惡魔,令家長們難以應付。甚至有些家長還會發現自家原本乖巧可愛的孩子,某天突然口吐惡言,甚至越是教訓,反而越是叛逆,真是令家長們操透了心。
  • 「討厭媽媽,我要打死你!」當孩子放狠話時,高情商父母怎樣回復
    孩子對媽媽大放狠話,媽媽機智回答閨蜜小靜有一個4歲的兒子,最近一改以前乖巧懂事的樣子,動不動就「罵」家裡人,小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是有一天兒子要吃雪糕。小靜說天氣太涼了,不給他吃,兒子立刻仰著臉蹦出一句:「不給我吃就打死你!
  • 四歲男孩「滿嘴髒話」,媽媽千萬別發火,注意!汙言穢語敏感期到了
    說起緣由,閨蜜氣不打一處來,她帶著孩子出門,本來就時間緊,孩子還鬧著要買玩具,她就兇了孩子幾句,誰曾想,孩子突然就衝她說出那句「狠話」。同時,閨蜜也百思不得其解,一向可愛的孩子,才四歲多,怎麼會說出這麼血腥可怕的話? 「有一段時間,我經常被女兒花式搞死,『我踢死你戳死你我要扎死你媽媽』」。
  • 「壞媽媽,我不要你了!」孩子說狠話,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前幾天,樂樂的班主任就打來了電話,跟李女士報告孩子的成績下降了很多,平時上課也總是走神,經常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而且在和同學的相處上,也有一些小矛盾。聽了老師的話,李女士真實又急又氣,等樂樂放學回到家後,就忍不住狠狠訓斥了她一頓。誰知,孩子也立馬就發脾氣了,最後丟下一句:「你就會罵我!你是壞媽媽,我不要你了!」的狠話。說完後就跑回房間,並鎖上了門。
  • 「臭媽媽,壞媽媽!」兒童詛咒敏感期,注意3點就能有效糾正
    閨蜜最近特別苦惱,自己年僅六歲的女兒總是喜歡說髒話罵人。前幾天外婆去家裡看孩子,孩子竟然動不動就喊外婆「滾」,平時也常常喜歡說「臭媽媽」「壞媽媽」「不要媽媽了」「打死媽媽」。不僅如此,還有很多不堪入耳的髒話從孩子口中蹦出來。
  • 孩子9歲前有30個敏感期,看看你的孩子正在哪個階段
    孩子已經開始運用自己觀察入微的能力了,如果他想攥什麼就讓他攥著吧,這可為孩子以後的探索能力打下了好的基礎哦!孩子的表現:語言的學習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這個階段,孩子會熱衷學舌模仿,也會有突飛猛進的語言表現力。建議:孩子一直在積攢語言的力量,從看爸爸媽媽說話的口型直到突然開口說話,這是自然賦予孩子的力量,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 「打死你個臭媽媽」,為什麼孩子會說狠話?專家一席話揭曉答案
    最近同事時常跟我抱怨,他的孩子開始學會罵人了,出口成髒不說,還經常詛咒家裡人。比如和爸爸玩的好好的,孩子突然冒出一句:我要把你的手砍斷。「打死你個臭媽媽」,為什麼孩子會說狠話?專家一席話揭曉答案和奶奶在看動畫片時,孩子又說:奶奶,你去死。和同事產生爭論時,孩子憤怒大喊:打死你個臭媽媽。同事為此很苦惱,認為是自己教育不當,才會讓孩子產生這樣惡劣的想法。
  • 「臭媽媽,我要打死你」當孩子說髒話時,你能聽懂ta的言外之意嗎?
    所以我們通常會發現:①越呵斥孩子別說髒話,孩子說得越起勁。②家長的反應越激烈,孩子越覺得說髒話好玩,就越想說。蒙臺梭利認為,有這些表現的孩子,說明進入了「詛咒敏感期」。所以,千萬別急著給孩子貼上「說髒話」「不文明」之類的標籤。
  • 「媽媽,我要殺死你!」- 孩子說狠話,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這時候孩子開始有些生氣了,大聲地回道,「我沒有!外婆我討厭你!你走!」外婆聽了這話也生氣了,回應道,「好!不喜歡就不喜歡。」然後回到桌子上,搖搖頭和我們訴苦,「你看看現在的孩子,一點都說不得。」過了一會兒孩子走到桌邊,繼續大聲說,「外婆!
  • 「壞媽媽,我想打你」,當孩子認真說「狠話」時,你的回答很關鍵
    可當孩子具備了基本的說話能力以後,父母卻開始對孩子說話一事產生一些反感情愫。這是因為不少孩子在學會講話的同時,也開始出現"放狠話"的壞習慣。但兒子怎麼也不肯回房睡覺,妻子只好嚇唬孩子"不睡覺就沒禮物"。 可令她沒想到的是,兒子不僅沒有聽話,反而放出狠話:"我就是不睡!我就要拿到玩具!你個壞媽媽,我想打你!"最終,在妻子的責罵下,兒子哭著回房睡覺,隨後妻子也將這件事轉達給了胡先生。 聽完妻子的描述,胡先生不禁陷入沉思:兒子小小年紀,從哪學來這些話?
  • 「壞媽媽,我討厭你」,孩子喜歡說狠話,可能是「無力感」作怪
    同事話音剛落,沒想到平時很乖巧的孩子居然狠狠地說了一句「壞媽媽,我討厭你」。這突如其來的回嗆讓同事有些傷心。一、為什麼孩子喜歡說狠話?可能是「無力感」作怪在心理學家通過對孩子們的行為進行觀察後發現,當孩子們發脾氣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很有可能是充滿恐懼和擔憂的。勞倫斯·科恩認為,這就是一種無力感的表現,孩子們採用攻擊的方式來實現自我防衛。
  • 「媽媽,我討厭你!」「我知道,但是我愛你!」
    於是,他開始哭鬧,還很任性地把自己的小被子扔在地上。我嚴肅批評了他。結果你們猜,那個小魔怪朝我說了一句什麼話?只見他氣呼呼地大喊:「媽媽是大灰狼!我要把大灰狼扔掉!」What?說實話,那一刻我的感覺除了哭笑不得外,還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這是弟弟在表達他對我的討厭啊。雖然我可以理解,但心裡還是有點小受傷。
  • 「媽媽,我輸了,可我不甘心」——孩子處在敏感期,聰明的父母對事不對人
    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與此同時,也就拉開了人際關係的序幕。此時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 面對孩子「詛咒敏感期」,家長得先了解其發生機制
    昨天我去朋友家了,兩個孩子們在我們聊天的時候在玩具房裡一起玩耍。當我和朋友正開心的聊著天的時候,突然被兩個小朋友的爭吵聲吸引而去了。我們過去時孩子們正在搶奪一個小玩具。朋友家的孩子就爆出來了粗口,朋友感到十分的尷尬。朋友說自己平時工作忙,沒有什麼時間帶孩子,最近才知道孩子有這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