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輸了,可我不甘心」——孩子處在敏感期,聰明的父母對事不對人

2021-02-09 引領右腦

前兩天,有位家長媽媽給我們引領右腦的老師發消息,問孩子最近總是事事追求完美,脾氣也變化無常,而且特別執拗,該怎麼辦?

妍妍小朋友剛滿四周歲,妍妍媽媽發現,最近她喝水的時候一定要用自己的兒童杯,吃飯的時候只要在菜裡看見了蔥花就完全不吃這個菜了,寫字的時候一個字不滿意,那麼之前寫的都會擦掉重新寫。

甚至和其他小朋友玩遊戲時,只要輸了就會氣鼓鼓的,喊著「媽媽我不想輸!」讓人覺得又好笑又無奈,不知該如何是好。

明明之前孩子也不是這個狀態,菜裡有蔥花挑出去就行了,寫字時順利寫完就會高高興興,哪裡像現在一樣「矯情」,只要發生不符合她心意的事情,就會大發脾氣,還會摔玩具。

妍妍媽媽說,自己有時也忍不住發火,批評了她好幾次。但想起我們的老師之前講過,孩子都有「敏感期」,所以來問問到底是什麼原因。

今天我們給同樣遇到這個問題的父母,分享一下當孩子處在「完美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辦。

都說「3歲看大7歲看老」

注意:敏感期內施教,事半功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孩子的「敏感期」。

《兒童心理發展理論》這本書裡曾介紹過兒童敏感期:


個體在某一特定發展階段中對某一刺激特別敏感或可能發展到最高水平,稱作敏感期。

比如0-3個月的寶寶對光感會非常敏感,白天的時候要拉開窗簾,晚上則需要關燈,讓寶寶適應自然光線的變化。

此時家長可以多給寶寶看黑白圖,讓寶寶感知黑白差異。

再比如3-4歲的寶寶正處在藏、佔有敏感期,開始強烈地感覺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

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後的精神,才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佔有。

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與此同時,也就拉開了人際關係的序幕。

此時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而3.5-4.5歲的小朋友,一般就是處於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前文提到的妍妍小朋友正是如此。此時孩子做事情會過度追求完美,而且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做家長的千萬不要因此將孩子的問題擴大化,依然是尊重孩子為主,在什麼時間發生就只針對什麼事。

當孩子說:媽媽,菜裡有蔥,我不要吃這個菜;媽媽,我寫的不好看,我真的想寫好看一點;媽媽,我不想輸,好生氣!……

父母可以說:好的,爸爸媽媽知道你的想法了,下次我們不放了;乖,你已經寫得很棒啦,接下來我們就慢慢寫;這種感覺很正常,這個小朋友比你玩得多嘛,我們多練練也可以贏的/寶貝怎麼樣才能不生氣呢?

總的來說,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在這期間內,對某一種知識或技巧有著非常感覺。

敏感期的出現使孩子對環境中的某個層面有強烈的興趣,幾乎掩蓋了其它層面,並且在這期間的孩子會出現大量的、有意識性的活動。

所以在敏感期內施教,其實是事半功倍,能夠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發展。

第一步,幫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媽媽知道你很害怕。」、「你現在很生氣嗎?」、「為什麼這麼傷心?」……

孩子的情緒和大人一樣是多樣化的,我們需要先幫助孩子準確表達出內心的感覺。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解讀情緒背後的原因。

「今天文文和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沒有找你玩,所以你很不開心,這種感覺就是嫉妒,也是吃醋。


但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呀,寶貝有時候只跟媽媽玩遊戲,不理爸爸,爸爸也會吃醋。但爸爸並不會生氣,因為爸爸和你是好朋友。


而你和文文也是好朋友呀,明天找他玩就可以了,現在我們去吃小餅乾,這樣能開心嗎?」

家長不要敷衍孩子的心情與想法,多解釋幾句,就能夠幫助孩子解讀出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認知自我、初步認知人際關係。

第三步,認同並引導孩子軟發洩。

「爸爸媽媽,我是班裡最高的/我是班裡最矮的。」

——「這有什麼好比的,比成績就行了。」

當父母的有沒有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呢?如果說過,以後要注意了哦。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對身邊的人和事產生各種各樣的認知,並因為這些認知產生相應的情緒,此時家長應該輔助孩子進行自我接納,接著改變情緒的表達方式——軟發洩。

發洩的原則是「不傷人、不毀物」。

不傷人,即是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不毀物,即是不破壞環境、也不毀壞物品。

比如妍妍上次生氣時要把小板凳給踢走,她的爸爸馬上踢了個小皮球到她腳邊,她又把小皮球踢了回去,一來二往,妍妍生氣的情緒不知不覺的在遊戲中消失了。

聰明的父母們,你們現在肯定知道孩子為什麼突然「敏感」「矯情」了吧,也知道應該怎么正確引導孩子。很多育兒問題,其實都符合一定的成長規律,當你了解這種規律或因果關係後,解決辦法將變成尊重孩子的成長天性。

相關焦點

  • 「媽媽,你走開,我不要你」,當孩子突然開始說狠話,是詛咒敏感期到了
    原來他玩的機器人被另一個孩子搶走了。閨蜜趕緊拉住兒子:「好好說話,不許說髒話。」兒子卻使勁拍掉芳的手:「臭媽媽,我不要你,你走開。」芳氣壞了,卻也一臉無奈。她說孩子最近特別喜歡說髒話、狠話,動不動就對人「呸」個不停,「打你」「去死」時不時掛在嘴邊,越制止越來勁兒。
  • 孩子6歲前,三個重要的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做你知道嗎
    在群裡聊天,經常會收到許多媽媽各種求助信息:@諾諾媽:「我家大寶從出生我就自己帶,在孩子身上也沒少費心思,可是現在上學了才發現我家孩子專注力很差。而鄰居家的孩子,父母做生意很忙都沒怎麼問孩子,可是人家孩子學習很專心,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 5歲孩子認識1000個漢字,孩子的識字敏感期,父母要清楚
    4~5歲的敏感期4~5歲的時候就正是孩子識字的敏感時期,而這個時期孩子會突然對漢字、標識等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曾經孫瑞雪老師就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提到過:孩子的認字敏感期,普遍是出現在4~5歲左右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發現符號和可觸摸的東西是可以進行匹配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很開心,自然而然就會想要去了解其中符號的意義。
  • 孩子撒謊是好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幫孩子度過謊言敏感期
    很多父母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都很驚訝,我的孩子怎麼學會說謊了?好像昨天他還是什麼都依賴我,什麼都跟我分享的小寶寶呢。很多父母擔心孩子這麼小道德品質就開始變壞了,擔心孩子將來會犯罪,擔心孩子不好管。總之父母對孩子說謊的現象感到很緊張。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交出什麼樣的畫作,與父母的教育脫不開關係。尤其是0-6歲這段時間,兒童的大腦、運動、語言、情商和社會性都在這個時間段形成。這個階段父母抓住機會,選對方法,有助於孩子發展更加完善!
  • 【現場】同樣是處在「佔有敏感期」的寶貝,為什麼ZHUZHU的孩子都懂得「分享」?
    怎麼幫助寶貝順利的度過藏、佔有敏感期呢?讓我們共同走進ZHUZHU2班,看一看他們是如何做的吧!1.小朋友們,誰能說一說,你覺得誰是最辛苦的人?蜜蜜:爸爸媽媽最辛苦。因為他們每天上班很累,晚上還要來幼兒園接我。皓皓:我覺得王主任很辛苦,每天很早就要起床給我們買好吃的。大駿:我覺得老師很辛苦,生病也要來幼兒園。
  • 別讓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影響了未來婚姻幸福
    因為孩子在進入婚姻敏感期後,就會形成最初的婚姻意識。 婚姻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孩子3~4歲以後,這時孩子開始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興趣,並開始了對各種組合形式的探索。 一開始他們想和爸爸、媽媽「結婚」,之後會「愛上」自己的老師或其他成人。
  • 孩子喜歡鑽小洞洞?6歲之前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父母別過多保護
    出去一看,孩子不見了蹤影,這可把秀秀嚇了一大跳,正在著急地找孩子的時候,聽到廣播,說有一個兩歲半左右的孩子在廣播室,要找媽媽。秀秀趕緊到了廣播室,果然就看見皮皮在椅子上坐著,她一手把孩子拉過來抱住,「擔心死媽媽了,你到處亂跑幹什麼?」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方法不對父母喊破喉嚨也沒用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已經大概能猜到,這個詞語就是用來形容孩子的。可以理解為,2歲左右的孩子很讓父母心煩,而且越管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養育過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家裡的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變得有點固執、死板,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有一旦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哭大鬧的情況。而且父母還不能管,越管越叛逆。
  • 4歲女孩愛摔東西,孩子錯失的敏感期如何補救?父母做好3點是關鍵
    看到楠楠不可理喻的淘氣舉動,奶奶正要出言糾正,媽媽輕輕搖搖頭,示意奶奶不要打斷楠楠:「這是孩子遲來的敏感期啊。」原來楠楠之前在小區上幼兒園,那裡的老師很嚴厲,活潑好動的楠楠經常受到老師責罰。一個學期下來,原本愛說敢說的楠楠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而且越來越抗拒上幼兒園。
  • 聊聊口腔敏感期
    一位媽媽餵奶時經常被孩子咬,時間長了咬出了血口子,哺乳時鑽心的疼,最後沒辦法餵奶,憋出了乳腺炎,治好了奶也回了一大半,可仍沒辦法阻止孩子咬,媽媽對母乳出現了極大的懷疑,心情很沮喪。還有一位寶寶,無時無刻不在吃食指,媽媽發來的照片上,食指關節處又紅又腫,還出了兩個水泡,試了很多辦法,比如往手上抹苦的、辣的東西,都沒法阻止孩子。
  • 孩子一句話,爺爺很傷心,秩序敏感期如何應對
    」爺爺只能悻悻說:「幾個月不見,連椅子都不讓坐了。」雖然是開玩笑,但是見到爺爺奶奶臉上的尷尬和傷心,我只能坐下來給他們解釋了一下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特殊腦迴路:這種看起來「白眼狼」的行為,其實是因為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
  • 「討厭媽媽,我要打死你!」當孩子放狠話時,高情商父母怎樣回復
    比如說孩子們會忽然在某一時間,一改之前的狀態,說話變得粗魯可怕,讓父母深感陌生和震驚,其實這往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特殊敏感時期,如果父母不知道,選擇了錯誤的處理方式,很有可能埋下禍根,對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討厭媽媽,我要打死你!」
  •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不需要一個100分的父母
    在我們身邊,永遠不缺好媽媽,從成為母親的那天起,放棄了從前的任性,生活中多了一份無盡的牽掛和使命。一個人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他背後的女人,一個孩子的教育當然也離不開教育她的媽媽。媽媽身上可以有多種形態,時而嚴厲,時而慈祥,時而溫柔,時而大方。只有具備了這樣子的切換模式,才能培養出一個聰明優秀的孩子。
  • 孩子吃手流口水?有細菌?學會這3招,順利度過口的敏感期
    小麗當時有些懷疑,因為小麗看到大多數孩子都吃手,並且自己認為嚇唬孩子的行為不好。但是又覺得老人經驗豐富,而且舉的例子有名有姓,十分真實,就相信了。從那以後小麗就盯著自己的孩子,想方設法阻止孩子吃手,但是沒什麼效果,甚至孩子更愛把手指頭往嘴裡放了。小麗有些迷茫,因為小麗也是第一次當媽媽,育兒基本上都是聽月嫂和家裡長輩的話,她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對不對。
  • 寶寶喜歡吃手,婆婆怕不衛生總是阻止,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我從不阻止她,只要把她手擦乾淨,東西洗乾淨,這樣的吃法其實對寶寶來說是有好處的!可是不懂孩子成長規律的公婆每次看到就把她手從嘴邊拿開!或者把東西拿走!嘴裡還念叨,邋遢鬼,什麼都吃!孩子吃手,考慮孩子到了口的敏感期0-2歲的寶寶是在用肢體「思考」問題。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記得教會孩子說這句話
    張慧放下手偷東西,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才知道,原來今天在學校裡,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欺負了女兒。張慧壓住了怒火,安慰了孩子一下,然後打電話給當兒童心理諮詢師的老朋友明明,請教事情怎麼處理,明明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大部分父母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告訴他們「沒關係」,以此來安慰孩子。
  • 蒙臺梭利:0-6歲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你抓住幾個?
    吃飯的時候必須誰先坐下,爸爸的鞋子一定要放在媽媽的鞋子左邊等,如果打亂了他認為正確的順序,肯定就免不了要鬧一場了。當孩子處在是秩序敏感期當中,滿足孩子的秩序要求,是對孩子的成長有重大意義的。一件事情有秩序,也就是有規律可循,這是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來邏輯感的;遵循秩序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對孩子的性格、品德方面的培養都是有好處的;當孩子處在一個良好的秩序中,是可以幫助孩子獨立自理,建立自信的。
  • 「媽媽是要嫁給我的」,4歲娃看父母結婚錄像哭成淚人,笑翻網友
    「媽媽是要嫁給我的」,4歲娃看父母結婚錄像哭成淚人前段時間,寧波的一個4歲小男孩在家裡看父母結婚錄像,不僅沒有送上祝福,反而很傷心,坐在沙發上哭成一個淚人。還一邊哭一邊質問媽媽:「媽媽怎麼可以跟爸爸結婚,媽媽是要嫁給我的!」臉上寫滿了被媽媽背叛的傷心,但網友看到之後都「不厚道」的笑了。覺得孩子的表現太可愛了。
  • 「長大了我要和媽媽結婚」,3歲的孩子說出這句話是什麼心理?
    「媽媽,我想六歲買手機,八歲娶媽媽,這是我的規劃。」  面對嗯哼稚嫩可愛的語言,霍思燕很感動,表示「這輩子都忘不了」。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其中,俄狄浦斯期對孩子的超我發展和性別認同至關重要,在這個時期,孩子會由於性衝動,產生想要親近異性父母而替代同性父母,跟異性父母結合的願望。  所以,很多人認為,當孩子產生跟異性父母結婚的想法,是一種取代同性父母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