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都很驚訝,我的孩子怎麼學會說謊了?好像昨天他還是什麼都依賴我,什麼都跟我分享的小寶寶呢。很多父母擔心孩子這麼小道德品質就開始變壞了,擔心孩子將來會犯罪,擔心孩子不好管。總之父母對孩子說謊的現象感到很緊張。
首先,你的孩子不是特例,孩子說謊是普遍現象。多倫多大學兒童發展學學者研究發現,「不管性別、國家、信仰宗教,或是父母的教養方式為何, 到了2歲,30%的孩子會撒謊;3歲的孩子裡,50%會撒謊;4歲的孩子裡,80%會撒謊;4歲以上的孩子裡,大多數都會撒謊。」
其次,說謊不一定是壞現象。孩子開始撒謊,標誌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哈佛大學兒科學榮譽教授貝裡醫生研究發現: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經過一段撒謊敏感期。在這個階段裡,孩子的語言表達、邏輯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那麼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撒謊敏感期裡做些什麼,如何讓孩子意識到撒謊是錯誤的,培養孩子誠實的品性呢?
1. 可以適當配合
其實,撒謊的樂趣在成年人的世界很常見。比如打橋牌、讀偵探小說、玩推理遊戲,這些都是有益處的謊言遊戲。可以鍛鍊人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和判斷決策能力。
孩子剛學會說謊的時候,其實是把謊言當做一種遊戲。他們喜歡這種觀察大人會不會相信自己的試驗。這時候不需要太過嚴厲,適當的陪孩子玩一玩。一來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和滿足感,二來可以讓孩子繼續發揮想像力。
2. 你也撒謊試試
孩子嘗到了撒謊的樂趣,大人卻不能一直鼓勵孩子撒謊。如何讓孩子意識到說謊是件不好的事情呢?不妨大人也撒一個謊。比如偷偷拿走孩子喜歡的玩具,說是丟了。又比如答應孩子一個要求,但是到時候不兌現。當孩子為此感到生氣、難過的時候,大人再抓住機會,跟孩子解釋說謊的壞處,及時教育孩子應該少說謊,做個誠實的人。
當孩子在動畫片、電影、新聞裡看到一些因說謊導致的嚴重後果時,要及時利用這些素材,強化教育。讓孩子意識到說謊的嚴重性,明確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3. 建立獎懲機制
當我們幫孩子樹立謊言是錯誤的這個意識之後,就要跟孩子約法三章了。不要只籠統的說撒謊是不對的。要跟孩子具體說明哪些謊言不可以說。比如跟小朋友鬧矛盾了,要把原因誠實的告訴大人,哪怕是自己的錯誤也不能隱瞞。又比如在爸媽不允許的情況下吃了零食,要老實告訴父母。
有了這些約定,必須要及時建立獎懲機制。否則好習慣難以養成。當然,如果孩子撒謊了,父母可能發現不了。即使發現了,也要給孩子留有餘地,不要過分羞辱。所以建議還是鼓勵正確的做法。比如孩子承認了錯誤,如實告知了家長,就要大力的表揚,要有實際獎勵。通過鼓勵正面行為來杜絕負面行為。
4. 給孩子足夠的信任
誠實是美德,信任也是。如果想讓孩子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到充分信任孩子。如果父母整天向孩子投去狐疑的眼神,旁敲側擊的「審問」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想要逃避和隱瞞。你信任和欣賞的目光會讓孩子更加想要令你驕傲,不願意辜負你的信任。
即使是發現了孩子有說謊的現象,父母也不要急著去戳穿孩子。可以等一等,讓孩子自己來承認錯誤。有時候,孩子說謊可能是有隱情的。比如是善意的謊言,又或者是保護什麼人的秘密,有時候可能只是想給父母一個驚喜。這些善良的舉動,如果被父母無情的諷刺批評了,會大大的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拉開跟孩子的距離。所以,等一等,看看孩子說謊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自己能不能幫孩子解決一些問題。
父母不應該是警察也法官,而是要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不輕易定性孩子的謊言,不斷然貶低孩子的品格,多理解,多幫助,才是我們面對孩子說謊現象時最重要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