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天使不見了
最近有朋友和我說起一件煩心事:
我發現我家孩子最近經常撒謊,比如昨天晚上,我家二寶想吃蘋果,可是自己剝洗太麻煩,於是跑來找我:「姐姐想吃蘋果,你給她洗。」姐姐正在看電視,我問姐姐:「是你說想吃蘋果嗎?」姐姐說:「沒有呀,我沒說過。」回頭再看寶寶,居然毫無愧色。
朋友說她雖然表面上不動聲色,但心裡早已經翻江倒海了,以前那個可愛的乖寶寶怎麼就學會說謊了呢?
後來我和她做了教練討論練習,她也仔細的和我講述了一些平時在家裡的習慣,生活方式,發現這位媽媽經常在小寶要東西的時候指揮姐姐去拿,每當姐姐不願意的時候,媽媽就會對姐姐說:「你去幫媽媽拿吧,是我想要」,姐姐因為愛媽媽即使心裡不願意也去了,可是一來二去,小寶也學會了這種有求必應的方式。
每個孩子出生後都是父母心中的小天使,可是小天使有一天長得長得不知怎麼就成為小惡魔了,拆家打架,調皮搗蛋,還會撒謊撒潑,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頗為頭疼,尤其當父母發現孩子居然開始撒謊之後,感覺簡直是五雷轟頂:
我的小天使怎麼變成了一個撒謊精呢?
別急,遇到這樣的事情不要慌,撒謊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出現的問題,而當我們做父母的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先冷靜下來,認真分析,孩子為什麼而撒謊?
想想看,為什麼會這樣呢?
榜樣力量,你是否做錯了示範?
前邊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是平時媽媽給二寶做了錯誤的示範,所以才導致孩子形成認知偏差:
開始他覺得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從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生活中媽媽就是這樣做的。
後來認為我撒謊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
我們經常說的榜樣型的力量,在這裡起作用了
看到這裡是否是多少心裡有點底了呢?
所以呀,一定要警惕哪些你認為的善意的謊言!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會有一些善意的謊言,比如說公司加班給你打電話,你會推脫說自己生病了,可是在你身邊的孩子明明看你活蹦亂跳的呀?
比如說帶孩子去醫院打針,為了安慰孩子你不斷的說,「不疼,寶寶,可快了,一下子就打完了」,護士也為了哄孩子而附和你,「真的不疼」,可是孩子是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疼痛的呀,明明很疼,為什麼要和我說不疼呢?
於是就有了很多媽媽說孩子第一次打針還挺乖的,後來打針越來越不聽話,大哭大鬧,死活就不願意去,那是因為呀:
他已經發現了事實的真相,也知道你在哄騙他,又怎麼肯去呢?
我們也可以想想看,關於榜樣力量,我們是否也有做錯了示範的時候?
當然,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發現,哦,原來這樣是可以撒謊的呀!下一次也許孩子的謊言也會用來安慰你了:「媽媽,吹吹就不疼了」,你還笑著說孩子越來越懂事了,再後來就有了哪些讓我們不可理喻的糟老公:「喝點熱水就好了」,因為他發現這樣可以哄你呀。
可見謊言的力量多偉大呀,能夠讓孩子們用一輩子呢,多可怕!
看到這裡是否有點心驚肉跳?別慌,說這些不是為了加劇你內心的恐懼心理,只是想說明任何習慣都不會無緣無故的養成,也許就是小時候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其實你也可以反思一下,你的人生曾經是不是也被這樣善意的謊言曾經影響過呢?
光知道原因還不夠,我們還要懂得背後的真實原因,為什麼我們這樣做會讓孩子學會撒謊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可能引起孩子撒謊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模仿心理
父母經常會說一些謊話來應對煩惱的人情世故,可是孩子不懂得這些,他的認知水平還沒有到這一水平,所以就會跟著父母說謊話。
有時候父母之間也會有一些小小的隱瞞,當你某次逛街買了口紅讓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也可以是任意其他事情)你有沒有和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呢?
「噓,寶貝這件事情不可以告訴爸爸哦,這是媽媽和你的小秘密」。
孩子爸爸也一定在某個害怕你生氣的時候和小小人達成某種共識:
這件事情媽媽知道會生氣的!
於是孩子知道了,為了避免媽媽或者爸爸生氣,是可以撒謊的。
原因二:說真話的成本太高
孩子拿了同學的錢(可能拿的時候他沒想那麼多,或者只是想買東西而已),但是後來同學發現錢丟了的時候,孩子會面臨兩個抉擇:
1.說謊話有好處
自己可以把錢花掉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還不用被責罰,於是對應著自己的謊話,他還會想辦法把錢悄悄花掉,而不讓你知道
2.說真話會受責罰
再加上我們中國式教育環境下父母都會潛意識認為孩子不責罵不能成才,孩子有錯就應該知錯就改,於是父母經常會情緒化、過激化教育孩子:
孩子認錯時說我告訴你,下次再敢這樣我非饒不了你,孩子死不承認的時候簡直暴跳如雷,輕則言語過分,生氣,情緒不良、重則打罵。
(誤區:家長這個時候往往會覺得:這孩子你是當我瞎嗎?因為孩子犯的錯誤在我們看來簡直閉著眼都知道是她做的,比如說明明把牆壁畫花了卻說是狗狗做的,但你應該知道,孩子還沒有你真的高明,她認為這樣說是可以的。)
原因三: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如果大寶正興致勃勃地和你玩著遊戲,你卻因為小寶的哭聲而離他而去,那麼在他心裡,很有可能就已經下了錯誤的定論:原來,弟弟比我重要。
對應孩子會有很多隨之而來求關注的動作:
撒謊、打架、破壞東西……
(孩子可是聰明的很,她當然知道當她犯錯的時候你一定會責罵她)
如果你不了解背後的原因,可能就會為孩子冠上各種理由:叛逆、不聽話……
甚至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從而置之不理。
原因四:自尊需求
自尊心過強,為了維護好勝心,你要知道,孩子在外也是要有面子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說大話,尤其當別的小朋友有個玩具不給孩子玩的時候,孩子會說:哼,我家裡也有,我家的飛機比你這個大多了!
我爸爸可厲害了,能一個打十個!
我媽媽比你媽媽漂亮多了!
………
這個就和我們也愛面子是一樣的,孩子也不希望自己在外邊受到小夥伴們低看:
你家是不是很窮?
你是不是買不起?
你爸媽不給你買吧?
你爸爸怎麼從來不來?
你看我爸爸會做厲害的手工,你爸爸不會吧?
原因五:虛榮心理
其實這個和自尊需求也有一定的關係
孩子會假裝自己很厲害,從而獲得某種關注。
那個,還記得小時候把自己的五毛錢上交在班主任手裡………………說是自己撿的事嗎?
我記得我們小學的時候沒少幹,就因為老師會誇你這個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拾金不昧。
尤其當老師還會當著全班同學誇的時候……
這種屬於有意圖的刻意說謊言。
原因六:滿足需求
想通過說謊來讓家長滿足自己的某種願望。
比如說想要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因為我們說考不好不給買,可是偏偏沒考好…………
於是你會發現卷子上的成績被悄悄改了……
想買好東西錢不夠的時候………
於是你會發現學校經常收學雜費,還不少
有沒有在學雜費、書本費上動過手腳的大朋友們呀?
反正我有,哈哈!
原因七:安全需求
因為不願意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而說謊。
比如說有的孩子不喜歡和老人在一起,因為覺得太無聊,就撒謊如果自己肚子疼。
然後就偷偷找小夥伴們玩去了[捂臉]。
比如說害怕你知道他在學校受欺負:
害怕你有的情緒化行為導致他在生活艱難:
比如說害怕你知道他在學校受欺負。
1.怕你擔心
2.怕你去學校大吵大鬧,讓他丟人
我們做了家長後經常害怕孩子在學校受欺負,而且大多數都不和我們說,每次自己知道後真的是又生氣,又可憐。
可能大多數人忘記了,我們小時候也是這麼做的,
一來呢,你要是知道了肯定不是叨叨孩子,就是憂心憂慮,孩子怕你擔心,也嫌你叨叨就會選擇不告訴你。
二來呢,很多家長處理事情很情緒化,比如說一知道就要去找學生家長理論,要問老師為什麼不管
可是你是噼裡啪啦問完走了,可能孩子在學校就會多一個外號:媽寶
一來二去,孩子寧願你不知道這事。
原因八:看看你會如何回應
這個吧,屬於孩子的試探性關心,就是想看看你是不是還愛他?想看看你會怎麼做?
很可能是同學或者好朋友和他說了一個自己犯錯媽媽處理的特別好的例子,孩子也想試探一下,如果我撒謊了,爸爸媽媽會怎麼辦?
人人都有好奇心,孩子也不例外
對應解決方案
1.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
2.正確引導好奇心
3.誘發孩子的智慧點
怎麼辦?
1.平心靜氣的了解事情始末
2.了解孩子撒謊的原因,發現孩子的真正需求
3.告訴孩子。撒謊的做法是不對的
同時作為家長也需要告訴孩子撒謊可能帶來的後果,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去體會撒謊帶來的後果,並且讓孩子自己去處理撒謊所帶來的後果。
你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有哪些讓你頭疼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