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不需要一個100分的父母

2020-12-23 腦洞育兒經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在我遊戲中間有時似乎有一段歌調在我玩具上迴旋,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時所哼的那些歌調。但是當初秋的早晨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廟裡晨禱的馨香向我吹來像母親一樣的氣息。只當我從臥室的窗裡外望悠遠的藍天,我覺得我母親凝注在我臉上的眼光布滿了整個天空。——泰戈爾《母親》

說到媽媽,相比大家都不陌生。現在很多綜藝節目也開始從女性的視角來展開,比如《媽媽是超人》、《妻子的浪漫旅行》。在大眾眼中,媽媽看上去是全能的,能帶娃,能工作,能解決一切問題。一個媽媽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培養孩子最多的也是媽媽。很多偉人都表示媽媽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他們走向成功的重要扶持者。

只有做了媽媽的人才能體會:當媽有多難。

在我們身邊,永遠不缺好媽媽,從成為母親的那天起,放棄了從前的任性,生活中多了一份無盡的牽掛和使命。

一個人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他背後的女人,一個孩子的教育當然也離不開教育她的媽媽。媽媽身上可以有多種形態,時而嚴厲,時而慈祥,時而溫柔,時而大方。只有具備了這樣子的切換模式,才能培養出一個聰明優秀的孩子。

在孩子的世界裡只有"好媽媽"和"壞媽媽"的區分,"好媽媽"就是那種百依百順,什麼都可以遷就你,什麼都可以為你做。而"壞媽媽"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壞媽媽"會做什麼樣的事情吧!

當然,所謂的「壞」媽媽,並不意味著不近人情、冷漠,而是在愛孩子的同時,他的壞習慣,不能慣;他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做;該他面對的挫折,別擋在前面。

1、 從來不過度寵愛孩子

朋友就是一個"壞媽媽",她的寶寶是爺爺奶奶帶大。等到了2歲之後,孩子就隨他們帶了。她經常帶著孩子去超市,不過當然不是為了給孩子買玩具。而是讓孩子鍛鍊自己的自控力。因為剛開始她帶的時候,孩子又哭又鬧,爺爺奶奶都滿足了他的要求。現在到了她面前,又來這一套,她也只好變"壞"了。

由於一開始爺爺奶奶帶娃遺留下來的"溺愛"問題,很多父母開始接觸就會感覺不知所措。小編的這位朋友堅持了"溺愛"是傷害的原則,堅持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把握自己的自控力。現在孩子變得聽話也願意去嘗試一些新的事物了。這種"壞媽媽"你願意做嗎?

2、 從不動手幫孩子收拾

孩子的玩具弄的到處都是,家長們一看就急著皺眉,打算用眼神殺死孩子。但人家孩子不痛不癢的啥都不關事,該吃吃該喝喝照舊逍遙快活。看不下去的家長就開始用棍棒來徹底終結孩子,到了下一次孩子又進入了下一個循環之中。

朋友從來沒有幫孩子收拾過東西,包括孩子的衣服、玩具、作業等。她表示大家都是有手有腳的人,為什麼我必須得去替她做呢?但是她也不是看上去的那麼絕情,她會事先跟孩子談好條件,一起收拾事物,如果是孩子自己動手收拾,她就會給予一些獎勵。但是這些獎勵並不是每天都有,而是一天打一次卡。如果孩子有一天做不到,那麼孩子就得重新開始。

"60分的媽媽,才是好媽媽

孩子未來的路,要他自己去走,可能現在他會鬱悶:"為什麼我的媽媽總愛管著我?」

然而,等到他長大,終會知道父母的一片苦心。

壞媽媽"的教育方式永遠比"好媽媽"多樣,當然也體現了管教孩子的多種形態,所以很多的家長都更願意做"壞媽媽"而不是"好媽媽"。如果想要快速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那麼就嘗試去做個"壞媽媽"吧!你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相關焦點

  •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不需要一個100分的媽媽
    只有那些真正做了媽媽的人,才能夠深有體會:當媽有多難!在我們的身旁,永遠最不缺的就是好媽媽,從成為媽媽那天開始,媽媽們就放棄了曾經的任性,生活裡面多了一份無盡的牽掛和使命。寶媽堅持要做「壞媽媽」?小麗自從當媽媽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內心就一直遵循一個原則:我不能做全能媽媽,我要做一個「壞媽媽」。
  • 不懂孩子內心的父母,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讓孩子通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和消極的——都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  作為孩子,總希望父母能與他共享快樂或分擔憤怒、恐懼、壓抑、悲傷,而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卻往往只愛聽「好消息」,不愛聽「壞消息」。長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覺得什麼事情對父母說了也是白說,還不如將壞心情埋在心裡。
  • 學會做一個「壞媽媽」,你越「壞」,孩子越優秀
    學會做一個「壞媽媽」,你越「壞」,孩子越優秀天下父母都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養育孩子。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就沉醉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中,但是憂愁隨之而來,應該怎樣養育這個孩子成了父母心中最大的問題。
  • 孩子考98分媽媽得抑鬱症,唯分數論的背後,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媽媽經常催促他去找工作,終於有一天,他情緒爆發了,一腳踹開媽媽,吼道: 「我找不到工作還不是怪你,你總是讓我學習,不讓我交朋友......你再看看自己,你和誰的關係處理的好啊!我現在的一切還不都是你造成的!」
  • 優秀孩子來自優秀的父母,孩子的3個素質,需要從小培養
    優秀的孩子來自於優秀的父母,言傳身教很重要,培養孩子的3個素質,比什麼都重要。1、培養讀書的習慣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喜歡讀書的孩子視野開闊,格局寬廣,讀懂了書中世界,也了解了人生百態。讀書的習慣需要從小抓起,你在孩子面前看的是書,孩子自然就會認為書是好的,你若在孩子面前看手機,孩子自然也會拿出手機,總是會模仿家長。那天早晨去買早飯,開早餐店的夫妻倆沒空看孩子,只得讓孩子看手機打發時間,也很無奈。
  • 「我再努力也考不了100分怎麼辦?」媽媽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我不想讓媽媽失望,但我拼了全力,也做不到怎麼辦,我是不是永遠也考不了100分了。這件事後,我跟兒子解釋:「沒關係,媽媽知道你最近一直很努力,這就足夠了,你考多少分,媽媽都一樣愛你。也就是說,要求自己一定得100分,或者對自己的成績毫無要求,都不利於孩子最終考出一個好成績。
  • 孩子變得自卑,不敢交朋友,3個方法,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認知可能發生偏差,原來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不愛說話,不自信,多疑,語言表達能力也變得很差。許多父母想幫助孩子擺脫自卑心理,但又不知道應該如何下手。雖然擁有「成功人格」並不一定意味著肯定會成功,但可以激發出人的潛能,讓其達到「自我實現」的層面。自我實現正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最高要求,而這一切的出發點是要求兒童首先學會接受自己。一個不能接受自己,不愛自己的人,怎麼會有愛別人的能力和心思呢?
  • 三觀正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有多優秀?
    然而有些父母,卻常常叫嚷「女孩讀書無用,嫁人嫁的好才是真本事」「男孩是建設銀行,女孩是招商銀行」,這是多麼可怕的三觀傳承。古代孟母何其重視孟子的讀書教育,為了給他營造一個好的氛圍曾三遷其住所。昔日孟子年少時,父親早喪,母親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地,孟子和小夥伴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 怎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做好這3點,才能挖掘出孩子潛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好奇心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的好奇心是用心學習各種智慧的基礎,也是培養孩子頭腦的形體,孩子可能有的時候會異想天開,父母也不要小看孩子這些奇怪的想法,這中間可能也蘊藏著不可預測的潛能,只有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潛力,讓孩子成為更有知識更有能力的人才。
  • 優秀的孩子背後,總有一個「壞」媽媽
    媽媽每天叫起床、催上學,放學回來還要督促作業,讓孩子學教養、立規矩、抓成績……苦口婆心,最後卻成了孩子眼裡的「壞蛋媽媽」。而爸爸呢?帶著孩子偷個懶、陪孩子去趟遊樂園、給孩子偷偷買幾個冰淇淋,再在媽媽吼孩子的時候,適時來一句「你這麼兇幹嘛呀」,那何止是孩子眼裡的「好人」,簡直是孩子心中的「英雄」了。所以,「壞」媽媽總是有苦說不出。
  • 孩子哭鬧不止媽媽暴跳如雷,父母如何控制好情緒,不吼不叫教好娃
    接著又說這條打底褲才買了沒幾天,責怪彤彤一點都不愛惜衣服,就是一個敗家的孩子。 彤彤看著身邊的媽媽,她應該沒想到媽媽竟然會這麼說她,想著想著又開始哭了起來,而且哭聲越來越大,身邊其他人安慰都沒用。
  • 父母100分的愛,帶給孩子的只有窒息
    父母最可怕的養育,是給孩子100分的愛。 一部分父母為了達到100分,將對孩子的愛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吃穿,大到人生選擇,恨不得將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妥當。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父母投入的精力越多,他們就會越優秀。 今天的文章,我們要講3個故事,都是關於那些使出洪荒之力來愛孩子的「100分家長」的。
  • 孩子6歲性格成型?一個好媽媽,抵得上100個教師
    詩人赫伯特曾說:「一個好母親抵得上100個教師。」母親給了孩子生命,小時候也和孩子親密相處。毫無疑問,母親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即使在孩子長大後,孩子的內心深處還是會深深烙印著母親的性格影響。在孩子6歲前性格成型階段,媽媽做到以下行為,對孩子在性格品質方面的培養會有很大的幫助。1. 面對孩子,收起自己的壞情緒即便是幾個月大的孩子,也會敏銳地感知到媽媽的情緒變化。當媽媽出現傷心、憤怒等負面情緒時,孩子也會感到生理和心理的不舒服。
  • 窮人家庭該如何培養孩子財商?父母不醒悟,孩子照樣「富不起來」
    2、不切實際的過度消費 有些窮人家庭,雖然窮,但是特別會過度消費,尤其是在孩子的生活、學習上。比如孩子想要一雙1千多的鞋,而父母一個月加起來的收入總共才四五千,除掉每個月的家裡的支出,真正能夠存下來的錢很少。可是父母為了滿足孩子,就會花1千多給孩子買鞋。
  • 孩子總是談「數」色變?學好數學,父母要從培養孩子邏輯思維開始
    孩子數學不好可謂是做父母的最頭痛的一件事了,父母們輔導不了也只能跟著干著急,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嗎?其實,數學的本質在於學習一種思維方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想要孩子學好數學,父母們應該知道些什麼:什麼是邏輯思維?
  • 羅志祥媽媽怒斥周揚青太絕情:是非不分的父母毀掉了多少孩子
    就這樣一紙起訴書直接寄到了前夫家裡,對簿公堂時前夫的父母也來了,前公婆不但不責罵自己的兒子沒盡父親的責任撫養孩子,反而指著閨蜜的鼻子痛罵她太狠心,故意離間他們父子的感情,讓父親以後在孩子面前抬不起頭來。這種羅志祥媽媽們只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傷害,卻從來不會看到孩子對別人帶來的傷害。正是這種過分寵溺的教育,把孩子逐步培養成自私自利的人。
  • 「壞媽媽,總要我學習」,每位自律孩子背後,都少不了「狠」父母
    文/蘭媽談育兒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被父母催促的學習,而真正愛孩子的爹媽也都有嚴厲的督促一面,昨天晚上因為孩子學習的事又跟大寶吵起來了,大寶含著淚說「壞媽媽,為啥你天天總是讓我學習」,那一句「壞媽媽」直接讓我的心裡咯噔一下,也讓對孩子一直堅持的「學習好」教育產生了質疑。
  • 1個好媽媽勝過100個好老師!做到這5點,孩子不會差!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孩子!只有正確引導孩子,才能培養出孩子優秀的學習和性格。孩子的教育就是「拼娘」!孩子需要一個快樂的母親,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不良情緒傳遞給孩子,因為孩子是無辜的。當回到家時,請給他一個微笑和一個擁抱。告訴他,你愛他,把你的樂觀、樂觀和愛帶給孩子。我相信他會有一個開朗的性格和穩定的情緒。
  • 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夢想,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許多父母都付出了100分的愛,但是付出不一定就意味著回報,父母給了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最後孩子叛逆、反差巨大中央電視臺曾經推出過一個記錄00後成長的記錄片《零零後》,跟蹤拍攝了很多家庭,用十年的時間記錄00後孩子的成長,其中4個家庭最讓人印象深刻。1)譚雨萌:完美爸爸"教"出的問題少女譚雨萌的爸爸,是一個很"完美"的爸爸,至少在女兒小時候是這樣的。
  • 培養孩子的「孤獨力」,父母可以這樣做
    之前一直都覺得獨生子女非常好,由於自身沒有處於獨生子女家庭,總覺得這是人生最大的遺憾。獨生子女家庭不僅可以得到爸爸媽媽唯一的愛,還能得到更多的愛關懷。 昨天麗麗和我說:準備要生二胎,不能讓老大這樣再繼續下去,否則對他非常不利。我當時便覺得非常好奇,問她:一個孩子不僅可以得到你們更多的愛,你們也可以少操一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