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在我遊戲中間有時似乎有一段歌調在我玩具上迴旋,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時所哼的那些歌調。但是當初秋的早晨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廟裡晨禱的馨香向我吹來像母親一樣的氣息。只當我從臥室的窗裡外望悠遠的藍天,我覺得我母親凝注在我臉上的眼光布滿了整個天空。——泰戈爾《母親》
說到媽媽,相比大家都不陌生。現在很多綜藝節目也開始從女性的視角來展開,比如《媽媽是超人》、《妻子的浪漫旅行》。在大眾眼中,媽媽看上去是全能的,能帶娃,能工作,能解決一切問題。一個媽媽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培養孩子最多的也是媽媽。很多偉人都表示媽媽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他們走向成功的重要扶持者。
只有做了媽媽的人才能體會:當媽有多難。
在我們身邊,永遠不缺好媽媽,從成為母親的那天起,放棄了從前的任性,生活中多了一份無盡的牽掛和使命。
一個人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他背後的女人,一個孩子的教育當然也離不開教育她的媽媽。媽媽身上可以有多種形態,時而嚴厲,時而慈祥,時而溫柔,時而大方。只有具備了這樣子的切換模式,才能培養出一個聰明優秀的孩子。
在孩子的世界裡只有"好媽媽"和"壞媽媽"的區分,"好媽媽"就是那種百依百順,什麼都可以遷就你,什麼都可以為你做。而"壞媽媽"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壞媽媽"會做什麼樣的事情吧!
當然,所謂的「壞」媽媽,並不意味著不近人情、冷漠,而是在愛孩子的同時,他的壞習慣,不能慣;他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做;該他面對的挫折,別擋在前面。
1、 從來不過度寵愛孩子
朋友就是一個"壞媽媽",她的寶寶是爺爺奶奶帶大。等到了2歲之後,孩子就隨他們帶了。她經常帶著孩子去超市,不過當然不是為了給孩子買玩具。而是讓孩子鍛鍊自己的自控力。因為剛開始她帶的時候,孩子又哭又鬧,爺爺奶奶都滿足了他的要求。現在到了她面前,又來這一套,她也只好變"壞"了。
由於一開始爺爺奶奶帶娃遺留下來的"溺愛"問題,很多父母開始接觸就會感覺不知所措。小編的這位朋友堅持了"溺愛"是傷害的原則,堅持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把握自己的自控力。現在孩子變得聽話也願意去嘗試一些新的事物了。這種"壞媽媽"你願意做嗎?
2、 從不動手幫孩子收拾
孩子的玩具弄的到處都是,家長們一看就急著皺眉,打算用眼神殺死孩子。但人家孩子不痛不癢的啥都不關事,該吃吃該喝喝照舊逍遙快活。看不下去的家長就開始用棍棒來徹底終結孩子,到了下一次孩子又進入了下一個循環之中。
朋友從來沒有幫孩子收拾過東西,包括孩子的衣服、玩具、作業等。她表示大家都是有手有腳的人,為什麼我必須得去替她做呢?但是她也不是看上去的那麼絕情,她會事先跟孩子談好條件,一起收拾事物,如果是孩子自己動手收拾,她就會給予一些獎勵。但是這些獎勵並不是每天都有,而是一天打一次卡。如果孩子有一天做不到,那麼孩子就得重新開始。
"60分的媽媽,才是好媽媽
孩子未來的路,要他自己去走,可能現在他會鬱悶:"為什麼我的媽媽總愛管著我?」
然而,等到他長大,終會知道父母的一片苦心。
壞媽媽"的教育方式永遠比"好媽媽"多樣,當然也體現了管教孩子的多種形態,所以很多的家長都更願意做"壞媽媽"而不是"好媽媽"。如果想要快速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那麼就嘗試去做個"壞媽媽"吧!你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