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努力也考不了100分怎麼辦?」媽媽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2020-12-24 木棉教育

考100分,對孩子來說是件好事,但有時候卻是一個魔咒。

前些天,四年級的兒子跟我說:「我發現三年級以後考100分越來越難了,我這個學期,還沒考過一次100分呢。」

我沒多想就順勢鼓勵他:「如果你想考個100分,就努力試試看,說不定真能實現呢。」

兒子平時英語成績比較差,他把目標放在英語上。

第一次,英語測驗92分,「媽媽,這次英語90分以上,還不錯」;

第二次,英語測驗96分,「媽媽,我又比上次進步了一點」;

第三次,英語測驗98分,「媽媽,離我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第四次,英語測驗前,兒子格外緊張:「媽媽,我努力了,也考不了100分怎麼辦?」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孩子這些天睡覺前總跟我念叨:

媽媽,我害怕明天考不好。

孩子學習進步,考100分自然是好事,

但很明顯,分數已經變成孩子很大的負擔。

當孩子說「我努力了,但怕考不了100分」時,

他想說什麼……

面對學習成績,孩子只是直觀感受到了一種壓力,

因為受年齡和生理發展的限制,孩子通常很難表達清楚:這種壓力究竟是什麼?

在孩子說出他的擔心,孩子的言外之意,和他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可能是——

1.考100分太難了,不能錯一道題,可我要是馬虎了,審錯題了怎麼辦?

考90多分時,我還有犯錯的餘地,但考100分,不能出一點錯,壓力太大了,我可能做不到。

2.考100分給我了很大的壓力,我又擔心媽媽說我笨,我該怎麼辦?

孩子沒有方法化解自己的壓力,又擔心媽媽批評說自己笨,「誰能幫幫我……」

3.我知道媽媽希望我考高分,但我考不到怎麼辦?

我不想讓媽媽失望,但我拼了全力,也做不到怎麼辦,我是不是永遠也考不了100分了。

這件事後,我跟兒子解釋:

「沒關係,媽媽知道你最近一直很努力,這就足夠了,你考多少分,媽媽都一樣愛你。

有的時候過分在意分數,反而不容易達到理想值,

就像你小時候玩沙子,手裡握著一把沙子,你越使勁想抓住沙子反而漏得越快。

心理學上,有一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動機強度與效率的關係呈一條倒U型曲線,

過高或過低的成就動機,會產生阻礙作用,那些中等強度的動機才能獲取最高效率。

也就是說,要求自己一定得100分,或者對自己的成績毫無要求,都不利於孩子最終考出一個好成績。

「這件事我努力做了,就會有進步」和「這件事我要努力做,要考100分才行」的壓力截然不同,

一旦分數成孩子心裡的唯一稻草,壓力會呈幾何級增長,

這種壓力和心裡的強烈恐懼,甚至會毀了孩子對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太看重分數的後坐力還在於:

孩子把過多的身體能量消耗到對考不好的恐懼上,反而難以全身心投入學習,

這也是對分數抓得越緊,反而越容易考不好的真正原因。

面對分數,我們缺少一種「柔弱教育」

到了小學高年級,因為面臨著升學壓力,同學之間談論較多,孩子對分數也更看重了。

一個普遍的現象是,無論是哪種情況,家長也都會努力讓孩子維繫一種「成績好」的狀態:

比如,不讓孩子玩遊戲、看閒書,怕耽誤了功課;不讓孩子周六日到處玩,而是抓緊時間上補習班;適當停掉一些孩子的興趣班,等考好了再畫畫、唱歌……

孩子能感受到這種變化,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會在心裡默默責怪自己、埋怨自己,會主動對自己提要求。

我通過這件事反思:在學習成績上,我們都願意給孩子一種「強者教育」,

當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急於要求孩子去糾正他們的錯誤;

當孩子考不好,總會鼓勵孩子,下一次再努力些,一定能考好。

但我們迴避了一個問題:在我弱小的時候,我總是做錯事情的時候,我該怎麼面對?

成年人的強者教育,其實把那個弱小的孩子給消滅了。

把錯誤給消滅了,他就不能犯錯,把壞成績消滅了,孩子只能考好成績。

我們其實缺少給孩子一種「柔弱教育」。

事實上,童年是我們人生中一段非常特殊的時期,兒童相對於成年人,無論是力量、心智或者心理狀態都相距甚遠,

他們沒有成人那種強有力的掌控環境的能力,在面對外部世界時,他們總是顯得很「弱小」、很「脆弱」,

當孩子考不到好成績時,父母要做的恰恰是接住孩子的「脆弱」——

一方面幫助他們分析出錯的原因,或者是粗心,或者是不懂,是前者以後細心一點就好了,是後者,把相關知識弄懂就好了;

另一方面安慰孩子,可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你考多少分,我都可以接受。

看到過一篇介紹芬蘭教育的文章,

芬蘭老師在課堂上會拿出三份題目,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當孩子輕鬆地完成了一份簡單的之後,還可以自己去選擇難度更高一些的。

也就是說,通過孩子自己對自己的檢測,來真實地了解孩子的水平。從而,針對每個孩子的情況,進行分組的學習,布置不同的任務。

最後的目的,就是幫助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不斷提高。

比起考試分數,這一點顯然更重要。

高分不「捧」,低分不「摔」

那次兒子特別緊張自己考不到100分時,我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覺得自己能考多少分?

他說:「90分」,

我跟他說,正常情況下你的預期是90分,最終考到95分或者85分都是合理的,

結果那次英語測驗,他考了92分,我又跟他說比預期多了2分,已經不錯了!

雖然他還是有點不高興,但起碼不那麼糾結了。

從那以後孩子跟我說他的考試成績,我都會問他:

你對這個分數滿意嗎?你覺得哪三樣做得特別好,哪一樣做得差一些?

孩子會更認同自己的努力,同時發現學習中仍然存在的問題。

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他這段時間學習情況的真實反應,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狀態。

讓孩子把精力放在學習本身,而不是分數,孩子才能源源不斷地獲得向上的動力。

分數是捨本逐末的末,學習的本,才是最重要的。

凡是立於本的,沒有不成功的,凡是逐於末的,孩子可能在恐懼和壓力之下,達到某個成績,但是由恐懼和壓力驅動的,孩子背著一個大大的負擔在前行,會非常辛苦。

更重要的絕對不是孩子的分數,而是孩子對於學習的感覺,對於學習的信心,對於學習的專注。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理察墨菲博士,與德國經濟研究所費利克斯·溫哈特曾博士為了研究成績排名對於孩子的影響,曾經進行過一項研究。

研究小組追蹤了英國公立學校小學畢業年級到中學畢業年級,共計225萬名學生的數據。

研究有一條重要的發現,學習的自信對於孩子的影響才是最為深遠。

2016年河南省語文高考作文,是一組改編漫畫:

第一幅漫畫,一個男孩得了100分被親了一口,另一個男孩得了55分,挨了一巴掌;

而第二幅漫畫中,原來得了100分的男孩考了98分,竟挨了一巴掌;另一個之前考了55分的男孩卻被親了一口。

很諷刺的一幅畫面。

比起這幅畫面,我更認同高分不「捧」,低分不「摔」,

優秀的父母都會明白,分數絕不能衡量孩子的全部能力,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自己的節奏裡,愉快地、主動地、努力地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更自信地面對學習,才是父母真正所追求的。

*作者:智慧主創團蜜蜂。來源:智慧父母V,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男孩考100分全班鼓掌歡呼:看見他人的優勢,是孩子成長必修課
    近日,"一名小學生因考100分,被全班同學鼓掌歡呼"的短視頻火遍微博。 視頻中,這名叫吳卓恆的男孩,聽到老師讀到他名字,並宣布考100分後,一臉神氣邁著小步跑向講臺。正在寫作業的同學們也紛紛鼓掌歡呼,一位小夥伴還離開座位去擁抱他。畫面一派祥和的正能量,在寒冬臘月溫暖人心。
  • 英語考了96分還被責怪,孩子寫作文吐槽,媽媽看哭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沈蒙和上個月,記者看過最歡樂的一則教育新聞,莫過於「兒子考7分,父親放一車煙花慶祝」——放煙花的爸爸是江蘇宿遷的周先生,因為孩子以前成績不好,經常考零分,得知孩子這次考了7分,想激勵下孩子,便買了1000多元的煙花,在安全地帶燃放。但這麼容易滿足的家長顯然是個例。
  • 「老爸,我數學考了100分!」孩子轉學之後很快適應,我醒悟了
    「老爸,我數學考了100分!我們班這次兩位同學考了100分,我是其中之一!」孩子回來後,興奮地對我說。孩子轉學也有3周時間了,轉學之後她很快就適應了那邊的學習節奏,我由衷感到欣慰。徵求孩子的意見後,我最終狠下心來讓孩子在最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轉學,轉到其他學校去。孟母三遷我學不來,但給孩子換個環境改變現狀我還是能夠勉強做到的。
  • 孩子考98分媽媽得抑鬱症,唯分數論的背後,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新聞,重點小學老師秦女士5歲的兒子上小學,考了98分卻要被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作為重點小學的老師,秦女士自己班上的孩子總能考高分讓她不足為奇,於是她難免總以滿分的標準要求兒子,一旦兒子沒達到,就覺得他愚鈍,不用功,不努力。 久而久之,秦女士覺得自己非常失敗。今年4月,兒子一次考試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了一封遺書,吃了大半瓶安眠藥自殺,幸虧發現及時,保住了性命,但被診斷為嚴重的抑鬱症。
  • 媽媽,對不起,這次考試我又沒考好……
    媽媽,我這次還是只考了83分,我們班這次有18個同學考了90分,還有5個考到了100分以上。上次期中我考了83分,當我把卷子拿給你的時候,你皺著眉頭,瞪大眼睛,問我們班有多少個100分以上的,我說有16個同學,你當時就氣急敗壞,一下子把試卷拍在桌子上,說「你怎麼這麼笨?其他同學都能上100分,大家都是一樣的老師教的,別人能考上,你為什麼就不能考?
  • 「媽媽,我這次沒考好!」 你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未來 | 家長慧
    原標題:「媽媽,我這次沒考好!」 你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未來 | 家長慧民小編說又是一學期的期末季,近期家長們會陸續收到孩子們的期末成績。面對考試失利,不僅家長焦慮,孩子其實也會沮喪煩惱,那麼此時家長的態度就十分重要。面對孩子的「我這次沒考好」,家長該如何反應才最好?一起來看看。
  • 女兒倒數第二,媽媽一句話獲贊千萬:家有這種父母,孩子肯定出息
    現在的孩子壓力都很大,心理素質尚未發育健全,稍有不如意可能就會鑽牛角尖。爸爸沒批評他,反而花1000多買了一整車煙花為他慶祝!大家都哭笑不得:這位大哥,你對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忒低了點?爸爸解釋說,孩子以前常考0分,這次考試比較認真,雖然只有7分,卻是一個不小的進步,值得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都看在眼裡,並給予及時鼓勵,那個被認可的孩子,才會越發努力上進——他下一次考試,已經考到了57分!
  • 第五份作業:假如我考了零分,怎麼辦?
    原創 灰鴿叔叔 灰鴿叔叔 收錄於話題#神奇寫作課35個1上周的作業是:「假如我考了零分,怎麼辦?」例如,題目裡是「怎麼辦」,而不是「會發生什麼」。如果光寫老師會罵我,媽媽會揍我,實際上是不切題的。還有部分同學說「這是一場夢」,那「假如」這個前提就被消除了。這裡也對這部分同學做個提醒。
  • 「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格局
    媽媽回答:這位媽媽回答:「因為媽媽要學習新的知識、結交新的朋友、不被社會淘汰呀,就像你是學生,就要好好學習,要和朋友好好相處一樣。」誠然,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拿起工作無法陪你,放下工作無法養你;但是,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父母的回答,卻會如金科玉律般,影響孩子對於職業、乃至人生最初的看法。
  • 「媽媽,我撿到100塊錢」,兩位媽媽不同處理方式,影響孩子未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時候,卻有很多孩子都沒有把錢直接交給警察,而是先把錢給媽媽,問媽媽該怎麼辦,而媽媽的處理直接決定孩子的三觀。當孩子撿到100塊錢,兩個媽媽的不同做法第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交給了老師小樂樂放學回家在路上撿到了100塊錢。小樂樂開心的跟媽媽說:「我們能去買好吃的了!」媽媽卻搖搖頭:「我們不能用這個買好吃的。」
  • 男孩看到媽媽準備的聖誕禮物傷心落淚:「對不起,我沒考100分」
    剛剛看到一個很淚目的小視頻:一個大概三年級的小男生,背著重重的書包回到自己的房間,孩子放下書包,半響看著禮物沒有動靜,等再回頭時已經淚流滿面。原來孩子因為自己考試沒有考出好成績,又看到媽媽精心準備的禮物,瞬間覺得對不起媽媽,所以傷心的哭了。
  • 孩子問:媽媽,你喜歡我這個人嗎?你會如何回答?
    媽媽遲疑後才回答:「我希望你儘可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這個片段,讓我想起工作中遇到過很多類似的場景:在我接到的諮詢中,遇到一個媽媽。我問媽媽最關注孩子哪方面的問題,她認為哪些方面孩子需要改變?媽媽覺得孩子沒有百分百的努力,大概只用60%-70%,而不是用盡全力。我問她觀察到什麼樣的事情?
  • 男孩考97分通過攝像頭向媽媽報喜,視頻火遍網絡
    您的瀏覽器暫不支持播放該視頻,請升級至最新版瀏覽器。現代快報訊(通訊員王雅萱記者王曉宇)近日,一段考97分男孩向媽媽報喜的視頻刷爆網絡,引來上億網友關注和點讚。
  •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小靜追著媽媽反覆問著。媽媽被問的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說:「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小靜捧著手機,盯著屏幕裡的動畫片,連忙點頭應著,看都沒看媽媽一眼。同樣是假期,面對孩子想玩手機的請求,媽媽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當笑笑也和小靜一樣,追著媽媽要手機玩的時候。
  • 媽媽:孩子不能考100分就罰做卷子直到全對,咋樣?網友:胡鬧
    後來有同班家長支招:「孩子粗心都是因為不重視,那麼就想辦法讓孩子記住粗心的後果,這樣……」於是,媽媽想出來了一個辦法:「粗心的錯誤那麼就靠罰寫來記住,錯一題寫三題,再粗心,就再翻倍……」這樣的效果下,真的開始有用,但是開學了孩子似乎又回到了老樣子,並且孩子作業越來越磨蹭了,通常作業要在十點以後才勉強做完。
  • 媽媽我考了97分,你不用365天都那麼辛苦了,孩子,媽媽想說的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果恰巧你也有這麼一位懂事乖巧的孩子,我想有幾點是要和孩子分享的。1.學習永遠是你自己的事,請你卸下對爸爸媽媽的愧疚感。小時候k媽就是一個學習特別認真,學習成績也很好的一個孩子。
  • 父母100分的愛,帶給孩子的只有窒息
    父母最可怕的養育,是給孩子100分的愛。 每天,茉莉的母親掛在嘴邊的話不是「你不要太得意噢,小心你下次就會掉下去」,就是「要不是我盯得緊,你以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 只要一張嘴,三句話不離「我犧牲一切是為了誰」、「我都是為了你們好」,言語中處處透露著,我已經為了你們努力地做到100分了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的愛決定母親的情緒!
    在公眾號下方的自定義菜單裡哦 01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最好的母親,應該是什麼樣子? 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個詞怎麼都繞不開——情緒穩定。
  • 有人考100,是因為滿分只有100,我考98,是因為我的實力只有98
    閒暇之餘,聽到一個學生家長聊天,說她的孩子成績小學還挺好的,每一科都考了95分以上,有一科還是100分呢?常常在班級排名前三,她想好好的獎勵一下孩子。90分就該挨罵,100分才能獎勵無意間聽到一名家長說她的孩子才考了90分,假期一天都別想玩了,必須得上輔導班補習一下,只有100分才能獎勵。
  •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小貓在前面跑,我在後面追趕,跑著跑著,小貓和老鼠跑到草叢裡不見了。這時,我想起了媽媽的話,心裡很著急,怎麼辦呢?我在草叢裡四處尋找。猛然看到一道藍光閃去,這一定是小貓藍眼睛在月光下閃爍,我攝手攝腳地走過去,一看,它正在草叢裡美美的吃著它的獵物。  我走過去,把小貓抱在懷裡,對它說你真棒,再看看我的小貓,揚著頭、挺著胸、那個神氣勁兒,就別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