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籤署投降書,這意味著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戰事的完全平息。
此時,位於蘇皖解放區南面的高郵仍被日偽軍佔據,日偽軍企圖調來揚州之兵進行反抗,另外,國民黨也暴露出圍攻解放區的陰謀,這兩股勢力對華中解放區帶來極大威脅。
1945年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親自部署指揮,發動了高郵戰役,用一周時間收復了高郵城。
此役成為我黨抗戰史上的經典戰役,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城之一。絕大多數黨史研究專家將高郵戰役看作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
1945年9月2日,日本籤署投降書後,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求人民抗日武裝向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要求他們向我軍繳械投降。此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收復了華中敵佔區的大片土地,但是,位於蘇皖解放區南面的高郵仍被日偽軍佔據,日偽軍對我軍的通牒置之不理。
高郵城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南臨揚州、北扼兩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被稱為「運河大門的鐵鎖」。因此,日偽軍非但拒不繳械,還自恃城高地險,將原駐揚州的日軍獨立混成第90旅團1000人及偽軍第二方面軍一部調至高郵,使高郵守敵增至日軍兩個大隊及偽軍7個團5000餘人。
除此之外,國民黨第25軍先頭部隊已到達揚州及江都一線,企圖集結重兵在日偽軍掩護下進佔高郵。高郵正是國民黨軍隊向華中解放區領導機關所在地淮安、淮陰發起進攻的必經之路。
為了保護華中解放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12月中旬,報經中央軍委和朱德總司令批准後,決定發起高郵戰役。戰役由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將軍親自部署指揮,參戰部隊為華中野戰軍七、八兩個縱隊和地方武裝共15個團的兵力。
自1939年10月高郵淪陷後,日偽軍一直在此部署有重兵,高郵城頭碉堡林立,城外工事密布,護城河環繞四周,形成嚴密外圍防線,城內則利用廟宇、公園、工廠構成防禦據點。為此,華中野戰軍做出了如下部署:七縱加地方武裝共8個團由粟裕親自指揮,進攻高郵南面的邵伯鎮,掃清揚州至泰州一線的日偽據點;八縱及地方武裝共7個團由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和八縱司令員陶勇指揮圍攻高郵。
按照戰略部署,戰役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收復邵伯,肅清高郵城外圍據點兵力,圍困高郵城;第二個階段,總攻高郵城,全殲守敵。各參戰部隊接到命令後,迅速從兩淮出發向南挺進,到達指定集結地,做好戰鬥準備。
當地老百姓積極配合新四軍作戰。據地方志記載,高郵專門成立了總後勤部,支援部隊戰鬥。當地調集了1.5萬名民工,500條民船,幫助部隊運送糧食和彈藥等物資,還組織了3000名民兵配合作戰。一時間,高郵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群眾不僅主動給新四軍戰士騰房讓鋪、燒茶送水,還將許多桌子和棉被送給部隊用於攻城。
1945年12月19日天剛黑,進攻高郵城的部隊悄悄進入陣地,當攻擊命令下達後,華中野戰軍第七、第八縱隊及蘇中軍區部隊共15個團,從南北40公裡、東西20公裡的地域內,對高郵城發動了全線進攻。
戰鬥打響後,粟裕親自到一線指揮作戰,第七縱隊採取「圍三闕一」戰法,從北、東、西三面發起猛攻,空出南面一角,誘使日偽軍突圍,伺機聚而殲之。攻城部隊通過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策略,避開敵軍防禦工事和火力的重點,靈活作戰,集中火力對敵實施壓制。
20日中午,高郵城已處於新四軍的包圍之中。日偽軍龜縮城裡負隅頑抗,並不斷加固城頭工事。
為減少傷亡,同時,在戰役發起之初,中央軍委曾指示華中軍區,盡力爭取偽軍。因此,當高郵城外圍據點被掃除後,我軍一面積極做好攻城準備,一面大力開展政治攻勢。攻城部隊展開「喊話活動」,新四軍敵工部的同志和新四軍日本籍戰友宮本來到前線,對敵人大聲喊話,當時還有「日本反戰同盟」、「朝鮮獨立同盟」的幾十位同志,還進行勸降,他們寫了勸降信,派人送進城裡。
高郵城外有很多民房,我軍製作了許多大標語,趁著天黑掛到屋頂上。第二天一早,敵軍就看到了醒目的文字:「你們為誰流血?」「放下武器,保證生命安全。」
第八縱隊政治部宣傳科印刷了大批傳單,戰士們將這些傳單用弓箭和迫擊炮射進城裡,其中最成功的「武器」就是我軍發明的「土飛機」。「土飛機」是用厚牛皮紙紮成的寬兩米、長四米的大風箏。風箏上綁著一包包傳單,傳單旁邊都點著線香,當風箏放到高郵城上空時,線香燒斷捆傳單的繩子,傳單就一包一包地散落下來。有的傳單上寫道:「天寒地凍破衣裳,你為誰人守城牆。趕快走下城頭來,棄暗投明獲解放……」
敵工部的幹部還用大喇叭對守城日本士兵宣讀天皇的投降詔書,還用留聲機播放日本音樂和歌曲。面對四面楚歌,高郵城內一些日本士兵開始動搖。
25日夜,高郵下起大雨。總指揮部下達了總攻的命令,並調來軍區炮兵團,在北、東、南三面形成火力攻勢。第八縱隊則派出三個團,分別從城北、城東、城南三個方向,向高郵城發起猛烈攻擊。很快,新四軍主力登上城牆,猛烈的火力壓向敵人。戰鬥持續到26日下午4時,日軍司令部已在我軍包圍之中。眼看大勢已去,日偽軍不得不放棄抵抗,日軍駐高郵最高司令官巖奇大佐繳械投降。
從12月19日晚到26日,高郵戰役僅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就結束了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我軍極小的傷亡代價,殲敵5000餘人,其中日軍11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61門,槍枝4308支,殲滅和俘虜日軍之多,繳獲槍炮彈藥軍械物資之多,在華中抗日戰場上也是為數不多的。高郵戰役的勝利,也打破了國民黨軍隊沿運河北上分割華中的企圖,對保護抗日戰爭的勝利果實,鞏固和擴大華中革命根據地以及實現我軍戰略戰術的轉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高郵之戰也為後來解放戰爭中蘇中地區的「七戰七捷」奠定了基礎。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劉永加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