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後宮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殃及魚池,誰也逃不掉。
但是唯獨有這樣的人,不露山不露水,清清楚楚,與眾不同。
這位女子,便是敬妃。
假如將後宮的生存比作叢林法則,這裡面弱肉強食,人人都爭得頭破血流,去求寵。
貴妃反其道而行之,最終卻能將朧月養大,在宮裡安享晚年。
對後宮裡的女人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幸福的結局。
王妃的宮鬥法則究竟是什麼?
角色其實遠不像我們看起來那麼簡單,值得深入探討。
敬妃的名字叫馮若昭,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暗自發光
,如昭陽。
人物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溫暖、親密,甚至還有幾分相熟。
到了後宮,她並不是最漂亮的,可是往那裡一站,便讓人感覺很美;到了後宮,她也不是最聰明的,但到了後宮,便感覺很可靠;到了後宮,她也不是最有力量,但為人處世,卻讓人覺得特別安詳。
後宮的妃嬪們就像知心的大姐姐,既不諂媚,也不諂媚。
這種人,放在這個年代也是很討人喜歡的,男女都可以。
想要談到王妃的缺點,那必須談到她自身的一個特點:軟弱。
皇太后要剝奪華妃的封號時,華妃偷走了溫實初醫治時疫的方劑,得到了協理六宮的權力。
為平衡後宮各方勢力,晉封馮若昭為皇后。
此時華妃在眾人面前誇獎自己:若是有福之人,自然不怕等待。假如運氣不好,差那麼一刻鐘終究還是不成。
公主抿著嘴唇,一言不發。
其實華妃一直在打壓敬妃,而且不是一天兩天。
原書中,敬妃和華妃是同一批入皇帝的「後宮」,敬妃作為華妃宮的格格,受過不少屈辱。
華妃的性格,想來大家都有些了解:潑辣,任性,自私。
至於敬妃的性格,我們可以參看皇后的一句話。
在眉莊進宮時,皇后曾說:眉莊身上有貴嬪年少的影子。
將眉莊對比一下,我們就知道,敬妃年輕時必定也是大家閨秀,溫文爾雅,大方得體。
這種人註定不會被黑,敬妃雖恨華妃,但這麼多年來,她卻從未真正謀害華妃,原因如下:
第一,華妃背後有年羹堯。
貴妃不太會用計謀,但並不代表她就是無腦的白蓮花。
宮廷中的事情,只要有一點頭腦,就能了解到年羹堯和皇帝的關係,這才是華妃能夠承寵的根本。
王妃自然清明,她到處討好華妃,並非「不敢」與華妃爭鬥,而是因為她明白,癥結不在華妃,而在年羹堯。
其次,敬妃的道德底線非常高。
我們可以看到,在後宮裡,皇后帶頭打胎,華妃一句話就殺了夏冬春,而擁有後宮協理之權的王妃,卻從來沒有真正謀害過人的生命。
就算甄嬛從甘露寺回來,敬妃想要留住朧月,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揭發蘇培盛與崔槿汐二人之間的「曖昧」。
說敬妃怕華妃「狠毒」並不誇張,但從來沒有想過要將自己變成「狠毒」之人。
在後宮裡,敬妃是作為一個人,還是作為一個「善」的標尺。
如果有誰能幫忙,公主會盡一切努力。
所以,即使是在華妃身上受了再多的委屈,她也不願以同樣的方式去傷害別人。
或許正因為如此,甄嬛才會毫不猶豫地把朧月交給她。
貴妃性情善良,處事冷靜克制,處處有尺度,從不挑釁。
這種人身上,必定自帶一股力量,能沐浴春風,沐浴風流。
每個人都退後一步,向後退後一步,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
後宮女子,五月天也不例外。對於公主來說,這是非常罕見的。
與端妃相比,皇妃與皇帝之間的感情極為複雜。
端妃雖然骨瘦如柴,但在許多微節裡,我們都可以讀到她對皇帝的愛。
和敬妃在上半時,幾乎沒有人翻牌。
這就是敬妃很少「侍奉」皇帝。
雨露分布均勻的後宮,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在假孕後的眉莊,他對皇帝的臉色總是很冷淡。
後邊我們也看到,皇帝自然對眉莊情有獨鍾。
再加上這幾位老人,皇帝對他們的態度分別是:盛寵華妃,常留宿皇后,偶爾探望端妃。
但是唯獨敬妃,皇帝很少注意。
想說的是,皇妃惹惱了皇帝,後宮不能封妃。
理由只有一個:公主並不愛皇帝。
這個故事就講到這裡,我們很難去憑空分析這位王妃是怎樣嫁給雍正的。可是在戲中,敬妃和皇帝下了一盤棋,算得上是和諧。
與情侶相比,這兩個人的關係更像紅顏知己。
被陷害的眉莊,人人都避之不及
惟有敬妃晝夜探視,並發現了飯菜中的毒物,拯救了眉莊,削弱了華妃的權勢。
在此事件中,敬妃已算是功成名就,但卻從未要求過任何懸賞。
宮廷派來了螺子黛,讓皇帝決定如何分配。
但敬妃明智地說:臣妾自信眉不畫黑。
她機智地把皇帝一步一步地,還隱藏著自己的「功」和「名」。
看了這篇文章,其實大家都不禁好奇,王妃是如何做到如此淡泊的呢?
夜深人靜,女人無寵無嗣,何其苦呢?
難道只想為自己爭權、爭寵、爭名分?
這裡也是王妃角色最真實的地方,她不屑爭,也不屑鬥。
因為皇帝並不愛她,所以每個人都退後一步,以求平安。
王后忙於生胎鞏固自己的地位,華妃則暗算其他爭寵的嬪妃,端妃也忍不住伸手向甄嬛求救,王后只是靜靜地呆在一旁,冷眼旁觀。
在明白這是一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之後,她一直很小心,以避免後宮之爭。
她避開了華妃和皇后的爭鬥,也避免了淪為棋子。
對皇帝來說,即使她不喜歡,也要盡好本分,守住後宮裡的一片寧靜。
這種女人,怎麼會不值得我們讚美呢?
原書中,王妃曾這樣對甄嬛說:我的宮中共有三百二十六塊磚石,可這每一塊我都撫過無數次。
後宮中寂靜,朧月是她生命中的一道亮光。
敬妃本因歡宜香而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
在這一點上,公主是有權做母親的。
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為朧月,不惜犧牲所有,即使犧牲自己的道德標杆也在所不惜。
公主對甄嬛發誓:一定要對朧月看穿一切!
這話是她的承諾,更是她的心聲。
很多朋友說,敬妃到最後,還是選擇站在甄嬛隊裡。
但是,真正的原因不在於站隊,而在於報恩。
這裡也有一部分敬妃的內容:知恩圖報。
在養育朦月的時候,敬妃對她說:熹貴妃為了你,吃了許多苦頭,你要保護熹貴妃,不要讓她受皇額娘之害。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王妃對朧月的教導是多麼深切了。
與其把朧月當作自己的全部,她還不如把她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
作為養母,敬妃也是做得很坦率。
當大喜的時候,公主這樣說:只要兩個姐妹能在一起談笑風生,這就是好的。
即使用了一個詞來形容公主,也只能用溫柔的兩個字。
在這吃人的後宮裡,她懂得進退,善良正直,心胸寬廣,從不害人,也從不怨天尤人,做到了「人人醉我獨醒」。
這些顛沛流離、勾心鬥角、反覆無常的人,都無法改變她最初的想法。
一直以來,公主都在做自己,堅持自己的選擇。
而且這樣的人,能夠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活出自己的人生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