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這個詞用在敬妃的身上再適合不過
敬妃身上沒有一點可以爭的資本,她沒有像華妃一樣,身後有娘家的勢力靠山,她也不能生育皇嗣母憑子貴。在宮中毫無存在感的她,最後卻能享受天倫之樂,後半輩子享受榮華富貴的美滿結局。
其實敬妃能走到最後,其實一點也不會讓人驚訝,我們都能從細節中找出蛛絲馬跡。
審時度勢 找準時機為自己籌謀
敬妃看似膽小怕事,從來不與人爭恩寵、爭名位,在別人眼中都是那麼的與世無爭、無欲無求,其實這些都是她故意製造的假象。
而她的處世智慧就在這個「不爭」上;敬妃太清楚自己的處境,皇上對她本來就沒有感情,曾經提拔她,也不過是為了制衡華妃的一顆棋子。敬妃沒有時間抱怨,她如今只能想著怎樣才能活下去。爭寵上位沒有勝算,又沒有子嗣,贏得可能性既然那麼小,還不如做皇上需要的那個人,依靠皇上的那點愧疚,換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所以這麼多年,不僅宮裡的女人對她沒有防備,甚至對她頗為忌憚的華妃也拿不到她的錯處,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丁點的威脅;所以她才會平安地活了下來。
後宮的女人想要活,就必須猜中其他女人的心思,這個「不爭」就是她生存下去的本事。
甄嬛卻看破敬妃:在這宮裡,有些人是隱藏了鋒芒的,若一無是處,又怎麼能在華妃手下隱藏那麼多年。
多像現實中奮鬥的我們,看清自己的處境,在自己羽翼未豐的時候,隱藏自己的鋒芒,不要想著事事出頭,從而招惹別人的嫉恨和嫉妒。做事更是謹慎小心,為人低調謙虛,要想著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行,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永遠讓皇上覺得虧欠於她 恰當的時機借用皇上的勢力
敬妃不僅謹慎,還很會籌謀。皇上對敬妃談不上寵,但是一直很敬重,因為華妃的事,皇上對敬妃總有一份愧疚,而敬妃卻利用此點幫助了甄嬛,也為自己謀取了一些利益。
甄嬛去探望被禁足的眉莊,奈何沒有皇上的旨意不能進去,而敬妃卻輕鬆一句話解決了此事。說的話不重要,還要看皇上對敬妃的尊重和信任。
敬妃平時謹小慎微慣了,如今這樣幫著甄嬛也有自己的目的性。甄嬛雖是後起之秀,卻也是風頭正起,如今幫點小忙,讓甄嬛記得她的好處,總是沒有錯的。
其實除了這一點,她還有點向甄嬛展示實力的想法;樹欲靜而風不止,在後宮並不是你想置身事外,就可以一直平安的,唯有未雨綢繆,靜待時機。而她也知道甄嬛的聰明,想要往上走就需要拉攏屬於自己的勢力,而她有皇上的信任,是可以幫到她的人。
所以她的想法也得到了實踐,甄嬛在出宮的時候,將孩子和眉莊託付給她,就是覺得她值得依靠,有能力保護她們。而她在向甄嬛站隊的時候,奠定了基礎。
所以,不管在哪個年代,人的生存技巧,就是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放平心態,看清自己的位置,在最好的時機,是可以為自己謀取一點好處的,不然的話就太可惜了。
為人善良厚道
四阿哥因為身份被皇上不喜,所以在宮裡一直是一個避諱。甄嬛因為不知道情況,看四阿哥可憐,所以時時照顧他。
皇上厭惡的人,別人和他親近,說不定也會被皇上厭惡。甄嬛的對手太多了,他們最樂於見到這種事情。
這時敬妃卻告訴甄嬛事情的真相,也讓甄嬛不會置於險地,算是幫了她一個大忙了!
所以,敬妃能得到皇上的敬重是有一定原因的。敬妃在後宮這麼多年,心中一直保留自己的善良之心,也確實非常的難得了。能在逆境之中為自己拼出一片天地,善良而有智慧,敬妃的處世哲學還是很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