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ada,臺灣地區第一支室內樂編制的器樂演奏樂團,2009年成立以來共發行四張專輯。
Cicada 中文意思是「蟬」,之所以起這個團名,是因為喜歡蟬的特性:人們察覺到蟬的出現,往往是聽到聲音,而不是看見其形體。蟬以一種低調的方式緩緩滲進人們的生活,即便,它們蟄伏十七年只為了一個夏季吟唱。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鋼琴、木吉他,Cicada 在2015年重組為五重奏編制,發行專輯《仰望海平面》,以音符描繪臺東海岸的景致。街聲音樂頻道總監小樹評價:「我喜歡這樣想,廣大的流行樂世界還有很多空間,還少了很多創造,而踩著新古典/跨界前進的他們,正捏著一個新角色要加入。」
2017年11月,Cicada 發行了新專輯《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樂團之外,他們也與跨領域的藝文好友共同合作,近來,他們就為電影《自畫像》製作了電影配樂。
林生祥為電影《大佛普拉斯》而做的配樂專輯不只入圍第八屆金音獎,日前公布的金馬獎入圍名單也榜上有名;由林強與許志遠(DJ Point)操刀的《強尼·凱克》配樂亦受到不少關注;此外,像是 Frandé法蘭黛主唱法蘭擔任《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Ⅱ》的音樂統籌、草東沒有派對《爛泥》成為電視劇《麻醉風暴2》的主題曲……,近年越來越多小眾原創音樂人與戲劇接軌,挑戰普羅大眾的視聽習慣。
臺灣導演陳宏一從多年前便開始找小眾樂團合作電影音樂,像是穿插於《花吃了那女孩》中的 Tizzy Bac、甜梅號、草莓救星等樂團歌曲。這次的新片《自畫像》亦邀請器樂演奏樂團 Cicada 製作電影配樂,有趣的是,這次的合作方式與多數配樂製作有些不同,Cicada 並非等電影定剪完才開始著手,而是在連劇本都尚未定案的階段便參與整個製作流程,部分團員甚至入鏡演出。
製作電影配樂 感覺很像在做劇場配樂
從2010年起陸續發表《Over the Sea/Under the Water》、《散落的時光》、《一起走吧》、以臺灣西海岸為主題的《邊境消逝》、描繪東海岸與太平洋的《仰望海平面》以及將舊曲新編重錄的合輯《Farewell》等作品,沒有主唱也沒有歌詞,跳脫語言文字的局限,Cicada 用音樂勾勒出一條條擁有劇情與情緒起伏的故事線,營造出唯美開闊且充滿生命力的畫面感。
早在多年前,陳宏一導演曾在所拍攝的廣告中使用 Cicada 的音樂,因此當《自畫像》決定開拍,劇組也直接詢問了 Cicada 的合作意願。
電影《自畫像》獲得2017西班牙格拉納達電影節最佳影片
「感覺很像在做劇場配樂,音樂參與的成分很重。」主要編曲者、鋼琴手致潔表示,拍過數百支廣告及 MV 的陳導對音樂有很多想法,因此從2015年底第一次開會,隔年二月收到劇本,三月開拍,九月拿到定剪,期間來回與導演討論過很多次。每一次修改劇本、有新的剪接版本,致潔都會收到通知,有些配樂在拍攝前已經完成 demo。
「導演會提供很多想法,但在實際創作層面又很開放,幾乎沒給什麼限制。他希望我有某種自由度,也可以不對著畫面去做配樂,因此當初寫歌時,有些曲目其實不確定會被如何使用。」尚未開拍前,致潔先寫了兩首沒有對應到畫面的曲子《死亡與新生》和《第三幅畫》,後來也確實有被用在電影中。
2017年8月12日,Cicada 在臺中 Legacy 演出
攝影:林布朗
《第三幅畫》原本是首以木琴為主的曲子,demo 已錄好,團員們也相當喜歡,後來在開拍前臨時決定加入音樂演奏的戲份,但因木琴體積過大不適合出現在畫面中,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此曲修改成小提琴、大提琴、木吉他的三人版本。大提琴手楊庭禎回想起當時拍攝的情景笑說:「前一晚才改,大家還不太熟,還要背譜真的很崩潰,好像考試一樣。」
長時間合作加上大量互動,致潔與導演的默契越來越好,兩人不只對音樂的品味很有共識,開會也時常暢談電影。「他給我的幾個 reference 剛好都是我很喜歡的,因此在討論《自畫像》音樂時,他提出的方向我通常也會覺得蠻好的。」致潔和木吉他手維倫紛紛表示,那段時期看了很多導演推薦的電影,像是《單身動物園》、《長江圖》等,從中得到了很多養分。
由於對音樂的敏銳度高,電影配樂對致潔而言從來就不是背景,而是另一種藝術的呈現。這次更為了《自畫像》,找尋了大量素材反覆聆聽充實。「我希望整部片不要有太多不同的曲子,要有記憶點就必須有一定的重複性,像是變奏。」致潔點開電腦資料夾,原始工作檔大多取了 grey、dark、down 等以氛圍取名的文件名,後來電影上映、原聲帶發行之際,才正式依照劇情重新命名。
男主角江中澤與女友三三爭吵打鬥後,將三三的瘋狂行為畫成《第四幅畫》,為了呈現男女演員的黑暗面,此曲用低音提琴的撥弦和尖銳的小提琴一起描繪江中澤的創作狀態,並以不同編制在電影中重複出現。「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致潔說,「歇斯底裡、很瘋狂的橋段,我覺得這場戲很有劇場感。」
江中澤在作畫時會打開節拍器,很瘋狂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畫布和畫具不斷摩擦,產生了很多重複性的聲音。在初期設定裡,鋼琴音色象徵女主角,吉他代表男主角,因此《第二幅畫》中,維倫用吉他製造許多不同的聲響,做出不同的拍子。「錄音過程很好笑,我大概錄了十軌,有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連音……等,然後給致潔選,做出這首風格很不一樣的曲子。」
錄音方式改變 新專輯即將發行
Cicada 不想被節拍器綁死而失去演奏張力,以往總是堅持同步錄音,這次因為跟電影合作,必須讓最後進錄音室的成品,跟當初提供拍攝的配樂 demo 速度一致。首次嘗試分開錄每件樂器(只有《Main Theme》是同步錄音),在混音上的處理也跟以往不同。
「我們覺得這樣製作方式也蠻好的!」致潔表示,「聲音更精緻,混音時透過擺位可以讓空間感更寬闊,這些是同步錄音比較難處理的事情。」
Cicada 新專輯《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除了透露新作品與動物、與海洋有關,也因為受到《自畫像》的影響,決定在節奏感較強烈的歌曲採取分軌錄音,而慢歌或速度變換頻繁的歌則保持同步錄音。
新專輯《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封面
此外,編曲的方式與思維也有很大的改變。致潔在這張專輯一改從鋼琴開始著手發想動機的習慣,試著增加弦樂比例,跟團員來回反覆討論的情況也比以往更多,「這讓我有機會突破從鋼琴邏輯來思考的局限,」致潔笑著說,「新專輯的聲響應該會跟以前很不一樣,希望大家也喜歡我們的新嘗試。」
採訪後記
聊完《自畫像》電影原聲帶,我們順便偷聽了 Cicada 已經錄完後制完、即將發行的新專輯。
「這首歌在寫海豚,我們還因此一起去花蓮,出海看飛旋海豚!」
「其他(歌曲)還有大翅鯨、白海豚、珊瑚和貓。」
「貓?」
「嗯,算是因為這首歌,才決定做一張跟動物有關的專輯,把它收錄進來。」
我們從 Cicada 的歌曲中聽到許多風景,彷彿用耳朵嗅到了大自然的清新,稍稍衝淡了《自畫像》的沉重與抑鬱。音樂能帶來如此不同又豐富的感受真是神奇,而我也再次為了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覺得幸福。
(本文轉載自 Blow吹音樂,修改:街聲)
Cicada 專輯發行巡演
2018年1月開啟!
【時間】2018年01月13日 20:30
【場地】TU凸空間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大道中361-365號東方花苑首層
【門票】預售100元 現場120元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預售
不郵寄票,演出開場前憑姓名和電話號碼領取實體票進場。
0104▲春夏秋冬的你——王宇良 2017全國巡演廣州站
0105▲果味VC《燥不完的青春》 全國巡演廣州站
0106▲WhyOceans / Amnesiac / Space Station
0107▲魏如萱 「末路小狂花」 2017巡演廣州站
0111▲Bastian Baker 2018 中國巡演廣州站
0112▲3Bangz×未來星B3Rich:陪你過冬天 全國巡演
0113▲臺灣新古典樂團Cicada: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
0119▲秋紅樂隊《Flower to the people》首發音樂會
0120▲ToNick《不停站》2018廣東巡演 廣州站
0302▲超高人氣日系爵士嘻哈re:plus 2018中國巡演
0315▲NewNoise呈現:The fin. 2018 新專輯中國巡演
點擊標題查看活動詳情!
點擊閱讀原文入場!
TU凸空間 T:UNION
地址:廣州市廣州大道中361-365號東方花苑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