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批次葡萄酒抽檢不合格,如何在春節避免買到假酒?

2020-12-25 騰訊網

年關漸進,家家戶戶團圓席間,酒水自然是不可或缺,而在酒水消費趨勢年輕化、時尚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葡萄酒也越來越受到年輕小資群體的青睞。

但葡萄酒行業魚龍混雜,要從琳琅滿目的葡萄酒中選到自己心儀的酒款還是頗具難度的一件事。

138批次葡萄酒不合格

2019年8月,《消費者報導》整理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收錄的自2014年1月~2019年7月對葡萄酒的質量抽檢情況。

結果顯示,近5年來共檢出120批次不合格的葡萄酒,涉及酒精度、甜味劑、人工合成色素、防腐劑、品質指標以及標籤等問題。

其中,甜味劑成為不合格葡萄酒的重災區。120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共有34批次檢出甜味劑,含量範圍從0.2mg/kg~1100mg/kg,包括皇家路邑士、百利威、芭娜娜、蟠桃宴、駝龍、金葡莊園、阿爾金、琴露、園林、民賀、999、雪蘭山、雙喜等品牌。

據悉,葡萄酒中恰到好處的甜味來自飽滿多汁的葡萄原料。但為了改善口感,一些不法生產者開始往葡萄酒中添加某些甜味劑,以掩蓋過於明顯且不夠協調的酸、澀、苦味,而國家明確規定葡萄酒中不得添加人工合成的甜味劑。

值得關注的是,攝入過量的甜蜜素、糖精鈉等容易在體內蓄積,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特別是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小孩、孕婦、老人的危害更明顯。

此次梳理還發現10批次葡萄酒違規添加了人工合成色素。

據了解,葡萄酒的色素主要來自葡萄皮,屬於天然色素。然而,抽檢中卻發現了摻水染色的「紅葡萄酒」。這種添加人工合成色素的操作一般是廠家為降低成本,從而減少葡萄汁的使用量。

雖然人工合成色素有著色澤鮮豔、著色力強、色調多樣等優點,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可能有毒。

那麼,作為普通消費者如何輕鬆鑑別葡萄酒真假呢?

生命時報曾做過一個關於「檢驗小蘇打是否能鑑別葡萄酒品質」的實驗。

結果發現,遇小蘇打不變色的一定是假酒(色素勾兌的酒)。

但遺憾的是,小蘇打不能鑑別摻假酒。假酒中,完全不變色的勾兌酒較少,半真半假的摻假酒更為常見。摻假酒中,如果添加了天然果汁或者花青素,遇小蘇打也會變藍。

小蘇打也不能鑑別葡萄酒品質好壞。遇小蘇打後變色的程度,是由花青素濃度決定的。但花青素含量由品種和釀造工藝決定的,不作為鑑別葡萄酒品質的依據。

此外,抽檢中發現有11批次葡萄酒涉嫌假冒,被假冒的葡萄酒以消費者熟知的品牌為主,包括池之王(3次)、長城(3次)、宏力紅(2次)、茅臺(1次)、張裕(1次)、王朝(1次),不合格原因多為違規添加甜味劑和人工合成色素,以及防腐劑超標。

此外,多數消費者比較傾向購買進口品牌的葡萄酒,但值得警惕的是,進口品牌並非意味著就是安全。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2019年1-10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本刊統計發現,共有18批次進口啤酒不合格被拒絕入境,其中,法國產的問題紅酒最多,共計8批次。

【特別聲明】:本篇內容所採用的原始數據均源自國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官方網站,數據客觀真實。如相關抽檢結果數據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實及認定後確認有變更事實的,請及時聯繫本刊。

消費提示

1.如何選購安全有保障的葡萄酒

年份與灌裝日期有區別

大部分的葡萄酒的正標上會標註一個年份,例如1982年的拉菲,這個年份代表著釀酒葡萄生長採摘的年份,消費者可根據葡萄採摘年份推斷葡萄酒的質量價格。

除了葡萄酒年份,在葡萄酒背標上還有一個灌裝日期(即裝瓶日期)。

葡萄酒的生產需要經過採摘、發酵、陳年等一系列過程,所以葡萄酒的灌裝日期與年份會有一定時間差異,大家也可通過此時間差異大致推算出葡萄酒的陳年時間。

閱讀標籤信息

進口葡萄酒需貼中文背標。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進口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葡萄酒的中文背標須涵蓋以下內容:

條形碼很重要

通常進口葡萄酒條形碼需看前面的2-3位數字,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的國家,如若條形碼數字與瓶身標示的國家不相符,那麼請勿購買。

2.葡萄酒越「陳」越好?

在葡萄酒儲存期間,酒中的風味物質在瓶子裡不斷發生氧化還原變化,其狀態隨時間的變化類似拋物線,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漸漸變好——達到最佳——不斷衰敗。

在「漸漸變好」階段,酒通常香氣簡單濃鬱,缺乏複雜性,紅葡萄酒單寧酸澀,白葡萄酒酸味尖銳,平衡性較差。

達到「最佳飲用」期時,酒體的果香、木桶香和陳釀香能夠融為一體,實現香氣的平衡,單寧變得柔和,同時結構飽滿、立體。

進入「不斷衰敗」期時,酒體往往由於過度氧化而變得十分薄弱,顏色變成棕紅色,果香幾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醬香,甚至醋味、醬油味,單寧的澀度已經非常柔和,而酸味明顯,口感的平衡再次被打破,接下來的走向會越來越差。

3.過期的葡萄酒能不能喝?

其實,不同酒的「最佳飲用期」不同。對於大部分低價酒來說,最佳飲用期一般在1~2年內;對於少部分中等價位的酒來說,最佳飲用期可能在三五年之後,10年之內;僅極少量優質年份的名莊酒,最佳飲用期可能超過10年甚至更久,而這需要釀酒師有深厚的經驗和極強的預判能力。

決定酒適飲期長短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還有保存條件。葡萄酒對存放環境要求十分嚴格,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買回家的酒可以平躺放置於小型恆溫恆溼櫥櫃中,或短期保存在冰箱冷藏室內,避免日曬、高溫等。

那麼葡萄酒過期了還能不能喝呢?判斷方法其實很簡單,開瓶後,如果出現明顯的醋味、醬油味或黴味,沒有果香,顏色暗沉失光,有大量沉澱,表明已經失去飲用價值;反之,如果保存條件良好,酒體沒有出現過度氧化,還可以喝。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酒已開瓶沒有一次性喝完,剩餘的酒必須密封后橫臥放置於冰箱冷藏室,最好一周內喝完。

最後還需提醒大家的是,美酒雖好,也切勿貪杯。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男性飲用葡萄酒每天不要超過250ml,成年女性每天不要超過150ml,孕婦、酒精過敏人群、病患人群、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應避免飲酒。

(來源:消費者報導綜合生命時報、深圳消委會)

相關焦點

  • 葡萄酒如何辨別防止購買到假酒?
    隨著時代經濟發展與葡萄酒推廣,葡萄酒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喜愛葡萄酒的人群越來越多。葡萄酒市場一片火熱,不少新葡萄酒品牌不斷冒頭,其質量參差不齊,真假難辨。面對種類繁多的葡萄酒品牌,消費者該如何防止自己買到假貨呢?下面傲魚葡萄酒為大家分享幾個經驗。
  • 市場監管總局通告春節食品專項抽檢情況 19批次樣品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1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關於春節食品專項抽檢情況的通告〔2020年 第3號〕》。據通告,春節臨近,為保障節日期間食品安全,市場監管總局組織節日熱銷食品專項監督抽檢。
  • 山東省威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249批次食品 不合格7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陳娟女) 據山東省威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威海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2020年第33期),近期,威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食品流通環節監督抽檢,共抽檢食品249批次,不合格7批次。
  • 食品隨機抽檢 三批次不合格
    今報柳州訊(記者廖豔明 通訊員張吉)11月30日,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第15期)。近期,該局組織食品監督抽檢1611批次樣品,有3批次不合格。據悉,此次抽檢的抽檢樣品遵循隨機抽樣原則,包括預包裝食品和食用農產品。
  •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16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批次,其中合格樣品564批次,不合格樣品16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總體情況本次抽檢方便食品44批次,其中合格樣品43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15批次,其中合格樣品14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抽檢蔬菜製品74批次,其中合格樣品73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抽檢水果製品24批次,其中合格樣品20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抽檢糖果製品98批次,其中合格樣品97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抽檢調味品151批次,其中合格樣品147
  • 安徽抽檢10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家樂福、大潤發等
    中國網財經3月26日訊 據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近期,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糕點、酒類、糧食加工品、蜂產品、食鹽、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7類食品140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產品明示標準及質量要求,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30批次、不合格樣品10批次,不合格樣品涉及質量指標不達標、微生物汙染、食品添加劑等問題。
  • 江蘇省蘇州市市場監管局抽檢852批次食品 13批次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 徐遠官)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蘇州市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2020年第49期)。本次公告的監督抽檢信息共計852批次,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839批次,不合格樣品13批次。
  • 安徽省安慶市抽檢11大類食品131批次樣品 不合格7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陳娟女)2020年12月14日,安徽省安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2020年第67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本次抽檢11大類131批次樣品,合格124批次,不合格7批次。其中,抽檢餅乾4批次,合格4批次,不合格0批次;抽檢餐飲食品41批次,合格34批次,不合格7批次;抽檢蛋製品1批次,合格1批次,不合格0批次;抽檢澱粉及澱粉製品1批次,合格1批次,不合格0批次;抽檢方便食品12批次,合格12批次,不合格0批次;抽檢糕點20批次,合格20批次,不合格0批次;抽檢罐頭3批次,合格3批次,不合格0批次;抽檢酒類5批次,合格5批次,不合格0批次;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
  • 這23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記者21日獲悉,近期,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對市內生產經營的10大類食品進行監督抽檢,共1391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23批次。 本次抽檢的食品包括了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乳製品,飲料,蔬菜製品,水產製品,豆製品,糕點,嬰幼兒配方食品,餐飲食品及餐飲具,食用農產品等,其中抽檢項目合格樣品1368批次,不合格樣品23批次,合格率為98.3%。 飲料92批次,不合格2批次;糕點79批次,不合格2批次;餐飲食品(含餐飲具)97批次,不合格2批次。
  • 安徽省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本次共抽檢食品45批次,其中餐飲食品23批次、豆製品12批次、蜂產品8批次,合格,餐飲食品、蜂產品各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樣品具體信息如下: 1、鏡湖區阿谷屋餐飲店的自製消毒餐具,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蕪湖市食品藥品檢驗中心。2、蕪湖博採蜂產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洋槐蜜,嗜滲酵母計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 廣東省佛山市抽檢11批次糖果製品 不合格2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陳娟女)廣東省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的食品監督抽檢質量通告(2020年第25期)顯示,2批次糖果製品樣品不合格。本次抽檢的糖果製品主要包括糖果、巧克力及巧克力製品、果凍。共抽檢糖果製品樣品11批次,不合格2批次。佛山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已及時對不合格食品生產及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依法查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
  • 天津市抽檢15個批次安全帽產品 不合格5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4月15日,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發布關於日常消費品質量抽檢情況的通報,15個批次受檢安全帽產品中有5批次不合格。據通報,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19年10至12月,對日常消費品商品進行了抽檢。其中,對標稱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河北、安徽、廣東等7個省、直轄市14家企業生產的15個批次安全帽產品開展質量抽檢。
  •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12類食品881批次樣品 不合格12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 陳娟女) 2020年9月25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公告(2020年第41期)。據公告,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了12類食品881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國家有關規定檢驗和判定,其中合格樣品869批次,不合格樣品12批次。
  • 六安市抽檢糕點(端午節令食品)20批次樣品 不合格1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6月22日,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六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公布2020年第22期端午節令食品專項監督抽檢信息的通告》。本次共抽檢糕點(端午節令食品)20批次樣品,合格19批次,不合格1批次。
  • 上海抽檢4批次食品不合格,涉海蜇頭、哈密瓜等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6日電 據上海市場監管微信號消息,16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第47期省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抽檢樣品共計935批次,其中合格931批次、不合格4批次,涉海蜇頭、哈密瓜等。
  • 淮安抽檢出20批次不合格食品!
    近期 淮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了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活動 抽檢出20批次不合格食品 本次共抽檢278批次食品,其中方便食品1批次、糕點3批次、酒類5批次、肉製品205批次、水果製品1批次
  • 食品抽檢4批次不合格!涉及大潤發、饒州酒業等
    食品抽檢4批次不合格!5大類食品共244批次樣品,發現肉製品、酒類、澱粉及澱粉製品共4批次不合格產品,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汙染和重金屬汙染問題。
  • 2批次鮮雞蛋氟苯尼考項目抽檢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1月1日,濟南高新市場監管局官網發布通告稱,根據2016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2016年9月19日至9月23日,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對畜禽肉及副產品、水產品、鮮蛋、蔬菜和水果等共122批次食用農產品、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進行抽樣檢驗,現將抽檢結果通告如下:一、抽樣檢驗情況抽取的122批次食品,經檢測合格120
  • 北京抽檢糕點及麵包11批次 不合格1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2月28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公告(2020年第11期)》。據公告,該局組織抽檢糕點及麵包11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國家有關規定檢驗和判定,其中合格樣品10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
  • 湖北省食藥監局:抽檢食品1055批次 9批次不合格
    湖北省食藥監局9月13日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18年第36期)」,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湖北省食藥監局近期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水產製品、冷凍飲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方便食品、乳製品、薯類和膨化食品、速凍食品、糖果製品、蛋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和蜂產品共13類食品1055批次,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046批次,不合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