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做好家庭理財的第一步要明確家庭所處的生命周期;第二步要制定理財目標及具體實現時間;第三步要評測風險承受能力。
很多家庭在做理財計劃時,往往將全部資金投入以追求高額回報,忽略了自身家庭情況及財務狀況。
而做好家庭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確家庭所處的生命周期;第二步要制定理財目標及具體實現時間;第三步要評測風險承受能力。
第一步
識別家庭生命周期階段
黃金單身期
- 時間:參加工作到結婚
- 要點:花錢增值自己
黃金單身期是非常寶貴的人生階段,擁有「新手紅利」。投資資金少,投資時間短,都意味著更低的試錯成本。這一時期不妨通過多種學習、嘗試,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
家庭形成期
- 時間:結婚到子女出生
- 要點:合理安排家庭支出
進入30歲,工資水平在增加,由買房買車、結婚生子帶來的支出也在增加。這一時期,家庭現金流較為緊張,理財重點應放在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費用支出上。
家庭成長期
- 時間:子女出生到子女獨立
- 要點:多元化、分散化配置資產
家庭成長期一般長達18~25年,該階段正處於人生事業的成熟期,收入大幅增加,家庭財富得到積累。此時投資理財必須更有策略性,資金配置上需要考慮多元化、分散化,適當增加私募股權產品配置比重 。
家庭成熟期
- 時間:子女獨立到夫妻退休
- 要點:投資兼顧收益和風險
家庭成熟期工資性收入基本已經到達頂峰,個人存款也到較高的水平。此時應考慮中長期投資產品,其中,私募股權基金的中長期配置價值日益凸顯,可兼顧收益與風險。
家庭衰老期
- 時間:夫妻退休到離世
- 要點:為生活留足後路
家庭衰老期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後階段,此時家庭財務規劃應該以安全為目標,使老年生活有保障。投資時應以安全、穩定、周期短的理財產品為主。
第二步
制定理財目標和完成時間
理財的第二步,就是梳理您的家庭有哪些重要的目標。
大致如下:
1、固定資產消費目標。如購房、購車等。
2、流動資產目標。預計積累的流動資產總額,其中現金、存款、金融資產等各積累多少。
3、教育目標。自己與配偶是否有學習進修的計劃、子女在未來將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4、養老目標。每年贍養雙方父母預計的支出金額,自己與配偶退休後的養老金積累目標。
PS:不管設置怎樣的理財目標,一定要設置完成時間~
第三步
確定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
許多人認為年輕的家庭風險承受能力高,隨著雙方年齡的增長,家庭風險承受能力逐漸變弱。這一觀點是不嚴謹的,每個家庭的構成與收入支出背景不同,家庭風險承受能力也千差萬別,不能僅看年齡。
弄清以下4種情況,才能科學確定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
1、收入情況
家庭收入是投資理財本金的主要來源,通常收入高的家庭風險承受力也相對較高,同時收入的穩定性也是重要考慮因素,如每月收入時高時低的家庭抗風險能力偏弱。
2、資產負債情況
家有餘糧,心中不慌,高資產、低負債的家庭的風險承擔力較強。
3、年齡情況
年齡和風險承受力是成反比的,年紀越小風險承受力越強。
4、原生家庭情況
原生家庭條件優越的人風險承擔能力強,甚至在出現風險時還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
實用工具推薦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家庭理財就好比金字塔,先用低風險低收益產品搭好底座,再配置風險和收益相對較高的產品。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建議將家庭資產分成4個帳戶:
現金帳戶
即要花的錢,佔10%,為家庭3-6個月的生活費,這筆錢可用來配置活期存款。
槓桿帳戶
即保命的錢,佔20%,主要用於投保意外險和重疾險,專款專用,應對突發意外。
投資收益帳戶
即「生錢的錢」,佔30%,可以通過每個人擅長的方式進行投資,比如股票、私募基金、房產等。
穩健收益帳戶
即增值的錢佔40%,可配置養老金、教育金,為日後養老、子女教育做長期規劃。
家庭理財需要科學統籌,了解各階段內自身收支與財富狀況的特點後,把握好風險,把家庭的現金流、保險資金、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的帳戶科學配比,方可制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庭財務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