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後山人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學會投資理財?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個小故事。
上大學的時候,我無意中在學校附近發現了一家重慶酸辣粉,味道超好,很棒。於是,從大一開始,就經常去那家店吃,一直吃到了大學畢業。第一年,酸辣粉4元一份;第二年,5元一份;第三年,到了6元一份;第四年,酸辣粉已經來到了7元一份。那麼,問題來了,我自己從家裡拿到的生活費是沒變的,一直是每個月1500塊。可酸辣粉的價格卻一直在漲,因此,同樣的錢,我能買到的酸辣粉的數量隨著年份的增加也就越來越少。
由酸辣粉的例子,可見一斑,在日常生活中,食品,飲料,服裝等等生活必需品也是如此,各種商品價格在整體趨勢上是明顯不斷上漲的,這樣一來,我們手中的錢的購買力也就越來越低。
所以,我們究竟為什麼要學會投資理財呢?這是由現實原因決定的。不得不承認,通貨膨脹帶來的物價上漲現象正在一步一步地吞噬我們的財富。試想,大家手中的錢沒有增值,但物價的上漲,也就變相地引起了大家資產的貶值,而這也正是我們亟需建立理財思維的現實依據。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及個人都以為把錢存進銀行就保險了。畢竟,銀行存款既安全又有利息,何樂而不為?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不一樣。而且,在小偉看來,將一定比例資金存進銀行是合理的。但是,將所有空閒資金都存入銀行,就太不划算了。為什麼呢?具體分析如下:
下圖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在2015年10月24日發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調整表」,調整前和調整後的利率如下。一般來說,央行規定存款基準利率,全國各大商業銀行則以基準利率為準繩,可適當調節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或低於基準利率,或等於基準利率,或高於基準利率。正常情況下,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會等於或者稍稍高於基準利率。
現在,通過一個公式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計算。而下圖則是以1978年為基數的2012-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定基指數,反映了物價的上漲情況。
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
205-2016年通貨膨脹率=(627.5-615.2)/615.2=2.00%
2016-2017年通貨膨脹率=(637.5-627.5)/627.5=1.59%
取算術平均數=(2.00%+1.59%)/2=1.8%>1.5%(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
由計算可得,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低於每年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
2015-2017年通貨膨脹率=(637.5-615.2)/615.2=3.62%>2.10%(兩年期銀行存款利率)
由計算可得,兩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同樣低於兩年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
2014-2017年通貨膨脹率=(637.5-606.7)606.7=5.08%>2.75%(三年期銀行存款利率)
同理,三年期銀行存款利率更是遠低於三年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至少在過去時間裡,銀行存款利率很難跑過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這也就進一步說明,我們的錢存在銀行其實是在慢慢貶值的。所以,不理財的後果就會直接導致資金的購買力慢慢下降。因為,物價在上漲,而你的錢的面值卻沒變。
總結:銀行存款利率跑不過通貨膨脹的現實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學會投資理財,這是最直接的現實原因。假如你不想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錢一天天被吞噬,那就開始學習吧。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END
原創之路不易,望諸君多加支持,喜歡就點讚收藏,愛就轉發分享,歡迎留言交流,曼投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