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再看《流浪地球》,或許你能看懂更多

2020-11-17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訊 電影,是光影流動的藝術;影評,對銀幕藝術的品鑑。如何解開創作者的「秘密」?如何挖掘故事背後的真理?《今日影評》特別策劃系列節目《看·電影》每晚十點檔CCTV6電影頻道,不見不散。電影為橋,審美為道。影評人,「手把手」教你看電影。



我們綜合口碑和票房表現,精選了近五年來50部國內外重點影片。



邀請50位權威影評人專業拉片。觀眾則將作為評審團,參與投票,並與影評人爭奪話語權,一場對影評人的考驗即將開啟。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二位參與挑戰的影評人——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 左衡



今日拉片:《流浪地球》



導演:郭帆

主演:屈楚蕭、吳京、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

上映日期:2019年2月5日


在2019年春節檔橫空出世的電影《流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類型「全村的希望」,其震撼逼真的影片特效,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俘獲了無數中國觀眾的心,被譽為以「一己之力」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而作為一部商業類型片,《流浪地球》無疑也是成功的,它以46.86億的累積總票房佳績,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三名。顯然,《流浪地球》同樣是票房收益最高的中國科幻類型電影。




「再拍科幻片,壓力很大」,有創作者這樣評價。


《流浪地球》對科幻片電影語言的精彩運用,為今後的中國科幻電影確立了一個新的技術和藝術基點,而未來在這個基點高度之下,預計會有大批量的國產科幻片較難得到觀眾認可。


因而,《流浪地球》的電影語言究竟「神奇」在哪,是我們想求教影評人左衡的第一個問題。


影評人對《流浪地球》的肯定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觀眾提出質疑,表示《流浪地球》雖視效不輸好萊塢,卻與其印象中的好萊塢大片風格較為接近,由而判斷其模仿痕跡較重。


關於《流浪地球》視效的兩種聲音


那麼,《流浪地球》究竟是「照搬」好萊塢,還是說出了全新的中國故事?我們想聽聽左衡怎麼說。



《流浪地球》:成熟的電影語言


「史詩格調」,是左衡對於電影《流浪地球》的審美定義,在他看來,影片創造了許多場景畫面,視聽奇觀貫穿全片。而其中的長鏡頭則需要格外關注。



影片第18分鐘處,兩個孩子駕車第一次闖入外面的世界,這時就有一個近1分鐘的長鏡頭——它隨著車輛的行進,讓我們看到未來世界中的北京城市景觀,接著鏡頭駛向遠方,對準行星發動機,這一龐大發動機的外觀得以展現。我們看到了在這未來高科技的工業質地下,發動機正噴著藍色的火光。




接著,鏡頭移向外太空,地球越來越小,觀眾一下子被帶入到非常寧靜的空間當中,而在這個鏡頭的結束點,我們又看到了領航員太空城。


也就是說,在長鏡頭不斷推移下,隨著時間流轉,我們目不暇接地看到了種種未來世界和太空景象。一方面,對觀眾來說,這是一種非常新鮮的經驗;而與此同時,在不知不覺間,故事線索從地面引進到外太空,導演完成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轉場。




而隨著太空人劉培強的視線流動,鏡頭再次從太空艙內轉到艙外,我們從他的視角,看到仿佛正在宇宙的子宮中安靜沉睡著的藍色的地球。在它的身後,則是帶著渾黃而荒蠻質地的木星。


此時,影片配樂相應地出現了調性變化,由展現太空人個人日常的抒情風格,轉為因發現木星上巨大的風暴眼正「盯著地球」時,心理狀態發生巨大變化下,與之匹配的飽含危險味道的音樂基調。



也即,在長鏡頭的指引下,畫面從個人心理的表達,整體轉向了某種潛在危機的敘述,讓觀眾非常深切地意識到流浪的地球與流浪的地球人此時在宇宙中的處境如何,而人與宇宙的關係亦由此達成。


電影《流浪地球》用成熟的電影語言,史詩性地建構起了獨屬於它的科幻宇宙觀。


筆記:電影中的場面調度



《流浪地球》:中國式科幻元素


如果不是模仿好萊塢科幻大片,那麼電影《流浪地球》的中國風格體現在哪裡呢?


面對網友的尖銳發問,左衡表示,認為《流浪地球》模仿好萊塢的批評聲音實際有點求全責備。因為在《流浪地球》的設計當中,無論是對行星發動機的表現,還是地球在太空中遷徙的場景呈現,都是以往好萊塢電影中沒有出現過的,僅就這一點而言,已經是中國電影對科幻片的一種貢獻。




至於影片中的中國風格,則體現在對中國觀眾而言的物理親近感和心理親近感兩個方面。


首先是貼近中國觀眾的科幻道具、場景設計。電影中《流浪地球》中一個重要段落的場景載體就是上海,我們在銀幕中看到冰封的東方明珠塔、虛構出來的2044年上海奧運會場館。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了北京、濟寧等多個中國城市。



第一次不用紐約、倫敦等城市來定義地理空間的科幻大片出現在觀眾眼前,實際上,就連一些細節道具的設計,也充滿了濃濃的中國氛圍。


電影《流浪地球》打動中國觀眾的原因,想必也凝聚在這一個個讓我們直觀地意識到「這就是屬於中國自己的科幻片」的瞬間裡。



第二是中國式情感的呈現。


我們必須看到,當一部傑出的科幻片取得成功的時候,它絕不僅僅是技術或者技巧的堆砌,相反,它一定高度重視劇情,而《流浪地球》正是如此。




在姥爺去世的情節之後,導演使用姥爺的主觀視角穿過地下的玻璃,以一組蒙太奇鏡頭表現他收養女嬰,帶大兩個小主人公的全過程,而這正是最「中國風」的家庭倫理敘事方式的集中突顯。


在這個回憶段落裡,光線特別溫暖,色彩極為柔和,觀眾緊張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對於姥爺的去世也達成了一種接納和釋然,觀眾由而意識到,「去世的人已經去世了,接下來應該凝結起新的精神力量,為還活著的人而『戰鬥』」。




而在影片高潮處——營救地球的段落裡,導演呈現了各個國家、民族的救援隊員回來與中國的救援隊一起推動撞針的集體場景。這不同於好萊塢影片中常見的個人英雄主義,在《流浪地球》裡,是許許多多對地球命運有責任擔當的小人物們一起努力,才保住了這個人類共同的家園。


人的運動,終於改變了針的靜止,而《流浪地球》的中國式情感理念,也抵達了高光時刻。


筆記:《流浪地球》的中國式科幻元素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幻電影新紀元,影爺帶你看懂《流浪地球》
    電影《流浪地球》在大劉的原著的基礎上大膽的進行改編:在原著故事的大背景下,講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所以你也甭擔心沒看過原著能不能看懂這個故事,因為電影可以說是小說的一個同人版本了。不過為了大家能更容易看懂這部電影(方便和小夥伴們吹牛),影爺這裡為大家解釋下電影中那些「頗具技術含量」的專有名詞們:
  • 加長版《流浪地球》呼嘯而至,這些理由值得你再看一次
    電影還有不少新增的類似細節等著觀眾去發掘,這裡就不劇透了。本次重映的《流浪地球》不僅原汁原味,而且觀感更加流暢、自然,完全值得你再進一次影院。而對我個人而言,讓我再度踏入影院的不只是這11分鐘,更是這部電影本身——作為一個科幻迷,在2019年看到《流浪地球》的時候,如同久旱逢甘霖。事實上,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已經很久沒有人拍這樣的科幻電影了。
  • 關於《流浪地球》最強揭秘,原來這電影白看了!
    作者 | 表姐來源 | 影探(ID:ttyingtan)今年春節檔,短短一個假期,全網都在吹爆《流浪地球》,我似乎來晚了
  • 《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之後,再看《三體》的影視化問題
    此後,由於自媒體興起,網絡輿論的熱潮引爆的時間點更為密集和集中,相對而言,「你方唱罷我登場」、「年年歲歲花相似」的現象更多,難以有那種蔓延數月甚至數年的輿論風潮了。而圍繞《流浪地球》所發的種種熱議,有顛覆過去數年網際網路和自媒體領域約定俗成的既有規則和格局的跡象和趨勢。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分析,流浪地球票房能超戰狼嗎?
    看慣了好萊塢大片裡千瘡百孔的紐約、洛杉磯,再看《流浪地球》裡在極寒天氣下蕭條的北京、上海、杭州——其中所能呈現出來「末世感」,確實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尤其是劇中幾次出現的流行元素,海草舞以及「北京市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讓觀眾會心一笑的同時,從中也能品味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幽默和自信。
  • 看懂《流浪地球》的三個瞬間,「莫斯」最後一句話細思極恐
    這部影片除了吸引眼球的特效鏡頭之外故事的情節發展也是構造的恰到好處:劉培強在劉啟童年時就離開了地球去執行「流浪地球」計劃,17年後劉培強終於要結束自己的工作任務回到地球的前一天,意外發生了——地球即將與太陽系的另外一顆行星相撞,為了改變命運,人類開始了機會渺茫的「自救」運動。在電影院看了這一部劇之後的我依然是意猶未盡,所以《流浪地球》在各大平臺上映之後,又重溫了兩遍。
  • 深觀察|從《流浪地球》看科幻電影的「硬核」在哪
    《流浪地球》劇照《流浪地球》上映後,好評和差評形成尖銳對立。無論是從科技角度,還是價值觀,抑或是專業編導,以及演員的表演和人設,都陷入了褒貶不一的評論混戰。本文無意介入這些爭議,僅談論科幻作品(小說、電影)的存在意義或者科幻作品刷存在感的理由。
  • 《流浪地球》在俄羅斯上映 俄民眾:期待看到更多中國電影
    圖為俄羅斯聖彼得堡阿芙樂爾影院門口的紅燈籠和中國電影海報。(張紅 攝)海外網聖彼得堡6月6日電(張紅)「我很喜歡看中國電影。最近看過的比較喜歡《芳華》《影》《動物世界》……」當地時間6月6日晚,坐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阿芙樂爾影院裡的長椅上,馬克西姆說起中國電影時如數家珍。
  • 《流浪地球》一場浪漫的希望之旅
    電影《流浪地球》選擇的是,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完成最後加速的時候發生的一次意外事件,這裡補充說明一下什麼是引力彈弓。至於木星的質量是否能在這麼遠的距離把地球撕裂,可能存疑,畢竟地球是一顆固態行星,要把她撕裂需要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洛希極限的半徑應該沒那麼大,但只能說這是劇情的需要。
  • 《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電影元年
    誰能想到,春節檔鳴鑼72小時之後,伴隨著「遠遠超出預期」「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科幻片」「看哭了」等難掩激動的網友評價,該片便攀升至票房榜第一位,至此,冠軍地位便再難以被撼動。     《流浪地球》不但口碑好,還擁有足夠的話題性,也是其成績好的原因。
  • 《流浪地球》電影背後的殘酷真相,究竟能不能讓孩子看? | 劉慈欣這樣說
    最近網上最火的,除了「不知知網」翟天臨,恐怕就是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全民熱捧、各方互撕後,越來越有話題性的《流浪地球》了。不管您有沒有看這部電影,它的話題火爆程度一定是感受過的。要獲取這種真相,科幻閱讀、故事和電影,就是非常有力的途徑。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去哪兒上夏校」,閱讀更多教育新鮮觀點。
  • 《流浪地球2》金雞電影節官宣,想看再等兩年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11月26日,增加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上映。同天,在該片於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官方特別展映之際,《流浪地球2》正式官宣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並曝光首張概念海報。
  • 如果地球真的去流浪了,你的專業能幹點啥?
    畢竟《流浪地球》上映13天,就已經超過紅海行動,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上的第二名了。相信大家對於熱映的《流浪地球》並不陌生。影片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看了《流浪地球》你居然沒發現?
    你知道嗎?春節期間電影《流浪地球》的一句臺詞火了「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流浪地球》這部影片除了有超燃的特效場面外,更讓人動容的是吳京和屈楚蕭所扮演的父子,他們所扮演了一對典型的中國式父與子,兒子對父親的"不溝通,不理解,不認同",父親對兒子愛在心底口難開,導致雙方造成了太多的誤會與遺憾。
  • 電影《流浪地球》高清完整版
    看了《流浪地球》後,電影裡逼真的特效、恢宏的場景一度震撼到了自己的幼小的心靈,現根據自己的回憶將影片大致劇情作如下整理,有興趣的朋友將就著了解一下吧!順便給辛苦碼了這麼多字的小編一個贊,謝謝!但在宇宙殘酷的「黑暗叢林法則」面前,諸如人性、道德、倫理、人生目的等等,或許只對單個的個體才有意義。對人類整體的生存而言,種族毀滅是將個體死亡無限放大和徹底終結的終極隱喻。劉慈欣的所謂硬科幻,正是建立在看似冷峻、甚至冷漠的科學理性基礎上,對死亡和宇宙生存法則的審慎思考。《流浪地球》原著構架與創作初衷《流浪地球》的主題是末日逃亡,據說是劉慈欣「末日系列」作品的一部。
  • 《流浪地球》你真的看的只是電影未曾反思過我們的地球嗎!
    票房位居春節檔第一是有原因的影迷小夥伴們大家好,相信很多朋友都在春節回家與親朋好友看個電影,那麼今年的賀歲檔《流浪地球》票房口碑超級好,吳京真的是賺的盆滿缽滿,演員陣容也算還可以,雖然主角是年輕一代的人,但是通過自己精湛的演技收穫了大多的認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科幻片真的是很落後,沒有那個團體願意花大手筆去放在特效上,據小編了解漫威的科幻片,都是上萬個工作人員一幀一幀的修改處理的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 爆款電影《流浪地球》背後的這些「硬道理」 你都懂嗎?
    《流浪地球》海報 網絡圖春節假期雖過,但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光影片段卻一定還留在不少人的心間。
  • 別在爭論《流浪地球》了,看懂這幾個亮點你就贏了
    毫無疑問,春節檔電影中不論你承認與否,《流浪地球》不論從口碑票房乃至話題都是毫無爭議的霸主。儘管圍繞電影本身已經在網民中形成了兩大觀點迥異的派別,甚至互為指責對方,但至少雙方都是真金白銀參與了購票進場的觀眾,而這一點才是對製作方出品方最大的支持。
  • 《三體》《流浪地球》之後,劉慈欣再出神作!
    《流浪地球》中遍布全球的巨型發動機>直到2020年很多人還是能立馬說出它的名字《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影迷但在看完這4本漫畫後表示《鄉村教師》和《圓圓的肥皂泡》對她的觸動絲毫不亞於《流浪地球》而《流浪地球》即便看過電影、小說漫畫依然震撼
  • 《流浪地球》大火,我們終於等到了!
    感人的國產大製作科幻片,如果僅僅是這幾個詞,一定能獲得好的傳播嗎?其實不盡然,需要依賴於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15歲立志做一名科幻片導演,曾經執導過青春片《同桌的你》取得了國產電影票房第四的成績,拾起兒時夢想的他在35歲時,開始做一個項目:劉慈欣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用時四年,從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