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中國式結婚》《紅色追擊令》《落地,請開手機》《青瓷》《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驚天大逆轉》……這些題材各異的作品皆出自導演李駿之手,展現出他駕馭不同風格作品的能力。
他選擇項目的唯一標準是這個故事讓他非常感興趣或有表達欲望。未來,他會繼續從興趣出發,以自己的節奏在電視劇和電影領域雙向發力,為觀眾呈現更多精彩絕倫的影視作品。
《和平飯店》題材驚險、人物飽滿、立意高遠
《和平飯店》是導演李駿的最新力作。
提起《和平飯店》,許多影迷會想到由周潤發主演的江湖黑幫電影,而此次導演李駿執導的同名電視劇則是一個抗日劇,故事講述了1935年東北淪陷期,天賦異稟的共產黨人陳佳影在愛國綠林豪傑王大頂的協作下,幫助一位從蘇聯流亡到東北的核物理學家突破重重封鎖逃出偽滿洲。
他透露,《和平飯店》之所以吸引他源於三個要素:
首先是題材,這是一個關於十天封鎖、密室逃脫的故事,必然涉及到生命安全以及逃脫帶來的緊張、高節奏和人性的掙扎,這種強情節和緊張感是吸引他最主要的原因;其次,該劇雖然人物眾多,卻能做到每個人物的個性都非常突出,刻畫得十分飽滿,這在之前的強情節電視劇中比較少見;另外,這個抗日故事上升到全人類的高度,以更多國家人民的生命為崇高的目標,這與以往的抗日題材有很大不同,也是讓他產生表達欲望的元素之一。
拍攝這部劇最大的困難在於還原這座偽滿時期金碧輝煌且賓客如雲的酒店形態。在劇作中這個酒店的所有部分都得到呈現,包括每個房間、走廊、電梯、樓道、賭場、地下室、洗衣房、廚房、餐廳、咖啡廳、前臺等,現實中無法找到符合標準的酒店,因此劇組不惜耗費巨資,根據劇作所要求的複雜形態完整地搭建了一個舊時代的酒店。
整個酒店的場景達兩萬多平方米,另外還有三百多個散景需要加工,所有場景用了五個月的時間搭完。僅效果圖就畫了150多張,而搭景用的製作圖更高達1800多張。整個飯店以ArtDeco風格建造,即使再細小的部分也保持主風格統一,這在年代劇中十分罕見。
劇中整個故事也圍繞和平飯店展開,雖然劇名為《和平飯店》,卻蘊含著和平飯店不和平的寓意,未來會讓觀眾清晰地感受到,和平往往是靠不和平的方式換來的。
從金融投資領域回歸影視「老本行」
兒時的導演李駿對繪畫和文學鍾愛有加,考大學時,看到了影視導演的招生簡章,覺得這個專業能與自己的興趣結合,遂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並順利拿到錄取通知書。
幾年的專業學習讓他對電影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拍的電影能獲得專業獎項,於是畢業時主動要求分到張藝謀和陳凱歌事業起步的廣西電影製片廠。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當時整個電影市場都不景氣,每年能拍出來的中國電影屈指可數,新導演更是機會有限。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他決定首先讓自己獲得財務自由,然後再考慮實現他的電影夢。就這樣他離開了廣西電影製片廠,先後到廣州和香港等地投身商業領域,從事金融、投資等工作。
那段經歷對導演李駿來說十分可貴,他不僅學會了用普通人的眼光看待故事,看待影視行業,同時也理解了導演這個角色,知曉了該怎樣處理與出品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看待導演身上的某些商業責任感等。
期間他仍然抑制不住對影視的熱愛,自己投資拍攝了一部黑幫犯罪電影《上海往事》,因反響很好,他又套拍了一部8集電視劇《情陷上海灘》。這是他第一次拍電視劇,雖然過程曲折,但最終獲得了不錯的回報。
這次嘗試引發了他對電視劇和電影的思考,他發現自己不太擅長一些比較賦予常態式的戲劇性場面,因此,當2002年他回歸影視行業時,首先選擇了電視劇,一是想從電視劇中學會處理戲劇人物關係,二是當時的電影市場仍不景氣,而電視劇市場正逐步完善,湧現出越來越多好的作品。
駕馭不同風格作品,成功塑造多個魅力形象
自2003年重出江湖,導演李駿接連推出《零距離》《中國式結婚》《紅色追擊令》《落地,請開手機》《青瓷》《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等多部精品電視劇,既有刑偵劇、家庭劇、諜戰劇,又有懸疑都市劇和都市情感劇,風格之多,類型之雜,展現出導演李駿對不同風格作品的駕馭能力。
他選擇項目的唯一標準就是這個故事讓他非常感興趣或讓他有表達欲望。
舉例來說,一個項目中的女性角色特別出彩,恰巧在那個階段他想表達對女性崛起的自我認知和理解,就會選擇那個劇本。或者一個項目故事很吸引他,而且可以允許他使用一些新方法,借用某些新技術拍攝,他也可能也會執導那個項目,這也是他近期作品題材多元化的原因。
導演李駿的作品不僅多元,還成功塑造了李幼斌、張國立、王志文、孫紅雷、朱亞文等魅力十足的男性角色。他認為很多男演員本來就很有魅力,只不過是拍法上他更能讓他們的魅力展現出來。此外,他在選擇演員時也有審美上的考慮。
從導演李駿的作品數量上來看,他算不上一個高產的導演,工作之餘,他會選擇遊歷、休息、充電學習,藉此了解最先進的講故事的方法,最有趣的表達方式等。另一方面,作品數量不多會讓他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就是對每部戲的選擇都源於興趣。「當你每拍一部作品都興致勃勃、全力以赴時,你拍出來的作品至少有基本水準保障的。」
而在創作中當他的自我表達和市場需求產生矛盾時,他會保持自我清醒和反省。當矛盾不可調和時,他儘可能把自己的審美或世界觀價值觀控制在整個作品10%以內,而不能讓它凌駕故事之上,或者脫離故事。
導演李駿坦言,「其實導演的宗旨是生產一種工業產品,這個產品是用來娛樂大眾,服務於觀眾的,這個職業的本質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和開心。如果條件允許,你也可以以滿足自我為目的,如果它的市場是失敗的,也無需哀嘆。」
未來電視劇和電影雙向發力
拍攝電視劇之餘,導演李駿對電影仍有心心念念的牽掛。
2015年,他重拾電影,執導了一部犯罪動作懸疑片《驚天大逆轉》,雖為中韓合作,卻打破了以往中韓合拍片口碑和票房雙雙慘敗的魔咒,成為中韓合拍電影中少見的水準之作。
談及未來,他說他會兼顧電視劇和電影,關鍵看故事更適合電視劇表達還是更適合電影表達,如果它需要到影院去體會聲光電或其它技術手段帶來的感官感受,他會選擇以電影的形式呈現。如果它僅僅是一些人文的情感的故事,就會選擇拍成電視劇。
從題材來看,近期令他感興趣的則是一些具備對時間、空間有另類思考的,類似於魔幻性的題材。如果現在生產資金成本及其它技術手段具備可以傳遞他想像的古裝世界或其它世界,他會願意嘗試古裝題材。
電影致力於展現光影的魅力,電視劇則力圖還原生活的底色,未來導演李駿將不忘對影視的初心,電影和電視劇雙向發力,繼續為觀眾呈現更多精彩絕倫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