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間
寥寥月色
長眠一場
點擊藍字關注|曠野星辰|
第一次看到《海角七號》是在高二的時候,班裡周末放電影,第一次接觸到這部電影,當時就被跨越60年的戀愛所感動,雖然現在看來劇情和人物設定有些矯情,你是還是能感覺到導演和編劇的誠意,曾經的那一份感動和青春的朝氣和純淨卻是怎麼也無法抹去的,隨著歲月的流逝沉澱出雋永的氣質。
海角七號的情書是導演魏聖德親自操刀寫成的,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文學功底,整個電影的亮點也是這七封情書,隨著緩緩流動的音樂,七封書信的內容也隨著一個男子的呢喃慢慢展開,影片的開始恰好是愛情遺憾的開始,歷史和時代的滄桑變幻撲面而來。
現在再重溫這部電影,仍然最喜歡的是這七封情書,樸素無華的語言卻顯得無比真摯,不得不承認,臺灣很擅長這種小清新的文藝電影,希望我們大陸也會拍出這樣用心的電影吧。
整部電影採用的是多種線索並進和倒敘的方式敘事,一邊是日本老師和學生友子辛酸發黃的記憶,一邊是現代臺灣社會一些小人物忙碌卻又有些失意的生活,裡面的角色無論是阿嘉還是馬拉桑、明珠、水蛙甚至連主席代表都代表著深深失落的臺灣社會和傳統文化,被拋棄的明珠、擺脫不了暗戀的水蛙、失去妻子始終無法面對的勞馬、失意的阿嘉,他們在快速發展轉型的社會中懷抱著自己的秘密和心事自我療傷。
影片大量展示了臺灣的風俗民情和熱帶海濱風光,臺灣的小鎮寧靜安逸,人與人之間關係淳樸簡單而又溫馨。主席代表也代表著很多臺灣本地人的焦慮和失落,想要重建發展小鎮卻力不能及,茂伯更是厚臉皮稱自己為國寶。
中孝介的演唱也有著影片特有的純淨醇厚和淡淡滄桑,配合著電影訴說著小人物的卑微與希翼,
「一直到海角吞沒船尾的臉孔,這港灣才揚起那鹹鹹的海風」
「一直到時間終於一去不回頭,這些信才回到我愛人的手中」
這是日本老師和友子的告別,1945年,日本敗退臺灣,大量在臺灣的日本移民被遣返,日本老師就寫下這些信代替他向友子懺悔,在臺灣生活多年的回憶和眷戀及深刻的愛戀全部化為一片片的書信。訴說著他的無奈和失落、迷茫,有些感情還是很美麗的,我們還是會驚豔於它們的真摯和美麗,老師的離開,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每個人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夾在時代的洪流中徐徐向前。
影片的最後,已經白髮蒼蒼的友子收到了那七封遲到了半個世紀的情書,轉身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迎面撲來,此刻已經老去的友子的心裡不再是對負心老師的種種抱怨,而是對青春愛戀的種種追憶和回憶,逝去的似水年華的種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