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總想讓人賴著暖暖的被窩不想起,雖然我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一年四季都想睡,但真正能睡過一個冬天的,卻是動物們。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神奇的動物們是如何在寒冬時期酣睡的吧!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只冬眠
不少朋友以為,冬眠就是指有些動物在冬天時進入睡眠狀態。這樣定義冬眠,不免有失準確嚴謹。事實上,冬眠指的是變溫動物、某些哺乳類動物和少部分的鳥類在寒冷的季節,會通過降低體溫的方式而進入的類似昏睡的生理狀態。
部分冬眠動物一覽
冬眠的意義在於,儘量減少身體內外的生命活動,將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度過環境嚴酷的這個時間段。除了表現症狀有體溫降低,冬眠動物的呼吸、心跳、新陳代謝速率等體徵也會大大放緩。
那可能會有好奇寶寶問了:動物要休眠這麼久,餓了怎麼辦?神奇的動物們自有解決方法。在冬眠之前,動物們已經做了充足準備。有些動物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能量,在入眠前提高覓食效率,大量地攝入營養物質,把自己養得胖胖的,代表動物就是黑熊。還有些動物通過儲存糧食的形式來過冬,例如倉鼠會在洞穴裡藏好糧食,它們中途會醒來補充能量。等到冬眠結束後,這些覺醒的動物又會瘋狂進食,儘早恢復體力。
冬眠中的黑熊在100多天都不會進食
原來它們也要冬眠
從小我們在課本上就知道:黑熊、蛇、松鼠、烏龜要冬眠。可是事實遠超出我們了解的範疇:原來,這些動物也要冬眠,還有點與眾不同呢!
蚯蚓在0℃-5℃時,就會停止生長,開始冬眠。低於0℃蚯蚓就會死亡。
北極熊可以在冬眠期裡產仔、哺乳。沒有新手媽媽的生產痛苦,哺乳時沒有無法安睡的煩惱,甦醒後就可以帶著寶寶出門玩耍了。
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蝸牛在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它們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可以將全身藏在殼中。
如果人類要冬眠
冬天起床,被窩以外的地方都是冰庫。要是冬天可以一直在被窩裡長眠,豈不美哉?
實際上,我們的心臟在太冷的情況下是無法正常工作的,而相比之下,冬眠動物的心臟即使在1℃的環境下也能繼續跳動。
冬眠對動物而言,也是在「渡劫」。在冬眠時,牠們的免疫系統是罷工狀態,會有被感染的風險。此外,200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冬眠似乎也會影響動物的記憶,經過迷宮訓練的睡鼠在冬眠之後完全忘了牠們曾經學到過什麼。
所以人類要是真的冬眠,那都快拿命去拼了。在科學技術還未發達到可以保證人類在冬眠時期維持各類生理狀態運作、對身體無任何負面影響的前提下,我們還是好好正常過冬吧。
文章轉載自亞洲動物基金公眾號
轉載審校:何長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