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光燦爛的日子》了解他的人生態度,不愧是京味民謠,夠味兒

2021-01-09 響馬書生

音樂敲黑板:郝雲《陽光一般燦爛的日子》

當我們唱起歌,我們真的很快樂;當我們跳跳跳起舞,我們真的什麼都不在乎。

書生說音樂,解析歌詞故事,持續推薦良心音樂。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就是簡單的快樂。

京味民謠又搖滾的郝雲,讓唱作人的舞臺注入了新鮮的元素,雖然不是評委口中的高端難以理解的作品,但直白的力量也能深入人心,在緊張的氛圍中流動著愜意舒服的空氣,這個圈粉無數的中年大叔,舞臺表現平穩輕鬆,不急不躁,切切實實的讓大家感覺到了那種簡單的快樂。

唱作人的第八期,郝雲作為補位唱作人,戰勝了的常石磊,按照郝雲的說法,常石磊的連續唱了幾首慢歌,突然聽到自己的作品,然後眼前一亮,亦有運氣使然。當然,兩位唱作人我都非常喜歡,所謂大眾評委各有所愛,比賽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平臺認識更多的唱作人,聽到更多優秀的作品,就如當初毛不易淘汰的時候所說,輸贏無所謂,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好的作品留在這裡,讓懂得人去聽,去感受,就可以了。

關於郝雲

聽到郝雲的第一首歌是《活著》,同樣是京味民謠,《活著》這首作品,用樸實的歌詞調侃了現在年輕人在「慌慌張張、匆匆忙忙」的社會節奏中,勇敢生活的故事。一把簡單的吉他,一篇平平淡淡的歌詞,輕而易舉的唱進年輕人的心中,在簡單的旋律中對生活進行思考,其MV中各種職業的加入,格外契合。

為何生活總是這樣,難道說我的理想,就是這樣度過一生的時光。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許生活應該這樣,難道說 60歲以後,再去尋找我想要的自由。其實我也常跟自己說,人要學會知足而常樂,可萬事都一笑而過,還有什麼意思呢。

郝雲用自己的見解,回答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一輩子到底該如何去過。

他出生於河南,年少時跟隨家人來到北京,居住多年,生活的靈感讓他創作出很多關於北京的音樂,比如《北京 北京》《望京》。還記得寧浩電影《心花路放》的插曲《去大理》,郝雲唱出了中年男人在這個年紀特有的沉重和感懷,用最淳樸最真摯的感情進行演繹。

郝雲長得不帥,但是這個大叔不壞,早在1998年就組建了青蛙樂隊,他的作品貼近生活,擁有強大原創能力的他,創作出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低調的,游離在音樂世界邊緣卻總能發光發熱的文藝青年兒。

關於《陽光一般燦爛的日子》

簡單的人生態度,燦爛如同陽光的日子。

城市川流不息,每個人都忙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人可能會為了五鬥米折腰,有的隨便吃一頓飯就抵過別人一個月的工資。擁擠的地鐵人頭攢動,有人在旅遊,有人在做業務,有人匆匆忙忙的趕去約會。不一樣的臉龐,不一樣的心情,偶爾遇到熟人打聲招呼,寒暄一番。

看到微信上傳來的信息,可嘆總是不和別人在一個頻道上,黃小琥曾經說過,沒那麼簡單,每個人都有他的脾氣,任何事情都沒有想像的那般容易。

每個人都低著頭玩著手機,笑著、哭著,這個世界彷佛不再需要交流。

地鐵中想起那首熟悉的歌曲,裡面可能有你的心情,閉上眼睛,好好的享受一番,春風襲來,如坐春風。

你看那些人行色匆匆,車開的像飛機,玩命的摁著喇叭,他說著急去練瑜伽,朝陽的人太忙,海澱學習緊張。

城市的每一刻都在變化,誰誰誰買了新房,某某某獲得了城市戶口,有人還在為愛情苦惱,有人獨在異鄉為異客,形形色色。

春天有花兒開,夏天有蟲兒來;秋霧散不開,冬天人不在。

朋友啊,不管你是被苦惱纏繞,不管你是丟了愛情,讓我們聽一首讓你感動快樂的歌曲吧。

最起碼讓我們看起來很快樂,好像我們什麼也不在乎。

不對,生活就應該快快樂樂,所謂知足常樂,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

相信自己,你也可以的。

- End -

原創聲明:響馬書生原創,未經授權或作者同意,嚴禁轉載。另打滾求關注。

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若侵,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陽光燦爛的日子》如何選演員
    關於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有許多問題可以討論, 這對我們認識電影
  • 卡地亞版《陽光燦爛的日子》,京味兒十足!
    似乎我們每個人都很了解它,因為對於故宮、長城等北京元素人盡皆知;似乎它又很陌生,畢竟對多數人而言,對於它的了解也僅限於此,充滿了「刻板印象」的片面。前兩天,卡地亞攜手鹿晗拍攝了一支京味兒短片——《北京小鹿》,短片在北京人兒鹿晗的帶領下,以小鹿的視角探索了北京的傳統與現代,歷史與青春。透過短片,北京變得鮮活起來,充滿了歷史與現代的「細節」。
  • 《陽光燦爛的日子》豆瓣8.8分,你可能沒想到她是這樣的米蘭!
    先是說《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的代表作品之一,1994年的電影。算是姜文很早期的電影了,豆瓣8.8分,排名top250電影的102名。這部電影應該要說是相當有含金量的,只要上了排名250的應該都是非常有口碑和質量的,都是值得一看的。這部電影根據王朔的小說改編,王朔這個作家大家如果了解過就會知道他寫的很多事情都是很「京圈」的。
  • 陽光燦爛的日子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1993年8月23日-1994年1月22日拍攝的一部劇情片,導演處女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主要演員有夏雨
  • 《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生有涯,而夢,無邊無際
    回憶經典暢想未來,今天我們聊一聊25年前的經典老片《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1993年出品、1995上映,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拿下了當年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六項大獎。如此經典想必不用過多介紹了吧。是他,是我們。
  • 《陽光燦爛的日子》:讀懂了回憶,你就讀懂了人生
    姜文囊括國內外三項大獎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一部回憶少年趣事的電影,看後讓人笑著流淚。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那是一個黑白顛倒的時代。在耀眼的紅旗和遍地的夏日陽光下,幾個十五六歲的年輕人的故事。關於純潔的友誼,關於青春的叛逆,還有那場有頭沒尾的初戀。
  • 賞析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青春隱喻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一部影片是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更用不同的角度拍攝他具體做的事,大量的角度凝練了生活,如用俯視的角度以馬小軍的視覺效果拍攝老師方便,讓老師更加生動自然地出現在鏡頭中,利用這些拍攝角度的選擇最大限度的凝練了生活,概括了現實表達了作者的態度。《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是一部「青春性徵」極為明顯的電影,但是它又是一部單純的電影,影片中有性的暗示,但卻從未有性的描述。
  • 歲月的光照進了窗,那是屬於我們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馬小軍的夢是上世紀70年代的英雄夢。姜文導演的電影靈感來源於馬斯卡尼的音樂,而音樂引誘的靈感,往往是含蓄而又激進的,他的含蓄是表達力的隱晦與表達內容的激進。《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屬於姜文的童年夢,也是他從音樂中尋找的隱晦與激進。
  • 影片分析 |《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視聽語言分析—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導演姜文的處女作。他時而暴露在陽光下,時而穿行在陰影中。光線明暗的變化表現了少年馬小軍在見到「畫中人」前後不同的心境,也表現了馬小軍生命意識的覺醒。美化了人物。比如在「再見畫中人」段落,馬小軍在米蘭的床上拾得米蘭掉落的一根頭髮。頭髮本是細小之物也並無光彩,可是導演卻讓這根頭髮迎上了金色的陽光。
  • 《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的顏色
    在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電影運用各種豐富的色彩創造了一幅獨屬於那個年代的風俗畫,給觀眾帶來一場絕佳的視覺盛宴。No.1 : 紅色紅色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被賦予了很多寓意,比如革命、暴力、激情、熱血和死亡等。
  • 散文: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周五,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貌似溫暖,實則很冷,零下14度的京都。相繼兩天都有公司狀況的消息遞來,其實公司走向哪裡有很多因素制約,不是哪個人能阻止得了的,不是有句話叫「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嗎?
  • 《陽光燦爛的日子》影評: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影評: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那些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或快樂或憂傷,或懵懂或彷徨,但每一天都陽光燦爛,每一天都在演繹著不同的成長。本片講述了七十年代軍區大院,一群少年的生活,通過少年生活的瑣碎,體現出成長的主題。
  • 《陽光燦爛的日子》你不知道的13件事
    《老炮兒》的熱映讓很多人回憶起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北京人對於《陽光燦爛的日子》有一種特殊的情懷。
  • 《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復版在港首映(圖)
    本報訊(記者劉江平)姜文經典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日前修復完成,將在香港電影節期間首次公開亮相。記者昨日獲悉,24日開幕的香港電影節將舉行「姜文大師回顧展」,對姜文導演的四部作品進行展映,這也是姜文電影世界回顧展的第一站。
  • 小布說天氣 | 下周,給你陽光燦爛的日子
    小布說天氣 | 下周,給你陽光燦爛的日子 2021-01-10 0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登集團群英譜——安慰: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3年,姜文的首部電影導演作品拍攝完成,《陽光燦爛的日子》。影片在述說屬於他和王朔們的青春故事。不像後來青春片那麼矯情,好像青春瀰漫著迷惘、痛苦、慌亂。青春故事也可以史詩一樣敘說,如克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陽光燦爛的日子》幾乎影響力一代中國的年輕人,王朔也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 不一樣的青春,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使人們裸露的更多欲望在潛滋暗長。發生的故事也變豐富起來。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親力打造的一部成功的作品。影片講述了發生在一群青春期的少年身上的故事。在故事中不但演繹著文革時期少年之間的兄弟情義,而且闡釋了灼目陽光下的放肆青春,更傳達出一種對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缺失的遺憾。
  • 如何評價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我將告訴你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是一部老電影,這是屬於一代人青蔥歲月的故事,一群年輕的男女青年,情竇初開、荷爾蒙分泌旺盛,對愛情充滿好奇和衝動,但他們也青澀膽小。《陽光燦爛的日子》主要是關於北京在20世紀代早期,成年人忙於「鬧革命」,導致學校關閉,軍隊裡的一群15歲的男孩整天打架鬧事,他的愛好之一是用萬能鑰匙偷別人家的鎖,白天家裡沒人的時候,他經常打開門鎖溜進別人家裡。一天,馬小軍溜進一所房子,看到一張女孩的泳裝照片。他立刻被那燦爛的笑容所吸引,青春精力充沛的女孩。
  • 南山影院 陽光燦爛的日子
    中文名丨 陽光燦爛的日子 外文名丨 In the Heat of the Sun 製片地區丨 中國香港
  • 電影 | 陽光燦爛的日子
    其實,仔細看下來,我們縱然能感受到《陽光燦爛的日子》中一群少年的肆意,瘋狂又或是少年對性的熱烈幻想。在《動物兇猛》裡,作者無數次強調「我有一種脫離現實的感受」、「而我對此毫無印象」,他竭盡全力書寫真實,但不過是由錯亂的記憶在塑造虛構。因此,在閱讀或是觀影過程中,我愈感受到屬於童年時代的「陽光燦爛」,在冷靜下來之後,其背後的悲劇性也愈發明顯,因為「陽光燦爛」或許只是泡影,易碎,美好的感覺或許只是幻想的那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