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月十歲那年,被父親嫁到王家當兒媳,潤月想跑回家,婆婆把她帶回來說,來了這個家,就是這家的人了,往娘家跑是要犯 忌諱的。婆婆還摸著自己的肚子告訴潤月:如果我生下來的是男孩,就是你的老公。
在20世紀30年代的客家山區,有一種婚俗叫「等郎妹」,就是讓貧 困家庭的幼女嫁到沒有男孩的家中,等著婆婆為自己生一個丈夫,潤月就是一個「等郎妹」。
婆婆桃花也是等郎妹,五歲那年嫁到王家,她好不容易等到丈夫長大,結果他卻命 喪南洋,只給桃花留下一個遺 腹子。
根據習俗,如果桃花生下來的是男孩,就是潤月的老公。如果不是男孩,潤月就只能與公雞拜 堂成親,守一輩子寡。
潤月到仙人樹下祈禱婆婆能生個男孩,最後如她所願,婆婆生了一個男孩,取名王思煥。潤月既像母親又像姐姐,一把屎一把尿把思煥拉扯大。
16年後,思煥長大了,桃花為他舉辦了成人禮,讓他和潤月圓 房。潤月以為自己終於等來了真正的婚姻,然而她萬萬沒想到,思煥不肯和她圓房。
思煥受過新式教育,無法接受這種不合倫 理的婚姻,他只把潤月當姐姐。
思煥向潤月坦白,自己買了船票,決定去南洋闖蕩賺錢。潤月雖然萬般不舍,但還是尊重思煥的選擇,她決定在家繼續等著思煥。
不久,南洋傳來消息,思煥在船上得了重 病,到岸以後,就被扔到了死 人堆裡。聽到消息後,桃花一病不起,家裡欠下不少債。
潤月為了還債去挑鹽,差點在路上出事,青梅竹馬的春生突然出現救了她。
原來,春生一直喜歡潤月,也同情她的不幸,經常在她背後默默幫助她。
桃花被誠實善良的春生感動,同意把潤月當親女兒,讓她嫁給春生。
然而,就在潤月和春生結婚當天,思煥從南洋寄回了信。
原來,思煥還活著,只是在南洋生活拮据,買不起回家的船票,他在信中勸潤月不要等自己了,找個好人改嫁。
得知思煥還活著,潤月悲喜交加,一番猶豫後,取消了和春生的結婚儀式,選擇繼續等思煥回家。
幾十年過去了,客家人的圍屋迎來了一批又一批遊客,潤月也成了滿頭白髮的老人,而她等的思煥還沒有歸來。
電影《等郎妹》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這種畸形的婚俗,誤了很多女孩一生的幸福,也體現了舊社會女性的悲哀和無奈。
成為「等郎妹」的女孩,一輩子都由不得自己,幸運的女孩還能等到丈夫,不幸的女孩一輩子都在等待。
幸好,在解放後我國廢除了一 切婚姻陋 習,實行男女婚姻自由,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在社會生活中,女性在各行各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名副其實地頂起了半邊天。這一切都得益於,新社會賦予了良好的男女平等關係。